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焦点网谈 > “赛事热度”转化为激活经济“长效动能” 运动魅力触手可及“超”有活力

“赛事热度”转化为激活经济“长效动能” 运动魅力触手可及“超”有活力

来源:央视网 | 时间:2025-11-19 20:30:37 | 点击:251

央视网消息:全运会排球比赛眼下正在广东、澳门多地同步开赛。作为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女排精神一直鼓舞激励着国人。在福建,有一座被誉为“排球之乡”的城市——漳州,中国女排曾先后52次来到这里集训,并把漳州称为最温暖的“娘家”。是什么让漳州与排球结下跨越百年的情谊?这座城市又为何能成为中国排球的精神地标?

  这里是福建漳州体育训练中心,在排球馆里,记者的耳边是充满了击打排球的声音,还有队员们的呼喊声。

  每当大赛临近,福建漳州体育训练基地的各个排球馆内总会排满专程前来集训的队伍。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在这片球场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

  内蒙古队女排教练郝振生表示,漳州是中国女排的“娘家”,也是全国高水平的排球训练基地,在这还有一些队伍还能交流一下,每一次都有特别大的收获。

  河北队女排教练王彬表示,漳州是中国女排的一个福地,对于排球人来说,漳州这个基地还是有情怀的。

  漳州为何能成为排球人心中的圣地?时光回溯到1972年,那一年,国家体委决定在南方建立一个排球训练基地,有着“鱼米花果之乡”美誉的漳州进入考察视野。经过层层筛选,漳州成为了最终的选择。

  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漳州,不仅有肥美的鱼虾,还有种类非常丰富的水果,全年平均温度是在21摄氏度,让运动员在全年都能够保持高效的训练。最重要的就是这里排球的群众基础,在1915年,排球运动就传入漳州在鼎盛时期,漳州全市排球队伍就超过800支之多。

  排球训练基地落户漳州后,当年冬天,全国12支男女排球队便齐聚于此,在当地军民23天抢建出的竹棚馆里开启了国内首次排球大集训。

  从竹棚馆起步的中国女排,也一步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在1981年至1986年的世界三大赛事中连续夺冠,成为世界排球史上首支“五连冠”队伍。

  中国女排精神展示馆排球学术顾问陈继共表示,女排精神一个是拼搏精神,一个是永不言败,一定提高技术,要瞄着世界上谁是冠军,让五星红旗插在世界排坛的最高峰。

  从少年到国手 排球之乡的梦想接力



  如果说竹棚馆见证了中国排球的崛起,那么扎根校园、全民参与的排球热潮,则让“排球之乡”的基因生生不息。从稚气未脱的孩童到登上领奖台的专业队员,漳州人用满腔热爱续写着“排球之乡”的新故事。

  尽管个子还没完全长高,小学五年级的卢羽泽已经是排球场上的“老队员”。每天放学后,他都会准时来到漳州市少体校,投入到他心心念念的排球训练。

  汗水浸湿球衣,跳跃、扣球、传球,每一个动作卢羽泽都完成得认真。好苗子要从小培养,近年来,漳州市大力推动排球进校园,与各级学校建立衔接机制,完善后备人才输送体系。

  除了科学的梯队建设,全民参与的热潮更为排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随着一声哨响,由群众组成的“草根儿”排球队和福建省女排展开正面交锋。场上,业余选手们毫不怯场,大力扣杀、灵活救球,拼劲丝毫不输专业队员。

  2019年来,漳州输送省级以上排球队24人,其中11人入选国字号队伍。今年公布的2025年国家女排集训名单,漳州籍运动员庄宇珊、殷小岚、郑欣怡同时入选。

  “村味”气排球“燃出圈”



  排球基因早已融入漳州的每一寸土地。在此基础上,漳州民间近几年又兴起了另一项老少咸宜的运动项目——气排球,据说参与人数仅次于广场舞。气排球与传统排球有什么区别?

