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乡村振兴 > 新学期、新征程,军校学员的“开学第一课”这样展开

新学期、新征程,军校学员的“开学第一课”这样展开

来源:中国军网 | 时间:2025-09-02 16:02:17 | 点击:533

开学第一课:强军有我

  海军航空大学举行新学员宣誓仪式。刘玫苑摄

  空军工程大学学员参观地面防空兵功勋兵器陈列场。孟德龙摄

  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机器人“小信”为新学员讲解校史。 王  露摄

  陆军边海防学院学员进行多课目融合训练。商志远摄

  开学季,又一批年轻学子迈进军校校园,校园里涌动着青春的朝气。

  新学员携着青春的朝气与爱党、强军、报国的初心踏入校门,徜徉在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校园中,清澈的眼神中透着自信与纯粹;老学员在熟悉的军号声中,以更加沉稳的步伐丈量成长的刻度,以更加从容的心态淬炼官之初、兵之初。

  新学期如约而至,军队院校普遍以“学传统、铸忠诚”为主题组织开展“开学第一课”,一场场形式多样、浸润人心的大思政育人活动在不同场景展开——校史馆里,泛黄的老照片诉说着前辈们的战斗故事;训练场上,实战考核锤炼着学员们的技能本领;英雄广场,英烈塑像前回荡着无悔誓言……

  在赓续红色血脉中沉淀,在铸牢政治忠诚中升华;在加钢淬火历练中强能,在博学笃志力行中成长。新的学期,新的征程。这些年轻身影,在强军的赛道上向着目标全力冲刺。

  今天,请跟随我们走进菁菁校园,一起感受军校学员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军魂意识、矢志强军打赢的热血与担当。

  ——编者

  誓言铿锵 向海图强

  ■熊天霞 刘玫苑

  海军博物馆的英雄广场上,一张张青涩的脸上透着坚定。海军航空大学2025级新学员整齐列队,怀着崇敬之情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

  海风轻拂着年轻而刚毅的面庞。初入军营的他们,迎来了一个神圣的时刻。这是他们踏入军校后的第一堂课——在“走向深蓝”主题雕塑前庄严宣誓,在历史的回响中开启军旅生涯。

  “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我宣誓……”领誓人的声音铿锵有力。誓言声声,字字千钧,在英雄广场上空激荡,与不远处海浪的澎湃声交织在一起。

  这一刻,历史与现实交汇,他们感受着落在肩头沉甸甸的使命与责任。庄严的宣誓,也是对长眠于此的英烈郑重告慰——强军事业后继有人!

  怀着这份誓言带来的澎湃心潮,他们走进海军博物馆。4000余件文物、1200余幅图片、近百组雕塑……无声诉说着人民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壮阔航程。

  学员孙烨整理新配发的军装时,觉得那件蓝白相间的海魂衫格外好看。此刻,穿行在历史的画卷中,他的感悟愈发深刻。

  从《西沙海战》油画中那惊心动魄的场景,到战斗英雄麦贤得那件带着硝烟气息的水兵服披肩……他清晰地看到,在人民海军向海图强的征途里,在一代代官兵战斗的青春里,都有那熟悉的蓝白条纹——海魂衫。“真幸运,我也穿上了海魂衫。”孙烨轻声自语。

  展台上,一顶带着弹痕的头盔让飞行学员高天驻足良久。“‘八六海战’中,年仅20岁的麦贤得身负重伤守护战舰,直至战斗胜利。”听到此处,学员高天站在随行队伍后方,踮起脚尖,使劲探着脖子,生怕漏掉任何细节。

