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深海捞“珍”

深海捞“珍”

来源:海南日报 | 时间:2024-09-28 09:54:32 | 点击:524

2023年8月17日,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深海文物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万鑫(右)和薛亚维对明青花人物故事纹大罐内部残存的水银进行清洗。清洗是陶瓷器文物保护修复的主要步骤之一。

2024年6月2日,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深海文物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运送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出水文物。

2024年9月24日,文物保护工作者小心翼翼护着南海西北陆坡沉船遗址出水的明素三彩鹭形执壶。

2024年6月3日,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深海文物保护实验室,考古队队员拆除包装,取出从海上运回的文物。

2024年9月26日,考古队队员董佳馨(左)和王万峰在探讨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文物的堆积情况。

2024年6月28日,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深海文物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陈子晗(左)和王万峰正在进行文物分类脱盐浸泡。

2024年6月28日,文物保护工作者在明青花碗底书写文物编号。文物编号如同文物的身份证。

2023年8月17日,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深海文物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薛亚维正在清洗出水瓷器。

2023年8月17日,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深海文物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李媛使用超景深显微镜观察明青花罐釉面的病害情况。

2024年9月26日,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南区三层6号展厅,工作人员颜建超对浸泡池中的上展文物进行最后的位置调整。

2024年9月26日,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南区三层6号展厅,工作人员对上展文物进行最后的位置调整。

2024年9月26日,明“丙寅年造”款红绿彩婴戏纹碗。

2023年8月17日,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深海文物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胡宝正在拍摄出水文物。文物拍摄是文物信息采集的重要手段之一。

2024年6月2日,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深海文物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观察文物分类脱盐浸泡情况。

文物脱盐浸泡是海洋出水文物保护修复的重要步骤之一。

■ 图/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茂

清洗、加固、脱盐……经过精心修复后,一批珍贵的深海文化遗产,将于9月27日,以“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的形式与世人见面。

此次展出的文物,曾沉没在1500米的深海里500多年。直至2022年10月,才在距海南三亚市大约150公里处的南海西北陆坡处被发现。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联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于2023年至2024年组织实施了三个阶段的水下考古调查,完成遗址的初步探测、详细勘测和文物提取工作。

这是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首次对位于水下千米级深度的古代沉船遗址开展系统、科学的考古调查、记录与研究工作,从被称为海洋的“午夜区”的半深海带,带回包括瓷器、金属器、原木在内的928件(套)出水文物,充分展示了我国深海科技与水下考古的跨界融合,标志着我国深海考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保存相对完好,文物数量巨大,年代比较明确,不仅是我国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也是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填补了我国古代南海离岸航行路线的缺环,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为了尽可能地保存好这些出水文物,文物保护工作者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文物进行精细化的处理,最大限度地恢复文物原貌,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责编:蒋成柳、潘惠文)


【作者:记者 刘晓惠 张茂】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文化新观察·聚焦暑期档|主创谈电影《南京照相馆》:守护不能忘却的历史真相

 “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取材于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侵华日军真实罪证影像的电影《南京照相馆》正在热映,该片点燃了暑期档观影热情,上映5天票房破6亿元,位居单日票房榜首。  电影从一间照相馆、几个普通人的视角切入,...

今年上半年检出涉及食品添加剂不合格食品1.2万批次

央视网消息:7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食品安全专题发布会,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针对消费者关心的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介绍了上半年抽检监测的情况。抽检监测工作调动了全国1200余家食品检验检测机构,重点关注粮食加工品、肉...

逐步揭开华南与东南亚中生代恐龙世界神秘面纱

  楠木山恐龙足迹。吴剑摄/光明图片  光明日报北京7月29日电 记者王美莹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课题组了解到,中外科学家携手对广西地区的恐龙记录进行系统性梳理,并详细描述广西南部的东兴市楠木山发现的侏罗纪晚期恐...

【文化中国行】渔鼓声声文明风

【文化中国行】    夕阳熔金,晚霞泼洒天际。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走马镇阳河村的文化广场上,57岁的周进清手持渔鼓筒,领着“一片红合唱团”排练新曲目。“打起渔鼓唱新歌,文明新风满山坡……”浑厚的鼓点和欢...

首批有效期20年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陆续到期 | 一文梳理换领新证注意事项↓

  央视网消息:目前,首批有效期20年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已经陆续到期,2025年是换领的高峰年,多个省份的业务量预计都将达到数百万。  当前正值暑假,二代身份证换领叠加学生集中办证期,多地都出现了办证量激增的情况。大家都...

科技赋能文化“出圈”!街头巨兽→载人飞碟 文化装备上新点亮文旅新场景

央视网消息:从街头机械巨兽到海边载人飞碟,很多原来只能靠想象的场景正在变成现实。就在这个暑假,各种文旅新场景让人目不暇接。  这款诞生于辽宁大连的仿生机械装置夔牛雷雷长21米、高10米、重48吨,数百个精密机械部件实现它...

韩国重建协商机制以化解医生“辞职潮”

韩国实习和住院医生因反对医学院扩招计划而引发的“辞职潮”风波已持续近17个月。为化解僵局,韩国政府和医疗界代表于7月25日重建一套协商机制。按韩国媒体说法,协商机制的重建是使韩国医疗体系趋于稳定的关键一步。  韩国保健福...

卢旺达新内阁宣誓就职

新华社基加利7月25日电(记者吉莉)卢旺达新任总理贾斯廷·恩森吉尤姆瓦及新一届内阁成员25日在首都基加利宣誓就职。总统卡加梅主持就职仪式。  在就职仪式上,卡加梅鼓励新内阁成员以使命感、自我反思和担当精神履职。卡加梅还呼...

泰军方向26国发函:柬埔寨率先开火并袭击平民

 当地时间7月26日,泰国陆军情报局通过驻外武官渠道,向26个国家发出正式函件,称柬埔寨军队是率先发动攻击一方,柬方的攻击针对泰国平民、社区和医院,严重侵犯泰国主权。  此次发函的对象包括美国、中国、俄罗斯、法国、英国、...

泰国军方称再次空袭柬埔寨军事设施 袭击照片公布

 泰国军方当地时间24日下午发表声明说,泰军方对柬埔寨多个军事目标进行精准打击,并公布了一组对柬埔寨军事基地展开空袭的照片。  当天下午,泰国军方出动了4架F-16战机,对柬埔寨多个军事基地投放炸弹,军方表示这是当天实施...

2024
09/28
09:54
记者 刘晓惠 张茂
浏览量: 52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