  这里是位于漳州市长泰区京元村的一处体育场,由村民们自发组织的一场气排球比赛正打得火热。赛场上是男女老少齐上阵,而这些队员们也是来自各行各业,这小小的球场充满了大家对这项运动的热爱。

  这份热爱有多浓烈?对于京元村村民而言,从家门口到气排球场不过5分钟路程,无论是室内场馆,还是露天体育场,只要有人提议很快就能“摇人”组队。

  从球体来看,这个气排球它的体积是要比排球更大一些,但是它的重量要更轻,像这样的一个气排球它的重量只有一个苹果那么重。它的球面要更加柔软,在空中飞行的速度也更慢,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更容易上手。

  场地全覆盖,让“村味”气排球彻底“燃”了起来。作为全国首个“村气排”公开赛的诞生地,漳州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球队慕名而至。

  如今,围绕排球的产业也在漳州蓬勃发展,由这里生产的排球、气排球,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出口到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让漳州的“排球匠心”走向世界。

  “渝超”火热 促进“体育+文旅+消费”深度融合


  全运会赛事如火如荼,全民健身的热潮也被点燃。从9月份开始,“渝超”联赛就在重庆火热开展。借助这个大规模的城市足球联赛,从文旅推介到产业展台,从提振消费到城市名片打造,重庆正以火热的赛事经济促进体育、文旅和消费的深度融合。

  11月15日,“渝超”联赛渝西赛区迎来一场焦点之战,铜梁队在主场迎战江津队。场内球员激战正酣,“雄起”的加油声震耳欲聋;球场外,文旅集市的展台前也是人潮涌动。

  现场的球迷不仅可以看到舞龙和川剧变脸的表演,还能在文旅集市上买到铜梁当地的特产黑鸡、泡椒凤爪和各类文创产品。“渝超”主场成为了重庆各地展示自身特色,促进“体育+文旅”融合,打造多元消费场景的最好舞台。

  而在几百公里之外的万州,万州队主场迎战开州队,吸引了不少外地球迷前来观赛。

  据统计,3个主场比赛日,万州累计吸引了5万多名球迷来到现场。火热的赛事不仅带来了人流,还带动当地综合消费约1500万元。以“渝超”联赛为契机,重庆各地创意频出,文创集市、一张票根游全城、票根旅游大礼包和客场球迷的优惠满减活动等举措,打造了多元的消费场景,体育激情正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消费活力。

  重庆市体育局副局长杜学勇介绍,目前,已完成比赛66场,共吸引了736000人次到场观赛,场均观众约1.11万人次。各赛区也是积极开展配套活动,有效带动周边商圈客流量平均增长50%以上。未来,他们将不断推动“体育+文旅+消费”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发展赛事经济,释放体育消费的潜力,推动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渝超”提升足球氛围 带动全民运动热潮


播放视频画中画


  “渝超”联赛开赛以来,每场比赛平均有1.11万球迷观赛,球员的每个精彩进球和球迷的激情呐喊,都实实在在提升着重庆的足球氛围,推动全民运动的热潮。

  陈炣江是一名基层足球教练,他的日常便是在绿茵场上带领一群怀揣梦想的小朋友们踢球。同时,他也是“渝超”联赛重庆沙坪坝队的球员。比赛期间,他邀请自己的小球员去看了沙坪坝对阵北碚的比赛。

  如今,周末看“渝超”比赛也成为重庆的新时尚。

  在重庆市铜梁区实验幼儿园,受“渝超”氛围鼓舞,他们在10月底迎来了自己的第一届“班超”联赛。而在铜梁二中,女足的孩子们也希望能够踢上“渝超”联赛,特别希望将来有女子组的比赛。

  截止到2024年底,重庆共修建体育公园107个、社会足球场1147块,健身步道达到了12395条,这些修建在“家门口”的体育设施,让群众健身能够抬脚就到。

  在“渝超”的带动之下,重庆的足球氛围正在变得越来越好。更多潜在的运动人群,正在轻松“入门”开启足球运动和经常性锻炼的生活日常。

  重庆市体育局副局长杜学勇表示,让更多人关注、支持足球运动,其中就包括一部分青少年学生及家长,他们通过“渝超”成为了喜欢足球 并参与足球运动的人群。

  五城展现“体育性格” 运动魅力触手可及


播放视频画中画


  11月18日,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举行第四场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了珠海、江门、阳江、湛江、茂名等城市的体育特色。

  珠海市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其承办的公路自行车赛,是全运会史上首个跨粤港澳三地的赛事。未来,珠海将把“赛事热度”转化为“长效动能”,让骑行成为新的城市名片。

