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二十载姹紫嫣红,青春版《牡丹亭》重返北大

二十载姹紫嫣红,青春版《牡丹亭》重返北大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时间:2024-09-17 18:49:45 | 点击:2575

  随处可见青春版《牡丹亭》元素的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广场。

  白先勇与校园传承版《牡丹亭》部分参演者团聚畅谈。

  “我和北京大学的缘分很深,2005年青春版《牡丹亭》首次来到北大演出,如今已经是第五次。2009年北大昆曲传承计划启动,之后我每年都来北大讲课,持续了10年。”青春版《牡丹亭》总制作人、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对记者说,重返北大如同“回到老家”,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庆演和系列主题讲座在燕园登场,校园传承版《牡丹亭》参演者、北大京昆社成员在台下重聚,也是难能可贵的团圆。

  再续前缘

  月圆之际,步入燕园,便是走进了昆曲《牡丹亭》旖旎多情的梦境。道路两侧灯杆上皆是粉色系的海报,映衬着如花美眷明艳的面庞,向路过的学子轻吟低诉,那“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爱情神话。百周年纪念讲堂广场上,青春版《牡丹亭》十余幅大型剧照一字排开,戏中角色介绍旗帜风中摇曳,令人驻足沉醉。

  《牡丹亭》出自明朝剧作家汤显祖之手,原作共55折,讲述名门闺秀杜丽娘因梦生情,一往而深,并最终超越生死,与书生柳梦梅结成连理的故事。青春版《牡丹亭》由两岸文化及戏曲界精英联手创作,将原著浓缩成27折,分为“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上中下三本,特邀大陆昆曲名家汪世瑜、张继青担任艺术指导,是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经典品牌剧目。

  该戏2004年在台北首演,次年便首度赴北大演出,当时绝大多数学生从未接触过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影响范围之广,超越了我的预期。很多年轻人第一次接触昆曲,就是看青春版《牡丹亭》,从此爱上了昆曲。”白先勇说。

  9月14日至16日,青春版《牡丹亭》再登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白先勇每场都伴着观众的欢呼喝彩,上台谢幕致辞。“青春版《牡丹亭》走过20年,演出超过500场,观众有约百万人。”白先勇特别提到,大学生是青春版《牡丹亭》最重要的目标人群,该戏走进海内外40多所高校,培养了大批学生观众。“欢迎现场来自北京高校和中学的学生,你们是未来的传播者,希望你们能告诉亲朋好友,昆曲是多么美。”他说。

  薪火相传

  青春版《牡丹亭》在北大的演出,每次都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负责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白先勇如今携青春版《牡丹亭》原班人马,重返北大进行20周年庆演。以此次庆演为开篇,北京大学推出‘无域·北大中华文脉传承计划’,将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理念,举办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活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对记者说。

  北京大学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主任陈均告诉记者,2009年,青春版《牡丹亭》第三次走进北大,当时还带来了由白先勇主持制作的新版《玉簪记》演出、北大昆曲传承计划等,青春版系列新作和昆曲教育由此展开。

  北京大学与昆曲艺术渊源深厚,早在蔡元培担任校长时,便开设戏曲课程,成为中国高校昆曲传习之始,至今已逾百年。1991年,北京大学京剧昆曲爱好者协会(现简称北大京昆社)成立,北方昆曲剧院演员张卫东受邀进行14年昆曲教学,培养了一批昆曲爱好者。

  2009年,白先勇与北大教授叶朗创立北大昆曲传承计划,2010年在北大开设公选课《经典昆曲欣赏》,邀请来自海内外的昆曲艺术家和知名学者,以名家授课、案头与场上相结合的形式,带领学生领略昆曲之美。选课人数达数百人,还时常吸引各地昆曲爱好者前来旁听。循此模式,白先勇也在苏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等高校推动设立昆曲通识课程,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昆曲教育网络。

  开枝散叶

  在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北大庆演之际,一系列主题讲座也同步开展。郑培凯、朱栋霖、翁国生等专家学者齐聚燕园,细说汤显祖《牡丹亭》蕴含的“至情”、苏州昆剧传习所的传承意义、“昆曲新美学”的表现方式等。在系列讲座最后一日,白先勇讲述了青春版《牡丹亭》赴欧美演出引起轰动的故事,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演讲和互动中,耄耋之年的他站立台中,言谈之间饱含激情。

  “白先勇老师很会鼓励人,也很爱护我们。”校园传承版《牡丹亭》主演之一、学戏近20年的张云起对记者说。2018年,由白先勇倡议主导、以北大学生为主体的校园传承版《牡丹亭》展开巡演,足迹达至两岸及香港,演员和乐队成员来自北京16所高校,还有几名中学生参与其中。

