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乡村振兴 > 驻村“第一书记”李伟:以药香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驻村“第一书记”李伟:以药香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2-07 13:50:26 | 点击:377

365天里,他从一个“城里人”变成了“村里人”,亲眼见证了驻守的乡村越变越好,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幸福,只要提起他,村民就会竖起大拇指,他就是被村民亲切地称为“中药书记”的五莲县街头镇厉家屯村驻村“第一书记”——李伟。

厉家屯村,原名焦家庄子村,位于街头镇南3公里处,全村280余户、660余口人,土地多为丘陵地,村集体收入微薄,缺乏支柱性产业、人口老龄化严重是制约全村发展的难题。

2023年11月,中共日照市委宣传部派驻李伟同志到厉家屯村任“第一书记”。初来乍到,他深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迅速摸清村里底子,打开工作突破口,赢得大家的信任,他联合村“两委”干部,一家一户地走访,耐心地与村民交谈,倾听村民的心声,感受他们的冷暖。

在走访过程中,李伟了解到,由于村庄土地贫瘠,农作物产出低,农民收入微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村庄活力不足,缺乏发展后劲。

要振兴乡村,必须发展特色产业。如何带领村民走出困境,实现脱贫致富?这是摆在李伟面前的首要问题。

厉家屯村虽然土地多为丘陵地,耕作条件有限,但这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却非常适合中草药的生长。目前,中草药的种植在全国多地已逐渐兴起,市场需求稳步增长,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抗风险能力强。在经过认真市场调查和论证后,李伟决定以中草药种植作为突破口,为村民打开一条特色致富路。

“刚开始,村民们对种植中草药持怀疑态度,毕竟这是他们从未尝试过的领域。”越是困难,李伟越是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中草药种植好,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李伟带领村“两委”白天走家串户、深入地头做调研,晚上梳理分析问题,对症下药、研究解决措施。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政策,围绕群众关心的中草药种植知识、市场前景以及土地流转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释疑解惑。李伟以脚上的泥土赢得群众的信任,纷纷支持参与中草药种植工作,最终流转了220亩杨树林土地,为中草药种植腾出空间。

之后,李伟又协调各方资源,通过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模式,鼓励村民和集体入股,共计投资100余万元。在山上种植了丹参,山下种植了艾草、黄芪、连翘等中药材,全部采用了滴灌技术,初步建立起立体式种植模式。

在今年5月份,成片的丹参花开了,紫色的丹参花随着山风摇曳,为地处偏僻、丘陵连片的厉家屯村增添了几分浪漫色彩。

为了打消村民最后的顾虑,拓宽销路,李伟通过多方打听了解到,五莲县某医院有收购中草药丹参的渠道。得知消息后,李伟第一时间开车前往医院洽谈,然而在路上,不慎发生了严重的交通事故,李伟受了伤。村民知道后,纷纷动情地说:“李书记是为了我们受的伤啊。”

事故的发生,并没有让他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坚守在乡村振兴第一线的决心和信念。伤势稍微稳定后,李伟立马又投身了工作当中。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也更加从心底认可这个做事雷厉风行、一心一意为村民干实事的李书记。

“当时就一个念头,想着到秋天收获的时候,怎么能让丹参换成实实在在的‘票子’交到村民手中。”李伟说。

就这样,在李伟的努力下,厉家屯村的丹参种植产业越来越红火。

“以前不敢想,更不敢做,多亏了李书记带领我们发展特色产业。”厉家屯村村书记厉承周感慨道,在此之前村民以种植小麦、玉米、板栗等农作物为主,收益并不理想,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而丹参亩产将近四千斤,每亩毛利8000元左右,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整体收入。同时,又联合周边高垛沟村县派第一书记,抓好跨村联建,扩大种植面积。目前,各类中草药长势良好,随着中草药价格的持续上涨,预计第一年就能收回成本,第二年实现全面盈利。

村里有了支柱型产业,如何带领乡村产业增收的同时,又能抓好乡村治理,并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呢?这又是摆在李伟面前的新的问题。

经过深入了解,他发现有一承包商拖欠村委6年承包费9.6万元,承包商已死亡,基本形成坏账。面对这一难题,李伟没有退缩,而是联合村“两委”,积极采取法律手段,经过不懈努力,成功追回了这笔欠款,并有效盘活了村集体资产。这一举动不仅解决了村委经费运转问题,也大大树立了村委在村民心中的形象。

