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乡村振兴 > 科技助农添活力 乡村振兴结硕果_

科技助农添活力 乡村振兴结硕果_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1-06 12:14:50 | 点击:398

湖南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科技助农添活力 乡村振兴结硕果

这个冬天,在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的甲鱼养殖园区里,工人们忙碌地工作着。汉寿县甲鱼产业历经半个世纪的持续发展,逐步形成了从孵化、养殖到加工、营销的全链条。

而在常德的另一个县石门,助力乡村振兴的产业则是家禽养殖、柑橘和茶叶等。柑橘工厂里,身穿工作服的工人正在流水线上给柑橘装箱。

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时走进湖南,处处能看到湖南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乡村产业振兴结出的硕果。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艳青介绍,2023年,湖南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4%,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5%,水稻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达83.46%,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整体位于全国第一方阵。

用马艳青的话说,在努力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湖南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

田间地头处处是生机

有着30多年“弹打甲鱼”经验的汉寿县村民冯贤友拿着专用工具弹枪,趁着甲鱼探头出水面的一刹那,抛出弹枪的线,正中甲鱼,快速收线。弹枪线粗拉力大,顶端的金属砣较沉,方便向外抛杆,甩杆的时机、力度、距离都“凭直觉”。冯贤友甚至能肉眼判断出甲鱼的重量,如今他还教出了徒弟,将这门民间技艺传承下去。

1995年,汉寿县被命名为“中国甲鱼之乡”。2024年,全县甲鱼养殖面积18.2万亩,年产值达100亿元,有甲鱼养殖户3800多户,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37个,从业人员6万人以上。

记者了解到,常德市的棉花、油菜产量位居湖南省第一,蔬菜、水果、生猪、水产品等产量位居湖南省前列。此外,常德市还健全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市新增农民合作社438个、家庭农场954家,培育各类“新农人”1054名,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据了解,石门县60%农村人口以橘为业,从业人员近30万,2024年柑橘鲜果销售收入预计突破12.5亿元,综合销售收入突破18.5亿元。该县是湖南省柑橘种植规模最大的县,全县现有柑橘面积45万亩,生产规模跻身国内前列。此外,石门县也是湖南省的家禽养殖大县,2024年上半年,全县家禽出栏1286.93万羽,禽蛋产量1.92万吨。

不只是常德,记者在湖南各地的田间地头、工厂的流水线里,都能看到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许多乡村也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走出了一条极具技术含量的乡村振兴之路。

黑白相间花色的宁乡花猪,肉质鲜嫩,肉味鲜美,在湖南省宁乡市已经有1000余年的历史,却随着国外瘦肉型猪种的引进和推广,一度濒临消失。

21年前,宁乡人李述初前往宁乡、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等地,才找到了仅存的7头宁乡花猪种公猪和50头母猪。以宁乡花猪的保护与开发为基础,李述初历经保种、养殖、加工和销售,在创业致富的同时,也肩负起保护和开发宁乡花猪的重任。

李述初介绍,2023年,宁乡市的宁乡花猪存栏25.17万头,出栏49.35万头(含配套系),产业链综合产值达47.25亿元。李述初的公司还领办了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宁乡流沙河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约1.2万户农户从事宁乡花猪产业,每户平均年新增收入4.6万元。

农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加持

对宁乡花猪产业发展的成果,李述初感慨,这些都“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持”。

筛选优势组合或培育新品种,以适应细分市场需要,是地方猪种资源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李述初介绍,为了让宁乡花猪这一本地土猪在市场上重获竞争力,他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了产学研攻关和协同创新。

2023年11月,李述初所在公司以宁乡花猪为研究对象,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合作,开展地方猪种资源种质利用与基因发掘研究课题。目前已完成两个批次、每批次140头猪的饲养观察和实验室测定分析。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理学博士生高静霞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她的工作是利用自动饲喂系统,监测600头猪的生长性能。

自动饲喂系统每天会对每头猪的实时采食量和体重进行记录。吃同样的饲料,有的猪生长得快,有的长得慢。高静霞要利用实验采集数据,筛出极端差异个体,挖掘关键基因,将关键基因用于生产实践,助力猪快速精准育种,在保证猪肉口感等性能不变的情况下,让猪长得更快。

