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构建“科幻+”新型文化业态(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聚焦中国科幻)

构建“科幻+”新型文化业态(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聚焦中国科幻)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时间:2024-10-08 17:36:11 | 点击:432

  图为在世界科幻大会主题展览上,一名小朋友使用虚拟现实设备观赏太空景象。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摄

  核心阅读

  科幻作品恢宏的叙事结构,常常能构建出一个包罗万象的“科幻宇宙”,这为传统艺术跨界升维开辟了极大空间

  科幻与文旅的深度融合,不仅为相关产业注入新动能,也助力城市打造富有未来感与文化意蕴的独特名片

  科幻不仅是文学艺术题材,更是未来科技构想的试验田。近年来,“科幻技术”这一概念屡被提及,丰富的想象力与前瞻性构思使科幻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灵感来源

  

  在近期举行的第八十二届世界科幻大会上,中国作家作品入围雨果奖9个奖项,是历届入围最多的一次,集中展示了当代中国科幻的创作实力。《2024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1132.9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同比增长29.1%。中国科幻在阅读、影视、游戏、文旅等领域展现蓬勃活力,并通过科技赋能、产业创新和文化出海塑造未来路径,反映了当代中国文化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艺术升维,拓宽表现空间

  在经济数字化和文化产业转型的浪潮中,科幻作为创新引擎,推动着多种艺术类型深入探索,实现跨界赋能。

  网络科幻文学凭借其鲜明的科技感和独特的未来叙事,在出版领域异军突起,引领着科幻阅读增长。据统计,科幻网文2023年度营收12.4亿元,显示出巨大的文化吸引力和产业潜力。科幻网文通过类型化叙事与科学精神的深度融合,将网络文学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引向深入。同时,科幻网文极富网感,扩大受众群体,让更多读者感受到科幻的魅力。在颇受好评的《大国科技》《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保卫南山公园》等作品中,科学梦想与现实关怀相呼应,不仅拓展了科幻文学的传播渠道,也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

  科幻影视与演艺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技术与叙事的双重创新为传统形式增添活力。电影《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硬科幻时代,电视剧《三体》将中国科幻剧集带入新阶段。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还在海外受到广泛关注。今年夏天,科幻微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第一季上映。该剧创作灵感来源于三星堆考古,由人工智能辅助生成。文化遗产与前沿科技结合,探索了历史与未来交织的叙事模式,促进了科幻影视的文化表达和技术创新。

  科幻不仅为舞台艺术提供内容增量,还有效提升了舞台表现的科技含量。2023年,国内首部人工智能题材舞剧《深AI你》上演,将古典舞与数字技术有机结合,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数字美学体验。今年8月,科幻舞台剧《中国轨道号·春》在成都科幻馆首演。作品通过一群孩子的视角,展示中国航天人在实现载人航天梦想过程中的努力开拓。在剧场里,观众仿佛坐上“中国轨道号”飞向太空。在影视与演艺之间的这种跨媒介创新,深化了科幻叙事的多维表达。

  科幻作品恢宏的叙事结构,常常能构建出一个包罗万象的“科幻宇宙”,这为传统艺术类型跨界升维开辟了极大空间。另外,科幻依托的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逐步应用,提升科幻的艺术表现力,放大其影响力与产业价值。

  赋能文旅,打造文化名片

  文旅产业凭借其辐射带动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科幻以其独特的未来视野与科技想象,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科幻与文旅的深度融合,不仅为相关领域注入新动能,也助力城市打造富有未来感与文化意蕴的独特名片。

  近年来,北京以科幻产业为突破口,推动工业遗产功能重塑与创新转型。2020年石景山首钢园打造了全国首个科幻产业集聚区,通过政策扶持、平台搭建、场景构建和企业培育,聚集200余家科幻企业及机构,形成了科幻产业生态圈雏形。目前,首钢园已拥有无人驾驶、元宇宙展示等多个科幻应用场景。其中,首钢一高炉SoReal科幻乐园将XR(扩展现实)技术与工业遗产深度融合,打造沉浸式太空探索主题科幻综合体。该项目应用5G、云计算、数字孪生等前沿科技,将工业遗产转化为具有未来感的太空星舰主题场景,诠释了“科技+文化”的魅力。科幻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既保有首钢园的物理形态,延续其历史意义,又有效激活工业遗产,使其在新语境中焕发活力,同时也唤起人们对城市与社会发展的思考与想象。

  作为第八十一届世界科幻大会举办城市,成都积极推动科幻产业赋能城市文化与科技创新。成都科幻馆在大会结束后迅速完成内部业态的“华丽转身”,以“科幻+科普+文旅”理念,打造集科幻场景体验、前沿科技展示和科幻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主题场馆。未来,成都将通过构建“1+N”科幻主题地标群,以世界科幻公园为中心,串联多个科幻网红景点和消费场景,打造科幻文旅项目集聚地。同时,成都还计划将科幻与巴蜀文化结合,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科幻景点。

  城市作为社会空间,既是物质的集合,也是文化的载体。科幻融合未来视野与科技愿景,为城市增添新的文化内涵,有效提高了城市辨识度。

  创意引领,促进技术迭代

  科幻不仅是文学艺术题材,更是未来科技构想的试验田。近年来,“科幻技术”这一概念屡被提及,丰富的想象力与前瞻性构思使科幻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灵感来源。科幻技术不仅激发了关于未来产业结构的思考,还通过虚拟实验探索可能的技术路径。我国科技企业早在2016年就启动“凡尔纳计划”,通过科学家与科幻作家的跨界合作,探索科技前沿领域,尝试借助创造性思维与严谨的逻辑推演,揭示未来技术的潜在发展方向,为当下科技创新提供启示。

