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焦点网谈 > 传统健身渐成青年“新宠”(健身视野)

传统健身渐成青年“新宠”(健身视野)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5-12 18:48:37 | 点击:224

图①:姜西在户外练习八段锦。

受访者供图

图②:苏煜(左)和同学在学校操场练习太极拳。

梁天昊摄

从八段锦教学视频的高点击率,到太极拳成为大学生的抢手课,原本更受中老年群体青睐的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在青年群体中悄然兴起,丰富了人们的健身方式。

强身健体、修心养性,传统健身在一招一式、一呼一吸间传承,并焕发新的生机。

——编 者

办公室打一段八段锦

本报记者 闫伊乔

从清晨的机场到寂静的森林,从城市出租屋到雪山脚下,一个人、一首轻快的音乐、一身舒适的装扮,随时随地练起八段锦……打开90后女生姜西的社交媒体账号,松弛感扑面而来。她在社交平台分享练习八段锦的视频、记录日常生活,如今已经是第三年。

姜西的“师父”是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的哥哥姜南。3年前,在哥哥的指导下,姜西开始练习八段锦。“最初在社交平台发布‘打卡’视频只是为了督促自己坚持练习,没想到越来越多‘锦友’跟着我练了起来。”从事服装设计的姜西凭借简约舒适的穿搭风格和清新自然的特色视频,吸引了几万名粉丝关注。

“手臂贴住耳侧,身形要挺拔,吸气吸满,吐气时手臂缓慢下落……”姜南告诉记者,兄妹俩共同录制了动作教程,帮助跟练的网友们提升动作完成度。他们建议,先把动作练会,做到身心舒展很重要。

一直以来,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八段锦很受银发族青睐。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涌向”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健身项目。在网络平台B站上,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八段锦练习片段播放量超千万次,弹幕多达上万条;“办公室五分钟八段锦”等成为年轻人关注的热门话题,练习者互称“锦友”……

姜西的视频下,一名粉丝留言:“老祖宗的功最懂年轻人的痛。”

“八段锦不挑场地、简单易学,极具‘性价比’,因而成了年轻人的健身‘新宠’。这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专注自我、颐养性情的生活方式。”姜西说。

姜西十分享受现在的生活状态。“练习八段锦时,注意力集中到自身。两年多的练习,让我在生活中越来越专注、沉静,更加脚踏实地。”她认为,练习八段锦是一场身心的和谐之旅。

太极拳课很抢手

本报记者 孙龙飞

“云手这个动作,要注意重心的虚实转换、气息的升降开合,仿佛春蚕吐丝、连绵不断。”世界武术锦标赛男子太极拳冠军、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教师柴云龙一边仔细讲解,一边示范动作。学生们跟着练习,一招一式有模有样。

近年来,太极拳课越发受到学生们的喜爱,每学期选课时都很抢手。“练习太极拳,不仅可以帮助年轻人强身健体,还有利于调节情绪,发挥静心、养心的功效。”柴云龙说。

得益于扎实的功底和多年习武心得,柴云龙的课深入浅出、生动有趣。

“上了柴老师的课之后,才明白太极拳中有这么多奥秘。”外国语学院本科生苏煜说,“比如‘握手擒拿’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柴老师教我们通过上步、扣手和转身来摆脱对方,有礼有节有力。”

上课时,柴云龙还带着学生做养生保健操、传授实用的防身技能,“通过太极拳课程,学生们学会了动作技巧、运动损伤康复及预防知识,掌握了养生保健方法、防身擒拿能力,相信这些本事会让大家终身受益。”

练了一段时间,太极拳已成为苏煜和朋友们的首选运动项目。苏煜的室友每天早晨去打太极拳,一身红色的训练服格外引人注目,同学们送给他“辣椒派太极掌门人”的绰号,不少同学被他吸引,跟着一起练习。

操场上、公园里,打太极拳已不是银发族的专属,年轻人加入其中,青春活力满满。在北大校园,太极拳必修课、体验课和国际暑期课等课程不少,太极拳社团、赛事、体育文化节等活动也日益丰富。

“掤捋挤按间,自有天地宽。”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王嘉航在4年前曾上过太极拳课,至今仍觉得受用良多,“太极拳既是‘以武化人’的锻炼方式,也是‘以文化人’的精神浸润,它传递着‘中和’‘以柔克刚’等理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

如今,不少传统健身项目走进大中小学校园,越来越多人在强健体魄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链接

八段锦中的“八段”指八组动作,“锦”则比拟其动作如锦缎般优美流畅。通过调节呼吸、运动身体,帮助练习者调和气血、强身健体。

太极拳是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饱含东方哲思。习练太极拳能起到养身、养心、养气的功效。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1309家县医院已达到三级医院能力,还有哪些短板要补?

