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科技前沿 > 二十五载,把时光缝进每一个针脚

二十五载,把时光缝进每一个针脚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1-08 14:02:53 | 点击:515

□ 邱晨辉 李莉

北京时间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乘坐飞船返回舱,划过天际如流星璀璨耀眼,在红白大伞的护佑下安全着陆于东风着陆场,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又是秋意正浓之时,金色戈壁再揽神舟入怀,载誉归来的神舟十八号飞船大伞在东风着陆场安静无言,护佑了凯旋,见证着荣耀。这一幕,如此熟悉,仿佛多年前的欢呼与热泪依旧余温尚存。

1999年11月,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返回。如今,25年过去,从大漠戈壁到浩瀚星河,从无人到载人,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全面迈入空间站时代。

一顶顶红白相间的“生命之伞”,为观察中国神舟飞天25年提供了绝佳视角。不仅是因为它光彩夺目:在地面铺展开来,大约可覆盖三个篮球场,每当神舟返回舱快要回归地面时,这顶大伞就会打开,飘飘扬扬宛如飞天仙女的霓裳羽衣,引人注目;更因为它用自主创新完成对航天员的生命托付:25年间,从无人伞到有人伞,从试验用伞到成熟大伞,中国载人航天的回收铁军用满腔热忱和航天智慧,为神舟系列飞船飞行任务完成了18次“绽放”,护佑着航天员天外归来的一路平安。

20世纪90年代,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后,特大型降落伞技术攻关迫在眉睫,载人飞行对降落伞的可靠性、稳定性、下降速度等性能指标要求极高。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受当时技术与制造水平所限,主降落伞伞衣锦丝绸的缝纫,竟成了困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回收着陆分系统研制团队的首个技术难题。起初生产的锦丝绸编织疏松,试制时1米材料缝缩量达15%——不达标!怎么办?经多轮激烈讨论,大家达成共识:创新!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创新”二字他们坚守了25年,最终使大量国际前沿的超高强特纺材料应用于载人飞船降落伞装置,我国超大面积降落伞制造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5年坚持创新的背后是直面归零,坚守底线。某次试验出现技术问题,研制团队顶着压力,耗时7个月查找原因,最终从一个11厘米长的小部件找到问题。团队进行设计更改,此后故障再未出现。正如首任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所言,载人航天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回收着陆分系统是与航天员生命联系最直接的分系统,这种作风应该继承下去,发扬光大。这群人的底线就是:问题,绝不带上天。

25年坚持创新的背后是规行矩止,恪守不渝。1200平方米的神舟飞船主伞伞衣,如同盖房子的 “重檐屋顶”,每一层环或帆类似斗榫结构相互交错,巨型降落伞环、帆伞衣合缝后如连成一线。巨型降落伞由7000多个零部件组成,制作工序超30道,缝线总长约10千米,需十几位加工人员密切合作加工4个月才能完成,一针一线都追求完美。但完成这些不意味着降落伞可“上天”,还需通过严格检验,才能获得“上天”的通行证。

25年坚持创新的背后还是追求极致,不畏艰险。一年深冬,试验队员奔赴茫茫戈壁执行空投试验任务,在寒气刺骨的厂房里夜以继日准备空投模型……试验当天戈壁滩大风呼啸,终于等到模型投放,弹盖、开引导伞、开减速伞、开主伞、模型转垂挂……所有动作一气呵成。那一刻,所有付出与等待都值得。一卷卷绸布、一盘盘带条、一轴轴线绳、一次次验证,见证了巨型降落伞飞天前的“半生”淬炼。从材料检验、零件裁剪、伞衣拼缝、加强带缝纫、伞绳安装的加工过程,到晾伞、包伞、整装和多次空投试验,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至关重要,每个细节都不容有失。

距离地面大约10公里,光学影像中清晰地看到巨伞悄然绽放。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供图

时光无声,大伞有情。25年,正是这支中国载人航天回收铁军,在“护航生命往返家园”的逐梦之路上,用锲而不舍、不畏艰难的决心和行动,成就了伞花一次次的完美绽放。每当神舟大伞在天地间绽放,红白伞花绚丽盛开之时,便是航天员安全回家之日。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从“天边”到“身边”!北斗产业呈现强劲增长趋势 为千行百业“定位”“导航”

央视网消息:11月6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在第二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上发布《2025中国北斗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以来我国北斗产业呈现强劲增长趋势,综合指数稳步提升。报告显示,2025年我国北斗产业综合指...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从长安街到黄河畔,见证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制造史

整整60年前,1965年,我国首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开始建设。  那时,只能采用明挖法施工,那时的中国制造业,在大型工程装备领域还是一片空白。  现如今,距离北京几百公里外的黄河畔,一台大型盾构机正在车间里进行出厂前的...

原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李世英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央视网消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据甘肃省纪委监委消息:原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李世英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甘肃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编辑:戴萌萌 责任编辑:刘亮

“文旅+”跨界玩出新花样:追演唱会游全城 打卡剧综取景地

戴上MR眼镜一秒穿越古蜀国——在三星堆博物馆,除了欣赏文物还可以体验考古;在济南看完周杰伦演唱会,凭借票根五折购买了九如山休闲旅游度假区的门票,顺路游玩;追完热播剧《北上》,立刻动身前往昆山巴城,打卡剧中同款运河码头与茶...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四成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记者胡璐)记者11月4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全国冬小麦播种已过四成。  11月3日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冬小麦播种西北基本结束,黄淮海近四成,长江中下游过三成。分省看,河北基本结束,陕西过五成,...

韩国高校招生新政 拒收“校园霸凌生”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相比以往录取更注重学科成绩,今年韩国高校录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包括顶尖的首尔大学在内,多所韩国知名大学开始拒收有校园暴力记录的申请者。  据《韩国先驱报》3日报道,在2025招生季,韩国10所国立...

降本、智慧,精彩开启!透过这场年度大会 感知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明确信号

央视网消息: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将有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中国通过这场“越办越好”的年度大会,向世界传递持续扩大高水...

迎接神二十乘组回家!“舱落机临人到”全方位为飞船返回保驾护航

央视网消息:按计划,神舟二十号、二十一号两个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神舟二十号乘组将于近日择机返回东风着陆场。11月2日晚,着陆场区组织所有搜救力量,展开最后一次全系统综合演练,做好迎接航天员回家的准备。  11月2日...

跨度、难度、速度硬核破纪录!点赞中国桥

近日,中国桥梁建设领域捷报频传。从广东香山大桥实现世界领先合龙,到四川嘉陵江三桥刷新转体世界纪录,再到武汉右岸大桥勇夺四项亚洲第一,三座大桥在不同维度实现技术突破,共同展现了中国基建的创新实力与硬核水准。  硬核浪漫!像...

国际人士:中国“十五五”规划将进一步推动共同发展和合作共赢

央视网消息:国际人士表示,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顺应历史潮流,不仅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也将为世界经济复苏与全球治理提供更多机遇和正能量,进一步推动全球共同发展与合作共赢。国际人士表...

2024
11/08
14:02
浏览量: 51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