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要闻快讯 > 以中国智慧引领可持续发展迈入新阶段

以中国智慧引领可持续发展迈入新阶段

来源:经济日报 | 时间:2025-11-18 17:14:39 | 点击:268

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建设可持续的明天”为核心主题,既顺应了亚太地区应对发展挑战的共同诉求,也与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深度契合。作为亚太区域合作的坚定支持者与积极推动者,中国多年来在脱贫攻坚、绿色转型、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积累的实践成果,不仅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全球发展倡议在亚太地区的落地提供了生动范例,更为后续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破解增长难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球发展倡议是中国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重要方案。在全球发展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不断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近年来与拉美、非洲、东盟等地合作取得显著成果,成为全球共享发展的生动样本。

  跨区域合作网络建设,是推动全球共享发展的“软支撑”。在中拉合作框架下,双方共同构建政治上真诚互信、经贸上合作共赢、人文上互学互鉴、国际事务中密切合作、整体合作和双边关系相互促进的五位一体关系格局,还通过多届部长级会议、多轮外长对话及43个细分领域分论坛,搭建起全方位沟通协作平台,为各领域合作打通“对话通道”。中非加强合作机制建设,成立了外交、经贸、海关、产业与投资、农业、交通、政党等领域会晤和对话机制和实业家委员会,为中非各国开展全方位互利合作广泛搭建平台。

  基建合作项目落地,是推动全球共享发展的“硬支撑”。自全球发展倡议提出以来,一大批中国参与的基建合作项目在发展中国家落地生根,提高其发展硬实力。中非合作中的肯尼亚蒙内铁路是“硬支撑”的标杆,这条全长472公里的铁路全部采用中国标准与技术,将蒙巴萨至内罗毕的行程从10余个小时缩短至约5个小时。它不仅显著提升区域交通效率,还拉动沿线工业产值增长了15%,对肯尼亚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贡献率超过2%,同时创造了7.4万个就业岗位,培养了约2800名铁路专业人才,实现硬件联通与能力建设的双重赋能。

  深化贸易合作,是推动全球共享发展的核心领域。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推动全球共享发展迫切需要为发展中国家创造有利的贸易环境。在中拉贸易领域,2005年中国与智利签署了历史性的自由贸易协定,这是中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自此,双方自贸合作持续拓展,中国稳居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智利车厘子、厄瓜多尔香蕉等拉美特色产品不断进入中国市场,丰富了中国消费者的选择,实现优质供给与消费需求的精准对接。在中非贸易层面,2024年双方贸易额达到2956亿美元,中国已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国还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举措,以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进一步降低贸易壁垒,释放双向贸易活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进入3.0时代,中国与东盟在各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将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不仅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增添新机遇、激发新动能,还为经济全球化作出新的贡献。

  以科技合作破解发展难题,是推动全球共享发展的新动能。全球发展倡议坚持创新驱动,中国始终以开放姿态推动科技成果共享,让科技进步真正成为惠及更多发展中国家的新动能。在农业科技领域,中国多年生稻技术在布隆迪、乌干达、马达加斯加等非洲国家得到广泛推广。采用这种技术种植的水稻,第一季产量就能达到当地传统水稻的两倍,而且具备“一种多收”的特性。从第二年起,农民无需再购种、育秧、犁田栽秧,这既大幅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又释放出大量劳动力资源,为非洲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在能源转型领域,中国企业积极投身东盟国家能源项目,以绿色技术助力当地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低碳发展与可持续增长深度融合。

  全球发展倡议从中国主张到国际共识,从合作理念到共同行动,从局部试点到全域协同,中国正推动全球发展迈向更加均衡、协调、包容的新阶段。以中国智慧为引领,国际合作为纽带,人类发展命运共同体的愿景愈加清晰。随着更多国家参与其中,零和博弈的旧观念将被摒弃,各国将在共商共建共享中,走出一条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发展道路。(作者:黄江松 郜泽玲)

 编辑:甄涛 责任编辑:刘亮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你的隐私可能已经泄露 盗版剧App暗藏这些风险

记者今天(21日)从中国消费者协会获悉,近日有媒体曝光了一批盗版剧App,这些App不仅盗用大量剧集资源,更会窃取用户个人隐私信息,有的甚至还植入恶意程序,侵害消费者安全权。提醒广大消费者:盗版剧App藏风险隐患,切勿因...

白宫称已与乌克兰讨论和平计划

据美国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当地时间11月20日下午在例行记者会上证实,美国政府高级官员近日与乌克兰方面举行会晤,讨论了一项“应能被俄乌双方接受的和平计划”。莱维特称,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和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参与了会谈,并...

中共中央举行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举行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蔡奇主持 李希出席  中共中央2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1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应习近平邀请 汤加国王将访华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汤加王国国王图普六世将于11月21日至2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扫二维码 访问央视网

十年磨一剑!江门中微子大科学装置用“中国精度”重新审视宇宙法则

央视网消息:11月1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发布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后的首个重大科研成果。  在这轮实验中,江门中微子实验通过对核反应堆测量的太阳中微子参数,证实“太阳中微子偏差”仍然存在,其测...

用改革疏浚发展的航道(评论员观察)

抓好体制机制创新,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生产要素顺畅流动,成为一项必须完成好的任务。  在线下,“百年守护”特展吸引八方来客,《五牛图》《清明上河图》等国宝文物展露真容;来线上,数字故宫“大门常打开”,文物...

全城跃动 活力迸发(全运大视野)

  十五运会香港赛区比赛场地外,人们参加体验活动。  本报记者 冯学知摄  运动员在十五运会排球项目女子成年组比赛中。  本报记者 孔庆元摄  运动员在十五运会游泳项目男子100米蝶泳决赛中。  本报记者 蒋雨师摄  运...

以中国智慧引领可持续发展迈入新阶段

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建设可持续的明天”为核心主题,既顺应了亚太地区应对发展挑战的共同诉求,也与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深度契合。作为亚太区域合作的坚定支持者与积极推动者,中国多年来在脱贫攻坚、绿色转型、科...

年轻人热捧的“带锦热植”究竟是什么?

“热植”这个词,乍一听您可能觉得有些陌生,但是把它和客厅里、阳台上常见的龟背竹画个等号,您是不是就明白,其实这说的就是热带植物。  除了龟背竹,常见的“热植”还有花烛、鹿角蕨、蔓绿绒、彩叶芋等。它们不拼开花的艳丽,就凭硕...

“赛场即景点、观赛即旅游”激发文体旅消费热潮 “体育+”释放粤港澳协同发展新动能

央视网消息:第十五届全运会正以“体育+”为纽带,推动粤港澳三地全民运动的广泛参与,并通过特色线路和赛事设计激发文旅消费,释放区域协同发展新动能。深圳:让科技点亮每一份运动热爱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游泳、拳击、马术等多个项目...

2025
11/18
17:14
浏览量: 26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秋色正浓 北京大觉寺千年银杏已至最佳观赏期

秋色正浓 北京大觉寺千年银杏已至最佳观赏期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铁路迎来“五一”假期客流高峰

铁路迎来“五一”假期客流高峰

孟宪明一行参访曹瑾纪念馆

孟宪明一行参访曹瑾纪念馆

掘金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梁辉先生获评“中关村创业合伙人”高级创业导师

掘金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梁辉先生获评“中关村创业合伙人”高级创业导师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