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作为坐标或源泉的沙漠(创作谈)

作为坐标或源泉的沙漠(创作谈)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2-06 14:54:46 | 点击:390

王凯近照

《绿沙漠》书影

小说集《绿沙漠》(人民文学出版社)收录我近年写的三个中篇小说。篇幅最短的《途中》不到三万字,讲了两个军官在穿行于河西走廊的列车上偶遇,勾起了两人各自的恩怨过往。接着他们又共同碰到了一个背着大提琴的新兵,这个琴自然要派上用场,因为两位军官将在琴声中感到释然并达成和解。最长的《星光》大约五万字,写了一个年轻军官调动到城市却未能真正融入城市,反倒始终被戈壁滩的回忆和他带过的兵“纠缠不休”的故事,他不得不努力摆脱这种困扰并开始重新梳理自己。不长不短的《沙漠里的叶绿素》则是唯一一篇正面描写沙漠军营生活的小说,三个军校同窗,毕业时一同分到沙漠里的空军基地,然后又被形态各异但仍属常规的爱情所困扰,我翻看样书时会在有的地方停顿几秒,我想是因为那些细节确实曾经发生过。

出书过程中,责任编辑付如初跟我在微信里讨论过几次书名和封面。封面设计几乎没什么异议,很快就定了,书名却拖了挺长一段时间。其实我挺喜欢她建议的“绿沙漠”这个名字,色彩明快,空间阔大,引人遐想。唯一的犹豫在于这三篇小说除了《沙漠里的叶绿素》,其他两篇并没有直接写到沙漠,以我曾在机关工作多年养成的“材料思维”来看,多少有点“包不住”的感觉。不过等拿到样书,这种感觉却又消失了。大概是这三篇小说不论是否直接写到沙漠,事实上都与沙漠有关,如果抽掉其中关于沙漠的元素,这些故事都将无法成立。而且我还意外地发现这三篇小说很清晰地勾勒出了一条小小的脉络:沙漠中——列车上——城市中。这看上去显然是一个远离的过程,也即小说人物和我一样,已经离沙漠很远了。沙漠之于我们,逐渐从特写退到了远景,从现实变成了回忆,从具体抽象成了符号。

这让我意识到,沙漠里那段确凿的生活正在离我远去,连同我曾经朝夕相处的连队战友、住过多年的平房宿舍、抓耳挠腮搞材料的机关之夜一起,成了记忆的一部分,而我不可能再重新完整地去体会它了——这是一条生命的单行道。我想起2023年夏天,我带着十岁的儿子重新去了一趟巴丹吉林沙漠,在那里待了半个月,重温了酷热、干旱和沙尘暴。我去了当年军校刚毕业时待过的老部队,但我们连队的营院已经变成了仓库,那个圆形碉堡一样的旱厕——总有新兵把烟藏在土坯缝里——早被夷为平地。如今的营区建设得比从前漂亮许多,设施更全、更现代,但很多被重新整修过的营房,我依然记得它们当年的用途。只是三十年前在这里生活的数百号人早已走得一个不剩,眼前都是年轻又陌生的面孔。我只能在长势喜人的菜地里恨恨地吃掉了两个西红柿。好在沙漠本身看上去依然熟悉,甚至看不出任何变化。有天傍晚,我们驱车去了狼心山。沿着栈道爬到山顶已是日落时分,放眼望去,浩瀚的大漠如同金色海洋,几座黑色的石山十分突兀地从地面涌起,仿佛海面上几座小小的孤岛。大漠如海,残阳如血,远处横流的弱水仿佛一根飘带,在夕阳下兀自闪亮,仍和我三十年前看到的一样壮丽撼人,仍会让我生出大量莫可名状的心绪。我猜当年王维“出差”经过此地时看到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跟我看到的不会有多大区别,也许再过一千年,在这里登高望远的人看到的同样没多大区别。我站在那里,漠风吹在脸上,久违又熟悉的辽阔与空旷,令我禁不住心潮奔涌。我打算给儿子讲一讲我当年的军旅青春,可塞了一嘴的陈年往事却吐不出来,因为他只顾着跑来跑去想拣几块好看的石头。他不愿意听,因为他从来没在这里生活过。换句话说,这一切对他而言毫无意义。对他有意义的是楼下的小花园、学校的小伙伴、快餐店的冰淇淋和屏幕上的动画片。

那么对我来说,沙漠又有何意义?为什么我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把它写进小说?回看《绿沙漠》里的文字,我琢磨了一会儿这个问题。我在那片遥远荒寂之地生活过许多年,它对我来说类似于遥远的故乡,但又不完全一样。故乡大多承载着成年之前的回忆,并且世世代代总有人居住在那里,呈现出稳固而绵延的状态,带有一种归宿的意味。而沙漠里的军营生活却只是人生的一个区间,大家从军入伍来到这里,若干年后又会离开这里,这里始终是一个军人生命和记忆的一部分,并成为一生当中的一个独特的坐标系。它会离此刻越来越远,却永远不会消失。对我来说,这个坐标系能让我在其中看到自己的位移和变化,那是一条有关时间、空间、心理和命运的曲线。甚至不只是一条曲线,也可以是一根管道、一条溪流,总是不停地向我输送着种种回忆、细节和感觉。这种神奇的液体里包含着风沙、寂寥、面孔和气息之类包罗万象又无穷无尽的成分,能够一直浇灌我小说的植株。

