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文明以继 薪火相传——写本及相关学说叙谈

文明以继 薪火相传——写本及相关学说叙谈

来源:光明日报 | 时间:2024-12-22 13:58:33 | 点击:451

作者:张涌泉(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林聪明、方广锠、郑阿财、郝春文、黄正建、王晓平、荣新江、伏俊琏等学者呼吁和推动下,以敦煌文献为中心,敦煌文书学、敦煌写本学、古文书学等日益受到重视,写本学及相关研究也呈现勃兴之势。

拙著《敦煌写本文献学》(甘肃教育出版社2013年初版),是在这一学术背景下进行的探索。该书出版后,得到学界和普通读者的肯定。然而,敦煌文献只是写本文献的一小部分,敦煌写本文献学也只是写本学这门新学科的一个分支,视野和深度不免有所局限。因此,进一步深化、修订,仍有必要。在商务印书馆近期推出《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之际,笔者想在敦煌写本研究基础上,对写本及相关学说谈一点看法。

壹、介乎“刻”“印”之间

依据文字记录方法及载体变化,我国古代文献的传播体系大体可分为铭刻、写本、印本三个阶段。铭刻是指用刀、凿或硬笔在甲骨、铜器、陶器、碑石上刻写,传世的文字资料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及石刻文字等。商周前后,铭刻是文献传播的主要方式。印本是指采用雕版印刷或活字印刷的文献,宋以后通行。写本出现的时间居于铭刻与印本之间,是指用毛笔或硬笔蘸墨或朱砂在竹、木、帛、纸等材料上抄写的文献,按其载体不同,可分为简帛和纸本两大类(本文讨论的写本文献主要指后者)。春秋时期,竹简、木牍、缣帛逐渐取代铭刻成为书写材料的主体,但“缣贵而简重”(《后汉书·蔡伦传》),仍不便于普及使用。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魏晋以后,纸张取代其他载体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于是书籍的流传也从简帛时期迈向了纸写本时期。从东汉到北宋,写本的流通期约有1100年。从东晋到五代,写本的盛行期约有700年。

从文献学角度来看,写本承前启后,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古代文献流传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唐代以前的古籍流传到今天,必然要经过宋代以前一次又一次手抄相传的过程。这些写本文献因去古不远,比宋以后的刻本更接近古人著作原貌。因此,写本是古书整理校勘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以前由于传世写本太少,古书传写的情况不明。现在随着敦煌文献等大批写本古籍出现,我们对写本情况有了较多的了解,原先的许多疑难也迎刃而解。

如宋人编的韵书《广韵》,据说改编自隋陆法言《切韵》。但宋代以后《切韵》失传,详情不得而知。敦煌文献被发现和系统整理后,人们陆续发现了《切韵》系韵书写本近五十个卷号。这些韵书的发现,不仅使我们有可能窥知《切韵》原书的大致面貌,了解唐五代人对其增订情况,也使我们得以更深刻地了解《广韵》和《切韵》之间的关系。学者姜亮夫说这些韵书是“学术上的一种伟大的发现”,有其道理。

贰、数量颇丰 所涵颇富

如上所述,从东汉到五代,继简帛之后,纸写本文献流行。到了晚唐五代,雕版印刷开始流行。雕刻版面虽然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但雕版完成后一经开印,就显示出效率高的优越性。宋代印本流行以后,写本古书风光不再,以致到了明清以后,人们面对的文献基本都是印本,写本古书凤毛麟角。

清末,国内外科学家和探险者先后在甘肃、新疆、陕西一带发现了一些早期写本文献,包括西汉文景时期的古地图、晋代《战国策》《三国志》写本等,但数量有限。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打开,其中有大批唐代前后的写本文献,震动了世界。此后,又有吐鲁番文书、黑水城文献、宋元以来民间文书、明清档案等众多写本文献陆续公之于世,写本文献的数量一下子充盈起来。

据粗略统计,吐鲁番文书、敦煌文献、黑水城文献总数分别为5万、7万、2万号左右,宋元以来民间文书的总数尚无法预估,但其中仅徽州文书总数就在100万件以上,明清档案更是多达2000万件。笔者以为,写本文献数量之丰、类型之广、内容之富,足以与刻印文献比肩,共同组成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

写本文献中,既有传世古籍较早的抄本,也有大批世无传本的佚典,不少以往仅在书目或传说中记载的古书,都在写本文献中找到了传本。大量写本文献的发现,对中国学术文化研究的影响是空前的,中国古代学术史因此改写。

