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关注民生 > 诸多完整产业链“世界之最”强底气!如何用好超大规模市场?| 观察↓

诸多完整产业链“世界之最”强底气!如何用好超大规模市场?| 观察↓

来源:央视网 | 时间:2025-11-19 20:54:14 | 点击:211

央视网消息:中国式现代化是14亿多人口的现代化,规模空前。依托超大规模市场,我国成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截至2024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已连续15年保持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地位。

  在全球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第一。 

  我国生产的粗钢、水泥、电解铝占据全球产量50%以上。

  我国生产了全球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

  新能源汽车产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

  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份额占比超过50%。

  我国拥有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达21.6亿千瓦,占全球总量40%以上。

  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5G基站开通数、移动电话用户数、固定宽带网络规模等指标排名全球第一。

  代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的“灯塔工厂”数量全球第一,占比超过40%。

  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

  江苏苏州:聚链成势 打造机器人产业创新集群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我国产业发展注入持续而强大的支撑力,完善的产供链体系确保了生产制造的自主可控和快速响应。

  一大早,这家位于苏州吴中区的服务机器人生产企业的物流中转场已是一派繁忙景象。十几辆满载零部件的车辆排队进出,工人们操作叉车将货物从进货区快速转运至出货区。来自苏州本地一家扫地机器人外壳前盖生产企业的运输员王远谋,正在登记送来的货品。作为当天的夜班运输员,这已经是他今天送到的第5批货了。

  效率的提升,源于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智能优化。眼下,这家服务机器人生产企业正迎来海外订单交付旺季,每天生产的各类服务机器人近3万台。小到螺丝钉,大到驱动外壳,每天生产线上要精密组装近千万个零部件。

  仅在这一个仓库里,堆叠的货箱上就贴着几十家零部件厂商标识。这其中,一半以上都是来自本地及周边1小时公路运输半径内的供应链企业。

  以割草机器人的电机组件为例,过去从供应商发货到装配需4个小时,如今借助 “1小时运输圈“和智能调度,最快2个小时即可抵达产线。依托超大规模市场打磨出的供应链协同能力,这类高频使用的零部件已经基本实现零库存管理。

  产业链快速响应,供应链加速协同,保障了企业的高效运转,也为产业创新注入了强劲动能。在研发中心里,围绕一款新型扫地机器人的智能导航和长效低耗运行等功能升级,技术人员正和4家分别来自驱动电池、电机、传感器和外壳生产企业的工程师们展开讨论。

  区别于传统的单打独斗,在协同创新过程中,产业链上下游共享技术资源、互补能力短板。

  这种“市场需求—联合研发—量产落地”的闭环模式,大幅缩短了研发周期,让产品更贴合实际应用场景。超大规模市场既提供了研发试错的广阔空间,也给予了量产落地的规模支撑。

  目前,苏州吴中区“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已集聚相关企业1600余家,服务机器人产量占到全国的六成以上,全区2025年机器人产业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

  专家: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转换为产业链竞争优势


播放视频画中画


  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不仅是全产业链体系的“培育土壤”,更是产业竞争的核心底气。如何进一步用好大市场,将这份独特优势加快转化为产业链竞争优势?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表示,我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能够为我们进一步巩固和增强产业竞争优势提供有力的支撑。国内市场纵深广阔,下沉市场发育的程度也是日渐提升,能够为各类行业和企业不断创新,因地制宜创新产品提供更多机会,从而带动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向更加高端、更加绿色融合化发展。 

  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为产业成长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沃土,要把这种优势转换为产业链竞争优势,关键在于畅通市场循环,让资源与要素自由流动。

  郭丽岩表示,坚决破除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当中的堵点和卡点,一些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行为还是要压茬整治,使得各类经营主体,包括要素资源能够自由跨区有效高效配置。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张瑜表示,有一个超大市场孕育下统一的基础设施构建,就会有一个最便宜的要素价格。有一个在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之下统一的奖惩税收国家标准的制度,就会诞生出一些充分竞争之下竞争力最强的企业和产品的业态。 

 编辑:杨书杰 责任编辑:刘亮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多项“世界第一”!带你盘点中国物流大通道的“世界之最”

央视网消息:超大规模的经济体量,必然需要超大规模的物流通道支撑。高效、畅达的物流网络,如同经济的血脉,将生产与消费、国内与国际紧密相连。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庞大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和最繁忙的物流系统。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产生的巨大...

