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纪实现场 > 王伟烈士妻子专访系列视频成网络爆款 “海空卫士”的名字再次响彻云霄

王伟烈士妻子专访系列视频成网络爆款 “海空卫士”的名字再次响彻云霄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4-09 10:31:22 | 点击:349

这个清明节,在众多被铭记、传颂的名字中,“81192”的呼唤再次响彻云霄——这是“海空卫士”王伟的战机编号。

在浙江安贤陵园的王伟烈士墓前,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众将战斗机模型、手写书信和鲜红的五星国旗摆满阶梯;在网络上#24年来我们从未忘记81192#的话题下,亿万中国民众留下对“海空卫士”王伟跨越24年的深情呼唤。

AI辅助生成图片

4月1日,中国青年报推出专访视频“对话王伟妻子阮国琴”,在全网引发强烈共鸣,评论区更是被亿万网友的“致敬”“缅怀”“泪目”刷屏。

英雄从未远去

“前一天,他回到家跟我说,明天要值班。那天很奇怪,我把他送到了院子门口,我也没回家,就站在那里,我看着他骑着自行车的背影,我就一直看着那个背影从我面前消失。第二天就……”阮国琴面对镜头,以一种极其克制的声音讲述着24年前,她和丈夫的最后一别。

“他的背影永远刻在我心里。”阮国琴说。

王伟烈士生前照片受访者供图

2001年4月1日,33岁的海军航空兵飞行员王伟,为保卫祖国领空,遭美机撞机后坠海。

“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24年后的4月1日,当阮国琴在镜头前再次念出丈夫最后的宣言,弹幕瞬间被“请返航”的留言淹没。

阮国琴始终觉得,丈夫的这句话,是一种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精神的体现。“王伟是和平年代敢于和霸权主义博弈的英雄,其实和平年代不和平,在这个年代宣传王伟,就是要警醒大家,霸权主义让我们感到不和平,我们要全民爱国,我们国家的人民凝聚在一起,我们的国家才能强大。”

在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的评论区里,网友留下了对英雄的缅怀。@掉线之王萝卜丁说:“放心,我们在继续前进。”@水晶的晶1005表示:“缅怀!我们的平稳生活,全靠这些可亲可敬的人们来维护!”

网友@贩卖人间快乐评论说:“南海的波涛呜咽着,诉说着一个永恒的故事。24年前的那个春日,王伟驾驶着战机在祖国的碧空巡航,如同古时戍边的将士守卫着长城。当敌机悍然侵入领空,他毅然以血肉之躯筑起移动的界碑。那最后的‘81192收到’的无线电波,至今仍在万里海疆回荡。”这引起了很多网友共鸣。

网友@Aaron爸爸在评论区留下了3张王伟烈士墓前的照片,他说:“我带着两个六代机的3D打印模型,代表大伙儿一起去祭奠王伟烈士了。英雄未离去,我们永远铭记!我们会在英雄替我们斩开的荆棘之路上,坚定地前行!”

网友在王伟烈士墓前摆下飞机模型。图片来自网友评论区

网友@膏锋锷更是写下诗歌《永遇乐·81192,请返航》以表哀思。“碧海悬旌,长云坠甲,以悼英魂。铁翼孤忠,银翎飞龙,将身化长虹。神州泣血,寰宇悲恸,涛声夜夜呼冢。又今朝、东风归时,一樽还酹骁勇。兀鹫跳梁,倭奴拜鬼,搅起暗涛汹汹。舰布星罗,鹰击列斗,穹碑慑敌耸。电磁铸剑,量子潜盾,射落天狼如汞。待潮生、红旗漫卷,天下为公!”

从“无法返航”到精神永驻

“王伟牺牲以后,我在部队也受党教育多年,退休以后我觉得应该为国家再去做点事儿。讲述我爱人王伟人生的奋斗史,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英雄就在身边,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阮国琴说。

这些年来,她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走进机关、军营、学校、企业、社区作宣讲,向年轻人讲述王伟的故事,让英烈精神代代相传。“我觉得年轻人非常需要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不仅自己要说英雄的故事,还希望带动一些年轻人去讲英雄故事,在这个过程当中,青年们自然就会成长,他们也能成为自己的英雄,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英雄精神在新时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B站UP主“锦才-JC”将王伟驾驶的歼-8制作成了飞机模型;上海大学学生曾嘉铭在抖音发布原创红色说唱《81192》,用音乐缅怀英烈;诸多游戏博主在游戏中还原了歼-8Ⅱ战机,将战机皮肤和驾驶舱仪表贴上了“81192”数字。

