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乡村振兴 > 文明的力量|用文明之光照亮振兴路——万荣县贾村乡五福村乡风文明建设实践

文明的力量|用文明之光照亮振兴路——万荣县贾村乡五福村乡风文明建设实践

来源:每日新闻网 | 时间:2025-06-25 02:30:05 | 点击:13204

用文明之光照亮振兴路

——万荣县贾村乡五福村乡风文明建设实践

每日新闻网讯:(韩维元)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家风传承是抓手。新征程上,从传统家训家规中汲取思想精华与道德滋养,以优良家风引领文明乡风,不仅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推进移风易俗、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一环。

作为全国文明村镇的生动实践样本,万荣县贾村乡五福村以文化人、以文铸魂,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通过移风易俗的“破旧立新”、家风培育的“见微知著”、代际守望的“美美与共”,探索出一条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气质的乡风文明建设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

古戏台前话新风

移风易俗的现代性重构

在五福村中心广场,2024年翻新的村剧院犹如文明灯塔,见证着传统礼俗的变迁。这座240平方米的钢结构舞台,不仅配备了声光控制系统,更设置了无障碍通道,传统形制与现代设施在此交融共生。“过去办场婚礼得花十多万,如今在五福堂为儿子置办喜事,免费使用的声光设备就能省下一大笔的开支。”村民李海林在五福堂为儿子举办的新式婚礼上感慨道。这场融合了传统婚仪元素与现代简约理念的仪式,不仅让传统婚仪在创新中传承,也成为乡村移风易俗的鲜活范本。 

作为移风易俗主阵地,村剧院两年来累计举办23场主题演出。每当秦腔晋韵在舞台上响起,总能看到老人们领着孩童坐在台下,戏文里的忠孝节义与现实中的道德评选形成奇妙呼应。五福村“好媳妇”“文明户”评选已连续开展5年,27块闪耀的奖牌陈列在剧院走廊,成为村民心中新的“道德坐标”。

“这里既是红事新办的实践场,更是文化浸润的活课堂。”五福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建业介绍说,“我们把戏台变成讲堂,让演出连接民心,节俭孝亲的理念就在这一唱一和中扎下了根。”

庭院深处藏乾坤

家风建设的具象化实践

李家院落的木门上方,“克勤克俭”的篆刻家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作为“美丽庭院”示范户,76岁老党员李庆荣的家堪比乡村文明的微缩博物馆:正屋墙上悬挂着“道德传家”匾额,两侧陈列着家族谱系图和历代先祖的诫子书;院中的葡萄架下正在举行的家风故事会吸引着村里老青少三代同堂,14户留守儿童家庭在这里体会到亲情的温暖,文明家风的密码悄然镌刻于门楣窗棂之间。“我们修剪的不仅是花草,更是孩子们心灵的枝桠。”正在修剪院中花草的李庆荣说。

五福村独创的“美丽庭院”评选机制,正在激活乡村文明的神经末梢。以45户示范庭院为支点,撬动352位村民的文明自觉,12支志愿清扫队像毛细血管般延伸到3公里景观廊道,“门前三包”制度让花香从庭院溢出,弥漫在青石板路上。在村民王大妈家的窗台下,一排用废旧轮胎改造的花盆里种着月季、牡丹和各种不知名的花。“这些都是在村里举办的手工课上学的,现在每天打理院子成了习惯。”

朝夕相伴见真情

代际守望的社会化协同

在由村里老学校改建的惜福苑康养中心,82岁的张大爷正在品尝当天的养生粥。每周28道营养餐,每月10日爱心理发师免费为老人打理头发,每年重阳节举办百叟宴,让这里成为村里老年人的“幸福驿站”。更值得称道的是12位老年人组成的“夕阳红义务调解队”,他们走街串巷化解邻里纠纷,用一辈子的人生智慧守护着乡村的和谐稳定。“上个月调解了3起家庭矛盾,现在年轻人遇到事都爱找我们谝谝。”队员李大爷自豪地说。

