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焦点网谈 > 二十年积累成就中国网球破圈

二十年积累成就中国网球破圈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时间:2024-10-15 17:39:49 | 点击:487

10月13日,湖北武汉,2024武汉公开赛女单颁奖仪式后,寻求郑钦文签名的球迷们。视觉中国供图

10月13日晚,2024武汉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中国选手郑钦文与老对手萨巴伦卡苦战3盘。虽最终未能战胜对手,但郑钦文的斗志和拼搏仍获得全场1.5万名观众的热烈掌声。她在赛后深情地说道,“武汉是梦想开始的地方”。的确,少年时代的郑钦文从武汉开启了网球之路、确立了人生方向。如今,她已经实现了足够辉煌的网球梦想,包括今年夏天在巴黎成为中国第一位网球奥运单打冠军。但郑钦文的网球梦想远不止于此,无数的中国球迷相信,郑钦文成为大满贯冠军将只是时间问题。

郑钦文作为当今中国体坛最炙手可热的明星运动员之一,带动着网球在中国又一次成功破圈,成为全民关注的一个热门体育项目。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相比起20年前李婷/孙甜甜夺得雅典奥运会网球女双金牌给国人带来的惊喜,还是2011至2014年期间李娜两夺大满贯女单冠军在国内造成的轰动,这一次,中国网球的火爆真正具有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可能。

中国运动员爱国、拼搏、自信、阳光的形象备受关注

9月8日,今年的最后一项网球大满贯赛事——2024年美国网球公开赛落幕之后,国际网坛正式进入了中国赛季。受中国选手郑钦文在巴黎奥运会夺得网球女单冠军、张之臻/王欣瑜夺得网球混双亚军的影响,网球在中国的热度陡增。今年的中国赛季也受到了国人前所未有的关注。网球中国赛季的三大最高级别赛事——中国网球公开赛、武汉网球公开赛和上海网球大师赛,均迎来观众爆棚的景象。

根据中国网球公开赛组委会披露的数据,今年中网的票房总收入超8000万元,正赛开始前,中网的门票销售已超过去年整个赛季的总额,仅开赛前两天,门票销售收入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全赛期观赛人流量预计约30万人,10月2日的男单决赛加郑钦文登场,让当天中网的观赛人流量达到2.9万人,钻石球场涌入超过1.3万人,上座率为100%。

上海网球大师赛全程吸引超过22万人次至现场观赛,上座人数创赛事历史纪录。

武汉网球公开赛作为在郑钦文家乡举办的比赛,也是一票难求,中央球场的上座率几乎场场100%。

在几大网球赛事票房火爆的同时,中国球员在中国赛季也是屡创佳绩。

9月24日结束的ATP250赛事成都公开赛上,中国19岁小将商竣程首次夺得ATP巡回赛冠军。同期举行的ATP250赛事杭州公开赛上,两名中国选手张之臻、布云朝克特在男单半决赛相遇,这也是世界男子职业网球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两名中国选手会师巡回赛男单半决赛。

之后的中国网球公开赛,布云朝克特闯入男单四强,创造了中国男子网球选手在中网的最佳战绩。郑钦文闯入女单四强,这是她在中网的最佳战绩。

等到武网举行时,郑钦文、王欣瑜会师女单半决赛,这是中国网球的又一个历史性时刻。郑钦文在女单决赛上虽未战胜老对手萨巴伦卡,但首次拿到了对阵萨巴伦卡的一个盘分,也让人看到了郑钦文翻越萨巴伦卡这座“高山”的可能。

今年以来,郑钦文在澳网夺得女单亚军,在巴黎奥运会夺得女单冠军;张之臻/王欣瑜夺得巴黎奥运会网球混双银牌;张之臻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大满贯赛事的男单种子选手……再加上中国选手在“中国赛季”的优异表现,使得网球成为中国体坛最具亮度的项目之一。

