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群众来信 > “一机传三代”,年轻人为啥不换新手机了?

“一机传三代”,年轻人为啥不换新手机了?

来源:中青网 | 时间:2023-05-07 17:47:43 | 点击:1453

 每日新闻网讯:中新网5月7日(中新财经记者 吴涛)你有多久不买新手机了?近日有报告显示,一季度,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大幅下滑,一些知名品牌的手机出货量都同比两位数下降。手机市场发生了什么?

  品牌手机出货量下滑严重,三星苹果也难避免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布的最新报告,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2.802亿部,同比下降14%,环比下降7%。这是自2013年以来最疲软的假日季度。

  照此计算,仅仅一季度,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就同比减少了约4500万部。

  另外,上述报告指出,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降5%,是2014年以来销量最低的第一季度。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手机市场相比前几个季度两位数的同比降幅,今年一季度同比降幅已有所改善。另外,一些国产手机品牌表现优异,例如在高调回归中国市场后,一季度一加手机销量同比增长200%以上。

  但大部门手机品牌一季度业绩并不如意,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指出,OPPO、小米、vivo都经历同比两位数下滑,即便是三星,一季度出货量下滑19%。

  在近日苹果发布的截至3月31日的第二财季报告显示,该季度营收948亿美元,同比下滑3%;净利润为241.6亿美元,同比下滑3%。

  即便是主打海外市场的传音控股,一季度手机营收同比也下滑18%,为84亿元;手机出货量3600万部,其中智能机1300万部,同比下滑20%。

  手机为啥卖不动?创新乏力或是关键

  平安证券发布的研报分析称,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下游消费需求疲软,叠加手机创新边际减弱且产品同质化严重,智能手机行业步入存量替换阶段,根据IDC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1.3%至12.1亿台。

  通信行业资深观察人士、中关村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接受中新财经采访时分析,除了经济原因,更深层次是因为手机行业没有新的技术突破来拉动出货量,尤其是苹果、三星创新乏力,国内市场华为手机又遭打击,所以消费者购置新机意愿并不强。

  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指出,除了受到全球经济不振影响外,智能手机市场也受到一些主要品牌新品供应减少的打击,另外,消费者也在选择减少更新频率,购买时选择更耐用的智能手机。

  确实,目前不少手机都比较耐用,现实中也有一批手机“钉子户”,到现在他们还在用着几年前发布的机型,例如iPhone 6 Plus或小米6等。甚至是小米CEO雷军对此都“头疼”,4月份,小米13发布后,雷军调侃,“现在还有人在用小米6吗?推荐升级到小米13。”

  手机出货量的锐减除了给手机厂商本身带来影响外,对上下游产业链也带来冲击。项立刚表示,手机终端的出货量不足,它的上游,比如说屏幕、电池、摄像头等相关配件生产都会受影响,甚至波及到原材料。

  Tech Insights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内存市场规模同比大幅下降23%,DRAM和NAND产品价格也大幅下降。智能手机NAND闪存市场的总收入同比下降了20%,智能手机DRAM市场收入下降26%。

  换新周期拉长,年轻人也没动力换手机?

  值得注意的是,被寄予厚望的年轻消费者,也不再频繁更换新手机了。

  艾瑞咨询今年3月份发布的报告显示,79.5%的Z世代更换手机频率在1至3年之间,75.9%的人偏向定价2000元至6000元的机型。而据平安证券的研报称,用户换机时长拉长至43个月。

  艾瑞咨询报告还显示,手机数码消费已经进入注重消费者体验的新阶段,对于Z世代消费者,手机数码不仅仅是功能型产品,而是代表了其专属的审美态度和价值认同,一种基于消费理性、品牌信任与文化认同的良性交互关系正在慢慢成形。

  有消费者对中新财经表示,“手机里面存了大量的照片等资料,懒得折腾。”还有消费者表示,有换机需求,但想等等新品,目前手机的功能对自己吸引力并不大。

  还有用户称,“有那闲钱还不如去旅游吃烧烤呢,现在手机就挺好,拍照够用。”这就好比坐着公交去酒吧,主打的就是“该省省该花花”。

  你呢,多久才换一次手机?(完)

(责任编辑:何欣)

分享到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抉择”——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纪实

对于一个全球性大国来说,内政与外交从来不是孤立的乐章,而是相互交织、合奏共鸣。  10月30日至11月1日,习近平主席赴韩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  3天时间,有大国外交的风云...

第一视点·记者手记丨枫叶经霜红愈艳 菊花晚节馥尤浓

  00:29/13:01  第一视点·记者手记丨枫叶经霜红愈艳 菊花晚节馥尤浓  “要把尊老敬老作为一种社会风尚。”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习近平...

台风“海鸥”已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 5日前后将进入南海

央视网消息:据海南气象微信公众号消息,今年第25号台风“海鸥”已于2日08时由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其中心位于北纬10.9度、东经134.8度,即在菲律宾马尼拉东偏南方向约155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附近...

这5年,我们追过的那些剧

  《山花烂漫时》剧照。  《小巷人家》剧照。  《繁花》英文版海报。  《藏海传》剧照。  近年来,许多观众曾随着《繁花》中宝总的命运波动而心潮起伏,也想去上海黄河路走走,尝尝汪小姐最爱的排骨年糕;不少人被《我的阿勒泰...

“人民·大家——林墉、苏华国画作品展”在广州开幕

人民·大家——林墉、苏华国画作品展日前在广州开幕。林墉先生是现代水墨人物画发展的代表性人物,苏华是当代中国书画大家。展览以“画里传神”与“画中真意”两大专题为核心,挑选林墉与苏华这对艺术伉俪的70件(套)代表作,以人物和...

群众实名举报:河南方城县人民法院案件执行推诿扯皮长达5年之久

我叫赵学民,男,汉族,身份证号码:41292219620725065X,手机号码:13949348919,住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凤瑞街道办事处北新街54号。我实名反映方城县人民法院在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工作中不作为问题,...

定了!神舟二十一号瞄准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

今天(10月30日)上午,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  发言人介绍,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   编辑:邢斯馨&nb...

神二十一乘组确定:张陆、武飞、张洪章

  今天(10月30日)上午,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  发言人介绍,执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张陆、武飞、张洪章组成,张陆担任指令长。  三个不同专业 乘组三位航天员如...

专访|期待中日韩以创新合作引领亚太新增长——访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李熙燮

新华社首尔10月28日电 专访|期待中日韩以创新合作引领亚太新增长——访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李熙燮  新华社记者黄昕欣 陆睿 张粲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李熙燮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面对多重全球挑战,期待中日...

秋粮收获已过八成半 良种良机良技为全国秋冬种按下“加速键”

央视网消息: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秋粮收获已过八成半。目前,东北主产区秋粮收获过九成,西北近九成,西南、黄淮海八成半,长江中下游近八成。播放视频画中画全国秋冬种加快推进 冬小麦播种一成半随着秋粮大面积收获...

2023
05/07
17:47
浏览量: 145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内蒙古科左中旗大瓦房村部分村民  竟然跨境提前抢夺我们吉林省边界的玉米

内蒙古科左中旗大瓦房村部分村民 竟然跨境提前抢夺我们吉林省边界的玉米

顺义村干部涉嫌伪造评估报告,侵害百姓合法权益,法治尊严在哪里?

顺义村干部涉嫌伪造评估报告,侵害百姓合法权益,法治尊严在哪里?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