  “在和我们差不多的年纪,生死关头他选择了冲锋。”高天说,之前还担心新训体能训练的强度,此刻只觉得“青春的重量,要用担当来衡量”。

  英雄,标注着民族的足迹,挺立起民族的脊梁。“81192,收到请返航……”当讲解员讲述王伟烈士用生命守护祖国领空的事迹时,学员陈子豪的眼眶微微发热。

  陈子豪入伍前看过的纪录片画面瞬间在头脑里清晰起来。凝视着王伟烈士的画像,他缓缓抬起手臂,一个标准的军礼跨越时空,无声诉说着薪火传承、强军有我的誓言决心。

  “以前觉得英雄离我们很远,现在才明白,他们就藏在使命这两个字里。”陈子豪道出了许多学员的心声。“苦练杀敌本领,时刻准备战斗”的誓词,在英雄的注视下,有了更具体的分量。

  海天之间,英雄的雕塑目送着学员们登车驶离。车上,一颗颗年轻的心被誓言淬炼,被历史点燃。

  “站在前辈用生命守护的征程上,我们一起努力为强军事业而奋斗!”他们带着在英雄广场许下的庄严承诺,和从英烈事迹汲取的精神力量,向着那片深蓝,振翅奋飞。

  铆定空天 志在打赢

  ■徐腾跃 张翌涵

  “它们曾经为保卫我国领空立下赫赫战功……”嵯峨山下,空军工程大学地面防空兵功勋兵器陈列场上,一辆辆导弹发射车静静矗立,讲解员鲁彦臣自豪地介绍道。

  新学期,刚刚转隶至三原校区,防空反导学院为大四学员组织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

  在这些导弹车下,一个创新攻坚的故事浮现眼前。“20世纪50年代末,我们的地空导弹首次击落侵入我国领空的高空侦察机。此后,官兵大胆革新,探索装备极限,将8分钟战斗操作流程极限缩短到8秒钟,这就是‘近快战法’的来历……”3年来,鲁彦臣一直担任讲解工作,每次提起这些装备故事,总是如数家珍。

  听到“近快战法”,学员陶钰晟难掩激动。刚刚结束的暑期,他恰好在创造“近快战法”的空军某部实习,对此深有体会。“‘近快战法’是我们地空导弹兵追求极致的生动体现。时至今日,官兵依然在传承发扬其中蕴含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像先辈一样以极限训练应对极限挑战,以极限准备冲破极限施压,才能在关键时刻取得突破。”联想到明年即将奔赴新战位,陶钰晟暗下决心要抓紧拟制一份年度学习计划,把最后一年的本科学习效能挖潜到“极致”。

  “首次击落高空侦察机的背后还有一件往事……”鲁彦臣的声音再次传来,“那时,防空战备期已经解除,主要战勤班子成员仍坚持继续守护阵地,连夜排除装备故障。故障排除仅8个小时后,他们就迎来了战斗。”

  “正是这种常备不懈的传统和精神,让地空导弹部队关键时刻赢得胜利。”听着讲解,学员许瑞涵回想起自己曾经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经历。备战决赛前夕,一个他没有重视的问题,在决赛时突然“暴雷”。最终,他遗憾地与更高荣誉失之交臂。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我要向先辈们学习,在现实中坚守战位、永不松懈。”许瑞涵感慨道。

  “从红旗-2系列,到如今国产主战装备红旗-9系列,曾经‘拖着导弹打游击’,如今‘昂首苍穹织天网’……”提到地空导弹的发展历程,鲁彦臣异常振奋。

  站在装备前,学员周新博内心炽热,更加坚定了自己积极投身科技强军的决心。“未来的科研之路必须以变制变,这样才能致人而不致于人。”作为大四学员,他已跟随教员参与研究防空反导能力验证、目标火力分配原则等多个项目。

  听完学员们的感受,鲁彦臣深有感触:“每次讲解这些功勋兵器,触摸璀璨的光辉历史,自豪感总是油然而生。过去先辈们‘钢少气多’,用那些沉重的老装备都能威震寰宇,今天我们‘钢多气盈’,更要全力以赴推进强军事业。”

  时代在变,装备在变,不变的是学员们从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中汲取制胜之道、矢志建功空天的决心。课后,他们决心披荆斩棘、一路向前,为新学期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红心向党 青春启航