  在北大校园传承版《牡丹亭》之后,由大学或业余曲友串演整本大戏成为常态。上海同济大学与上海昆剧团合作排演学生版《长生殿》,东南大学近来则以大学生传承的校园青春版《牡丹亭》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赵天为告诉记者,来自全国29所高校的50名学员,经过苏州昆剧院2个多月培训后,将进行2小时共9折戏的小全本汇报演出。

  听闻青春版《牡丹亭》重返北大,当年校园传承版《牡丹亭》参演者、北大京昆社成员也如约而至,他们在台下聆听振奋人心的演讲、欣赏熟悉的老师们登台演出,学戏的点滴也涌上心间。

  “青春版《牡丹亭》影响了我的一生,受白先勇老师影响,我把研究方向由戏曲延伸至文化遗产,希望为昆曲传承略尽绵薄。”校园传承版《牡丹亭》主演之一、在英国留学的杨越溪特意请假回京团聚。“我们的校园版演出虽已告一段落,伙伴们分散在世界各地,昆曲的种子却在各领域生根发芽,相信在不久之后,昆曲之花将在更多行业和代际中再次盛放。”杨越溪对记者说。

(责编:赵欣悦、袁勃)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晨飒《金牌学徒》:工人故事为何打动人心

关注新技术工人的成长,展现两代人的情怀,书写新青年的梦想和追求——作为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代表,青年作家晨飒的《金牌学徒》通过整合行业现实与文学构思,完成了对“升级流”小说结构新变的尝试。较之晨飒之前的创作,《金牌学徒》将...

考古学者如何书写“餐桌上的微型史记”

你日常爱吃的菜系,爱点的外卖,往前溯源,能联结多久之前的朝代?盘中餐的背后,蕴含怎样的文化积淀?食物是人类前行的动力,更是历史真切的见证。这两年,一位考古学者,在短视频平台因为美食走红。以“不会考古的美食博主不是好教授”...

源远流长 浩如江海——读“荆楚文化史”

《荆楚文化史》 刘玉堂 总主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由于自然生态、历史传统和区位交通差异等因素,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生成了各具特点的地域文化,并在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中造就了多彩的文化图景,它们共同构塑着中华文明的总体面貌。“地利西...

时光列车外的科技风景

《未来科技大爆炸》:汪诘著;河北人民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假如有一个1000年前的古人冬眠了500年后醒来,他会发现世界几乎没有太大变化。而我们在有生之年感受到的世界,可以说是整个人类历史上变化速度最快的时期。...

长篇小说《乌思藏风云》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次仁罗布长篇小说《乌思藏风云》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乌思藏风云》书封。西藏人民出版社供图  小说以13世纪中叶西藏的重大历史事件“凉州会谈”为核心...

呈现生活运转的朴素哲学

 【近作速览】   刘皓的短篇小说《按摩》借幼童“我”之手,展开一幅三口之家因“按摩”而起风波的生活画卷。“我”的父亲复员后,先是寻的生计方式不合规,后又轻信朋友口中的商机,献出家庭的全部积蓄,还搭上母亲的陪嫁...

他们的文字饱含生命的质地、泥土的厚重

本报记者 路艳霞毛银鹏到北京海淀西二旗一小区干保洁已经两个多月了,63岁的他曾卖过鞋、干过保安,在北京已断断续续生活了20多年。岁月在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从未改变过他对文学的坚守和执着。“我那僵了十多年的生命之作《在北京》...

经典需要守护者,还需要说书人(健康书橱)

手里这本《思考中医》,翻着翻着就放不下了。别看封面上印着“思考中医”“伤寒论导论”等字样,让人乍以为是本学术大部头,真读了才会发现,敢情中医还能这么聊。倒不是说里头有多少惊世骇俗的医学发现,而是刘力红这位大夫实在会讲故事...

《营造古文导览》:释义古代建筑精粹

【书衣之美】作者:田呢在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中,除了古建筑和土木工程等实物遗存外,还留有浩如烟海、种类繁多的图文遗产。正是由于这些图文遗产中记载的营造制度、程序、方法和礼仪等的有序传承,使得古人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建筑成就。由中...

如泉吐凤 为海吞鲸——《石台孝经》及唐隶的临创

【学书心得】作者:薛 飞(上饶师范学院副教授)当下学书者对隶书的临摹和学习,取法主要集中在汉碑、简牍和清隶之上,在近年的全国展中备受争议的“展览体”,以对汉碑进行改造,使之夸张与变形的现象尤为突出,引起一些质疑之声。纵观...

2024
09/17
18:49
浏览量: 257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