但中国网球受到广大国人的关注,实现了破圈的影响力,运动员的优异成绩只是其一。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白喜林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以郑钦文为代表的中国运动员爱国、拼搏、自信、阳光的形象是他们受到国人关注和喜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巴黎奥运会上,让人感动的不只是郑钦文在赛场上的拼搏,还有她的这些真情流露:“球迷举着的国旗真的很漂亮”“这可能是我职业生涯里打过最艰难的一场比赛。到后面我已经没劲了,完全就是靠精神在撑着,我想为中国(队)拿下更多比赛”“虽然我不知道决赛会发生什么,但我可以保证的是,我一定会拼到最后一口气”“即使现在让我为我的国家再打3个小时,我仍然愿意再来一次”……

郑钦文身上这种满满的爱国之情和责任感、使命感,是她为当代中国青年做的最好代言。

职业网球运动员作为个人运动项目,运动员通常更看重的是奖金、积分等个人回报。但在中国运动员身上,他们的爱国情怀、为国争光的精神却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

白喜林表示,这与中国运动员的成长环境、受到的熏陶教育都有关系。白喜林记得郑钦文曾跟他说过这样一句话。那是在去年杭州亚运会开始之前,白喜林跟即将参加亚运会的中国网球运动员们讲话,讲完之后,郑钦文跟白喜林说:“我觉得您说的‘体育就是和平年代的战争’这句话说得很好,我会记住这句话。”

白喜林相信,郑钦文的这个表态意味着,她已经深刻理解了一名中国运动员站在赛场上代表的不仅是自己,更是一个国家。所以,当郑钦文在杭州亚运会夺得女单冠军时,她感受到了什么是国家的荣誉。再到巴黎奥运会上,她之所以有那么强大的精神力量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拿到冠军,也正是因为心中有祖国。

白喜林说,中国国力的提升是中国网球能够有今天这样一个发展局面的首要原因。国力的提升,给了中国运动员更好的保障,也给了他们更强的自信和国家自豪感、责任感。也是因为中国国力的提升,才让更多的中国家庭有能力支持孩子打网球,让更多的青少年走上网球这条路。

中国网球人才井喷背后的体教融合探索

“确实能看到中国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打网球,但是怎样才能让他们留在网球运动中,始终能够因参与网球运动而受益、成长,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国内知名网球推广人汪俊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传统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虽然选拔出了顶尖的运动员,但是也让大量的青少年运动员成为陪跑者,最终往往只能选择离开这个运动项目。汪俊在2004年创办了Tennis123分级赛,去年已经做到了一年在国内举办4000多站比赛,其中青少年比赛超过2000站,成为中国网球发展的重要基石。这个比赛的宗旨是让每一个网球爱好者、网球青少年选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对手和赛事,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坚持参与网球。有的人可以从这里走向更高的竞技舞台,如商竣程、郑赛赛等中国优秀的职业网球选手,但更多人可以在这里得到热爱自己所爱和坚持梦想的教育,这个对于青少年尤其重要。

汪俊表示,支持孩子参与网球的中国家庭越来越多,这些家庭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同时也对孩子的教育有更高要求、对孩子的成长有更高追求。如果一项运动带给孩子的只是通往成为顶尖运动员的狭窄道路,这很难持续吸引更多的家庭和孩子参与进来。只有每一个从事这项运动的孩子,都能在运动中有收获和成长,才能让更多的孩子成为这项运动的长期参与者、爱好者,让这项运动获得更大的基本盘。

中国网球在涌现郑钦文、王欣瑜、张之臻、商竣程等优秀运动员的同时,应该看到正发生在网球基层培训领域的变化。“郑洁杯”青少年网球巡回赛总监王楠竹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过去20年,中国网球的青少年人才培养逐渐从以专业队为主向以家庭培养为主转变。

回顾中国网球在过去20年的飞速发展,实际上每一次大赛的突破性成绩都是对中国网球运动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推动。王楠竹表示,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李婷/孙甜甜获得的网球女双金牌,到之后郑洁/晏紫首次夺得大满贯女双冠军,再到李娜的大满贯女单冠军,再到今年郑钦文的巴黎奥运会女单夺冠。每一次中国网球的成绩突破,都让更多的中国人注意到网球,也带动了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网球领域。

