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就案说法 > “双11”购物,消费者成了“精算师”

“双11”购物,消费者成了“精算师”

来源:法治日报 | 时间:2025-11-10 14:05:18 | 点击:69

□ 本报记者 赵丽

  □ 本报见习记者 王宇翔 于天航

  “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价格原地杵”——这是今年“双11”期间,不少消费者的共同感受。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从“先涨价后降价”的价格“变装秀”,到“不同人不同价”的隐性歧视,再到“凑单越凑越贵”的规则陷阱,曾经的“消费福利”正在被层层套路消解。

  这个初衷在于让利消费者的购物节,为何在价格方面上演迷局?记者采访了多名消费者,还原其在“双11”价格迷局中的真实遭遇。

  价格倒挂,促销价比日常贵

  “每天价格都不一样,刚要下单就涨了”“更气人的是,商家在活动前临时加价,看似满减、优惠券一大堆,实际算下来比平时还贵”“现在的‘双11’,看似优惠的背后,全是套路”……来自湖北的李霞(化名)在一连串吐槽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为赶上今年的“双11”优惠,李霞早在10月初就将所需商品加入购物车,“没想到,价格不降反升”。

  10月20日晚上8点,某电商平台“双11”促销活动启动。李霞点开购物车准备购买电动车挡风被,却发现价格比活动前涨了20元。“我问商家,对方没有解释,只是推荐了另一款产品。”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她打算购买的婴儿保温杯上。活动前,这款保温杯售价为180多元,活动开始后,使用优惠券前的价格直接涨至200多元。李霞先后联系商家和平台客服,商家仅回复“没有涨价”,平台客服则表示“活动和优惠券发放时间不固定”。

  来自上海的孙可(化名)则遭遇了更剧烈的价格波动。10月27日,他将一款剃须刀头加入购物车,想观望价格是否继续下降。4天后,同一链接、同一规格的商品,到手价从260多元飙升至590多元,翻了一倍多。更让他困惑的是,两分钟后刷新页面,到手价又降至280多元。而商品原价也在同一链接下经历了“过山车”:从317元涨至670元,又降至523元。

  “我能理解到手价因优惠活动变化,但商品原价怎么也能随意变动?”孙可联系店铺客服,对方坚称原价始终为523元,并提供了近3个月价格未变的截图。然而,孙可向记者展示的付款页面截图显示,原价确有波动。平台客服对此回应:“商品价格由商家自主制定,平台无法修改。”

  记者在某第三方投诉平台检索“双11价保”发现,相关投诉已达上万条。多名消费者投诉称,“双11”期间购买的商品并未如商家承诺为“最低价”,提出价保申请后,商家以“平台优惠券、赠品不参与价保”或“早买早享受”等理由拒绝。更有甚者,通过下架商品或更改链接来规避价保责任。

  不同用户,同一商品不同价

  来自江苏的冯科(化名)在一天之内经历了价格的“过山车”。

  10月31日早上7点多,某品牌珐琅锅在某平台的结算页面显示到手价为420多元;到了中午,价格涨至近530元。冯科询问客服,对方回复“活动今晚8点开始”,但未透露具体优惠。当晚8点,他发现“活动价”与早上价格完全一致。

  “活动前涨价,活动时再降价,这不是玩文字游戏吗?”冯科再次询问客服,对方仅表示“价格受优惠因素影响”,并未作具体解释。

  冯科进一步追问:“早上有某项优惠,中午没有某项优惠,晚上又有某项优惠了,所以中午价格高?”面对这一质疑,客服不再回应。

  认为该店“不靠谱”的冯科转而找到该品牌的另一家授权店铺,发现同款珐琅锅到手价为355元。他向品牌方核实店铺资质后,咨询了两个产品问题,准备下单时却发现,结算价突然涨到372元。而当他把链接发给朋友,朋友的手机端显示价格仍为355元——最终,他只能让朋友代为下单,自己则取消了订单。

  “这明显是大数据杀熟,坐地起价。”冯科吐槽说。

  李霞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她在某电商平台有两个账号,一个有会员,一个没有。按常理,会员应享受更优价格,但实际对比发现,非会员账号中的商品价格往往更低。“没有明显的折扣或优惠券差异,但页面显示价格就是不一样。”

  更隐蔽的“杀熟”还发生在“动态定价”中。有消费者反映,一款热水器在“双11”活动前不到2000元,活动期间“原价”涨到5000多元,再通过“满减”“补贴”降到3000多元,看似优惠,实则比平时还贵。“平台根据你的浏览记录判断你‘想买’,就抬高原价再打折,对价格不敏感的人根本察觉不到。”

  规则复杂,消费者疲于计算

  来自北京的何静(化名)则被各种优惠券“绕晕了”。

  10月初,她将某品牌吹风机加入多个电商平台购物车,打算对比后选择最优惠的平台下单。“但比来比去,价格都比社交平台上网友分享的价格高。”何静说。

  后来她发现,在某平台反复浏览页面,会弹出优惠券,领券后可再减几十元;在另一平台“来回刷”,则可能弹出“优惠礼包蛋”,砸蛋后也能领券。

  最终,她以385元在某平台购得吹风机,附赠支架;另一平台价格为392元,无赠品。“整个过程非常复杂,也很耗精力。”何静感叹,“真的很累。”