美总统特朗普修改对巴西商品关税范围

当地时间20日,美国白宫宣布,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修改对从巴西进口商品的关税范围。部分商品40%从价关税维持不变,但鉴于谈判取得进展,对美东时间11月13日零点后进入美国的特定巴西农产品取消附加从价关税。  白宫称,此...

创新成果众多!智慧化养殖平台赋能 我国海水养殖业迈向深远海

央视网消息:全球首创漂浮式动力定位全域化养殖网箱型工船“湛江湾1号”11月19日交付使用,是目前广东养殖水体最大、智慧化程度领先的养殖平台,集合了众多创新成果。  我国自主研发的“湛江湾1号”养殖工船总长154米、总宽4...

观察·中国引领机器人产业变革 “硬科技突破+场景化落地”双向发力加速迭代

 央视网消息:近日,两场以“具身引智、应用未来”为主题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和创新大赛分别在北京和江苏常熟举行,比赛分别聚焦应用场景和智能机器人发展生态。2025年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人工智能已经开始深度赋能实体经济,全球制...

诸多完整产业链“世界之最”强底气!如何用好超大规模市场?| 观察↓

央视网消息:中国式现代化是14亿多人口的现代化,规模空前。依托超大规模市场,我国成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截至2024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已连续15年保持全球制造业第一...

十年磨一剑!江门中微子大科学装置用“中国精度”重新审视宇宙法则

央视网消息:11月1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发布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后的首个重大科研成果。  在这轮实验中,江门中微子实验通过对核反应堆测量的太阳中微子参数,证实“太阳中微子偏差”仍然存在,其测...

英雄相见 信仰和信仰的“双向奔赴”

央视网消息:11月17日,“2025年云南先进典型巡回宣讲活动”首场宣讲在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举办。作为同在云南的“时代楷模”,活动的前一天,“八一勋章”获得者杜富国与“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相见,英雄对望,情深几许。接...

破6.8亿元!全运会吉祥物“圈粉”无数 “文创+体育”掀起消费热潮

央视网消息:全运会各项赛事正在火热进行。连日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特许零售店人气火爆,部分热门产品甚至出现“一件难求”的现象。16日上午,记者在广州的一家企业看到,工作人员正抓紧分装打包“广州喜乐包”。作为十五运会开幕...

受强冷空气影响 浙江温州、舟山多条客运航线停航

受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影响,今天,浙江温州、舟山多条客运航线停航。  浙江舟山今天迎来明显降温和大风天气,舟山沿海出现8~10级风,截至今天15时,舟山全市71条客运航线中,67条航线因大风停航,复航信息将视后续天气情况进行...

以诚信为笔,以服务为墨 湖北荆州参加放心消费承诺活动的经营主体达到2042户

每日新闻网讯(特约记者李明湘 通讯员田宪)11月14日,湖北省荆州市市场监管局、市消委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诚邀全市经营者参与“放心消费承诺”活动,动员符合条件的经营者携手同行——以诚信为笔,以服务为墨,共同绘就“消费...

2025
11/19
20:54
浏览量: 21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成渝中线高铁全线最高的柳湾特大桥21号主墩封顶

成渝中线高铁全线最高的柳湾特大桥21号主墩封顶

“中科卫国健康行动”京津冀健康论坛发布会 日前在石家庄举行

“中科卫国健康行动”京津冀健康论坛发布会 日前在石家庄举行

四川东坡:坚守岗位保春节市场供应

四川东坡:坚守岗位保春节市场供应

从争论到共识:预制菜与中央厨房的理性解读

从争论到共识:预制菜与中央厨房的理性解读

全民健康,医路同行

全民健康,医路同行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