在此基础上,李伟继续发挥“第一书记”的引领作用,积极拓展村集体发展新路径。今年11月份,在五莲县政府的支持下,成功对接了大唐山东发电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初步达成了在厉家屯设立风力发电项目的合作意向。根据合同规定该项目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30万元稳定收入,一共20年,共计600万元,为村集体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作为“第一书记”,李伟深知自己的责任不仅在于发展经济,更在于关爱每一位村民。他从有关单位、企业拉来赞助,看望慰问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为残疾儿童办理残疾证、申请护理补贴;协调宣传部机关年底慰问75岁以上村民……

日复一日,李伟始终坚守在乡村的第一线,他的身影穿梭在田间地头,忙碌于村民家中,用真心和行动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与尊敬。正是这份坚持与奉献,让他获得了各级部门的认可与肯定。在谈及自己的荣誉时,李伟总是淡然一笑。他是市委表彰的全市优秀共产党员,荣立市级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然而,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无数次的奔波与付出。

“下一步,我们计划继续扩大中草药种植产业,根据市场行情调整种植种类,建设中草药示范区,打造中草药主题文化街,开发丹参系列产品,拉长产业链,不断探索‘乡村振兴山区模式’,让厉家屯村成为五莲县乡村振兴的一张新名片!”谈起未来,李伟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如今,厉家屯村迎来了丹参丰收的季节。在广袤的田野上,丹参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紫色的花朵虽已渐渐褪去,但留下的却是沉甸甸的“果实”,温柔地覆盖了曾经贫瘠的土地。(记者 韩鑫 厉希伟)

责任编辑:蒋宇骏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约8600万年前的恐龙蛋有了“出生证明”

位于汉江中上游秦巴山区的一群恐龙蛋化石终于确定了“年龄”。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联合组成科研团队日前研究确认,湖北十堰青龙山的恐龙蛋化石形成于距今约...

俄向国际空间站发射“进步MS-32”货运飞船

新华社莫斯科9月11日电(记者栾海)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11日宣布,俄罗斯当天从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成功发射“进步MS-32”货运飞船。该飞船将于2天后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为其送去总重超过2.5吨的各类物资。 ...

一场雷暴,400多人挤爆医院急诊科!雷雨天后要关窗

9月9日,山西太原不少网友发帖称,8日晚雷雨天气过后突发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前往医院就诊。山西白求恩医院急诊科人流骤增,短短几小时共接诊了400余名患者,其中儿童、孕妇、中青年占大多数。9月8日晚网友拍摄的太原雷暴。图源...

韩国外长:被捕韩公民再入境美国时不会受到不利影响

  韩国外交部长官赵显当地时间9月10日在韩国驻美大使馆举行记者会,他表示,被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等部门拘留的300余名韩国公民将于当地时间11日启程返回韩国;同时韩方已经得到美方的保证,相关人员再入境美国时不会受到不利...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2025年“最美教师”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广泛凝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力量,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向全社...

文具数码产品大幅增长 “开学经济”彰显消费活力

智能设备因补贴政策销量激增、文具销量同比增长241%、鲜花订单翻倍……随着开学季来临,消费市场迎来一波“开学经济”热潮。受访专家表示,政策补贴与电商活动的双重加持下,实用需求与情感消费共同拉动“开学经济”增长,同时折射出...

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线上峰会的讲话(全文)

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团结合作 砥砺前行——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线上峰会的讲话(2025年9月8日,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尊敬的卢拉总统,各位同事:  今天,金砖国家领导人举行线上峰会,就当前国际形势和共同关心的问题...

平型关 永不熄灭的精神烽火(文化中国行·走进抗战专题博物馆(纪念馆))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08日 20:53:30原标题:平型关 永不熄灭的精神烽火(文化中国行·走进抗战专题博物馆(纪念馆))  图①:“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奖旗。  本报记者 何思琦摄  图②:学生们在平型关大捷纪...

万荣:黄河岸边收稻忙

每日新闻网讯(张怀心)    9月7日,在万荣县荣河镇黄河滩涂千亩优质稻田里,收割机正在收割水稻。眼下正是黄河岸边早稻收获时节,当地农民抢抓晴好天气加紧收获水稻,确保颗粒归仓。摄影:张怀心 ...

万荣:丰收大地绘希望

每日新闻网讯(张怀心)9月6日,万荣县稷王山的梯田上,青绿、金黄与道路交织,在蓝天白云、村庄的衬照下,美不胜收,构成了一幅壮观的生态农业画卷。摄影:张怀心万荣:丰收大地绘希望。   编辑:王明 审核:...

2024
12/07
13:50
浏览量: 37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疯狂的全民经商那个年代》

《疯狂的全民经商那个年代》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