  多位消费者向记者坦言,往年活动机制虽复杂,但核心是“买得越多越便宜”;而今年“双11”,“买多不会更便宜”,甚至付尾款时价格比预估价更高。

  来自北京的王林(化名)在活动初期支付了十几笔定金,“当时还以为捡了便宜”。到10月20日付尾款时,却发现多件商品的实际支付价格高于预估价。例如,某款吸尘器在预售页面显示“到手价不高于899元”,实际支付时却需1099元。客服解释,899元的价格需满足“前1小时付款”“叠加平台券”等条件。

  王林的遭遇并非个例。不少消费者反映,随着尾款支付开始,部分预售商品的实际价格远高于预估价。

  “花时间看直播、算优惠,结果还是贵。”某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网友吐槽道。

  “定金+尾款”本是“双11”预售的核心机制,旨在帮助商家预估销量、安排库存。然而,如今不少受访的消费者认为,定金机制失去意义,红包规则过于复杂。有网友直言:“如果预售不能保证最低价,定金还有什么意义?不如直接取消。”

  此外,记者注意到,平台发放的优惠券既难抢,适用范围也有限。例如,有消费者反映,“3000-400”和“2000-200”的服饰券不能用于同一商品,有的仅支持前者,有的仅支持后者,进一步增加了凑单难度。

  “买个东西要过一关又一关,参与‘双11’这么多年,第一次感觉心累。”有受访的消费者如是说。

 编辑:邢斯馨 责任编辑:刘亮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双11”购物,消费者成了“精算师”

□ 本报记者 赵丽  □ 本报见习记者 王宇翔 于天航  “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价格原地杵”——这是今年“双11”期间,不少消费者的共同感受。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从“先涨价后降价”的价格“变装秀”,到“不同...

开在产业园的托育园能否长久?

  赵春青 绘  阅读提示  为解决年轻职工带娃难题、响应国家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的号召,在政策鼓励和支持下,浙江、安徽、北京、四川、江苏等地一些城市的产业园、写字楼里建起了托育园,职工实现“带娃上班两不误”。但由于公办托育...

“推窗见景、出门入园”城市更新让更多“百姓愿景”变为“民生实景”

央视网消息:作为进博会的举办地,上海持续推动城市更新,惠及民生。“一江一河”滨水空间贯通超百公里,驿站功能提升、水上运动试点有序推进,城市公共空间不断拓展。同步推进的城中村改造与零星旧改,正让城市更新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唐晓东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据江苏省纪委监委消息,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唐晓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江苏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总台记者 徐大为) 编辑:谢博韬 责任编辑:刘亮

第八届进博会丨彰显开放姿态 共享发展机遇——海外媒体聚焦第八届进博会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 题:彰显开放姿态 共享发展机遇——海外媒体聚焦第八届进博会  新华社记者杜静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5日在上海开幕。海外媒体普遍认为,本届进博会不仅展现了中国持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

美国肯塔基州货机坠毁遇难人数升至12人

△事故现场  当地时间11月5日,央视记者获悉,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一架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UPS)飞机坠毁事故的死亡人数上升至12人。  据悉,死者包括3名机组成员及9名尚未确认身份的人员,其中一名死者疑为儿童...

多地冬日美景激发冰雪活力 “冷”资源点燃文旅市场“热”消费

央视网消息:气温下降,各地冬日景观初现,带来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呼伦贝尔:呼伦湖出现独特“跑冰排”现象近日,内蒙古呼伦贝尔的气温降至0℃左右,在呼伦湖出现了独特的自然现象——“跑冰排”。在呼伦湖水域,大小不一的冰排随...

【8点见】考生笔试不合格仍进招录体检名单,哈尔滨消防通报

央视网消息:每天8点,央视网为您梳理24小时内发生在咱们身边的大小事儿。·春节假期共9天,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2026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太空交接”完成!神二十航天员11月5日返回地球。·商务部:希望荷方以负责任...

新疆北部雨雪进入最强时段 北方多地气温或创立秋来新低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天气网消息,目前,新一股较强冷空气正在影响我国。今天(11月5日),新疆北部的雨雪将进入最强时段,部分地方将现大到暴雪、甚至大暴雪,雨雪相态复杂。明后天,雨雪天气将继续向中东部铺展,西北地区东部、华北、...

新研究:格陵兰岛面积“缩水”且缓慢向西北漂移

新华社伦敦11月3日电(记者郭爽)美国《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大地》近期刊发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受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格陵兰岛面积“缩水”,同时缓慢向西北方向漂移。  丹麦技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格陵兰岛附近58个全球导...

2025
11/10
14:05
浏览量: 6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辽宁葫芦岛车管所  这样的车辆如何通过外检?---关于吉林省松原市李某在辽宁省葫芦岛连山区购买二手车出现大架号被更改至无法过户

辽宁葫芦岛车管所 这样的车辆如何通过外检?---关于吉林省松原市李某在辽宁省葫芦岛连山区购买二手车出现大架号被更改至无法过户

青海西宁:列车上的有机蔬菜可现摘现炒

青海西宁:列车上的有机蔬菜可现摘现炒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山西朔城区周波案:究竟是司法腐败 还是司法不作为?

山西朔城区周波案:究竟是司法腐败 还是司法不作为?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