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许乎关系”中华民族传承的根与魂——循化故事

“许乎关系”中华民族传承的根与魂——循化故事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4-08-28 14:58:32 | 点击:3670

中国网 杨佳 孙磊 摄影报道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黄河、长江流域孕育出多民族融合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近日,记者走进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后简称循化县),探寻在这大山里、大河旁发生的“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中国故事。

大河旁他们传承民族技艺 赓续传统文化

一位非遗传承人自费搭建家中“民俗博物馆”

黄河水在高原峡谷中奔腾,在积石峡水库变得碧波荡漾。

在积石峡水电站附近的山腰上有个百年传统村落——塔沙坡村。

村里有百十来户人家,房屋依地势而建,周围梯田环绕。

记者来到塔沙坡村时,不少村民家中正在修缮房屋,修复“12·18”积石山县地震带来的影响。

村中的一座篱笆楼十分引人注目。

走近看,小楼木质门窗、砖石基底,大部分墙体是深色枝条编制,有横木为骨架,内部抹以草泥……

这篱笆楼是马建新的家,他自豪地告诉记者,篱笆楼在地震中安然无恙。

篱笆楼是撒拉族的古民居,因其独特的建设工艺而闻名。

门前屋檐下的木牌匾上写着“撒拉族服饰传习所”,这是马建新的工作室,他是撒拉族服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吱呦呦”,随着沉重的木门打开,如穿越时间隧道,乡村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院中浓密的绿叶遮住了夏日的阳光,树荫下停放着马车和待客的桌椅。院内摆放着田间用的耧耙、背水用的木桶、吹火用的风箱。墙上挂着煤油灯、打碾用的连枷、背草用的筐篓、砍柴用的斧头、耕地用的铧犁、木工用的推刨……俨然一个民族农耕文化展。

这些物件都是马建新自费收集积攒起来的。他说,“这些生活用品,更多的是表现一种技艺(手艺)。”

“介绍我们撒拉族传统文化时,有时候文字说不清楚”,马建新说,“我就把实物摆在这,让它去说话。”

他指着墙上的耕地用的铧犁说,一位访客曾质疑这是撒拉族使用的农具。说着马建新转身进屋,拿出一本画册,翻出一张黑白老照片,画面里正是撒拉人用铧犁耕地的场景。马建新有一个书柜,上面摆满是撒拉族文化相关的书籍。

随着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普及,很多传统的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

清风徐来,庭院花圃中的花卉轻轻摇曳。马建新伸手摘下枝头的李子给记者,果子香甜。

“要了解撒拉族传统文化,首先就要知道我们的祖先住什么样的房子,穿什么样的服饰,用什么样的工具”,马建新站在篱笆楼前对记者说。

楼的二层就是“撒拉族服饰传习所”的工作室。屋里挂满了撒拉族最古老的着装。有毡衣、褐衣、皮袄、麻衣、六角帽、草编帽,还摆放着毡靴、洛踢鞋、麻鞋、绣花鞋、小脚鞋等。

马建新特地换上了黑色的长袍马褂,详细地向记者讲述服饰布料和款式上的民族特色。

祖辈们手把手相传的手工艺,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伴随着马建新的成长过程和生活起居。这些技艺和记忆是马建新剪不断的乡愁,他一直希望能把民族的根系保住,赓续传承传统文化。

在政府文化项目的扶持下,他把家里打造成了民族文化的博物馆。将服饰文化融入民族历史的背景当中,把故事讲得生动、立体。

马建新的工作室,时常会有专家学者和游客前来参观访问,他敞开大门欢迎。有时间,马建新也会外出授课,传授服饰文化和制作技艺。

他想让子孙后代也知道先民是怎么生活的,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撒拉族和他们的历史文化。

参观完院子,马建新带着记者穿过村子,来到了村外的一个制高点。望着远处的山峦,峡谷,水库。马建新挥手一指,“那里是一座烽火台,过去……”

