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期待苏中各领域合作更上一层楼”——访苏里南总统单多吉

“期待苏中各领域合作更上一层楼”——访苏里南总统单多吉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4-04-15 13:22:25 | 点击:9878

新华社帕拉马里博4月10日电 题:“期待苏中各领域合作更上一层楼”——访苏里南总统单多吉

新华社记者何冰 王植樱 王林园

“苏里南与中国的关系久经考验,友谊源远流长,期待苏中各领域合作更上一层楼。”苏里南总统昌德利卡佩尔萨德·单多吉日前在首都帕拉马里博总统办公室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苏里南位于南美洲北部,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人口逾60万。“中国是一个发展势头强劲的新兴经济体。”单多吉说,“作为小国,我们可以向大国学习。”

2018年5月,苏里南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2019年11月,双方签署“一带一路”建设合作规划。中苏双方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诸多合作,机场公路、瓦尼卡医院、村庄微电网光伏项目、援苏里南农业技术合作中心……中国企业深耕苏里南,合作领域广泛,有效惠及当地民生。

单多吉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意义重大,极大促进了全球互联互通,为包括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在内的各国提供了许多发展基础设施的机会,还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合作创造了突破口,所有参与国家都能从这一倡议中获益。

苏里南是最早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加勒比国家之一,2024年中苏迎来建交48周年。单多吉表示,建交以来,苏里南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国彼此尊重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谈及区域性多边合作,单多吉表示,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拉共体)、加勒比共同体(加共体)合作有力推进了地区一体化进程,提高了地区互联互通水平,拉共体和加共体可以为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助力。苏方愿充分利用相关机制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平台同中方共同促进南南合作。

苏里南拥有大量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在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单多吉说:“在气候变化影响下,苏里南面临干旱和海平面上升的极大威胁,我们需要与世界合作,尤其应加强与中国的联系,维持负碳排放,努力向绿色经济和蓝色经济过渡。”

单多吉强调,中国的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有助于苏中两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等方面挑战。

单多吉积极评价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就。“我曾代表我所在的政党赴华接受培训,在那里,我第一次接触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理念。”单多吉强调,中国政治制度符合国家发展实际,“这帮助中国取得了许多成就,我们可以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学到很多(经验)”。

华人社团是苏里南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853年,第一批华人抵苏,从此开始在苏里南兴建家园、创业发展。2014年,春节被确立为苏法定节假日。提及苏首都帕拉马里博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单多吉说,自己就是中国文化的爱好者。“我不仅过中国春节、中秋节,还会出席华人定居苏里南纪念日的庆祝活动。”

单多吉认为,华侨华人通过在苏传承发展自身文化传统、与各族裔群体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丰富了如钻石般闪耀的苏里南多元文化。

单多吉说,苏里南华人社区促进了苏中人民间的交流合作,现在“可以更上一层楼,即加强苏中两国在政府和私营等层面的双边关系,促进文化、商业和投资领域的合作”。他强调,苏中两国在多个领域开展合作有利于两国和两国人民相互了解与尊重。

单多吉将于4月11日至1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谈及此次访华的计划与期待,单多吉表示,苏中在基础设施、农林渔业、防灾减灾和能源矿产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中国的技术和资金支持能够为苏里南带来更高层次的发展”。他说:“此次访华期间,我将专门为私营企业留出三四天时间,希望能促成更多中国企业赴苏里南投资,深化苏中双边合作。”(参与记者:李梦馨)


【责任编辑:申罡】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21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介绍“十四五”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成效,并答记者问。  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

时速400公里,中国高铁驶入“无人区”

 【创新故事】  ◎本报记者 何 亮  7月9日,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期间,位于北京朝阳的国家铁道试验中心,成为国内外参会嘉宾关注的焦点。这里,大家争相试乘体验世界首款试验运行时速450公里、商业运营时速400公里的...

甘肃两当:“桥边音乐汇”奏响红色土地奋进强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在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青年品牌活动——“‘桥’见青春·桥边音乐汇”,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为这座红色小城注入了青春的活力与激情,成为当地青年思想引领与文化生活的新亮点。“桥”...

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电影市场开幕

7月4日,重庆永川国际会展中心,嘉宾观看中国电影科技企业的虚拟影片。  当日,2025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影节电影市场开幕式及电影科技成果展览启动活动在重庆永川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据悉,现场有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

师亮一家四代传承叶画艺术 一叶一世界 画中见乾坤

师亮以毛笔绘制叶画。金鱼“游”于银杏叶上。  本报记者 陈雪柠  月黑风高夜,一只斑斓猛虎登高远眺,回首长啸;大雪漫天舞,通体雪白的宫猫在红墙前踱步,气度不凡。在叶画世界里,从花鸟走兽到人物建筑,万千风物皆由画...

制度与文化:中国政治文明史研究的新探索

 “文明”的探讨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论题。西方界定的“文明”(civilization)取中性、复数概念,一般指“确立的”社会秩序或生活方式(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1756年,米拉波侯爵(1715—17...

妙手补千年:文物修复师“决战”国赛|文化中国行

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师项目选手刘鎏正在用镊子打开古画表面的褶子,为后续修复工作做准备。主办方供图  文物是历史的讲述者,而让文物“开口”的人,是一群沉默的匠人。  修复一幅古字画,常常要调色试笔数十日;还原一件青铜器,动辄要...

贺兰山下西夏陵,世遗故事开讲了|文化中国行

西夏陵1、2号陵鸟瞰。詹安稳/摄  20世纪30年代,一个年轻的德国飞行员飞越贺兰山时,被一片“巨大的白色土堆”所震撼。他用随身携带的相机记录下这一壮观的景象,照片被收录进《中国飞行》一书,成为西夏陵最早的影像。只是当时...

村里有了美术馆

   砖墙黛瓦藏画意,乡野田园有丹青——盛夏,记者行走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广袤乡野间,一个挂有“乡村美术馆廊”标识的藏式院落映入眼帘。  这座乡村美术馆坐落在舟曲县峰迭镇狼岔坝村。村庄不大,清澈见底的溪流穿村而...

人文经济学:人文与经济如何互相赋能

杭州西湖白堤。新华社发苏州工业园区。新华社发  【圆桌对话】  与谈人  孙俊芳 苏州大学人文经济学研究院研究员、商学院教授  罗卫东 浙江大学人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教授  魏建 山...

2024
04/15
13:22
浏览量: 987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