与之形成温暖呼应的,是村党群服务中心的“阳光课堂”,2000册藏书的图书室里,大学生志愿者正在为孩子们辅导功课。3年来,这个公益项目累计服务3800人次,不仅填补了留守儿童的教育空白,更架起了代际沟通的桥梁。每逢传统节日,空巢老人与孩子们一起包粽子、做月饼的场景,成为村里最动人的风景。

这些充满人文温度的制度设计,让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找到了新的生长点,绘制出“一老一小”的幸福同心圆,构建起“老有颐养、幼有优教”的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文化的振兴、精神的振兴。从古戏台到新庭院,从老学堂到新课堂,当移风易俗成为自觉,当家风家训成为风景,当代际守望成为常态,五福村在完成从“传统村落”到“文明村镇”华丽转身的同时,也让这座千年古村的文明之光,照亮更多乡村的振兴之路。 

(记者 韩维元)  编辑:王亚坤   审核:同期声


【作者:韩维元】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让搬迁后的村民稳得住、能致富 富民新村的新生“密码”

  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干城乡富民新村,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宽敞平坦的道路,整齐划一的新居,生机勃勃的田园,还有村民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  这片新开发的热土上,正书写着党建引领、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中展现青春力量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八大的贺信中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大有可为。广大青年要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奋力书写挺...

农民评职称,为乡村添“才”力

 指导果农开展套袋、施肥、浇水、打药……据媒体报道,在河北省邢台市威县赵牛村沃康梨园,农民技师张品秋在从事梨园管理工作的同时,还为农民授课。张品秋原本是一名普通农民,通过职称评聘实现持证上岗,化身农民技师,如今他带领的服...

空心村”“薄弱村”的破局密码

 小暑将至,高温来袭,但位于福建永泰县同安镇的洋中村还是凉爽得很。  “我们邀约游客来体验‘纳凉休闲游’呀。”省派驻村第一书记李中华说,洋中村联合周边几个村共同打造一个让游客慢下来种田种菜、采摘养花、制作美食、品茶钓鱼的...

湖北省石首市南口镇以防水强基 以创新聚势 以融合破局 举全镇之力实现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石首市南口镇党委书记 王兵 南口镇位于石首市西北部,东隔长江与新厂镇相对,南与绣林办事处、高基庙镇接壤,西傍藕池河与高陵镇和公安县藕池镇相望,北连长江与藕池河交汇处。全镇国土面积90.92平方千米,辖9个...

阳泉市富硒“土特产”亮相第三届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大会

每日新闻网讯:(凤凰网)新闻网6月21日至23日,由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主办的第三届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大会暨消费帮扶产品展销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我市6家企业的近20种富硒“土特产”亮相大会。 本次展会为参展企业免费...

文明的力量|用文明之光照亮振兴路——万荣县贾村乡五福村乡风文明建设实践

用文明之光照亮振兴路——万荣县贾村乡五福村乡风文明建设实践每日新闻网讯:(韩维元)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家风传承是抓手。新征程上,从传统家训家规中汲取思想精华与道德滋养,以优良家风引领文明乡风,不仅是推动中...

长江师范学院学子普及结核知识 增强居民防护意识

为增强居民自我防护意识,预防肺结核传染,日前,长江师范学院长青青结核防治宣讲团走进重庆市涪陵区蔺市街道梨香社区,开展“防治结核,生命长青”健康知识宣讲活动,以演讲、歌舞和视频等形式宣传肺结核防范知识,帮助当地居民更好应对...

人工智能为何会产生幻觉

  在科幻电影中,人工智能常被塑造成全知全能的“超级大脑”,但现实中,AI却时常表现为“自信的谎言家”。比如,请AI描述“关公战秦琼”,它不仅能“叙述”虚构的故事情节,还会“猜测”用户喜好,煞有介事地编造不存在的文献档案...

民兴村:芒果树下话丰收

  夏至未及,位于海南岛西海岸的东方市的芒果采收渐近尾声。东方市感城镇种植芒果有30年之久,全镇芒果种植总面积约6万亩。  “有客商来收,我们这边才采摘,要多少摘多少。”记者提前3天便与民兴村村民何美约定,待采摘时到她家...

2025
06/25
02:30
韩维元
浏览量: 1320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把好协商议事“方向盘” 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度”

把好协商议事“方向盘” 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度”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