年轻人在以自己的方式纪念这一天。正如网友@机械神甫010所说:“4月1日,对于西方人是愚人节,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应该是被铭记的日子,‘海空卫士’王伟烈士永远被铭记于人民心中。当J-16驱离外机之时,应记得2001年的那次悲壮之战;当山东舰、辽宁舰组成双航母编队之时,应记得2001年的那个愿望;当六代机腾空而起之时,应记得2001年的那架歼-8。”

“那句‘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将永远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底,永远激励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一生所爱留言道。

@新征程2355留言表示:“‘呼叫81192,请返航’——24年后的今天,这声呼唤依然未改,但回答它的不再是悲壮,而是航母劈波的轰鸣、战机巡天的英姿,以及一个民族迈向复兴的足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呈宣 周围围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09日 08版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破解暑期托管难题 校园变身“艺体乐园”

新学期伊始,再次踏进校园,安徽省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的吴宇桐感觉一点也不陌生。这个暑假,他在学校的乒乓球社团里,提高了自己的乒乓球技能,迫不及待地想和同学们切磋一下。  吴宇桐参加的乒乓球社团,是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教育体育...

中消协发布警示:这类“研学旅行”虚假宣传 千万别踩雷

央视网消息: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天发布消费警示,提示广大消费者慎选研学服务,防范安全风险。  中消协介绍,此前研学旅行服务质量不高、课程内容与宣传不符、安全保障措施不足等问题曾多次引发社会热议。  研学旅行需求旺盛,部分经营...

“笔墨中国——山河壮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每日新闻网讯(刘振声 杨爱群)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抗战历史、赓续抗战精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主办“笔墨中国——山河壮歌”纪...

因“计划外军事行动” 波兰4个主要机场临时关闭

  △波兰华沙肖邦机场(资料图)  美东时间9月9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发布一则飞行通告称,包括波兰首都华沙肖邦机场在内的波兰四座主要机场临时关闭,原因是“与国家安全相关的计划外军事活动”。  另据波兰通讯社援引非官方消...

今年第16号台风“塔巴”停止编号 各地积极应对残余环流影响

央视网消息:今年第16号台风“塔巴”9月8日在广东台山沿海登陆后,当天夜间减弱为热带低压,中央气象台9日对其停止编号。未来两天,“塔巴”残余环流将继续影响中国华南和云南等地。广西:多条河流出现超警洪水 部分地区渡船停航8...

专家建议:尽快明确AI“黄谣”定义提高处罚标准

法治日报记者 张守坤  话题“被AI造黄谣女运动员发声”近日冲上热搜榜,引发广泛关注。  8月30日,台球运动员王思诺公开发布视频,表示自己正深陷恶意AI造“黄谣”风波,有人利用人工智能伪造她的淫秽视频并肆意传播。  目...

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名单公布

据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记者谢希瑶)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名单8日在商务部官方网站对外公布。  记者从商务部获悉,为全面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着力惠民生、促消费,在各地申报的基础上,经专家评...

习近平向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致贺信

新华社快讯:9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致贺信。扫二维码 访问央视网

国内功率最大国产商业投运重型燃气轮机!“太行110”首台套商业机组出厂

  记者从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获悉,9月8日,国内功率最大的国产商业投运重型燃气轮机“太行110”首台套商业机组在中国航发燃机制造装试基地出厂,即将交付。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110兆瓦级重型燃气轮机正式迈入商业化...

为创新创业提供友好生态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深圳、杭州等地为何能够诞生众多科创企业的讨论,引发各方关注。当前,新技术、新需求和新业态不断出现,依托健全发达的创新创业生态,企业能够快速调动资源,高效响应环境变化。友好型创新创业生态被认为是激发企业家...

2025
04/09
10:31
浏览量: 34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 担负国企文化使命”座谈会在京成功举办

“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 担负国企文化使命”座谈会在京成功举办

征程万里风正劲 奋楫笃行再出发

征程万里风正劲 奋楫笃行再出发

北京柘城商会换届暨博士团成立大会成功举办 企智融合 跨越腾飞

北京柘城商会换届暨博士团成立大会成功举办 企智融合 跨越腾飞

《山茶妹:从艰辛创业到造福一方》

《山茶妹:从艰辛创业到造福一方》

情系乡村幼教 共建“手拉手”  工程

情系乡村幼教 共建“手拉手” 工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