  十五运会珠海赛区执委会副主任黄振球介绍,目前,全市已建成绿道1290公里、健康步道133公里,让骑行者在繁华城市与自然风光间“无缝切换”。这里有山海相连的多元挑战,更有海岛碧道的诗情画意,让每一次骑行都成为融入山海的体验。

  在广东,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体育名片。珠海的骑行、江门的排球、阳江的风筝、湛江的跳水、茂名的定向运动,这些项目不仅展现了城市活力,更让体育的魅力触手可及。

  阳江风筝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梁治昂表示,阳江的体育性格就是风筝之乡。群众参与度是很高,重阳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大大小小都会出来,把自己做的风筝放到天上,一些美好的愿望都会寄托在高飞的风筝上面。

  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柳超球表示,江门的城市体育性格就是排球,排球在江门拥有非常雄厚的群众基础,有3300多支业余队伍。

  十五运会茂名赛区执委会副主任王小慧表示,他们有1300多平方公里的山地,有180公里的海岸线,还有丰富的湿地丘陵资源,这座城市开展定向运动是非常合适的。

 编辑:杨书杰 责任编辑:刘亮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 144人当选

 今天(21日),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4人当选。其中,共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选举产生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在新当选两院院士中,女性科学家共13人。此外,2025年中国科学院新当选外籍院士...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19千米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地震台网微信公众号消息,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1月21日8时58分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19公里,震中位于北纬41.14度,东经83.39度。  基础背景  震中地形:震中...

两部门就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央视网消息:为发挥政府采购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和标准化建设,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起草了《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附件:新能源汽车政府...

外交部:日本不能口头上称立场未变,行动上却步步越线

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朱超、刘杨)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如果日本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真的没有改变,日本领导人就不应该将所谓“存亡危机事态”同台湾问题相关联,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口头上称立场未变...

“赛事热度”转化为激活经济“长效动能” 运动魅力触手可及“超”有活力

央视网消息:全运会排球比赛眼下正在广东、澳门多地同步开赛。作为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女排精神一直鼓舞激励着国人。在福建,有一座被誉为“排球之乡”的城市——漳州,中国女排曾先后52次来到这里集训,并把漳州称为最温暖的“娘家...

非遗“潮”动全运会 鹤舞狮歌尽显“年轻”姿态

央视网消息:11月17日,在十五运会马拉松竞走混合接力项目颁奖仪式现场,来自广东珠海金湾的非遗表演《非遗焕彩》惊艳亮相。国家级非遗三灶鹤舞、广东省级非遗三灶民歌和珠海市级非遗三灶狮舞首次同台亮相,为体育盛会注入鲜活的地域...

大熊猫“辰星”“晓月”今日前往马来西亚开启旅居生活

11月18日,记者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获悉,根据新一轮中马大熊猫保护研究合作安排,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大熊猫“辰星”(“白峰”)和“晓月”(“星怡”)将于今日启程前往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开启旅居生活。  “辰星”...

豆雁迁徙有何秘密?跟着记者开启洞庭湖“追雁”之旅

豆雁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洞庭湖代表性越冬候鸟之一。今年1月,湖南益阳林业局和南洞庭自然保护区,给一批豆雁佩戴了卫星追踪器后放飞,并一直追踪它们的动向,希望它们能够飞回这里越冬。  这一年,豆雁如何迁徙?是否会如期赴约...

以体育为媒,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中新社香港11月16日电 题:以体育为媒,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中新社记者 香卢平  早上在广州看跳水、下午在香港看篮球、晚上在澳门看乒乓球……这是广州一名大学生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举办期间“一日三地观赛”的行程,...

舞狮入全运,一场传统文化的“醒”与“兴”

狮头高昂,采青纳福。舞狮首次亮相全运会舞台,当色彩艳丽的醒狮在全运会赛场上腾跃翻滚,当观众的喝彩和掌声不断响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项体育比赛,更是民俗表演到全民健身项目的华丽转身。  “醒”之底蕴,是千年传承的文化根脉。...

2025
11/19
20:30
浏览量: 25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扁担电工"担起乡亲情

"扁担电工"担起乡亲情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