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书香深圳,香自何来?

书香深圳,香自何来?

来源:光明日报 | 时间:2024-11-04 12:55:42 | 点击:413

光明日报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

“读书滋味长,一卷一灯香。”

一个寻常的午后,广东深圳福田区南园街道上车水马龙,好不热闹。然而,漫步至街角的玉田社区图书馆,却如同进入另一方天地——座无虚席的馆内,只听见书页翻动的沙沙声,悠然静谧的氛围吸引着每一位路人。

“在深圳,只要你想读书,总能很快找到合适的阅读空间。”正在准备司法考试的青年杨瑞琪告诉记者,“这座城市书香浓厚,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励着每个人努力前进。”

文化深圳,从阅读开始。二十年如一日对“书香社会”的倡导和坚持,浸润着这座以科技与创新著称的城市。

让书香浸润每个生活场景

“白云为什么会变成乌云?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可怕的打雷和闪电?神奇的彩虹又是怎么出现的?”暑假期间,一场别开生面的亲子故事会在深圳湾公园的迁鸟书吧上演。

“深圳有着高速的生活节奏,我们在公园里开书吧,就是想为忙碌的人们提供一个坐得住、读得下、看得远的场所,阅读城市的同时更好地阅读自我。”深圳出版集团旗下文管公司书吧项目负责人张华告诉记者。

如今,一个个政务类、社区类、校园类、医院类及文旅类等不同主题的特色书吧遍布深圳街头,服务着不同群体。

为了让市民身边多一些“诗和远方”,近年来,深圳探索文化设施“嵌入式”服务,在公园、绿地、社区、产业园区等地实现多元复合利用,建成了百姓书房、城市书房、二十四史书院等200多家新型高品质阅读空间。优质阅读空间星罗棋布,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以读书带动文化传播流动

由于喜爱充满生机和多元文化的阅读氛围,复旦大学人文学者梁永安已经两次选择在深圳“全国新书首发中心”发布自己的新书,和读者面对面分享交流。

梁永安告诉记者:“包括阅读在内的文化活动,如果缺乏持续性,就很难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深圳坚持得久,其自身的节奏,更让读书成为社会公共空间的一种交往行为,使年轻人对阅读和交流越来越踊跃。”

11月2日,第25届“深圳读书月”正式启动。早在2000年,深圳就将每年11月设立为“深圳读书月”,这是国内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群众读书节,20多年来已吸引1.8亿人次参与。“年度十大好书”“全国新书首发中心”“阅满鹤湖”等活动和平台已形成品牌,逐渐在华南地区构筑起全国阅读文化的资源高地与头部平台。

为了更好保障市民的文化权利,深圳还以条例形式制定全民阅读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并在国内率先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2023年12月,《深圳市进一步深化全民阅读工作实施意见》出台……这些举措无不体现着一座城市对读书的坚持与尊重。

如今,读书是无数深圳人创新拼搏、逐梦人生的基本途径和必要方式——深圳每年开展公益阅读活动2万余场,人均购书量连续33年保持全国领先。

织密全民阅读网络

对深圳福田区益田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钱程来说,每天最迫不及待要去的地方,就是社区里的24小时图书馆。

提到这座开在家门口的图书馆,钱程就打开了话匣子:“平时放学后大人还没下班,我就先来这里看书学习。我最喜欢看科普类的书,以后想当科学家!”

“24小时免费开放后,每天能有四五百人进馆,是原来的三倍多。”福田区福保街道益田社区图书馆馆长刘建国告诉记者,深圳的社区和城中村居住着大量来深青年,他们对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特别是公共文化空间需求旺盛,因此,作为公共文化阵地的图书馆就要主动对服务内容、形式进行创新探索,来满足群众需求。

“社区图书馆专门举办了各种面向中小学生的阅读夏令营和学习活动,我们大伙儿都很欢迎!”居民刘彩霞说。

除了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书吧,龙岗区正在探索图书馆、社区和学校三方共建机制,让学校的图书资源对附近居民有序开放共享……目前,深圳持续优化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图书馆设施网络,织密以公共图书馆为主阵地的全民阅读网络,全市图书馆服务网点超过1000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千馆之城”。