大山里他坚守教育事业 续写新时代的“许乎关系”

一位藏族老师用汉语教了三十多年撒拉族学生

在眼前这绿草茵茵的山坳里,有一条依稀可辨的小径。这条路是完么仁增用双脚12年踏出来的。

这条山路蜿蜒,约有7公里。路的一头连着道帏乡牙木村,另一头是白庄镇来塘村;一边是山顶挂着经幡,院里煨桑的藏族村庄,一边是撒拉族聚居的村落。

完么仁增身材魁梧,穿着蓝色的衬衣,头戴褐色的毛呢帽,矫健地走在山路上,一转眼便消失在山坳中。

这两个村庄都隶属循化县,位于青海省东部,祁连山支脉拉鸡山东端。

雨后的大山云雾缭绕,绿草更加青翠,黑色的牦牛在天边晃动,星点般的羊群在青山里浮动。

如今,60岁的完么仁增依旧来往于两个村子,只是骑上了摩托车。

今天赶上修路,他走回了山间小道,去来塘村。路的那一头,是他坚持了30多年的事业——教书育人。

刚进村,还没走到学校,马从梅家的孩子看到完么仁增就喊,“老师!老师来看我们啦!”手里还攥着奶瓶。看到有记者跟在后边,孩子又害羞地跑回了奶奶的身边。

完么仁增用撒拉语跟马从梅熟络地打招呼聊天,身边的孩子是他的学生。

1990年,完么仁增到来塘村教书时,学校正处于关闭状态,开学时,共有29名学生前来报到。

来塘村是撒拉族聚居地,村民之间至今还保持着撒拉语交流的传统。那时的完么仁增,还只会汉语和藏语,而来塘村的村民也对藏语和汉语一窍不通。

完么仁增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边教边学,掌握了撒拉语。

进入来塘学校蓝色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花坛和明黄色墙面的教室,教室门口一侧是滑梯。

走进教室,黑板上用粉笔写着放假通知。学校里的工作事无巨细,完么仁增身兼数职,既是课堂上教学的老师,又是管理整个学校的校长。一个高大的身影,撑起了整个学校。

教室旁边的小房间是办公室兼住所。书架上红彤彤的荣誉证书和绶带格外抢眼。然而,最让完么仁增引以为豪的还是教学成绩。

在白庄镇几十所学校里,平塘学校在数学统考中曾多次取得过第一名的好成绩。说着,完么仁增拿出两个文件包,翻出几十本荣誉证书。

这些年,完么仁增教过的学生已经有200多名。他自豪地告诉记者,他的学生里有8名考上了大学,近些年都已经毕业工作。

完么仁增告诉记者,他有大多数学生的联系方式。逢年过节,学生们都会打电话给老师送祝福,也会邀请老师见证人生大事。

在来塘村教学,完么仁增一待就是34年。如今,在教室上课的学生里不乏“学二代”。

走出教室,学校的花坛里满是盛开的花朵,五星红旗在学校的旗杆上迎风飘扬。

离开时,完么仁增刚锁上了学校的大门,等在门外的马从梅便迎了上来,邀请老师到家里吃饭。

来塘村不大,只有几十户人家。在村里教学三十多年的时间,完么仁增熟悉每一户人家。

完么仁增并没有见外,马从梅的家就在回牙木村的路上。

走在村里,完么仁增告诉记者,易地搬迁让村子里只剩下几户人家,只要有一个学生,他就会坚守这所学校。

多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大山大河旁 他用文字描绘时代变迁中的撒拉人

奔腾的黄河水贯穿循化县城。在群山绿水环绕的清水乡,记者采访到了撒拉族作家韩庆功。

“我们的祖先来自遥远的中亚地区,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连接地带安定下来。那时候还叫撒拉尔,直到1954年,新中国给了我们一个响亮的名字‘撒拉族’,从此撒拉族就获得了新生。”韩庆功将民族历史向记者娓娓道来。