县城,被称为中国的底色。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在全国1800多个县域地区,常住人口达到了7.48亿,占国内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近几年,随着城市与县城的消费边界逐渐消融,县域也常被说起撑起了中国消费的一片天。那与县域消费一...

刘钊:为瓜菜装上优质的“中国芯”

选育120个瓜菜新品种,获得86个植物新品种权,申请4项发明专利。10年时间里,山东省寿光市三木种苗有限公司总经理、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钊一直在从事瓜菜遗传育种、新品种开发及推广工作。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他被共青团中央、全...

“没苦硬吃”,没有必要

近日,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一名高中学生出操时被操场地面烫伤,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据报道,事发学校为广东省普宁市第三中学。5月13日,有网友爆料称,该中学大课间评比展示活动中,有多名学生因天气太热被地面烫伤,并质疑学校处理...

垃圾废物侵占良田,有关部门必须补上漏洞

5月18日晚,央视新闻报道反映,在湖南湘潭、江西萍乡个别地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甚至包含危险成分的工业固废,还存在着违法违规堆存、填埋的乱象,其中一些被水泥块、红砖、石膏板、瓷砖、砖块、塑料、薄膜等垃圾覆盖的土地,还是...

孩子太早戴近视镜,会加重近视……是真是假?

  多学一个知识点  ——戴近视镜不会使眼睛变形  眼睛变形(如眼球突出、眼轴变长)是近视度数加深的结果,而非戴眼镜所致。尤其是高度近视者,眼轴延长更明显,与是否戴镜无直接关联。  若孩子觉得戴框架眼镜不方便,可在医生指...

化身猫狗“平替” AI宠物抢食孤独经济

视频海报由AI辅助生成一些五颜六色的“毛球”挤在长桌上,柚子大小,有的戴着兔耳朵,有的背着牛仔帽。每个“毛球”的脸上闪烁着一双夸张的电子大眼睛,有绿色的,有蓝色的,有的冒“爱心”。它们时不时扭动胖胖的身体,时不时发出婴儿...

学者三年田野调查被判AI代笔 论文AI率检测如何避免“误伤”

“论文疑似AI生成率82.54%。”5月初,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董晨宇将刚刚完成的研究秀场直播产业的论文,提交至某学术论文检测平台,得到的结果令他哭笑不得。他发现,系统标红的“高度疑似AI生成”段落,是他们研究团队...

别让“儿童网红化”消解童真

近年来,“儿童网红”的身影在短视频平台上愈发常见。许多账号打着“记录成长”“亲子互动”的名义,实则以儿童形象为卖点,通过精心包装、剧本化运营和商业化变现走上流量快车道。《法治日报》记者近期随机选取社交、短视频平台上粉丝量...

为见义勇为者安排补考 体现了教育的本质目标

近日,“山东一考生为救发病同学错过春季高考”一事在舆论场上引发广泛关注。据闪电新闻报道,5月10日早上,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2022级学生姜昭鹏和同学搭乘网约车前往考点,准备参加山东省职教高考。但在上车约1分钟后,同行同...

银发族文化消费渐热 年轻人能做点啥 88.7%受访者支持长辈发展文娱爱好_

看一场刀郎演唱会、报名一门老年大学课程、参加一次“夕阳红”旅行团……近年来,越来越多老年人愿意为精神消费买单,银发族的文化消费潜力显现。你了解家中长辈的文化消费活动吗?你觉得年轻人可以为长辈的文化消费提供哪些帮助?近日,...

2025
05/12
18:48
浏览量: 22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践行工匠精神  添翼吴都腾飞

践行工匠精神 添翼吴都腾飞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