  ■张耀广 徐 迅

  新学员走进军校,扣好“第一粒扣子”很关键。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在校史馆精心组织“开学第一课”,专门引入机器人“小信”进行讲解,让光荣传统更加形象生动、可感可亲。

  “大学今年新调整组建,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31年在江西宁都创办的红一方面军无线电训练班,历经10余次迁移校址、更名改建……”伴随着“小信”的讲解,学员周正轩被学校厚重的历史渊源深深震撼。

  家中多人参军,周正轩自小立下从军报国志向。如今,身着戎装置身军校,听着“小信”介绍我军通信事业“一部半电台起家”的故事,周正轩心潮澎湃:“寻根溯源,我对从哪里出发、为什么出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革命理想高于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同置身校史馆,学员王学庭感受到一股浓厚的英雄气。他的外曾叔祖父是一名老兵,在1964年全军大比武中,被称赞为“神枪手”。王学庭一直以此为荣,自觉崇尚英雄、学习先辈。

  怀着对英雄的敬仰,他的目光被校史馆一张人物照片所吸引。“这是学校毕业学员李白,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原型。”“小信”一边讲述,一边通过屏幕播放李白烈士的事迹——长期潜伏在敌占区,用红色电波在上海和延安间架起了一座“空中桥梁”。

  当听到李白“同志们,永别了”的电文内容时,王学庭感到那股“英雄气”从史馆空气中涌入他的胸膛,来回激荡:“接过英雄传递的精神火炬,我一定精武强能、敢于战斗,认真履行职责使命。”

  在校史馆深处,有一座“抗洪”雕塑。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学员九队102名学员主动请缨,坚守37个昼夜,荣立集体一等功。在雕塑前,“小信”向学员们提出一个问题:“面对滔天洪水,这群年轻同志的勇气来自哪里?”

  类似的问题,学员王子瑞也曾和祖父讨论过。王子瑞的祖父曾在新疆军区服役多年,经常向他讲述官兵扎根边疆、服务群众的故事。“来自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王子瑞的回答引发战友们共鸣。

  在科研成果板块,学员们的赞叹声不绝于耳。研制的某平台能有效提升战场末端态势感知能力,研发的某系统能全面增强数据赋能战训效益……学员们一边听着“小信”讲解,一边目不暇接浏览着相关展示。

  看着一项项成果,学员刘珂妤脑海中浮现出来校报到时的场景,大学安排智能无人俱乐部进行展演,无人机和机器狗轮番上场、高效完成任务,让她大开眼界,也让她对打赢有了新的感悟。“要想制胜强敌,必须向科技要战斗力,一定要刻苦钻研信息化智能化知识,努力当好网信尖兵、建功网信事业。”

  “红心向党、红军传人、红色电波、红炉砺剑,这是大学积淀形成的‘四红’特色文化。”走进最后一个展厅,“小信”向学员们介绍了学校传承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凝望着“四红”专题展区,学员们仿佛听到了启航的号角。这一刻,年轻的军校学子们目光坚定、斗志昂扬,向着更深的航道蓄势待发。

  精武强能 时不我待

  ■王 珮 张 辽

  三秦大地,暑气未消。新学期伊始,陆军边海防学院学员奔赴训练场,用实战标尺丈量能力差距,以一场场实战化军事考核开启“开学第一课”。

  30公里徒步行军、应对“敌人”袭扰……为巩固暑期强训效果,两天一夜的野战生存考核火热展开。参训学员抵达指定区域进行帐篷搭设、掩体构筑等技能课目考核。

  “开挖前,务必把尺寸和方向确定好……”大三学员李卫斌向战友们一再强调掩体构筑战术要领。两年前,他由某“一等功工兵团”考入陆军边海防学院。

  暑期强训期间,李卫斌主动申请担任掩体构筑课目教学助理。从标定射击首线到掩体抗压原理……他逐个讲解示范,着力补齐战友们技能短板,还将从荣誉部队继承的“分毫不差”战斗精神传递给每一位战友。