  以脑机接口为例,它既是科幻世界中的常见技术,也是现实中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向。科幻作品中早有人类思维活动直接操控外部设备的内容。如今,脑机接口正从科幻设想逐步走进现实。这恰是科幻技术的独特魅力所在——通过对未来世界的大胆想象与理性推演,为科技创新提供想象场景,再经过多维度表达,拓展人类对未来科技的认知,促进现实科技的跨越式进步。

  无论是世界科幻大会,还是中国科幻大会,都彰显了对科幻技术领域的高度重视与持续关注。2023年,第八十一届世界科幻大会发布“科幻作品中的十大未来科技”榜单,揭示了当前科幻领域最具前瞻性的技术设想,如太空电梯、赛博空间等。其中,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太空电梯,凭借其令人瞩目的展示,荣登“最受大众期待的未来科技”榜首。

  中国科幻大会作为国内最大规模的科幻产业新品发布平台,定期举办新产品、新技术、新场景发布会,集中展示了科幻技术领域的重大原创成果。2024年发布的开放世界演化引擎、智脑人形机器人和科幻探索馆等,展示了当前科幻技术的前沿趋势与应用潜力,为产业资源的整合与应用提供契机。中国首个国际化综合科幻奖项科幻星球奖的设立,不仅为科幻技术应用提供激励机制,还通过细化奖项类别,如最佳科幻创作技术、最佳科幻体验技术、最佳科幻产品创新等,促进对科幻技术的深入探索。

  科幻作为人类未来探索的想象与前瞻,承载着技术革新的愿景,在推动产业变革、实现未来构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幻的力量不止于文艺,其系统性思维与逻辑推演启发未来产业重构,激发技术创新灵感,推动构建新兴产业链。科幻也凭借其特有的跃维思考,对未来生活提出构想。智慧城市、可持续技术、人与智能系统的共生关系等议题,在科幻的虚拟试验场中实现了探索与演绎。

  从脑机接口到数字空间,科幻中的技术设想正从虚拟走向现实。通过创意引领与技术迭代,科幻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持续动力。未来,科幻必将继续激荡想象力的潮流,推动人类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塑造更具智慧与新意的未来。

  (作者为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  

  

  版式设计:张芳曼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08日 20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作者:姚利芬】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晨飒《金牌学徒》:工人故事为何打动人心

关注新技术工人的成长,展现两代人的情怀,书写新青年的梦想和追求——作为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代表,青年作家晨飒的《金牌学徒》通过整合行业现实与文学构思,完成了对“升级流”小说结构新变的尝试。较之晨飒之前的创作,《金牌学徒》将...

考古学者如何书写“餐桌上的微型史记”

你日常爱吃的菜系,爱点的外卖,往前溯源,能联结多久之前的朝代?盘中餐的背后,蕴含怎样的文化积淀?食物是人类前行的动力,更是历史真切的见证。这两年,一位考古学者,在短视频平台因为美食走红。以“不会考古的美食博主不是好教授”...

源远流长 浩如江海——读“荆楚文化史”

《荆楚文化史》 刘玉堂 总主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由于自然生态、历史传统和区位交通差异等因素,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生成了各具特点的地域文化,并在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中造就了多彩的文化图景,它们共同构塑着中华文明的总体面貌。“地利西...

时光列车外的科技风景

《未来科技大爆炸》:汪诘著;河北人民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假如有一个1000年前的古人冬眠了500年后醒来,他会发现世界几乎没有太大变化。而我们在有生之年感受到的世界,可以说是整个人类历史上变化速度最快的时期。...

长篇小说《乌思藏风云》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次仁罗布长篇小说《乌思藏风云》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乌思藏风云》书封。西藏人民出版社供图  小说以13世纪中叶西藏的重大历史事件“凉州会谈”为核心...

呈现生活运转的朴素哲学

 【近作速览】   刘皓的短篇小说《按摩》借幼童“我”之手,展开一幅三口之家因“按摩”而起风波的生活画卷。“我”的父亲复员后,先是寻的生计方式不合规,后又轻信朋友口中的商机,献出家庭的全部积蓄,还搭上母亲的陪嫁...

他们的文字饱含生命的质地、泥土的厚重

本报记者 路艳霞毛银鹏到北京海淀西二旗一小区干保洁已经两个多月了,63岁的他曾卖过鞋、干过保安,在北京已断断续续生活了20多年。岁月在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从未改变过他对文学的坚守和执着。“我那僵了十多年的生命之作《在北京》...

经典需要守护者,还需要说书人(健康书橱)

手里这本《思考中医》,翻着翻着就放不下了。别看封面上印着“思考中医”“伤寒论导论”等字样,让人乍以为是本学术大部头,真读了才会发现,敢情中医还能这么聊。倒不是说里头有多少惊世骇俗的医学发现,而是刘力红这位大夫实在会讲故事...

《营造古文导览》:释义古代建筑精粹

【书衣之美】作者:田呢在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中,除了古建筑和土木工程等实物遗存外,还留有浩如烟海、种类繁多的图文遗产。正是由于这些图文遗产中记载的营造制度、程序、方法和礼仪等的有序传承,使得古人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建筑成就。由中...

如泉吐凤 为海吞鲸——《石台孝经》及唐隶的临创

【学书心得】作者:薛 飞(上饶师范学院副教授)当下学书者对隶书的临摹和学习,取法主要集中在汉碑、简牍和清隶之上,在近年的全国展中备受争议的“展览体”,以对汉碑进行改造,使之夸张与变形的现象尤为突出,引起一些质疑之声。纵观...

2024
10/08
17:36
姚利芬
浏览量: 43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