“我们挖掘优良性状个体,扩大生产,为企业解决地方猪生长慢、养殖周期长、投入成本高的难题,同时也希望老百姓可以吃到肉质鲜美的宁乡花猪肉。”高静霞对记者说。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及其团队、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的支持下,“宁乡猪基因组血缘关系鉴定”“宁乡花猪亲本及其配套系生长发育研究”等系列课题研究纷纷开展,解析了宁乡花猪的种质特性。

养猪的过程满满都是“技术含量”,养鸡养鸭也是一样。

在常德市石门县的黄羽肉鸡养殖舍里,每只肉鸡都戴着个体识别设备,旁边是肉鸡料重比自动检测装置。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为每只肉鸡赋予了独一无二的“智能身份标签”,甚至每只肉鸡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饲料摄入量和体重增长情况,都可以被精确记录。

“我校与企业建立了深度校企合作模式,致力于优质鸡全产业链科技创新技术研发,深耕优质鸡品种培育及种质创新。”湖南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系副教授张海涵告诉记者,经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他们已培育出10个各具特色的优质鸡品系,形成3个优质鸡配套系新品种,提交国审品种两个,研发出肉鸡育种芯片1项,新技术已应用于2.4亿羽商品肉鸡,年产值提升上亿元。从传统养殖到精细化的科学养殖,科技赋能使得湖南农业现代化迈上了新台阶。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 刘静

责任编辑:蒋宇骏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约8600万年前的恐龙蛋有了“出生证明”

位于汉江中上游秦巴山区的一群恐龙蛋化石终于确定了“年龄”。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联合组成科研团队日前研究确认,湖北十堰青龙山的恐龙蛋化石形成于距今约...

俄向国际空间站发射“进步MS-32”货运飞船

新华社莫斯科9月11日电(记者栾海)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11日宣布,俄罗斯当天从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成功发射“进步MS-32”货运飞船。该飞船将于2天后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为其送去总重超过2.5吨的各类物资。 ...

一场雷暴,400多人挤爆医院急诊科!雷雨天后要关窗

9月9日,山西太原不少网友发帖称,8日晚雷雨天气过后突发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前往医院就诊。山西白求恩医院急诊科人流骤增,短短几小时共接诊了400余名患者,其中儿童、孕妇、中青年占大多数。9月8日晚网友拍摄的太原雷暴。图源...

韩国外长:被捕韩公民再入境美国时不会受到不利影响

  韩国外交部长官赵显当地时间9月10日在韩国驻美大使馆举行记者会,他表示,被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等部门拘留的300余名韩国公民将于当地时间11日启程返回韩国;同时韩方已经得到美方的保证,相关人员再入境美国时不会受到不利...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2025年“最美教师”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广泛凝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力量,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向全社...

文具数码产品大幅增长 “开学经济”彰显消费活力

智能设备因补贴政策销量激增、文具销量同比增长241%、鲜花订单翻倍……随着开学季来临,消费市场迎来一波“开学经济”热潮。受访专家表示,政策补贴与电商活动的双重加持下,实用需求与情感消费共同拉动“开学经济”增长,同时折射出...

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线上峰会的讲话(全文)

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团结合作 砥砺前行——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线上峰会的讲话(2025年9月8日,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尊敬的卢拉总统,各位同事:  今天,金砖国家领导人举行线上峰会,就当前国际形势和共同关心的问题...

平型关 永不熄灭的精神烽火(文化中国行·走进抗战专题博物馆(纪念馆))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08日 20:53:30原标题:平型关 永不熄灭的精神烽火(文化中国行·走进抗战专题博物馆(纪念馆))  图①:“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奖旗。  本报记者 何思琦摄  图②:学生们在平型关大捷纪...

万荣:黄河岸边收稻忙

每日新闻网讯(张怀心)    9月7日,在万荣县荣河镇黄河滩涂千亩优质稻田里,收割机正在收割水稻。眼下正是黄河岸边早稻收获时节,当地农民抢抓晴好天气加紧收获水稻,确保颗粒归仓。摄影:张怀心 ...

万荣:丰收大地绘希望

每日新闻网讯(张怀心)9月6日,万荣县稷王山的梯田上,青绿、金黄与道路交织,在蓝天白云、村庄的衬照下,美不胜收,构成了一幅壮观的生态农业画卷。摄影:张怀心万荣:丰收大地绘希望。   编辑:王明 审核:...

2025
01/06
12:14
浏览量: 39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疯狂的全民经商那个年代》

《疯狂的全民经商那个年代》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