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乡村振兴 > 对症下药打通银耳产业发展“堵点”

对症下药打通银耳产业发展“堵点”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2-19 11:28:25 | 点击:418

在四川省东北部的秦巴山腹地,有一片大自然厚爱之地,它四季分明,雨露丰沛,森林葱郁,这里便是通江县。

“世界银耳在中国,中国银耳在通江”。据介绍,通江银耳发轫于盛唐,食用于宋元,入药于明清。从清代宫廷的御膳珍馐,到如今遐迩闻名的“耳中极品”,其历史和文化价值令人称赞。当前,银耳作为通江县的特色产业,成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柱。

从区域美食到特色产业

整齐排列的菌袋有序地摆放在菌架上;洁白的银耳花正在盛开。每当晨雾轻绕青冈木,段木上的银耳如晨露般晶莹剔透,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近日,在通江县许多银耳产业基地内,都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通江银耳在经历了野生生长、古法人工栽培和现代菌种研发的三次历史性变革后,无论是在口感、抗氧化性,还是在药理效用上都取得长足发展,赢得了“耳中极品、菌中魁首”的美誉。通江银耳不仅美味,更成为县域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代表,带动了县域内的村民实现了就近就业,收入也有了保障。位于涪阳镇东南部的中码头村便是因银耳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代表。中码头村距离通江县城26公里,海拔730至1200米。因为交通基础设施差、集体经济薄弱,2020年以前,该村的集体经济每年几乎都为零。

2020年,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统一部署,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定点帮扶通江县,对口帮扶涪阳镇中码头村。

在驻村干部实地走访调研后发现,涪阳镇历来就是通江县银耳主要种植区,村里农户也有种植银耳等食用菌的传统。因此,村干部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发展以银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

于是,经过村干部交流、和群众沟通、向上级汇报,中码头村最终明确了以银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思路。

经过近四年的发展,中码头村逐步完善起“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管理+产品包装打造+销售渠道拓展”的全产业链帮扶体系。中码头村集体经济年产值也实现了从0到50万元的跨越,从2022年开始,连续3年年产值保持在50万元以上。

“中码头村是通江县通过银耳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通江银耳去年产量超过390吨,产值4亿多元。目前,通江县从事银耳的新型经营主体170余家,辐射带动5000多人就业。”通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怀舜说。

从单一种植到全链发展

近年来,通江银耳以打造“通江银耳百亿级产业集群”为发展目标,通过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力争将通江建成全国银耳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我们依托通江县及秦巴生态资源优势,通江银耳利用其独特的地域特征和品牌优势,整合产业资源,实施‘两耳一菇一菌’产业链条化发展(通江银耳、木耳、香菇、羊肚菌)。为此,编制了《通江银耳(食用菌)产业振兴发展总体规划(2022年—2035年)》及一系列相关的产业发展方案,提出构建‘一带两区三园百基地’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为银耳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通江县委副书记刘小龙表示。

与此同时,为确保银耳产业快速发展和升级,通江县成立银耳链长专班,专门负责全产业链的发展,并对入园企业实施“一企一策”服务,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通江县通过‘六个一’项目推进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企业和资本入驻,促进了产业的集聚效应。目前,通江银耳的产业布局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圈。”刘小龙说。

强劲发展的产业也遇到了“爬坡过坎”的瓶颈期。刘小龙坦言,当前,通江银耳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种质资源库建设力量不足、现代化数字化程度低、品牌价值变现难度大等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通江县多措并举、对症下药,打通制约银耳产业发展的“堵点”。

在生产和研发方面,通江银耳坚持“段木银耳强品牌,木屑银耳深加工”的发展战略,革新生产方式,推动工厂化生产与产品精深加工,并积极探索全产业链推进路径。通江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团队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成立了“李玉院士专家团队通江银耳研究中心”。

在科研合作方面,通江县积极与科研机构和专家团队合作,延伸银耳产业链条,涵盖食品、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多个领域,为银耳产业的多元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开发出银耳类药品和保健食品,逐步拓展了应用领域。同时,银耳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也得到广泛认可,面膜、精华液等产品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进一步提升了银耳产业的附加值。

在产业推动方面,通江县坚持外抓招引,内强培育,招引落地头部企业4家,培育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示范专合社4家。目前,通江县通过银耳产业提供就业岗位累计达600余个,带动四万多人实现收入增长,产业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172元。(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壹 见习记者 赵天浩)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约8600万年前的恐龙蛋有了“出生证明”

位于汉江中上游秦巴山区的一群恐龙蛋化石终于确定了“年龄”。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联合组成科研团队日前研究确认,湖北十堰青龙山的恐龙蛋化石形成于距今约...

俄向国际空间站发射“进步MS-32”货运飞船

新华社莫斯科9月11日电(记者栾海)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11日宣布,俄罗斯当天从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成功发射“进步MS-32”货运飞船。该飞船将于2天后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为其送去总重超过2.5吨的各类物资。 ...

一场雷暴,400多人挤爆医院急诊科!雷雨天后要关窗

9月9日,山西太原不少网友发帖称,8日晚雷雨天气过后突发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前往医院就诊。山西白求恩医院急诊科人流骤增,短短几小时共接诊了400余名患者,其中儿童、孕妇、中青年占大多数。9月8日晚网友拍摄的太原雷暴。图源...

韩国外长:被捕韩公民再入境美国时不会受到不利影响

  韩国外交部长官赵显当地时间9月10日在韩国驻美大使馆举行记者会,他表示,被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等部门拘留的300余名韩国公民将于当地时间11日启程返回韩国;同时韩方已经得到美方的保证,相关人员再入境美国时不会受到不利...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2025年“最美教师”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广泛凝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力量,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向全社...

文具数码产品大幅增长 “开学经济”彰显消费活力

智能设备因补贴政策销量激增、文具销量同比增长241%、鲜花订单翻倍……随着开学季来临,消费市场迎来一波“开学经济”热潮。受访专家表示,政策补贴与电商活动的双重加持下,实用需求与情感消费共同拉动“开学经济”增长,同时折射出...

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线上峰会的讲话(全文)

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团结合作 砥砺前行——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线上峰会的讲话(2025年9月8日,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尊敬的卢拉总统,各位同事:  今天,金砖国家领导人举行线上峰会,就当前国际形势和共同关心的问题...

平型关 永不熄灭的精神烽火(文化中国行·走进抗战专题博物馆(纪念馆))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08日 20:53:30原标题:平型关 永不熄灭的精神烽火(文化中国行·走进抗战专题博物馆(纪念馆))  图①:“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奖旗。  本报记者 何思琦摄  图②:学生们在平型关大捷纪...

万荣:黄河岸边收稻忙

每日新闻网讯(张怀心)    9月7日,在万荣县荣河镇黄河滩涂千亩优质稻田里,收割机正在收割水稻。眼下正是黄河岸边早稻收获时节,当地农民抢抓晴好天气加紧收获水稻,确保颗粒归仓。摄影:张怀心 ...

万荣:丰收大地绘希望

每日新闻网讯(张怀心)9月6日,万荣县稷王山的梯田上,青绿、金黄与道路交织,在蓝天白云、村庄的衬照下,美不胜收,构成了一幅壮观的生态农业画卷。摄影:张怀心万荣:丰收大地绘希望。   编辑:王明 审核:...

2024
12/19
11:28
浏览量: 41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疯狂的全民经商那个年代》

《疯狂的全民经商那个年代》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