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每日要闻 > 每一次这样吃饭,身体多个器官会受到伤害

每一次这样吃饭,身体多个器官会受到伤害

来源:央视网 | 时间:2025-07-31 10:11:51 | 点击:117

 你是否有过“不知不觉就吃太饱”的经历?

  很多人认为

  偶尔一两顿大餐没什么伤害

  但体内可能已经乱作一团

  如果是经常吃太多

  身体受到的危害会更大

  比如消化系统超负荷

  血糖急剧升高、心血管负担加重

  科学控制食量

  生活中可做以下调整

  【本文审核专家】

  李鹤 主治医师

  天津市南开医院

  心内科

  01

  吃太饱

  会让身体超负荷运载

  正常情况下,一个空空的胃,大约只有拳头大小,开始进食后,胃就像一个被吹起来的气球,越吃越大,吃撑时能被撑大10倍。

  当食物开始消化后,胃的容积逐渐缩小,但还没恢复到开始的拳头大小,但神经就会产生胃被排空的感觉,你就会感觉到饿,这就是吃得越饱饿得越快的原因之一。

  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能量过剩,身体负担越来越大,最终出现代谢紊乱、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一系列问题。

  而且,吃太多东西,胃被撑大而不得不占据腹腔内更多空间,很可能会挤压其他内脏,引发腹胀、恶心、呕吐等。吃太多东西间接影响是身体多个消化器官超负荷运载。

    当胃的容积扩张到1~1.5升时,会出现饱的感觉。

    这时还不停止进食,当胃容量进一步扩张到2~3升,就会感到吃撑了。

    当胃被过度撑大,扩张至3~4升甚至更大时,我们身体就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严重问题。

  消化系统超负荷:

  暴饮暴食后,胃酸分泌会增加,可能会导致胃部有灼热、反流的感觉。

  相应地,我们的胰腺和胆囊也要“加班工作”,这会增加炎症和胆结石的风险。

  血糖急剧升高:

  在大量进食,尤其是高碳水食物的时候,血糖会飙升。随后胰岛素大量分泌,这可能会引发饭后困倦或低血糖的反应。

  心血管负担加重:

  食物的消化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这样心脏的负担就会加重,血压可能升高,甚至可能会诱发心梗、脑卒中这些严重的健康问题。

  经常吃太饱,除了短期痛苦和不适,更严重的是身体的长期负担,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健康问题。

  长期摄入过量营养,很可能引发肥胖。而肥胖是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比如:2型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从而增加死亡风险。

  02

  导致暴饮暴食的原因

  情绪因素:

  很多人暴饮暴食,其实是情绪出了问题。

  当我们处于压力刺激下,人体会分泌一种皮质醇,也就是压力激素。它会增加我们的食欲,尤其是让我们对高糖和高脂食物产生强烈渴望。而吃这些食物能够促进多巴胺的释放,给我们带来短暂的愉悦感。

  睡眠不足:

  睡眠不好会影响瘦素和饥饿素的分泌,导致食欲增加。

  饮食不规律:

  长期节食或者三餐不规律,会让身体“不知所措”,容易出现暴食行为。

  习惯性奖励:

  如果从小就被用好吃的东西来安慰,长大以后就可能形成用食物来缓解情绪的习惯。

  03

  如何管住嘴

  科学控制食量

  让你不生病、少生病的,不是药品或保健品,而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每顿饭只吃七分饱,保持适度饥饿,不仅对胃肠道有好处,还能帮身体“清垃圾”。人体中在饥饿时,会优先选择结构不完美的细胞启动自噬程序,相当于帮助身体清理了垃圾,可以让你少生很多病。

  调整饮食结构:

  减少高脂高糖的食物,多吃膳食纤维高的食物,比如蔬菜、全谷物等。这些食物可以增加饱腹感,避免暴食。

  细嚼慢咽:

  吃饭时间至少20分钟,给大脑足够的时间去接受吃饱的信号,帮助控制食量。

  控制进食节奏:

  比如采用轻断食的办法,晚餐适量减少,但不建议极端节食,否则可能会引起暴食的反弹。

  尽量按时吃饭:

  按时吃饭能避免太饿导致的暴饮暴食。

  早餐推荐时间:7:00~8:30。

  午餐推荐时间:11:00~13:30。

  晚餐推荐时间:18:00~19:00。

  找到其他解压方式:

  尽量减轻生活压力,找到其他可以释放压力、舒缓情绪的方法,避免情绪性暴饮暴食。

  经常吃太饱会让你生很多病

  1.经常吃太饱,除了短期痛苦和不适,更严重的是身体的长期负担,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健康问题。

  2.导致暴饮暴食的原因:情绪因素、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习惯性奖励。

  3.如何管住嘴?

  调整饮食结构、细嚼慢咽、控制进食节奏、尽量按时吃饭、找到其他解压方式。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驻疆某部二级军士长雷耀明—— 激情如火 拼搏担当

雷耀明(右)给战友讲解装备操作要点。马新周 摄盛夏时节,热浪蒸腾。施工现场,机械隆隆作响,现场沙尘滚滚。“注意安全!”沙尘里传来洪亮的声音。循声望去,一名满身沙尘的军人,正挥动着强光手电指挥多种机械紧张作业。他叫雷耀明,...

每一次这样吃饭,身体多个器官会受到伤害

 你是否有过“不知不觉就吃太饱”的经历?  很多人认为  偶尔一两顿大餐没什么伤害  但体内可能已经乱作一团  如果是经常吃太多  身体受到的危害会更大  比如消化系统超负荷  血糖急剧升高、心血管负担加重  科学控制食...

第一观察|和平的未来寄托在青年身上

 7月29日,世界青年和平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130多个国家的青年代表齐聚一堂。“和平的未来寄托在青年身上”,习近平主席在向大会的致信中对各国青年寄予殷切期望。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

截至目前河北省已抢通恢复通行路段207条段 保通保畅保救援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截至目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已抢通恢复通行路段207条段。对新增临时交通管控路段,已第一时间制定绕行路线。公路技术性监测的1649个点位均处在安全状态。此外受持续降雨影响,河北省滦平县马...

习言道|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25年上半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4%

央视网消息:据国家发改委微信公众号消息,物流运行情况显示,今年上半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4%,较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1个和0.2个百分点,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水利部针对北京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水利”微信公众号消息,7月24日以来,海河流域潮白河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到特大暴雨。7月27日3时潮白河干流密云水库发生1959年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水。预计,未来3天潮白河仍将有中到大雨,局部将有暴...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丨从“爆红”到“长红” 地理与人文之美共同闪耀彩虹布拉克

 悠远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远处起伏的山峦,草场上一颗高大的树木,一个经历过风霜的木牌上写着“彩虹布拉克”,一座低矮的建筑中售卖着“砰砰”和黑药皂,风中传来哈萨克骑手们叼羊的呼喝声……一切细节都让远道而来的游客们即刻沉浸在...

全民早期预警中国方案“妈祖(MAZU)”发布

7月26日,在上海举行的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中国气象局发布全民早期预警中国方案“妈祖(MAZU)”,四个字母分别代表多灾种(Multi-hazard)、预警(Alert)、零差距(Zero-gap)和普惠...

“烟台港至鄂尔多斯马场壕”铝土矿海铁联运班列首发

“烟台港至鄂尔多斯马场壕”铝土矿海铁联运班列首发123456来源:人民网-图片频道  2025年07月25日09:382025年7月24日,装载着3000吨几内亚铝土矿石的首列“烟台港至鄂尔多斯马场壕...

2025
07/31
10:11
浏览量: 11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