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群众来信 > 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访华,彰显中巴“铁杆”情谊

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访华,彰显中巴“铁杆”情谊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2-11-05 07:36:18 | 点击:1446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王世达 丨  责编:安然 乐水 宇馨

王世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所副所长

11月1日,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夏巴兹就任总理后首次访华,体现了中巴特殊友好和战略互信。夏巴兹此次访问时间特殊,意义重大,彰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巴始终“并肩站立”的“铁杆”情谊,及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之强大决心。

中巴重申支持彼此核心利益和关切

11月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夏巴兹时指出,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巴关系,始终将巴基斯坦置于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愿同巴方提升全方位战略合作水平,加快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为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注入新动力。中方感谢巴方在涉及中国核心和重大关切问题上支持中方,将坚定支持巴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发展利益、民族尊严,坚定支持巴基斯坦实现稳定团结、发展繁荣。

1111.jpg

夏巴兹就此表示,深化巴中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巴外交政策基石和社会各界共识。巴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坚定支持中方在台湾、涉疆、涉港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的立场,希望学习借鉴中国成功治国理政经验,更好实现自身发展。事实上,在动身访华之前,夏巴兹就曾撰文高度概括中巴关系。他称,“对巴基斯坦来说,对华关系是我们外交政策的基石;在中国,巴基斯坦被称为‘巴铁’,意为‘铁杆’兄弟。在其他地方,巴中关系因其独特的坚毅、始终不渝的坚持和深厚的信任而广受赞赏”。

中国强力支持巴基斯坦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

6月以来,巴基斯坦遭受罕见的洪涝灾害,三分之一国土受灾,影响人口超过3300万,上千人死亡,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受此影响,巴基斯坦经济面临较大压力,外汇储备持续吃紧,偿债压力加大,冲击本财年经济增长。作为近邻和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国密切关注巴基斯坦灾情演变,并且在巴基斯坦救灾和重建的不同阶段及时施以援手。

中国在巴基斯坦洪灾后第一时间提供了至少4亿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并与巴方迅速确定运输方式,确保救援物资在第一时间到达灾民手中。当前,中国援巴紧急物资已经全部发运,对于巴基斯坦当局抗洪救灾、改善灾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夏巴兹时特别指出,中方对巴基斯坦人民遭受特大洪灾深表同情,将追加提供紧急援助,帮助巴基斯坦灾后重建,支持巴方恢复灾后农业生产,加强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合作。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掀开新篇章

中巴经济走廊自2013年启动以来成绩斐然。在走廊建设第一阶段,中国与巴基斯坦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指导下推动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尤其集中在交通和能源领域。通过上述项目建设,长期以来制约巴基斯坦经济社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获得根本性纾解和解决,为下一阶段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中国大量投资刺激了巴基斯坦国内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培养了一大批本土专业技术人才。

当前,中巴经济走廊进入第二阶段建设。习近平主席就此指出,双方要用好中巴经济走廊联合合作委员会机制,以更高效率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将其打造成“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示范性工程。要加快推进瓜达尔港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港口对地区联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双方要共同努力,为早日实施一号铁路干线升级改造项目和卡拉奇环城铁路项目创造条件。

此外,中方还欢迎巴基斯坦扩大优质农产品对华出口,愿同巴方拓展数字经济、电子商务、光伏等新能源合作,扎实推进农业、科技、民生等领域合作,将继续为巴方稳定金融形势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中方支持中国工业强省同巴方“结对子”,推进产业合作,希望巴方提供良好营商环境。

正如夏巴兹所说,“没有哪种关系像中巴关系这样,如此深入人心、牵动人心。中巴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感人故事代代相传,已成为我们集体意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巴友好始终是双方高度共识。此次访问彰显了中巴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之强大决心,未来中巴合作将继续大步向前。(责任编辑:安然 乐水 宇馨)

编辑:唐玲

【作者:王世达】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抉择”——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纪实

对于一个全球性大国来说,内政与外交从来不是孤立的乐章,而是相互交织、合奏共鸣。  10月30日至11月1日,习近平主席赴韩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  3天时间,有大国外交的风云...

第一视点·记者手记丨枫叶经霜红愈艳 菊花晚节馥尤浓

  00:29/13:01  第一视点·记者手记丨枫叶经霜红愈艳 菊花晚节馥尤浓  “要把尊老敬老作为一种社会风尚。”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习近平...

台风“海鸥”已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 5日前后将进入南海

央视网消息:据海南气象微信公众号消息,今年第25号台风“海鸥”已于2日08时由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其中心位于北纬10.9度、东经134.8度,即在菲律宾马尼拉东偏南方向约155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附近...

这5年,我们追过的那些剧

  《山花烂漫时》剧照。  《小巷人家》剧照。  《繁花》英文版海报。  《藏海传》剧照。  近年来,许多观众曾随着《繁花》中宝总的命运波动而心潮起伏,也想去上海黄河路走走,尝尝汪小姐最爱的排骨年糕;不少人被《我的阿勒泰...

“人民·大家——林墉、苏华国画作品展”在广州开幕

人民·大家——林墉、苏华国画作品展日前在广州开幕。林墉先生是现代水墨人物画发展的代表性人物,苏华是当代中国书画大家。展览以“画里传神”与“画中真意”两大专题为核心,挑选林墉与苏华这对艺术伉俪的70件(套)代表作,以人物和...

群众实名举报:河南方城县人民法院案件执行推诿扯皮长达5年之久

我叫赵学民,男,汉族,身份证号码:41292219620725065X,手机号码:13949348919,住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凤瑞街道办事处北新街54号。我实名反映方城县人民法院在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工作中不作为问题,...

定了!神舟二十一号瞄准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

今天(10月30日)上午,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  发言人介绍,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   编辑:邢斯馨&nb...

神二十一乘组确定:张陆、武飞、张洪章

  今天(10月30日)上午,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  发言人介绍,执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张陆、武飞、张洪章组成,张陆担任指令长。  三个不同专业 乘组三位航天员如...

专访|期待中日韩以创新合作引领亚太新增长——访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李熙燮

新华社首尔10月28日电 专访|期待中日韩以创新合作引领亚太新增长——访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李熙燮  新华社记者黄昕欣 陆睿 张粲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李熙燮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面对多重全球挑战,期待中日...

秋粮收获已过八成半 良种良机良技为全国秋冬种按下“加速键”

央视网消息: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秋粮收获已过八成半。目前,东北主产区秋粮收获过九成,西北近九成,西南、黄淮海八成半,长江中下游近八成。播放视频画中画全国秋冬种加快推进 冬小麦播种一成半随着秋粮大面积收获...

2022
11/05
07:36
王世达
浏览量: 144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内蒙古科左中旗大瓦房村部分村民  竟然跨境提前抢夺我们吉林省边界的玉米

内蒙古科左中旗大瓦房村部分村民 竟然跨境提前抢夺我们吉林省边界的玉米

顺义村干部涉嫌伪造评估报告,侵害百姓合法权益,法治尊严在哪里?

顺义村干部涉嫌伪造评估报告,侵害百姓合法权益,法治尊严在哪里?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