回到《绿沙漠》,三篇小说里的人物都曾被沙漠牵绊和困扰,却也都被沙漠改变和塑造。这里面自然有军营生活和军事职业的特殊性,但同时也不违背一个普通人面对生活时可能的境遇和选择。从地理上说,它无疑是荒凉的,连许多植物都不愿在这里待下去,何况人呢?可是当你作为军人必须要在沙漠里生活时,这种矛盾的感受便如影随形。你必须与气候、风沙、寂寞和离开的念头一次又一次地斗争,要在斗争中学会适应和接受这片蛮荒之地带给你的所有考验,并开始在其中一点点寻找那些让你感觉美好的东西。这个过程中,沙漠会天然地制造出种种便于心灵实验的对照组,诸如孤寂与繁华,逃离与坚守,现实与梦想,开阔与逼仄,还有烈日与星河。从这点上说,也许每个写作者都拥有一片沙漠,或者说,一片类似于沙漠的所在。可能是一个村庄、一片森林,也可能是一座海岛、一条船或者别的什么,只要它能够成为一种生活的坐标或者源泉。

当然我也清楚,仅有沙漠是不够的。酷烈的沙漠正成为我写作的舒适区。它为我提供依靠的同时也给我造成了局限,带给我灵感的同时也抑制了我的想象,这有时候会让我感到不安。不过对我的军旅小说而言,沙漠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说里,它既可以是绵延不绝的风和沙丘,也可以是铺展的背景音或者底色,它以何种式样在小说中出现并不重要,出现多少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一旦出现,我才会感觉笔下的世界拥有了可靠的支撑,有点像步枪的枪托或是导弹的发射架,好让我的火力能够稳定地输出。

(作者为军旅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首批有效期20年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陆续到期 | 一文梳理换领新证注意事项↓

  央视网消息:目前,首批有效期20年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已经陆续到期,2025年是换领的高峰年,多个省份的业务量预计都将达到数百万。  当前正值暑假,二代身份证换领叠加学生集中办证期,多地都出现了办证量激增的情况。大家都...

科技赋能文化“出圈”!街头巨兽→载人飞碟 文化装备上新点亮文旅新场景

央视网消息:从街头机械巨兽到海边载人飞碟,很多原来只能靠想象的场景正在变成现实。就在这个暑假,各种文旅新场景让人目不暇接。  这款诞生于辽宁大连的仿生机械装置夔牛雷雷长21米、高10米、重48吨,数百个精密机械部件实现它...

韩国重建协商机制以化解医生“辞职潮”

韩国实习和住院医生因反对医学院扩招计划而引发的“辞职潮”风波已持续近17个月。为化解僵局,韩国政府和医疗界代表于7月25日重建一套协商机制。按韩国媒体说法,协商机制的重建是使韩国医疗体系趋于稳定的关键一步。  韩国保健福...

卢旺达新内阁宣誓就职

新华社基加利7月25日电(记者吉莉)卢旺达新任总理贾斯廷·恩森吉尤姆瓦及新一届内阁成员25日在首都基加利宣誓就职。总统卡加梅主持就职仪式。  在就职仪式上,卡加梅鼓励新内阁成员以使命感、自我反思和担当精神履职。卡加梅还呼...

泰军方向26国发函:柬埔寨率先开火并袭击平民

 当地时间7月26日,泰国陆军情报局通过驻外武官渠道,向26个国家发出正式函件,称柬埔寨军队是率先发动攻击一方,柬方的攻击针对泰国平民、社区和医院,严重侵犯泰国主权。  此次发函的对象包括美国、中国、俄罗斯、法国、英国、...

泰国军方称再次空袭柬埔寨军事设施 袭击照片公布

 泰国军方当地时间24日下午发表声明说,泰军方对柬埔寨多个军事目标进行精准打击,并公布了一组对柬埔寨军事基地展开空袭的照片。  当天下午,泰国军方出动了4架F-16战机,对柬埔寨多个军事基地投放炸弹,军方表示这是当天实施...

印度与英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

  印度总理莫迪访问英国  当地时间24日,正值印度总理莫迪访问英国之际,印度与英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  今年5月,印度与英国完成谈判,达成了自由贸易协议。根据协议,印度出口英国的商品99%将实现零关税。英国出口印度的商...

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21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介绍“十四五”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成效,并答记者问。  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

时速400公里,中国高铁驶入“无人区”

 【创新故事】  ◎本报记者 何 亮  7月9日,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期间,位于北京朝阳的国家铁道试验中心,成为国内外参会嘉宾关注的焦点。这里,大家争相试乘体验世界首款试验运行时速450公里、商业运营时速400公里的...

甘肃两当:“桥边音乐汇”奏响红色土地奋进强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在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青年品牌活动——“‘桥’见青春·桥边音乐汇”,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为这座红色小城注入了青春的活力与激情,成为当地青年思想引领与文化生活的新亮点。“桥”...

2025
02/06
14:54
浏览量: 39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