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讯(通讯员李明湘 王奇志 张毅)5月13日,笔者从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5年《政务要情》第70期获悉,荆州市第一季度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额达5.25亿元,同比增长42.7%,融资总额居全省第二,地市州第一,有效有力撬动了产业优势企业加速发展,为湖北全省高效开展知识产权质押工作提供了有益经验。
近年来,荆州市围绕建设支点,在破解科技性企业融资难题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知识产权质押工作稳步高效推进。
完善激励政策,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2023年出台《荆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管理办法(试行)》,2024年《关于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奖补政策。对被国家或省级认定为专利密集型产业园区的给予20万元奖励;对年发明专利授权量30件(含)以上、50件(含)以上的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30万元奖励;对成功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的企业按实际发生融资金额的0.3%给予一次性评估费补贴(单笔不超过10万元)等。推动各县(市)出台相关质押融资支持政策,全域推动各类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奖补政策落地。2024年,该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额突破21亿元,全省排名第二。2025年1-4月,全市专利质押融资总额达6.6378亿元,同比增长23.96%。近4年来,该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从500万元增至21亿元;市级共兑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补贴资金809.5万元,惠及28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79家企业通过质押1434项专利,获得普惠贷款11.5 亿余元。
加强部门协作,推送质押融资“白名单”。该市知识产权局与财政、银行、税务、保险等多部门加强合作,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白名单”双推送机制,为金融机构、担保机构提供信息参考。截至目前,全市共分3批遴选174家企业纳入“白名单”,80%以上的“白名单”企业被金融机构采信。
优化窗口服务,创新质押融资“新模式”。强化窗口“一站式”服务,开辟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绿色通道,创新推出商标质押融资“三不要”(不要见面、不要评估、不要贷款主合同)和一日办结的“荆州模式”。2022年以来,荆州“市民之家”国家商标业务办理窗口已累计为23家企业办理商标质押融资3.73亿元。
加强供需对接,搭建质押融资“直通车”。搭建荆州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免费提供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政策的宣传解读、专利供需对接、维权援助等10余项服务;2024年,举办知识产权校企专利技术供需对接活动15次,现场签订专利技术供需对接项目10个、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15个,签约总金额达10亿元以上。其中,长江大学与荆州嘉华科技有限公司实现深度合作,成功办理专利转让20件,成交金额200万元。2024年,促进全市知识产权转让许可1538件,同比增长45.37%,充分激发了知识产权市场的创新和转化活力。
培育先行试点,种好质押融资“试验田”。2024年3月初,该市将监利市作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并加强工作指导。监利市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践过程中,注重与当地金融部门协调配合,2024年监利市共为了12家企业融资额达8600万元,同比增长1333%。该市总结出的“信易+担保+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新助企”助企做法受到省知识产权充分肯定,并获2024年第六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监利的先行试点工作带来的成效为荆州各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今年4月28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务要情》第70期简报上刊载了“荆州市第一季度知识产权质押增长超40%,总额居全省第二”政务信息。
编辑:曼妮 审核:同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