(光明日报深圳11月1日电)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02日 02版)

责任编辑:李晨


【作者:李晨】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2000多年前小孩爱玩啥?汉代“潮玩”开箱

能滑着走的玩具车玩过没?2000多年前的小朋友也喜欢今天,一起开箱古代限定“潮玩”↓↓↓嗷呜~威风凛凛的小老虎哪个小男孩不爱头上有个“王”的老虎是不少小男孩喜爱的动物西汉海昏侯刘贺之子刘充国也不例外这只小老虎就出土于刘充...

人气旺 文旅热 消费兴——中国暑期经济“热”力四射

 消费市场活力释放,商旅文体健深度融合,新模式新场景点燃缤纷夏日;夜经济“亮”起来、“活”起来,新“夜”态持续释放新动能……  这个夏天,大江南北人气旺、文旅热、消费兴,呈现出一幅“热”力四射、生机勃勃的经济图景。  夏...

文化新观察·聚焦暑期档|主创谈电影《南京照相馆》:守护不能忘却的历史真相

 “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取材于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侵华日军真实罪证影像的电影《南京照相馆》正在热映,该片点燃了暑期档观影热情,上映5天票房破6亿元,位居单日票房榜首。  电影从一间照相馆、几个普通人的视角切入,...

今年上半年检出涉及食品添加剂不合格食品1.2万批次

央视网消息:7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食品安全专题发布会,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针对消费者关心的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介绍了上半年抽检监测的情况。抽检监测工作调动了全国1200余家食品检验检测机构,重点关注粮食加工品、肉...

逐步揭开华南与东南亚中生代恐龙世界神秘面纱

  楠木山恐龙足迹。吴剑摄/光明图片  光明日报北京7月29日电 记者王美莹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课题组了解到,中外科学家携手对广西地区的恐龙记录进行系统性梳理,并详细描述广西南部的东兴市楠木山发现的侏罗纪晚期恐...

【文化中国行】渔鼓声声文明风

【文化中国行】    夕阳熔金,晚霞泼洒天际。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走马镇阳河村的文化广场上,57岁的周进清手持渔鼓筒,领着“一片红合唱团”排练新曲目。“打起渔鼓唱新歌,文明新风满山坡……”浑厚的鼓点和欢...

首批有效期20年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陆续到期 | 一文梳理换领新证注意事项↓

  央视网消息:目前,首批有效期20年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已经陆续到期,2025年是换领的高峰年,多个省份的业务量预计都将达到数百万。  当前正值暑假,二代身份证换领叠加学生集中办证期,多地都出现了办证量激增的情况。大家都...

科技赋能文化“出圈”!街头巨兽→载人飞碟 文化装备上新点亮文旅新场景

央视网消息:从街头机械巨兽到海边载人飞碟,很多原来只能靠想象的场景正在变成现实。就在这个暑假,各种文旅新场景让人目不暇接。  这款诞生于辽宁大连的仿生机械装置夔牛雷雷长21米、高10米、重48吨,数百个精密机械部件实现它...

韩国重建协商机制以化解医生“辞职潮”

韩国实习和住院医生因反对医学院扩招计划而引发的“辞职潮”风波已持续近17个月。为化解僵局,韩国政府和医疗界代表于7月25日重建一套协商机制。按韩国媒体说法,协商机制的重建是使韩国医疗体系趋于稳定的关键一步。  韩国保健福...

卢旺达新内阁宣誓就职

新华社基加利7月25日电(记者吉莉)卢旺达新任总理贾斯廷·恩森吉尤姆瓦及新一届内阁成员25日在首都基加利宣誓就职。总统卡加梅主持就职仪式。  在就职仪式上,卡加梅鼓励新内阁成员以使命感、自我反思和担当精神履职。卡加梅还呼...

2024
11/04
12:55
李晨
浏览量: 41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