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读书不觉春深处_读书频道_中国青年网

读书不觉春深处_读书频道_中国青年网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0-23 16:53:33 | 点击:263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听着屋檐下落花的声音,手头边上的《宋词词鉴》恰好翻到了如是页,不觉深红浅红处,原来已是四月暮春时节,不由得追忆逝去的读书时光。

余幼时即嗜读书。家贫,书不多可观。腐朽旧报上的残缺,姐姐发霉的语文练习册上的阅读理解,这些像一颗颗小小的种子,扎在我心田上,父母为之灌之以养料——父亲务工回来的夜晚,常常会给我带几本地摊边上盗版的书。这些书,这些如获至宝般的盗版书开启了我对世界无穷的探索和瑰丽的遐想的大门:我惊叹于尼尔斯不听话,被小精灵惩罚变成了小人,更惊叹大白鹅也可以跟着雁群翱翔,我沉醉于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同样记得书里那座曾经富丽堂皇的海底城市。少年不识愁滋味,看水陆两栖的水孩子,看玛丽和迪肯的秘密花园,看窗边的小豆豆,看b612星小王子的玫瑰和狐狸。

后来,在语文老师的启蒙下,我爱上了中国古典文学。

仍记得那些伴着微雨落花,读古诗词的日子。红颜薄命,正如现在美好而短暂的春天,我为受封建压迫下的一个个美好的女子可怜的命运而悲悯,为黛玉红消香断有谁怜而动容,可怜易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小宛,如是的名字已随着六朝旧事如流水般远逝。古籍里的诗词,历经千年的时光流转仍然不朽。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没有去过很远的地方,但是初中我就曾拜读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我在化雪的山脊看见了王维笔下的阳光雪,于风雨民族战火中看见了飘摇的天一阁。先生的笔下,有杏花烟雨江南,有白马秋风塞上,有黄州的苏东坡,有清代顾贞观和吴兆骞的友谊。很久以后我在书店偶然间发现了《千年一叹》,这一次,我又跟着先生重新启程,去了古希腊的遗址,去看了印度的日出,领略了苏格拉底的哲学。现实中的我们囿于束缚,在书中,我们完全可以领略世界各地的风景,穿越时间和空间,与历史上的人物对话。

一本好书,是可以从中汲取力量的。那段日子,成绩的退步,老师的批评,父母的失望,导致我整个人悲观起来,沉浸在灰暗的世界里。我这一颗早已支离破碎的心,一次又一次地被书籍治愈。司马迁就刑而无愠色,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古代文人那种历经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精神,令我动容。林语堂先生曾说,若是选一位古人同游,那一定是苏轼。他是屡次遭贬,犹能吟出“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是发配岭南,却还“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子瞻身上的这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乐观深深触动着我,更加深刻理解人生的真谛。

读书可能不会带来经济上的利益,甚至无法保证你不挨饿,但书是精神食粮,不让你终日感到昏昏碌碌、空虚寂寞。一个人的心灵如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我深以为然。

记得从前的日子过得很慢,慢到大家有空在书店里阅读。望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人,坐着读,站着读,位置不够了,就随地坐在木板台阶上读。每个人脸上都流露出痴迷的表情,完全沉浸在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中,忘却了时间,常常一坐就是半天。

后来,我很少在书店里看到过这般的盛况,大抵是现在电子书的普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层出不穷,不断地将我们的时间切割为碎片。众多年轻人表示,自己很难坚持看完一部长篇小说。那是因为十几秒一个的短视频,精准地捕捉我们精神的爽点,大脑一旦习惯了这种刺激,就很难投入到一本长篇小说的阅读中去。

窗前的花开了又败,头顶的月圆了又缺,四季的风吹过灵魂,这些你都未曾察觉。买了很久的一本诗集塑封犹在,静静地躺在书架角落积灰蒙尘,一如你现在落寞的眼神。“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若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晨飒《金牌学徒》:工人故事为何打动人心

关注新技术工人的成长,展现两代人的情怀,书写新青年的梦想和追求——作为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代表,青年作家晨飒的《金牌学徒》通过整合行业现实与文学构思,完成了对“升级流”小说结构新变的尝试。较之晨飒之前的创作,《金牌学徒》将...

考古学者如何书写“餐桌上的微型史记”

你日常爱吃的菜系,爱点的外卖,往前溯源,能联结多久之前的朝代?盘中餐的背后,蕴含怎样的文化积淀?食物是人类前行的动力,更是历史真切的见证。这两年,一位考古学者,在短视频平台因为美食走红。以“不会考古的美食博主不是好教授”...

源远流长 浩如江海——读“荆楚文化史”

《荆楚文化史》 刘玉堂 总主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由于自然生态、历史传统和区位交通差异等因素,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生成了各具特点的地域文化,并在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中造就了多彩的文化图景,它们共同构塑着中华文明的总体面貌。“地利西...

时光列车外的科技风景

《未来科技大爆炸》:汪诘著;河北人民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假如有一个1000年前的古人冬眠了500年后醒来,他会发现世界几乎没有太大变化。而我们在有生之年感受到的世界,可以说是整个人类历史上变化速度最快的时期。...

长篇小说《乌思藏风云》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次仁罗布长篇小说《乌思藏风云》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乌思藏风云》书封。西藏人民出版社供图  小说以13世纪中叶西藏的重大历史事件“凉州会谈”为核心...

呈现生活运转的朴素哲学

 【近作速览】   刘皓的短篇小说《按摩》借幼童“我”之手,展开一幅三口之家因“按摩”而起风波的生活画卷。“我”的父亲复员后,先是寻的生计方式不合规,后又轻信朋友口中的商机,献出家庭的全部积蓄,还搭上母亲的陪嫁...

他们的文字饱含生命的质地、泥土的厚重

本报记者 路艳霞毛银鹏到北京海淀西二旗一小区干保洁已经两个多月了,63岁的他曾卖过鞋、干过保安,在北京已断断续续生活了20多年。岁月在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从未改变过他对文学的坚守和执着。“我那僵了十多年的生命之作《在北京》...

经典需要守护者,还需要说书人(健康书橱)

手里这本《思考中医》,翻着翻着就放不下了。别看封面上印着“思考中医”“伤寒论导论”等字样,让人乍以为是本学术大部头,真读了才会发现,敢情中医还能这么聊。倒不是说里头有多少惊世骇俗的医学发现,而是刘力红这位大夫实在会讲故事...

《营造古文导览》:释义古代建筑精粹

【书衣之美】作者:田呢在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中,除了古建筑和土木工程等实物遗存外,还留有浩如烟海、种类繁多的图文遗产。正是由于这些图文遗产中记载的营造制度、程序、方法和礼仪等的有序传承,使得古人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建筑成就。由中...

如泉吐凤 为海吞鲸——《石台孝经》及唐隶的临创

【学书心得】作者:薛 飞(上饶师范学院副教授)当下学书者对隶书的临摹和学习,取法主要集中在汉碑、简牍和清隶之上,在近年的全国展中备受争议的“展览体”,以对汉碑进行改造,使之夸张与变形的现象尤为突出,引起一些质疑之声。纵观...

2024
10/23
16:53
浏览量: 26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