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焦点网谈 > 奔跑中成为彼此的光

奔跑中成为彼此的光

来源:人民日报 | 时间:2024-11-18 09:50:12 | 点击:987

何亚君的马拉松奖牌。

本报记者 易舒冉摄

在公园步道上,身着印有“助盲”和“视障”字样服装的跑者。

郭旭鹏摄

志愿者带着何亚君(中)一起跑步。

廖正义摄

盲人与志愿者手中牵的陪跑绳。

廖正义摄

清晨5点半,冬日的第一缕晨光还没来得及探进城市的缝隙,何亚君的闹钟响了。他坐起来,两手前后摸索,慢慢把被褥收起,衣服穿好,走出房间。一切都在黑暗中进行。

80后何亚君失明近30年了,双眼毫无光感。简单吃过早饭,何亚君迫不及待地出门。去哪里?去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以下简称“奥森”),跑步!

从2014年开始,何亚君累计跑了70多场马拉松,总跑量超过1.2万公里。他还成立了“何亚君助盲团”,带动更多盲人跑起来。

90后赵晨霄是“何亚君助盲团”的一名助盲志愿者。3年间,她用一根30厘米长的陪跑绳,带盲人一起享受奔跑时风从耳边掠过的幸福。她告诉身边的盲友:“我是你的眼,我们一同前行。”

日前,记者走进“何亚君助盲团”,倾听青年视障者与青年志愿者讲述肩并肩、心连心,用一根陪跑绳连接黑暗与光明,共同奔跑出青春色彩的故事。

“人生路还很长,我想冲破黑暗,努力奔跑”

在何亚君走出家门的时候,全北京城还有近百名盲人也正奔向奥森——有坐地铁的,有打车的。他们都是“何亚君助盲团”的成员。

集合的地点是奥森里的一个小广场,明眼人可以看见广告牌、一片湖,远处是起伏的树林。盲人们则听着声往那走,“那个热闹的地方”。

“助盲团像我的第二个家,6年了,每次来之前都按捺不住激动。”今年34岁的盲人宋新然,2018年加入“何亚君助盲团”,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他都坚持每周三、周六来奥森跑步。“跑起来,我常常会忘记自己是一名盲人,只会感到身上充满青春能量和朝气。”宋新然说。

提起何亚君和他创立的助盲团,盲友们有说不完的话。

10岁那年,何亚君因病致盲,陷入了黑暗的世界。22岁,何亚君离开四川老家,到北京盲人学校学习按摩,次年开始做盲人按摩师。虽然有了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但孤独、自卑仍然包裹着何亚君。

转机在2014年的一个夏天,何亚君的一名客人告诉他,有志愿者可以通过拉一根陪跑绳,带着盲人一起跑步。这让何亚君惊讶不已,他抱着尝鲜的心态去了一次,感到“多年生锈的身体瞬间被释放了。”

“我当时就想,我还年轻,不能一辈子都待在按摩店里,那不是生活的全部。既然有志愿者肯帮我们盲人,我就要跑起来,我还要带动身边的盲人一起跑。”何亚君说。

2015年5月,年轻、有想法的何亚君创立了“何亚君助盲团”,致力于帮助视障人士“走出去,动起来”。

起初,敢参加跑步的盲人很少,质疑的声音却不少——“盲人都看不见路,怎么能跑步?”何亚君就通过给参与盲友送跑鞋和衣服的方式,吸引盲人大胆尝试。这一消息在北京盲人群体里渐渐传开。

如今,“何亚君助盲团”累计组织跑步活动和比赛超过900场,参加跑步活动的盲友和志愿者累计超过5万人次,其中不乏青年盲人与青年志愿者。

早上6点40分,人差不多聚齐了,大家脱去外套,陆续开始热身,他们衣服背后有的写着“视障”,有的写着“助盲”。盲友与志愿者两两一排,分别握住一根彩色麻绳的两端,一起摆臂,一起迈腿,向着奥森深处跑去。

2022年加入“何亚君助盲团”的盲人郑高峰,今年31岁,本想通过跑步改善一下体质,没想到2年间已经跑了6场马拉松了。前段时间,郑高峰收到了一个特别的邀请——平日里带郑高峰跑步的志愿者首次参加马拉松,想请跑步实力更强的郑高峰作伴。郑高峰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10月27日,“2024滴滴海淀马拉松”在北京中关村开跑。志愿者与郑高峰两人,一人负责引路,一人负责调整跑步节奏,一同跑向终点。

“这些都是我跑马拉松获得的奖牌,也是我的青春‘勋章’,青春有无限可能,无论是健全人还是盲人。”在何亚君工作的按摩店里,记者被悬挂在房梁上的奖牌吸引了。五颜六色的飘带、几十块形状各异的奖牌,让店里的氛围别具一格。何亚君走到房梁下,抬手摩挲着奖牌上的刻字。

