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制好桑皮纸 修复古字画(辽阔的大地 多彩的非遗)

制好桑皮纸 修复古字画(辽阔的大地 多彩的非遗)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时间:2024-08-26 14:03:53 | 点击:3749

  图为王柏林在捞纸。
  陈若天摄

  拿起毛笔蘸取糨糊,一点点把托纸润湿,随后将其粘贴在清洗完毕的画芯上,再刷平、排湿……早上8点刚过,安徽省安庆市的资深古画修复师袁为祥已经开启一天的工作。

  最近,他正带领团队修复一幅清代古画。“托纸,步骤看似简单,但这是古字画修复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袁为祥说,托纸在行业里又被称为“命纸”,对延长古字画的寿命至关重要。遇到与托纸有关的问题,袁为祥便会去找安庆市岳西县制作桑皮纸的王柏林。

  从岳西县城往东行车约半小时,就来到毛尖山乡板舍村。沿着盘山公路继续向上,不一会儿,一个由几间老式砖瓦房建成的造纸作坊映入眼帘。

  作坊里,王柏林熟练地将纸帘固定在帘架上,随后向上抬起、入池轻晃。随着浆水从帘架上下两端流出,细碎的纸浆在纸帘上沉淀凝结,一张薄纸已然成形。

  王柏林所做的便是桑皮纸。这种纸具有柔嫩、防虫、拉力强、不褪色、吸水力强等特点,是高档书画用纸和装裱用纸,并被广泛用于包装、制伞、制扇等领域。

  王柏林今年59岁,家中世代造纸,传到他已是第七代。他自幼跟着父亲学习,14岁便开始参与制作桑皮纸。“一张桑皮纸从备料到成纸,要经历20多道工序。”王柏林手上不停,边捞纸边向记者介绍。桑皮纸采用全手工生产,先剥取桑树皮,晒干,放入水池中浸泡数日,然后手工揉捏让树皮变软,再用石灰水上浆。经二次蒸煮、多次漂洗和手工去杂,打浆后将纸浆放入纸槽,再用帘架捞纸,最后晒纸、切纸,整个工序才算完成。

  王柏林说,桑皮纸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很有讲究。例如造纸用的桑树皮要在每年的惊蛰之后、清明之前采集最好,纸槽用水最好是本地的深井水。在王柏林看来,其中技术难度最大、也最为关键的是捞纸。

  “纸张的好坏、厚薄、纹理和丝络,全在这一‘捞’上。”王柏林说,捞纸动作看似简单,可“没有三五年的功力,很难拿捏得准”。

  岳西地区有手工制作桑皮纸的传统。然而,随着时间流逝,桑皮纸制作技艺一度濒临失传。到了20世纪80年代,村里做桑皮纸的人已然不多。桑皮纸的重焕光彩,还得从2002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启动大修说起。

  故宫博物院的东北角有座倦勤斋,斋内有一幅面积达170多平方米的通景画。这幅画背面所用的装裱纸是桑皮纸。2002年,故宫博物院启动大修,倦勤斋通景画修复是其中重要一项,为尽可能恢复画作原貌,就需要找到适合的桑皮纸。

  王柏林至今还保存着一张2004年9月14日的报纸,从这张报纸上,他得知故宫博物院来安徽急征桑皮纸修复通景画的消息。看到这则消息,他立即启程,带着自家生产的桑皮纸去了北京。

  第一次毛遂自荐并不顺利。“专家接过我的纸,在手里反复查看,拽拉几下就碎了。”王柏林回忆。尽管有些沮丧,但他没有气馁,而是认真观察故宫专家展示的一片巴掌大小的样纸。

  他仔细研究样纸的重量、薄厚、拉力、耐折度,分析用材、纤维长度,随后便一次又一次试验。终于有一天,王柏林感觉自己生产的桑皮纸和样纸差不多了,他再次前往北京。

  “经过国家纸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我做的纸仅有耐折度一项没达标。”王柏林凭经验认为,蒸煮这块要下功夫,“火力大小、时间长短、温度多少都要控制。蒸煮原料时火力不上去,纸就发柴。”

