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群众来信 > 支教接力在高原种下希望的种子

支教接力在高原种下希望的种子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5-07 14:50:15 | 点击:191

河北大学支教团支教日常。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这是张楚荣报名学校支教团,来青海支教,最坚定的感受。

2024年8月,作为河北大学19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张楚荣来到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江西沟镇民族小学。“这里天高地阔,雪山绵延,来到这里的第一天,我就被深深打动了,不仅因为辽阔的美景,更是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张楚荣说,从到江西沟镇的第一天起,她就下定决心要用知识点亮高原孩子的星空。

“听懂了吗?”下课前,张楚荣试着用刚学会的藏语向学生问道。

“老师,你好厉害,真的会藏语。”在听清张楚荣的问题后,原来班上的调皮学生都端正了学习态度。

张楚荣负责教五年级学生英语,但授课之初并不顺利。“学生英语语法基础普遍薄弱,他们说话时有着浓浓的藏语口音,每次上课提问的时候,我都不知道他们到底哪里不懂,不知道该如何帮助他们提高。”为此,张楚荣向当地教师学习藏语,下定决心要让学生听明白,把自己的知识都教给他们。

张楚荣用一句藏语“听懂了吗?”打开了学生的心,也开启了一场爱的双向奔赴。对张楚荣而言,支教不仅是奉献,更是一场生命的重塑。“我们教给学生们知识,他们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和力量。”张楚荣说。

一支粉笔、三尺讲台是支教团扎根的起点。在坚守教育教学主阵地的基础上,张楚荣和研支团成员努力为高原上的孩子们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并通过云课堂,让河北大学各学院的老师在线上平台为孩子带来各学科、各领域的知识,两地师生跨越千里,同上一节课。

但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共鸣。

在心理健康辅导室,支教团成员高江杉守着心灵信箱,在给孩子的回信上画上一颗太阳,和孩子把心事叠成翱翔的纸飞机,让烦恼飞向远方。

在国旗班训练的日子里,支教团成员杨景程与孩子们共同挥洒汗水。当五星红旗在操场上冉冉升起,庄严宣誓,用青春与热血守护这片深爱的土地。

在“红领巾广播站”里,支教团成员葛智靓和红领巾小小讲解员一起传播党的声音、讲述党团队的故事、感受青海的发展变化。

在操场上、在教室里,支教团的志愿者与孩子们一起下藏棋、学藏语、跳锅庄,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种子埋到小朋友的心里。并发起“童梦童行·千人助学”项目将爱心传递给更多孩子。

创新开展“高原雏鹰”云课堂、“格桑花开”夏令营等项目,将先进教育理念融入牧区课堂,用智慧化解“马背小学”的教育困境。三尺讲台外,支教团的志愿者还深入村寨推广普通话,组织生态保护志愿队,在乡村振兴一线绽放别样芳华。

支教团的一言一行为“支教”“老师”“志愿者”赋予了丰富内涵,对江西沟镇民族小学和倒淌河镇民族小学的孩子们而言这短短几字却重千金。

“去年有一次我临时出差,要去共和县城,一年级的小朋友看到我在等班车,还以为我要走,都急得哭出来了。现在真正离别的时刻就快到了,我舍不得他们。”张楚荣说,一年的支教经历教会了她很多,希望毕业以后还能回到基层,能够走近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将爱与温暖融入社会实践。

河北大学于2005年实施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以来,在20年时间里向青海高原输送了数百名青年志愿者,他们用知识播撒希望,用青春浇灌出一朵朵坚韧的“格桑花”。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赤诚、勇气和奉献,传递着梦想和希望。

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自1999年以来,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全国20所高校的1200余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门源回族自治县、曲麻莱县、达日县等19个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一代代青年学子跨越山海,将青春热血倾注在青藏高原的广袤大地。目前,95名来自17所高校的在岗志愿者正续写着新时代的青春故事。

二十二载春华秋实,近2万名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义无反顾地来到青海,走向基层一线服务岗位,勤奋工作、真诚奉献;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他们用脚步丈量山河,以奉献定义青春,在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书写动人篇章。当稚嫩脸庞绽放求知笑容,当荒漠戈壁萌发科技新芽,便是对“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誓言的最好诠释。