“有了跑步的经历,来按摩的客人只要说一下跑步时长和配速,我就能快速找到肌肉酸痛点。”80后盲人冯朋瀚现在是何亚君所在按摩店里的热门按摩师,很多客人为他而来。“视障是我的身体状态,人生路还很长,我想冲破黑暗,努力奔跑。”冯朋瀚说。

“助盲不是单向的,而是一种双向奔赴”

在无光的世界里,盲人跑步是一场无声的挑战。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助盲跑志愿者也不容易。

每一名志愿者都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在反复的“蒙眼跑步”训练中,体会、理解视障人士的处境。27岁的赵晨霄对“蒙眼跑步”这一体验印象深刻。

新志愿者们两人一组,其中一人蒙上眼睛,由另一人带领完成跑步。蒙上眼睛后,赵晨霄感受到一种下坠的失重感,甚至无法保持直线前进。“切身体会后更能设身处地为盲友着想。”赵晨霄说。

一路上,志愿者轻轻向左拉一下绳子,就是在告诉盲友该往左转了;再轻轻顶一下盲友的胳膊,是要往右转了。遇到石子、减速带、破损路面,志愿者也会口头提醒,或者握住盲友的手引导通过。

志愿者和盲友相处,是互相适应的过程。盲友们普遍不爱提意见,很多时候,领跑的效果要靠志愿者自己判断和调整。

“牵引绳紧了,说明两人步调不一致,只有牵引绳在手中是松弛的状态,感觉不到阻力时才是最佳状态,可以让盲友像自己独立跑步一样,感觉不到外力的‘牵引’。”慢慢地,赵晨霄摸索出带盲友跑步的技巧。

跑步之余,赵晨霄还会跟身边的盲友讲讲奥森的美景:初春时节遍地紫色的二月兰,4月开始盛开的樱花和绚灿的海棠,夏日里公园门口成片的向日葵……百花争艳的时候,在奥森跑步时空气里都甜丝丝的。

回忆起与助盲团的初见,赵晨霄说,她当时只是为了改善身体状态、调整生活作息,心血来潮来公园晨跑,没想到在一天早晨偶然遇见了这一特别的跑团。现在,每当赵晨霄想到有盲友在等她一起晨跑,就算冬天天气再冷,她也有动力立刻起床。

3年来,赵晨霄变得更加健康、真诚、热爱生活。起初,她甚至无法完成5公里的慢跑,而现在,她已经能够顺利完赛全程马拉松,这是她之前未曾预料到的突破与成就。她说:“如果没有遇到这些盲友,我可能只是一时兴起,跑不了多久就会放弃,但现在我的兴趣爱好里也加上了跑步这一项。”

在“何亚君助盲团”,像赵晨霄一样的青年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用青春活力点亮了盲友的“心灯”。

出于好奇,终于责任。在一次次的助盲跑活动中,青年志愿者感受到了一种被需要的责任感。“助盲不是单向的,而是一种双向奔赴。生理上,我们给盲友提供帮助;心灵上,盲友的坚韧精神激励着我前行。”赵晨霄说。

“11.63公里,谢谢志愿者吴仁华。”

“20.03公里,谢谢志愿者李玉宝。”

“19.15公里,谢谢志愿者张强。”

…………

每次跑完步,何亚君都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跑步状态,并感谢带自己跑步的志愿者。

需要与被需要,互相鼓励与共同前行,在“何亚君助盲团”时刻发生着。

“青年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残健融合的精神”

扶残助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青年人奉献爱心的重要方式,更是残障人士融入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环。

据统计,我国有1700万左右的视障人士,其中约800万人完全失明。这一庞大的人群,大多数囿于家里,但是他们又渴望融入日常的社会生活,向往行动自由。

最初开始尝试跑步的时候,何亚君也很害怕,双腿都不知道如何迈步。志愿者的陪伴与耐心指导成了他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以前,我总觉得有些地方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得不好,影响了我们盲人融入社会,现在看来其实最大的障碍是心中给自己的设限,还有周围人对我们的态度。”何亚君说。

近年来,在很多地方,越来越多的共青团组织和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探索开展“青春志愿助盲跑”项目,帮助视障人士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生活成为青年志愿服务新风尚。

在江西,井冈山大学红五星志愿助盲团探索了“大学生志愿者+视障人士+高校视障指导教师”模式,在老师带队指导下,大学生志愿者和盲友一起跑步锻炼;在广东,茂名市盲人协会联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开展大学生与盲人结对活动,有效发挥大学生业余时间相对充裕、人员短期稳定的优势。这些助盲团,不仅是视障人士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桥梁,更是一股股温暖的青春力量,它们汇聚成流,营造出残健共融的社会氛围。