  他又开始反复试验,最后将蒸煮时长从15小时提高到20小时以上。第三次检测数据显示,其制造的桑皮纸耐折度高达9000多次,是人民币用纸的两倍。最终,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决定选用他生产的桑皮纸修复倦勤斋通景画。

  给故宫提供材料,让桑皮纸制作工艺再度走入人们的视野。2008年6月,桑皮纸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柏林也成为这一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颐和园修复工程启动,王柏林又接到生产订单。截至目前,他已累计向故宫、颐和园输送桑皮纸60多万张。

  “老祖宗把手艺传到我这一代,必须把它做好、守好。”王柏林说,如今,他最大的心愿是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学习桑皮纸的制作。“每年放暑假,很多大学生来我们这里体验桑皮纸制作,我都是亲手教,就是希望年轻人能了解桑皮纸、关注桑皮纸,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6日 12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0
回复
2024-08-28 09:06:54
klk
0
回复
2024-08-28 09:06:13
amon
更多推荐

首批有效期20年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陆续到期 | 一文梳理换领新证注意事项↓

  央视网消息:目前,首批有效期20年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已经陆续到期,2025年是换领的高峰年,多个省份的业务量预计都将达到数百万。  当前正值暑假,二代身份证换领叠加学生集中办证期,多地都出现了办证量激增的情况。大家都...

科技赋能文化“出圈”!街头巨兽→载人飞碟 文化装备上新点亮文旅新场景

央视网消息:从街头机械巨兽到海边载人飞碟,很多原来只能靠想象的场景正在变成现实。就在这个暑假,各种文旅新场景让人目不暇接。  这款诞生于辽宁大连的仿生机械装置夔牛雷雷长21米、高10米、重48吨,数百个精密机械部件实现它...

韩国重建协商机制以化解医生“辞职潮”

韩国实习和住院医生因反对医学院扩招计划而引发的“辞职潮”风波已持续近17个月。为化解僵局,韩国政府和医疗界代表于7月25日重建一套协商机制。按韩国媒体说法,协商机制的重建是使韩国医疗体系趋于稳定的关键一步。  韩国保健福...

卢旺达新内阁宣誓就职

新华社基加利7月25日电(记者吉莉)卢旺达新任总理贾斯廷·恩森吉尤姆瓦及新一届内阁成员25日在首都基加利宣誓就职。总统卡加梅主持就职仪式。  在就职仪式上,卡加梅鼓励新内阁成员以使命感、自我反思和担当精神履职。卡加梅还呼...

泰军方向26国发函:柬埔寨率先开火并袭击平民

 当地时间7月26日,泰国陆军情报局通过驻外武官渠道,向26个国家发出正式函件,称柬埔寨军队是率先发动攻击一方,柬方的攻击针对泰国平民、社区和医院,严重侵犯泰国主权。  此次发函的对象包括美国、中国、俄罗斯、法国、英国、...

泰国军方称再次空袭柬埔寨军事设施 袭击照片公布

 泰国军方当地时间24日下午发表声明说,泰军方对柬埔寨多个军事目标进行精准打击,并公布了一组对柬埔寨军事基地展开空袭的照片。  当天下午,泰国军方出动了4架F-16战机,对柬埔寨多个军事基地投放炸弹,军方表示这是当天实施...

印度与英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

  印度总理莫迪访问英国  当地时间24日,正值印度总理莫迪访问英国之际,印度与英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  今年5月,印度与英国完成谈判,达成了自由贸易协议。根据协议,印度出口英国的商品99%将实现零关税。英国出口印度的商...

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21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介绍“十四五”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成效,并答记者问。  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

时速400公里,中国高铁驶入“无人区”

 【创新故事】  ◎本报记者 何 亮  7月9日,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期间,位于北京朝阳的国家铁道试验中心,成为国内外参会嘉宾关注的焦点。这里,大家争相试乘体验世界首款试验运行时速450公里、商业运营时速400公里的...

甘肃两当:“桥边音乐汇”奏响红色土地奋进强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在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青年品牌活动——“‘桥’见青春·桥边音乐汇”,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为这座红色小城注入了青春的活力与激情,成为当地青年思想引领与文化生活的新亮点。“桥”...

2024
08/26
14:03
浏览量: 374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