除典籍之外,写本文献有大量反映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公私文书,如名籍、户籍、田籍等籍帐文书,买卖、佃租、雇佣、借贷等契约文书,律、令、格、式、判集等法令文书,什物历、入历、破历等会计文书,社条(社邑章程)、社牒状(社人向社司打的报告)等社邑文书,还有庆经文、启请文、禳灾文、生男女文、满月文、入宅文等斋文、书仪范文,包罗万象。其作者多为社会地位不高的仕子学郎等,所抄文本多系个人自用,大多没有经过加工改造,属于原生态的民间文献。用梁启超的话来说,古代史书是专注于“一朝一姓兴亡之所由”的“君史”(《变法通议》),“曾无有一书为国民而作者”(《新史学》),而原生态的写本文献,可以复原活生生、丰富多彩的百姓社会生活,看到他们生活原来的样子,是我们研究“民史”的宝贵资料。

叁、“新发见”“新学问”

王国维说:“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见。”诚如其言,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写本文献的发现和刊布,的确催生了一批新的学问。

诸如吐鲁番学、敦煌学、徽学、古文书学等,都是在发现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又如写本文献是魏晋以来各种字体积存的大宝库,是异体俗字的渊薮,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汉字字形资料,有力地推动了俗文字学、近代汉字学等新学问的诞生。再如吐鲁番文书,敦煌文献中的变文、曲子词、王梵志诗,以及愿文、契约等社会经济文书,宋元契约文书,大抵以当时当地的口语方言为主体,包含着大量的方言俗语,为汉语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孕育并推动了中古汉语、近代汉语、俗语词研究等一些新兴学科的诞生和发展。

笔者以为,在上述与写本文献相关的新学问的基础上,有必要建设一门更为宏大的写本学。从东汉至清末,写本文献源远流长、传承有绪,无论是数量还是内容,都足以与刻本文献比肩。面对如此巨量的写本文献,要正确整理、准确理解并弘扬利用,就需揭示、把握古代写本的特点。事实上,写本文献在形制、内容、字词、校读符号等许多方面都与刻本文献大异其趣,面貌迥殊,有必要从“版本学”中分化出一门独立的“写本学”进行专门研究。敦煌学家方广锠曾说:“敦煌藏经洞发现之前,中国传世的宋以前写本极为稀见,大多深锁于宫掖,少数秘藏于私家。一般的学人,既难得一睹,亦无从研究……后人论古籍,言必称‘版本’,且唯以‘宋版’为矜贵。写本研究的缺失,起码使700年学术文化之依托难明……由此,敦煌遗书还将孕育一门新的学问——写本学,这一学问的产生将对中国中古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开拓作出贡献。一时代有一时代的学问。随着敦煌遗书的逐次公布,开创写本学的条件也逐渐成熟。那么,写本学是否会成为21世纪中国的学问之一呢?”(《遐思敦煌遗书》)方广锠的这段话是针对敦煌写本而谈,如果我们把眼光拓展到总体时代更早的吐鲁番文书,数量更为庞大的宋元以来民间文书、明清档案,乃至日本、韩国、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保存的大量古写本,开创写本学这样一门学科的必要性就进一步凸显。学界对创建这样一门新的学问颇有期待,写本学也正在向我们走来。

肆、存“亡”接“绝” 重焕文明

敦煌写本上起魏晋之际,下讫北宋初年,正好反映了写本文献从兴起、发展至逐渐被刻本取代的过程,是研究“写本学”最为丰富的资料。因此,撰写一部系统全面的敦煌写本文献学通论性著作,是提高敦煌文献校录整理质量的需要,也是构建写本文献学理论体系的基石。有鉴于此,近半个世纪以来,敦煌写本文献学的建设被一些学者提上议程并付诸实践。

20世纪80年代初,藤枝晃倡导“以印刷术出现以前的图书为对象的”“写本书志学”研究,认为“从几万件写本中发现它的共同规律,是十分必要的工作”(《敦煌学导论》),他还身体力行,从敦煌写本的形制、纸张、字体、断代、辨伪等方面对“写本书志学”做了开拓性的工作。稍后,林聪明撰作《敦煌文书学》,这是较早的一部敦煌文献学通论性著作。荣新江所著《敦煌学十八讲》是一部敦煌学的概论性著作,其中第十七讲从“纸张和形制”“字体和年代”“写本的正背面关系”及“敦煌写本的真伪辨别”等角度,就“敦煌写本学”展开了讨论。郑阿财《论敦煌俗字与写本学之关系》一文,把晋唐称为“以纸张卷轴为主的‘写本时期’”,他认为“建构‘写本学’……既是研究敦煌文献之基础,也是研究日本古写经,乃至于汉字文化圈中的韩国、越南汉文写本之重要基础”。黄正建则以敦煌吐鲁番大量官私文书为中心,倡导“古文书学”的研究。拙著《敦煌写本文献学》,以7万多件敦煌写本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敦煌写本的语言和抄写体例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以上著述,所论限于敦煌写本,有必要拓而广之,上延下展,把研究范围扩大到更多写本文献,并在研究文献内容同时,留意写本物质形态,开创一门新的写本学。学界同仁需要在全面普查、深入研读基础上,对写本的形制、纸张、笔墨、类别、内容、价值、语言、字体、符号、题名、断代、缀合、辨伪、校勘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做系统透彻的研究,从而为涵盖所有写本文献、规模更为宏大的写本学的创建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存“亡”接“绝”、追源溯流,使学术文化传承“依托难明”的一段重现光明。