2017年,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率先脱贫,成为全国首个少数民族区域性整体脱贫摘帽的县域。韩庆功说,“我们跟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登上观景台远眺,潺潺的黄河水在这里拐了一个弯。

作为一位文人,韩庆功自觉身负文化使命,要将撒拉族从摇篮到分布的这段历史用小说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便是百万字的长篇小说《黄河从这里拐弯》的缘起。

望着眼前的清水湾,韩庆功接着讲述这部长篇小说题目的由来。

小说原名叫《撒拉像》,创作逐渐深入,内容从50万字不断攀升至240万字,在此过程中,韩庆功受到了一位友人的启示,想要更换一个更响亮的名字。

为此,韩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首批有效期20年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陆续到期 | 一文梳理换领新证注意事项↓

  央视网消息:目前,首批有效期20年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已经陆续到期,2025年是换领的高峰年,多个省份的业务量预计都将达到数百万。  当前正值暑假,二代身份证换领叠加学生集中办证期,多地都出现了办证量激增的情况。大家都...

科技赋能文化“出圈”!街头巨兽→载人飞碟 文化装备上新点亮文旅新场景

央视网消息:从街头机械巨兽到海边载人飞碟,很多原来只能靠想象的场景正在变成现实。就在这个暑假,各种文旅新场景让人目不暇接。  这款诞生于辽宁大连的仿生机械装置夔牛雷雷长21米、高10米、重48吨,数百个精密机械部件实现它...

韩国重建协商机制以化解医生“辞职潮”

韩国实习和住院医生因反对医学院扩招计划而引发的“辞职潮”风波已持续近17个月。为化解僵局,韩国政府和医疗界代表于7月25日重建一套协商机制。按韩国媒体说法,协商机制的重建是使韩国医疗体系趋于稳定的关键一步。  韩国保健福...

卢旺达新内阁宣誓就职

新华社基加利7月25日电(记者吉莉)卢旺达新任总理贾斯廷·恩森吉尤姆瓦及新一届内阁成员25日在首都基加利宣誓就职。总统卡加梅主持就职仪式。  在就职仪式上,卡加梅鼓励新内阁成员以使命感、自我反思和担当精神履职。卡加梅还呼...

泰军方向26国发函:柬埔寨率先开火并袭击平民

 当地时间7月26日,泰国陆军情报局通过驻外武官渠道,向26个国家发出正式函件,称柬埔寨军队是率先发动攻击一方,柬方的攻击针对泰国平民、社区和医院,严重侵犯泰国主权。  此次发函的对象包括美国、中国、俄罗斯、法国、英国、...

泰国军方称再次空袭柬埔寨军事设施 袭击照片公布

 泰国军方当地时间24日下午发表声明说,泰军方对柬埔寨多个军事目标进行精准打击,并公布了一组对柬埔寨军事基地展开空袭的照片。  当天下午,泰国军方出动了4架F-16战机,对柬埔寨多个军事基地投放炸弹,军方表示这是当天实施...

印度与英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

  印度总理莫迪访问英国  当地时间24日,正值印度总理莫迪访问英国之际,印度与英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  今年5月,印度与英国完成谈判,达成了自由贸易协议。根据协议,印度出口英国的商品99%将实现零关税。英国出口印度的商...

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21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介绍“十四五”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成效,并答记者问。  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

时速400公里,中国高铁驶入“无人区”

 【创新故事】  ◎本报记者 何 亮  7月9日,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期间,位于北京朝阳的国家铁道试验中心,成为国内外参会嘉宾关注的焦点。这里,大家争相试乘体验世界首款试验运行时速450公里、商业运营时速400公里的...

甘肃两当:“桥边音乐汇”奏响红色土地奋进强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在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青年品牌活动——“‘桥’见青春·桥边音乐汇”,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为这座红色小城注入了青春的活力与激情,成为当地青年思想引领与文化生活的新亮点。“桥”...

2024
08/28
14:58
浏览量: 367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