“青年志愿者和盲人是互相支持、互信共赢的,青年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残健融合的精神。”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韩润峰说,一方面,盲人在青年志愿者的陪伴和引导下,走向户外强健体魄、融入社会;另一方面,青年人可以深化同理心与对视障人士的尊重,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塑造阳光心态。更为可贵的是,助盲团可以营造残健融合、共建共享包容性社会的良好氛围。

在“何亚君助盲团”周六的晨跑活动中,还会有一群“小尾巴”蹦蹦跳跳地在队伍最后面跟跑,他们大多是志愿者的孩子。有一次,赵晨霄问其中一个小朋友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小朋友回答说:“我在练习跑步,长大以后我也要助盲。”

“培养助盲助残的价值观念应从童年时期起步,这需要家庭、教育体系以及社会各界的协同努力。”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赵芳说,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人将扶残助残视为应尽的社会责任,并将其作为一种自发的行为选择。

赵芳还认为,在高等教育机构中,可以引入相关的通识教育课程,深化年轻人对助残文化的理解,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技能,更好地服务残障人士。“对于青年志愿者来说,助盲助残的经历不仅能带给他们更深的人生思考,也会赋予他们新的生命力量。”赵芳说。

跑完5公里,赵晨霄带领志愿者和盲友做起拉伸运动,又帮助需要坐地铁回家的盲友找到同行志愿者后,她才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有的爱像阳光倾落,右和左,是你是我。”阳光洒在公园里,赵晨霄边走边唱,“《追光者》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歌曲,我改编了句歌词,就像在唱我们志愿者与盲友,成为彼此的光。”赵晨霄坚定地说。

(叶鹂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17日 06 版)

责任编辑:秦亮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每日读画丨古画里的运动,同样精彩!

 古画里的运动,同样精彩!徐霞客穿越报道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蹴鞠变足球,捶丸似高尔夫……古人玩的,怎么今天还在玩?古画里究竟还藏着多少全运会同款?一睹为快,为运动健儿们加油! 编辑:王玉西 责任编辑:...

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依法推进文物保护典型案例

央视网消息: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和指引作用,展现守牢文物安全底线、红线和生命线的决心,引导社会公众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通过一周年之际,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开发布5件依法...

“银发科技”助力服务场景向“智”向“新” 智慧赋能让“享老”更有温度

央视网消息:第八届进博会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围绕全球科技创新热点,设置了多场分论坛。在11月6日举行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合作”分论坛上,多方专家共同探讨了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新趋势、新路径。  这里是上海进博会虹桥论坛的分论坛...

今年第26号台风“凤凰”今天凌晨生成,强度逐渐增强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天气网消息,今年第26号台风“凤凰”(热带风暴级;英文名称:Fung-wong;名字来源:中国香港;意义:山峰名)已于今天(6日)凌晨生成,早上5点钟其中心位于菲律宾马尼拉东偏南方向约2300公里的西北...

以“智”赋能 向新而行——中拉经贸合作跑出“加速度”

11月3日至4日,第十八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在河南郑州举行。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2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驻华使节、专家学者、商协会负责人、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与中方嘉宾共商合作、共谋发展。  在本届高峰会的配套活动中...

台风黄色预警:“海鸥”今晨已移入南海 最强可达强台风级

央视网消息:中央气象台11月5日06时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今年第25号台风“海鸥”已于今天(5日)早晨移入南海,早晨5点钟其中心位于越南嘉莱省归仁市东偏南方向约1130公里的南海东南部海面,就是北纬11.5度、东经119....

中小学春秋假给旅游市场带来哪些积极变化?

央视网消息:11月往往是传统旅游的淡季,而随着秋假时间的确定,浙江的旅游市场“淡季不淡”。不少旅行社也借机推出了个性化、定制化产品。 编辑:林涛 责任编辑:刘亮

这条时速350公里高铁,开启建设“加速度”!

近日随着铺轨机将最后一对500米长钢轨平稳铺设到云岭隧道中段道床板上西安至十堰高速铁路陕西段长钢轨铺设任务圆满完成西十高铁开启建设“加速度”西十高铁陕西段线路长169.4公里,正线铺轨323.93公里,铺设道岔45组,全...

“太空交接”完成!神二十航天员11月5日返回地球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5年11月4日,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  截至目前,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11月5日乘坐神舟二十...

原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新联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央视网消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11月3日通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税务总局纪检监察组、北京市纪委监委消息:原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新联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税务总局纪检监察组纪...

2024
11/18
09:50
浏览量: 98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扁担电工"担起乡亲情

"扁担电工"担起乡亲情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