  考核中,李卫斌将“分毫不差”贯彻到底。

  他沉稳判定,锹尖在地面上标出经始线,每一道痕迹清晰规整……此刻,入学前老班长的话回响在耳畔:“战场上误差1厘米,可能就是生与死的距离。每一道线、每一个角度分毫不差,这是刻在工兵团骨子里的魂。”

  那道笔直经始线上的严谨作风,不仅刻在地上,还顺着李卫斌的指尖,刻进了每位战友的心里。

  下达命令、区域搜索、情况处置……与此同时,刚结束暑期边防实习的大四学员万一贤,以学校组织的一场野外目标搜索综合战术考核,拉开新学期序幕。

  “战斗小组注意,向观察阵地出发!”作为主攻小组长的万一贤判定情况后发出指令,在警戒组与掩护组的配合下,通过染毒地带、第一时间锁定目标房屋。

  “三、二、一,爆破”“二楼发现‘敌’火力点”……万一贤沉着冷静下达指令,与战友紧密协作,迅速处置突发情况,最终成功占领目标。

  这一刻,指挥若定的万一贤与一个多月前判若两人。“和战友们一起冲锋,前进的力量源源不断。”

  万一贤忘不了,那天刚抵达实习连队,班长指着河边的白杨树说:“那是‘兄弟树’,承载着咱们连‘铆在窄沟一线天,甘于寂寞守边关’的连魂。‘兄弟树’下,有坚守也有并肩。”

  几天后,万一贤第一次跟班长踏上巡逻路。望着眼前荒原如褐色巨毯向天边延伸,除了身旁的战友,再无半点人烟。抵达哨楼时,执勤情况登记本上,记载着日复一日巡逻的情况;最下面,是执行巡逻任务官兵的签名。

  连魂在这一刻变得生动而具体。“常怀报国志,何处不为家?”望着绵延十几公里的巡逻路,万一贤明白“兄弟树”深植地下的根,早已在战友的并肩战斗中,悄悄连成了片……

  考核结束,看着小组第一名的成绩单,万一贤和战友们紧紧拥抱在一起。

  李卫斌从一锹一镐中践行精武传统,万一贤从边防一线汲取精神养分。他们以优异的考核表现,通过了这堂融入血脉的“开学第一课”。但真正的“考题”从未结束,那是以祖国边海防为考场,用青春和忠诚写就的终身答卷。

  致开学的你:不忘来路 逐梦而行

  时光荏苒,两年军校生活淬铁成钢。从懵懂到坚定,我在光荣传统与深厚信仰的滋养下成长。烈士纪念碑前的瞻仰、韶山现地教学的感悟……薪火相传的使命感驱散迷茫,让我真正懂得肩章的分量源于责任和担当,指引我砥砺前行。

  新战友们,出征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接好传承炬火,带着信仰冲锋,在军校这片沃土,用青春汗水浇灌忠诚之花,用过硬本领托举胜战梦想。

  @国防科技大学学员 张 越

  新学期伊始,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无数先辈用热血与生命捍卫国家的尊严,铸就不朽的丰碑。

  作为军校学员,我们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优良传统的使命。新学期,我们要以先辈为榜样,筑牢政治忠诚,锤炼过硬本领,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强军兴军的伟大事业中。

  @军事航天部队航天工程大学学员 王首岳

  同学们,你们生逢盛世,未来可期,应当自觉传承发扬好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这既是血脉的赓续,也是薪火的传承。

  踏上新征程之际,你们要在奋勇向前中牢记初心使命,在勤学苦练中锤炼过硬本领,进一步铸牢听党指挥、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希望你们以青春之我守护信仰、用奋斗担当奉献祖国,书写出矢志强军的时代答卷!

