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焦点网谈 > 坚守一线28年 高压线上的安全守护者

坚守一线28年 高压线上的安全守护者

来源:工人日报 | 时间:2024-10-13 18:45:44 | 点击:447

跨越南北200多公里,参加100多座变电站运行和维护工作,在廖丽萍劳模创新工作室,首先看到的是湖南省株洲市的变电站分布图,上面密密麻麻的小点是廖丽萍这28年来的足迹。

  脚踏实地干、孜孜不倦学、潜心贯注研……廖丽萍将这作为投身供电事业的毕生信条,先后完成120余座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改造,协调组织完成10座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新建投产。从一名变电站检修工,成长为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株洲供电分公司高级技师,她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湖湘杰出工匠等多项荣誉。

  “供好电、服好务”

  1997年,廖丽萍来到国网株洲供电公司张家园变电站任值班员,负责变电站设备检修。

  “变电站就像一个区域的心脏,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带来很大影响。”工作之初,廖丽萍就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

  变电站一旦出故障,需人工即刻处置,廖丽萍多年坚守一线,随时保持警惕。为查明隐患,她钻电缆沟、上构架,五六十斤重的沟盖板,一掀就是100多块。

  检修时,廖丽萍随身携带一个小本,记录每次的数据和图标,事后对数据进行梳理,进一步反馈到下次检修中。她说,每一个细微的数据,每一项具体的操控,都关联机组的安全稳定。靠着稳扎稳打的专业技能和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工作以来做到了10万项倒闸操作“零差错”,设备维护“零事故”,现场作业“零违章”。

  “供好电、服好务”,简简单单6个字,廖丽萍视为在岗践行的宗旨,在完成日常检修工作外,她围绕工作实际问题和同事开展创新工作。

  刚工作时,变电站软压板较多,设备复杂,需携带照相机、PTA巡检卡等,如果每次都去现场检修,不仅耗时,而且效率低。为解决这个问题,廖丽萍和同事通过自学计算机编程,开发出一套带有语音、录像、上传、备份功能的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检修平台,现场故障可通过运维工具反馈给后台工作人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该平台在全省14个市州推广应用。踏实的一线工作中,廖丽萍总结出设备运维操作“一二三”工作法、现场培训“三勤”法,班组管理“四统一”等方法在国网系统推广。

  “创新不是追求高大上”

  “特别较真,在研究一些创新成果时我们都觉得很好了,她还是能提出新想法,提供更好的方向,最终确实也得到了很好的成效。”入职3年的吴林喻谈起廖丽萍,非常敬佩。

  “为什么你们工作室每年都能出那么多创新成果?”国网湘潭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的朱可问廖丽萍。作为一名电力人,朱可知道,日常工作之外还能有这么多创新成果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和心血。廖丽萍说,有时可能大家太追求“高大上”,不妨从日常工作出发,从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起。

  在廖丽萍劳模创新工作室,放着3代变电检修工作需要的接地线装置。第一代挂接装置因为结构问题,挂好之后总是掉落。廖丽萍把这个小问题当做提高工作效率的大事,和同事共同研究,最终有了第三代万向接地线头夹,不仅节省了人力,还提高了现场作业的安全性。

  近年来,廖丽萍带领同事取得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31项,国家软件版权专利12项,创新成果160余项,其中68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连续8年获湖南省质量创新成果一等奖,连续9年获“湖南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廖丽萍团队编著的《新一代智能变电站运检技术》,填补国内该项技术空白。去年,廖丽萍带领QC小组荣获第48届国际质量创新大赛金奖,实现历史性突破。

  “我愿意做一株蒲公英”

  “您还记得吗?今天是我们工作室成立10周年!”2021年11月20日一大早,一大束鲜花“堵”在了廖丽萍家门口,工作室的小伙伴早早在这儿等待和师傅共同庆祝这一天。“特别感动,那一刻感觉那么多年的付出都值了。”廖丽萍说。

