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粿汤” “晒秋” “啃秋”……来看立秋时节多彩民俗

“粿汤” “晒秋” “啃秋”……来看立秋时节多彩民俗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时间:2024-08-08 14:59:56 | 点击:3976

立秋这天,不少地方都有应时序、送暑气、祈丰收的民俗活动。在江西上饶婺源县, 人们通过吃“粿汤” 来庆祝丰收。在安徽黄山,当地讲究“啃秋”。那什么是“粿汤”和“啃秋”?一起去了解一下。

早籼稻刚刚丰收 “粿汤”一碗香四溢

一大早,婺源县晓容村的村民们就忙活起来,把刚刚丰收的早籼稻放进石磨,一人转磨,一人添米,经过反复研磨,米粉越发柔滑细腻。碾磨好的米粉中混入适量的糯米粉,再少量多次地加入水,反复糅合成米团,再将米团揉成一个个大小一致的实心粿子。待水开后将粿子一一倒入锅中,粿子熟透后,连汤一并盛入装有煮熟的时令青菜的碗中,这样,一道浓香四溢、营养丰富的粿汤就出锅了。

晓容村村民 黄桃花:我们老人家就是说这样子“立秋吃粿汤吃吃眼睛光”,就是吃了眼睛亮。秋季就是要吃粿汤了,新打出来的米更有营养。

禾黍盈满“晒秋”忙 白墙黛瓦披锦衣

在江西上饶婺源县,村民们利用晴好天气,将刚收获的辣椒、玉米、南瓜等农作物,晾晒在自家门前屋后的晒架上,呈现出一幅美丽的山村“晒秋图”。同时,随着早稻的丰收, 人们通过吃“粿汤” 来庆祝丰收,秋日的氛围逐渐浓厚。

立秋时节,晒丰收也是当地沿袭了数百年的传统农俗。在婺源篁岭村,村民们将新鲜采摘的红辣椒、南瓜等果蔬清洗、切好,晾晒在竹匾上,用横木托着。由于婺源的村庄大多是依山而建,平地较少,为将晾晒的食材安排得合理妥当,家家户户都展现了自家“空间管理”的高超技巧。不仅房前屋后,屋顶的空间也被有效地利用起来。秋收的食物成为家家户户的装饰物,白墙黛瓦的山城民居披上了五彩斑斓的丰收“锦衣”。

篁岭村村民吴仙凤:不占用地面可以晒东西,省得楼上搬来搬去,也很卫生。我们立秋了,现在这是我们一个大丰收的季节,所以我们就在立秋那一天,全部展示出来,感受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希望新的一年更是红红火火。

立秋“啃瓜” 迎秋送夏

“啃秋”,又叫“咬秋”,就是到了立秋节气前后,家家户户都要吃上一个西瓜。在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潜口村,立秋这一天,当地村民就会结伴去瓜地里摘新鲜的大西瓜,回去和家人一起分享,寓意着“啃”去余夏暑气,赶走三伏天的炎热。

小朋友 胡梓童:婆婆说立秋要啃瓜,所以今天我和弟弟吃了好多又大又甜的西瓜。

吃完西瓜,皮可不要丢了。在这儿,瓜皮还能做成一道道美食。先将瓜皮削去外面薄薄的一层,再切成条,放入碗中加入白糖腌制一小时,随后放入锅中小火慢慢翻炒,直至瓜皮变得金黄软糯,一道滋味甘甜的糖霜西瓜皮就做好了。

徽州区潜口镇潜口村村民 占巍巍:我们的西瓜菜肴好吃又美味,而且寓意也非常好,寓意着啃掉夏天的暑气,迎接秋天的凉爽。

如果你不喜欢吃甜食,没关系,西瓜皮还可以跟鸡蛋一起清炒,不仅清脆爽口,而且还营养丰富。此外,西瓜皮还可以凉拌以及制作成徽式素鹅颈等美食。

黄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研究员胡时滨:据史籍记载,在明清时期村落里面,宗祠里面都会举行乡贤“啃秋”。一方面是为了庆祝丰收,品尝到劳动的欢乐,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即将到来的秋冬季,乃至来年有一个美好的希望。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晨飒《金牌学徒》:工人故事为何打动人心

关注新技术工人的成长,展现两代人的情怀,书写新青年的梦想和追求——作为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代表,青年作家晨飒的《金牌学徒》通过整合行业现实与文学构思,完成了对“升级流”小说结构新变的尝试。较之晨飒之前的创作,《金牌学徒》将...

考古学者如何书写“餐桌上的微型史记”

你日常爱吃的菜系,爱点的外卖,往前溯源,能联结多久之前的朝代?盘中餐的背后,蕴含怎样的文化积淀?食物是人类前行的动力,更是历史真切的见证。这两年,一位考古学者,在短视频平台因为美食走红。以“不会考古的美食博主不是好教授”...

源远流长 浩如江海——读“荆楚文化史”

《荆楚文化史》 刘玉堂 总主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由于自然生态、历史传统和区位交通差异等因素,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生成了各具特点的地域文化,并在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中造就了多彩的文化图景,它们共同构塑着中华文明的总体面貌。“地利西...

时光列车外的科技风景

《未来科技大爆炸》:汪诘著;河北人民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假如有一个1000年前的古人冬眠了500年后醒来,他会发现世界几乎没有太大变化。而我们在有生之年感受到的世界,可以说是整个人类历史上变化速度最快的时期。...

长篇小说《乌思藏风云》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次仁罗布长篇小说《乌思藏风云》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乌思藏风云》书封。西藏人民出版社供图  小说以13世纪中叶西藏的重大历史事件“凉州会谈”为核心...

呈现生活运转的朴素哲学

 【近作速览】   刘皓的短篇小说《按摩》借幼童“我”之手,展开一幅三口之家因“按摩”而起风波的生活画卷。“我”的父亲复员后,先是寻的生计方式不合规,后又轻信朋友口中的商机,献出家庭的全部积蓄,还搭上母亲的陪嫁...

他们的文字饱含生命的质地、泥土的厚重

本报记者 路艳霞毛银鹏到北京海淀西二旗一小区干保洁已经两个多月了,63岁的他曾卖过鞋、干过保安,在北京已断断续续生活了20多年。岁月在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从未改变过他对文学的坚守和执着。“我那僵了十多年的生命之作《在北京》...

经典需要守护者,还需要说书人(健康书橱)

手里这本《思考中医》,翻着翻着就放不下了。别看封面上印着“思考中医”“伤寒论导论”等字样,让人乍以为是本学术大部头,真读了才会发现,敢情中医还能这么聊。倒不是说里头有多少惊世骇俗的医学发现,而是刘力红这位大夫实在会讲故事...

《营造古文导览》:释义古代建筑精粹

【书衣之美】作者:田呢在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中,除了古建筑和土木工程等实物遗存外,还留有浩如烟海、种类繁多的图文遗产。正是由于这些图文遗产中记载的营造制度、程序、方法和礼仪等的有序传承,使得古人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建筑成就。由中...

如泉吐凤 为海吞鲸——《石台孝经》及唐隶的临创

【学书心得】作者:薛 飞(上饶师范学院副教授)当下学书者对隶书的临摹和学习,取法主要集中在汉碑、简牍和清隶之上,在近年的全国展中备受争议的“展览体”,以对汉碑进行改造,使之夸张与变形的现象尤为突出,引起一些质疑之声。纵观...

2024
08/08
14:59
浏览量: 397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