  @火箭军工程大学教员 杨正伟

  青春的底色永远离不开“奋斗”两个字。携笔从戎,青春无悔。走进火热军营,每名学员都应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国之大者”“军之大事”,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新学期,希望你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开学即冲刺”的劲头,磨炼血性胆气、赓续红色血脉、砥砺过硬作风、书写奋斗新篇章。

  @联勤保障部队工程大学教员 高 红

  孩子们,新学期开始了!看着你们穿上军装的样子,我想到儿时父亲经常讲述的抗战故事。如今强国强军的接力棒到了你们手中,我心里既骄傲又感慨。

  新的学期也是新的考验。在军校里,你们要勤奋学习,刻苦训练,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赓续好人民军队的红色血脉。相信你们一定不负父母的期望和组织的嘱托,在新学期有更出色的表现。

  @武警士官学校学员家长 张 波

  我的孩子携笔从戎,体现了年轻人强军报国的信念。

  希望朝气蓬勃的新学员们能尽快适应部队生活,以积极的心态、最佳的状态、冲锋的姿态,接受部队的锤炼和淬火,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真正成为堪当时代重任的新时代革命军人。

  @网络空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学员家长 李维胜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2025年“最美教师”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广泛凝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力量,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向全社...

文具数码产品大幅增长 “开学经济”彰显消费活力

智能设备因补贴政策销量激增、文具销量同比增长241%、鲜花订单翻倍……随着开学季来临,消费市场迎来一波“开学经济”热潮。受访专家表示,政策补贴与电商活动的双重加持下,实用需求与情感消费共同拉动“开学经济”增长,同时折射出...

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线上峰会的讲话(全文)

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团结合作 砥砺前行——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线上峰会的讲话(2025年9月8日,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尊敬的卢拉总统,各位同事:  今天,金砖国家领导人举行线上峰会,就当前国际形势和共同关心的问题...

平型关 永不熄灭的精神烽火(文化中国行·走进抗战专题博物馆(纪念馆))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08日 20:53:30原标题:平型关 永不熄灭的精神烽火(文化中国行·走进抗战专题博物馆(纪念馆))  图①:“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奖旗。  本报记者 何思琦摄  图②:学生们在平型关大捷纪...

万荣:黄河岸边收稻忙

每日新闻网讯(张怀心)    9月7日,在万荣县荣河镇黄河滩涂千亩优质稻田里,收割机正在收割水稻。眼下正是黄河岸边早稻收获时节,当地农民抢抓晴好天气加紧收获水稻,确保颗粒归仓。摄影:张怀心 ...

万荣:丰收大地绘希望

每日新闻网讯(张怀心)9月6日,万荣县稷王山的梯田上,青绿、金黄与道路交织,在蓝天白云、村庄的衬照下,美不胜收,构成了一幅壮观的生态农业画卷。摄影:张怀心万荣:丰收大地绘希望。   编辑:王明 审核:...

【文化中国行】舞剧《丝路花雨》焕新演出再绽芳华

光明日报 | 2025年09月08日 09:37:27原标题:【文化中国行】舞剧《丝路花雨》焕新演出再绽芳华  演出剧照 郭一摄/光明图片  【文化中国行】  经过两年半的精心创排,2025年新版《丝路花雨》日前被搬上舞...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四川:呵护“一老一小”织密民生幸福网

上午8点,泸州白酒产业园区天骄托育园,年轻父母把孩子送入园后安心去上班;中午11点半,成都营门口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将热腾腾的饭菜端到老人面前……  近日,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四川街道社区,感受到...

当绿茶与旅游擦出火花

  茶园深处,郁郁葱葱的茶树冒出尖尖绿芽,茶农们三五成群穿梭其中,一片片嫩绿的茶芽落入茶篓,山间地头洋溢着绿茶收获的喜悦。  眼下,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大范围绿茶采摘期进入尾声。迎着初夏的骄阳,当地茶园一片忙碌的采摘景象...

“南繁”种子回家了

  5月5日,位于虞山脚畔的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实验楼内,11名科研人员正在忙碌。他们对“南繁”育种材料进行清理、整理、分类、登记、鉴定,并同步进行育种材料在当季的科研试验设计。  “5月12日起,‘南繁’宝宝...

2025
09/02
16:02
浏览量: 53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疯狂的全民经商那个年代》

《疯狂的全民经商那个年代》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