写本《俗务要名林》缀合图,该文献流行于唐代,是按照义类编排的日用俗语词典。 选自《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字宝》 选自《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敦煌研究院藏“字书”残段 选自《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张涌泉 著 商务印书馆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21日 12版)

责任编辑:李婧怡


【作者:张涌泉】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文化新观察·聚焦暑期档|主创谈电影《南京照相馆》:守护不能忘却的历史真相

 “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取材于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侵华日军真实罪证影像的电影《南京照相馆》正在热映,该片点燃了暑期档观影热情,上映5天票房破6亿元,位居单日票房榜首。  电影从一间照相馆、几个普通人的视角切入,...

今年上半年检出涉及食品添加剂不合格食品1.2万批次

央视网消息:7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食品安全专题发布会,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针对消费者关心的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介绍了上半年抽检监测的情况。抽检监测工作调动了全国1200余家食品检验检测机构,重点关注粮食加工品、肉...

逐步揭开华南与东南亚中生代恐龙世界神秘面纱

  楠木山恐龙足迹。吴剑摄/光明图片  光明日报北京7月29日电 记者王美莹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课题组了解到,中外科学家携手对广西地区的恐龙记录进行系统性梳理,并详细描述广西南部的东兴市楠木山发现的侏罗纪晚期恐...

【文化中国行】渔鼓声声文明风

【文化中国行】    夕阳熔金,晚霞泼洒天际。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走马镇阳河村的文化广场上,57岁的周进清手持渔鼓筒,领着“一片红合唱团”排练新曲目。“打起渔鼓唱新歌,文明新风满山坡……”浑厚的鼓点和欢...

首批有效期20年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陆续到期 | 一文梳理换领新证注意事项↓

  央视网消息:目前,首批有效期20年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已经陆续到期,2025年是换领的高峰年,多个省份的业务量预计都将达到数百万。  当前正值暑假,二代身份证换领叠加学生集中办证期,多地都出现了办证量激增的情况。大家都...

科技赋能文化“出圈”!街头巨兽→载人飞碟 文化装备上新点亮文旅新场景

央视网消息:从街头机械巨兽到海边载人飞碟,很多原来只能靠想象的场景正在变成现实。就在这个暑假,各种文旅新场景让人目不暇接。  这款诞生于辽宁大连的仿生机械装置夔牛雷雷长21米、高10米、重48吨,数百个精密机械部件实现它...

韩国重建协商机制以化解医生“辞职潮”

韩国实习和住院医生因反对医学院扩招计划而引发的“辞职潮”风波已持续近17个月。为化解僵局,韩国政府和医疗界代表于7月25日重建一套协商机制。按韩国媒体说法,协商机制的重建是使韩国医疗体系趋于稳定的关键一步。  韩国保健福...

卢旺达新内阁宣誓就职

新华社基加利7月25日电(记者吉莉)卢旺达新任总理贾斯廷·恩森吉尤姆瓦及新一届内阁成员25日在首都基加利宣誓就职。总统卡加梅主持就职仪式。  在就职仪式上,卡加梅鼓励新内阁成员以使命感、自我反思和担当精神履职。卡加梅还呼...

泰军方向26国发函:柬埔寨率先开火并袭击平民

 当地时间7月26日,泰国陆军情报局通过驻外武官渠道,向26个国家发出正式函件,称柬埔寨军队是率先发动攻击一方,柬方的攻击针对泰国平民、社区和医院,严重侵犯泰国主权。  此次发函的对象包括美国、中国、俄罗斯、法国、英国、...

泰国军方称再次空袭柬埔寨军事设施 袭击照片公布

 泰国军方当地时间24日下午发表声明说,泰军方对柬埔寨多个军事目标进行精准打击,并公布了一组对柬埔寨军事基地展开空袭的照片。  当天下午,泰国军方出动了4架F-16战机,对柬埔寨多个军事基地投放炸弹,军方表示这是当天实施...

2024
12/22
13:58
张涌泉
浏览量: 45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