20年的时间,网球在中国从一个群众普及度较低、竞技水平也不高的欠发展项目成长为热门项目和极具潜力的项目。

国际网联(ITF)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参与网球运动的人口有8718万人,中国以1992万人成为全球网球参与人数排名第二的国家,仅次于美国,占全球总网球人口的22.9%。同时,中国网球场的数量也为全球第二,达49767片。

不过,网球在中国目前的消费门槛还较高。一个网球家庭一年给孩子的花费动辄就要数十万元。

中国网球协会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白喜林介绍,中国网球协会正在推动“小网球”工程,通过降低网球的参与门槛、消费门槛,让更多的孩子可以便利地参与网球运动。

人们常说,隔网对抗的小球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都是中国人擅长的项目。中国也是乒乓球、羽毛球的普及度和竞技水平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强国。那么网球同样属于隔网对抗的小球项目,完全有理由成为中国又一个具有优势的小球项目。

而且,网球还有着个别优势项目所不具备的国际主流体育项目的地位,中国网球运动员的成绩、形象都可以成为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名片。这让白喜林相信,网球虽为小球,但是为中国体育做的贡献不能小。

本报北京10月14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慈鑫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高秀木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每日读画丨古画里的运动,同样精彩!

 古画里的运动,同样精彩!徐霞客穿越报道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蹴鞠变足球,捶丸似高尔夫……古人玩的,怎么今天还在玩?古画里究竟还藏着多少全运会同款?一睹为快,为运动健儿们加油! 编辑:王玉西 责任编辑:...

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依法推进文物保护典型案例

央视网消息: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和指引作用,展现守牢文物安全底线、红线和生命线的决心,引导社会公众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通过一周年之际,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开发布5件依法...

“银发科技”助力服务场景向“智”向“新” 智慧赋能让“享老”更有温度

央视网消息:第八届进博会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围绕全球科技创新热点,设置了多场分论坛。在11月6日举行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合作”分论坛上,多方专家共同探讨了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新趋势、新路径。  这里是上海进博会虹桥论坛的分论坛...

今年第26号台风“凤凰”今天凌晨生成,强度逐渐增强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天气网消息,今年第26号台风“凤凰”(热带风暴级;英文名称:Fung-wong;名字来源:中国香港;意义:山峰名)已于今天(6日)凌晨生成,早上5点钟其中心位于菲律宾马尼拉东偏南方向约2300公里的西北...

以“智”赋能 向新而行——中拉经贸合作跑出“加速度”

11月3日至4日,第十八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在河南郑州举行。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2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驻华使节、专家学者、商协会负责人、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与中方嘉宾共商合作、共谋发展。  在本届高峰会的配套活动中...

台风黄色预警:“海鸥”今晨已移入南海 最强可达强台风级

央视网消息:中央气象台11月5日06时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今年第25号台风“海鸥”已于今天(5日)早晨移入南海,早晨5点钟其中心位于越南嘉莱省归仁市东偏南方向约1130公里的南海东南部海面,就是北纬11.5度、东经119....

中小学春秋假给旅游市场带来哪些积极变化?

央视网消息:11月往往是传统旅游的淡季,而随着秋假时间的确定,浙江的旅游市场“淡季不淡”。不少旅行社也借机推出了个性化、定制化产品。 编辑:林涛 责任编辑:刘亮

这条时速350公里高铁,开启建设“加速度”!

近日随着铺轨机将最后一对500米长钢轨平稳铺设到云岭隧道中段道床板上西安至十堰高速铁路陕西段长钢轨铺设任务圆满完成西十高铁开启建设“加速度”西十高铁陕西段线路长169.4公里,正线铺轨323.93公里,铺设道岔45组,全...

“太空交接”完成!神二十航天员11月5日返回地球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5年11月4日,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  截至目前,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11月5日乘坐神舟二十...

原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新联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央视网消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11月3日通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税务总局纪检监察组、北京市纪委监委消息:原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新联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税务总局纪检监察组纪...

2024
10/15
17:39
浏览量: 48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扁担电工"担起乡亲情

"扁担电工"担起乡亲情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