责任编辑:李婧怡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儿时回忆-小铜手枪

每日新闻网辽宁讯  文/孙仲兴      上课铃响过许久,班主任赵老师还未现身。往常她总是早早来到班级,今天这情况让同学们满心疑惑。大家正凑在一起小声猜测时,教室门“吱呀”一声开了,赵老师领着个虎头虎

上海:社工介入社区心理服务让居民“心畅”

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新场镇综治工作中心里,最大的办公室是属于社工的,风景最佳的会议室被改造成心理服务室,也是社工的工作场地。从2023年开始,新场镇就委托第三方社工机构开启了“心畅”社会心理服务项目,专门为来访人员提供常...

一家人种出万亩绿(守望)

王天昌查看苗木生长情况。王银吉夫妇铺设草方格。以上图片均为本报记者宋朝军摄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腾格里沙漠南缘,一阵北风袭来,沙山上草方格边,麦草微微晃动。一些格子里,插着几根“枯枝”,还没筷子粗,刚比手掌长。...

"学习强国"公益实践落地高新 爱心企业携手传递温暖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 刘美静)为积极响应“学习强国”平台关于深化公益实践的号召,推动社会资源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5月19日,烟台高新区启梦公益发展中心联合农夫山泉战略合作伙伴烟台紫创商贸有限公司,在烟台高新区明喆物业开展...

政企联动护银龄 军创担当践初心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 王隆 杨立锟)在2025年全民营养周来临之际,烟台高新区退役军人事务服务部门组织辖区军创企业——烟台赛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携手烟台山医院共同开展“老年营养健康进社区”公益行动。此次活动充分发挥军创企...

当好老年患者的“眼睛”“耳朵”“拐杖”(退病录·走近医务社工③)

图为医务社工为老年患者梳理检查单。北京同仁医院供图“有第一次来打针的患者吗?”不久前的一天上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日间手术中心一病区,几位穿着红马甲的医务社工和志愿者,穿梭在等待区,不停地询问着。尤其看到老人,她们就凑上...

公益电影进社区,文化惠民暖人心

每日新闻网讯(徐加友  宋艺)在2 0 2 5年5月1 9日,江苏沭阳县沭城街道关工委联合沭阳英佰文化传媒中心,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公益电影进社区放映活动在鱼种厂社区精彩上演,为社区居民及青少年带来了一个充满温情...

三地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同台宣讲

本报讯(记者 任珊)昨日,由京津冀全国自强模范、助残先进集体代表共5人组成的宣讲团在北京市残疾人综合服务示范中心汇爱大厦,开展了一场“瓣瓣同心”——先进人物面对面宣讲报告会。来自北京的全国自强模范唐占鑫,从生活不能自理到...

沭城街道叶庄社区开展“公益电影进小区,文化惠民暖人心”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徐加友、郭刘)为进一步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社区文化氛围,5月15日晚上,沭城街道叶庄社区携手沭城街道关工委、沭阳英佰文化传媒中心开展“公益电影进小区,文化惠民暖人心”活动,为居民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

【全环境立德树人】乐享自然 聚力前行——烟台高新区实验小学举行走进辛安河主题公园实践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 吴美玲)春风拂绿野,山花映笑颜。为践行青少年体质提升计划,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政策要求,近日,烟台高新区实验小学走进辛安河主题公园开展实践活动。学校提前安排人员对步行路线、公园场地进行预先调研,先...

2025
05/07
14:50
浏览量: 19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上海市信访部门 这样解决信访问题是否正确

上海市信访部门 这样解决信访问题是否正确

河北承德丰宁县大阁镇河东村五组疑违反国家法律  子女占地补偿款不给发放

河北承德丰宁县大阁镇河东村五组疑违反国家法律 子女占地补偿款不给发放

某银行长春分行诈骗七千万迄今为止依旧逍遥法外

某银行长春分行诈骗七千万迄今为止依旧逍遥法外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