  “十年风雨兼程,您亲手哺育了创新工作室。我有幸在这树下乘凉,因此更加感恩您和所有前辈们的付出”“谢谢您让我成就了更好的自己”……再读贺卡,回忆起并肩作战的日子,廖丽萍眼中泛起泪花。

  廖丽萍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时,她是变电运维二班的班组长。当时考虑到很多职工在各处检修工作缺乏交流,她希望提供一个平台,通过交流、探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痛点,同时多培养一些年轻人。工作室成立了9个专家组,职工加入创新工作室后,专家组会针对每个人的专业、喜好特点制定详细的职业规划。

  “他们是企业的未来,必须把传帮带的工作做好。”廖丽萍说。在公司,流行着“有困难就找廖丽萍劳模创新工作室”这句话,现在工作室的队伍逐渐壮大,已延伸到整个湖南电网系统,廖丽萍的担子更重了。

  “我愿意做一株蒲公英,随风播撒种子,无私传递知识和技能,尽可能将一点光,汇聚成一束光。”谈起大家对她“蒲公英”的称号,廖丽萍这样说。

  目前,廖丽萍劳模创新工作室和高校合作创建了联合实验室,聚焦新能源方面,努力为智慧能源、绿色电网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潘晓文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每日读画丨古画里的运动,同样精彩!

 古画里的运动,同样精彩!徐霞客穿越报道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蹴鞠变足球,捶丸似高尔夫……古人玩的,怎么今天还在玩?古画里究竟还藏着多少全运会同款?一睹为快,为运动健儿们加油! 编辑:王玉西 责任编辑:...

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依法推进文物保护典型案例

央视网消息: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和指引作用,展现守牢文物安全底线、红线和生命线的决心,引导社会公众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通过一周年之际,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开发布5件依法...

“银发科技”助力服务场景向“智”向“新” 智慧赋能让“享老”更有温度

央视网消息:第八届进博会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围绕全球科技创新热点,设置了多场分论坛。在11月6日举行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合作”分论坛上,多方专家共同探讨了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新趋势、新路径。  这里是上海进博会虹桥论坛的分论坛...

今年第26号台风“凤凰”今天凌晨生成,强度逐渐增强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天气网消息,今年第26号台风“凤凰”(热带风暴级;英文名称:Fung-wong;名字来源:中国香港;意义:山峰名)已于今天(6日)凌晨生成,早上5点钟其中心位于菲律宾马尼拉东偏南方向约2300公里的西北...

以“智”赋能 向新而行——中拉经贸合作跑出“加速度”

11月3日至4日,第十八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在河南郑州举行。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2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驻华使节、专家学者、商协会负责人、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与中方嘉宾共商合作、共谋发展。  在本届高峰会的配套活动中...

台风黄色预警:“海鸥”今晨已移入南海 最强可达强台风级

央视网消息:中央气象台11月5日06时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今年第25号台风“海鸥”已于今天(5日)早晨移入南海,早晨5点钟其中心位于越南嘉莱省归仁市东偏南方向约1130公里的南海东南部海面,就是北纬11.5度、东经119....

中小学春秋假给旅游市场带来哪些积极变化?

央视网消息:11月往往是传统旅游的淡季,而随着秋假时间的确定,浙江的旅游市场“淡季不淡”。不少旅行社也借机推出了个性化、定制化产品。 编辑:林涛 责任编辑:刘亮

这条时速350公里高铁,开启建设“加速度”!

近日随着铺轨机将最后一对500米长钢轨平稳铺设到云岭隧道中段道床板上西安至十堰高速铁路陕西段长钢轨铺设任务圆满完成西十高铁开启建设“加速度”西十高铁陕西段线路长169.4公里,正线铺轨323.93公里,铺设道岔45组,全...

“太空交接”完成!神二十航天员11月5日返回地球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5年11月4日,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  截至目前,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11月5日乘坐神舟二十...

原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新联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央视网消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11月3日通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税务总局纪检监察组、北京市纪委监委消息:原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新联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税务总局纪检监察组纪...

2024
10/13
18:45
浏览量: 44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扁担电工"担起乡亲情

"扁担电工"担起乡亲情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