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每日新闻杂志 > 共建“一带一路”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共建“一带一路”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3-10-21 13:23:49 | 点击:4004

——论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主旨演讲

本报评论员

2023年10月21日08:2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深刻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各方坚守初心、携手同行,开展了数千个务实合作项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收获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举办3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立了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共商共建共享、开放绿色廉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指导原则。今天,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阶段,从硬联通扩展到软联通,“一带一路”合作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绘就了联结世界、美美与共的壮阔画卷。

  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各方齐心协力、守望相助,推动绵亘千年的古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构建以经济走廊为引领,以大通道和信息高速公路为骨架,以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管网为依托,涵盖陆、海、天、网的全球互联互通网络,有效促进了各国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的大流通,让奔行的列车、驰骋的汽车、快捷方便的数字电商等成为新时代国际贸易的驼铃、帆影,让一座座水电站风电站光伏电站、一条条输油输气管道等成为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绿洲、灯塔,让现代化的机场和码头、通畅的道路、拔地而起的经贸产业合作园区等成为新时代的商贸大道、驿站。精彩纷呈的文化年、艺术节、博览会、展览会,独具特色的鲁班工坊、“丝路一家亲”、“光明行”等人文交流项目,不断深化的民间组织、智库、媒体、青年交流,奏响新时代的丝路乐章。新冠疫情暴发后,“一带一路”成为生命之路和健康之路。10年实践充分表明,共建“一带一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筑就一条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不断实现各国人民对文明交流的渴望、对和平安宁的期盼、对共同发展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习近平主席强调:“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从加强双边或多边沟通和磋商,共同探索、开创性设立诸多合作机制,到充分发掘和发挥各方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共同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再到寻求各方利益交汇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实现各方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指引,致力于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合作目标,成为合作伙伴们共同的事业。事实充分证明,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丰硕成果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什么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参与共建的各国政府、企业和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拥抱世界,才能拥抱明天;携手共进,才能行稳致远。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10年来的成功实践证明,共建“一带一路”应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是通向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是各国共同发展的大舞台,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具有强劲的韧性、旺盛的生命力。

  纵观人类发展史,唯有自强不息、不懈奋斗,才能收获累累果实,才能建立利在千秋、福泽万民的长久之功。共建“一带一路”走过了第一个蓬勃十年,正值风华正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守合作初心,牢记发展使命,继往开来、勇毅前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一定能更具创新与活力、更加开放和包容,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中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21日 01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商务部:造成当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混乱的源头和责任在荷方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欧方关于安世半导体问题的声明答记者问。  问:近日,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在个人社交媒体账户发布关于安世半导体问题的声明,请问商务部对此有何评论?  答:造成当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混乱...

习近平致电祝贺比亚当选连任喀麦隆总统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11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保罗·比亚,祝贺他当选连任喀麦隆共和国总统。  习近平指出,中国和喀麦隆传统友好。近年来,两国政治互信不断深化,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

2032年才能完成!法国审计法院批卢浮宫安保升级缓慢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法国审计法院6日发布报告,批评卢浮宫博物馆安保系统升级工程进展缓慢,预计要到2032年才能完成。  这份报告评估了卢浮宫2018年至2024年的管理情况。报告说,卢浮宫2015年启动安全审计,发现...

十五运会点燃全民健身热情 “元老级”场馆焕新升级亮点多

央视网消息:十五运开幕在即,目前各大馆场已经准备就绪,各项筹备工作也正在稳步推进。一些老场馆全新升级后有哪些新亮点?一起来看。承载着几代广东人记忆的广东省奥体中心将再次成为全运会的主场馆,而备受关注的跳水比赛也已开始在奥...

菲律宾宣布进入国家灾难状态

  当地时间11月6日,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宣布,受台风“海鸥”的影响,菲律宾进入国家灾难状态,同时应对即将到来的第26号台风“凤凰”。  根据菲律宾国家减灾委公布的数据,截至11月6日上午,台风“海鸥”在菲律宾已造成至少1...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了解到,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疑似遭空间微小碎片撞击,正在进行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经研究决定,原计划11月5日实施的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50种易倒卖回流医保药品纳入智能监管 哪些违规行为将被“狙击”?

国家医保局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超量开药智能监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将加强超量开药智能监管,打击倒卖医保药品行为,将依托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建立健全超量开药问题智能监管筛查预警规则,推动监管关口前移...

习近平就牙买加遭受飓风灾害向牙买加总督艾伦致慰问电

习近平就牙买加遭受飓风灾害向牙买加总督艾伦致慰问电李强向牙买加总理霍尔尼斯致慰问电  11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就牙买加遭受飓风灾害向牙买加总督艾伦致慰问电。  习近平表示,惊悉牙买加遭受强烈飓风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11月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11月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习近平指出,今年以来,中俄关系锚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目标,在风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讲述昆虫故事 传承科学薪火

【校馆弦歌】    “从南极到北极,从草原到荒漠,到处都有昆虫的踪迹……”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内,参会观众被讲解员李姗姗的讲述深深吸引。她将大家带回三亿...

2023
10/21
13:23
浏览量: 400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