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焦点网谈 > 新华时评丨中文何以全球“圈粉”

新华时评丨中文何以全球“圈粉”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4-06-09 14:58:27 | 点击:3245

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 题:中文何以全球“圈粉”

新华社记者董越

最近一段时间,“汉语桥”中文比赛在多个国家举行,不同语言文化的选手们说中文、秀才艺,自信表达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喜爱。

在阿联酋,已有171所学校开设中文课程,7.1万名学生学习中文,中文教学如火如荼地开展。在越南,各大学中文系和中文培训机构招生火爆。在美国,一些企业家纷纷安排子女学习中文。匈牙利、爱尔兰、英国、法国等国相继将中文纳入本国高考科目。截至2023年5月,全球已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81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中文歌曲走红全球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到外国民众花式打卡联合国中文日,从中文图书频繁亮相国际书展,到外国青少年中文打擂台的短视频流量暴涨……学中文、知中国,成为一股文化潮流。

5月28日,选手在安曼举行的第23届“汉语桥”约旦赛区比赛上展示才艺。新华社发(穆罕默德·阿布·古什摄)

5月28日,选手在安曼举行的第23届“汉语桥”约旦赛区比赛上展示才艺。新华社发(穆罕默德·阿布·古什摄)

中文越来越火,生动体现了中国机遇的巨大吸引力。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成为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经贸热”助推“中文热”,反映出世界对于连接中国市场、拓展合作机遇的热切期盼。匈牙利国际事务研究院研究员盖尔盖伊·绍拉特表示,“中国是值得信赖的伙伴,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遇。我们不应错过参与中国开放和发展并从中受益的机会”,期待更多学生“选择中文作为主修专业”。法国汉语总督学尼古拉·伊迪耶深信,学习中文不仅是学习一种语言,更是了解当今世界的一种方式。

一口流利的中文为很多中文爱好者开辟出职场新赛道。据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俄罗斯市场对懂中文的专业人员的需求上升,中文口语达到会话或流利水平的人薪资要高出约20%。英国、法国、日本和印度驻新加坡的大使和高级专员近期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表示,学习中文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推进工作。在“汉语桥”斯里兰卡赛区决赛选手、萨伯勒格穆沃大学学生吉娜丽·维杰孔看来,学习中文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

中国与世界的合作创造了大量机会,形成了巨大的中文人才缺口,更多人报名学习中文、寻觅人生机遇。截至2023年10月,中国院校在132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办有313所孔子学院、315所孔子课堂;“汉语桥”夏令营项目累计邀请100余个共建国家近5万名青少年来华访学,支持143个共建国家10万名中文爱好者线上学习中文、体验中国文化。

“中文热”在全球持续升温,彰显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透过文字,外国中文学习者可以领略中国文化的多姿多彩、博大精深。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和喜爱,许多外国青少年选择学习中文。“汉语桥”赛场上,中国服饰、书法、戏剧、歌曲、武术备受青睐。中国影视作品走出国门“圈粉”无数,不少粉丝为了看懂电视剧、了解中国文化和民众生活而学习中文。

5月25日,选手亚历山大·尤克在维也纳举行的“汉语桥”奥地利赛区比赛上表演包饺子。他在本次比赛中获得中学生组冠军。新华社记者贺灿铃摄

5月25日,选手亚历山大·尤克在维也纳举行的“汉语桥”奥地利赛区比赛上表演包饺子。他在本次比赛中获得中学生组冠军。新华社记者贺灿铃摄

“中文热”的背后也有理念的共鸣。中国文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凝结着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诸如天人合一、求同存异、亲仁善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打动了大批世界各国民众。“汉语桥”瑞士赛区比赛大学生组第一名约瑟夫·勒伯尔引用“三人行必有我师”“海纳百川”“求同存异”阐述他对“天下一家”的理解,“当今世界面临各种挑战,我用这些中文习语来阐述当人们面对分歧时应如何在不同文化之间搭建桥梁”。

近来,不少外国博主到中国各地游览,被中国的美景、美食和文化所震撼。他们在社交平台发布了自己的经历,众多国外网友纷纷点赞转发,羡慕之余也表达了对中国的向往。一位自称对四川美食“垂涎已久”的法国网友跟帖说,“为了这一口,我要学中文”……互联网时代,文化传播无远弗届,好的东西全球共享。相信随着中国文化的感召力、影响力日益提升,中国语言文化的海外热度也将持续升温,不断“圈粉”。

(责编:崔越、刘洁妍)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活力中国调研行|一颗青梅的“72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宁迪)一颗小小的青梅,从田间枝头到消费者舌头,能有多少种产品玩法和口味创新?  7月4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参加“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时来到位于安徽芜湖市繁昌区的溜溜果...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将恢复开放 实行免费免预约参观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记者罗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5日发布公告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将于2025年7月8日起恢复开放。  根据公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实行免费免预约参观。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重要抗战纪...

这群妈妈把“校庆”搬上长江游轮,时装一穿惊艳全国

每日新闻网讯:夕阳妈妈靠“文旅+校庆”的神仙操作,炸翻中老年文娱圈近日,一场聚焦中老年文娱与文旅融合的盛会——中国首个文旅研学项目“游轮艺术嘉年华”成果展示活动在长江三峡游轮上圆满落幕。本次活动由夕阳妈妈文化传播(北京)...

美国会众议院通过“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

  这是7月3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美国国会大厦。新华社记者 胡友松 摄  新华社纽约7月3日电 美国国会众议院3日下午以218票赞成、214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总统特朗普推动的“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  该法案因...

建交50周年之际,中欧关系在波折中寻稳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国新冠  “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具有承前启后重要意义。”7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布鲁塞尔同比利时首相德韦弗会见时表示,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中欧应当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

烟台高新区赴北京考察 深化产业创新与飞地合作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刘珩伟 姚红霞)7月1日至2日,烟台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李如鹏带队赴北京考察,走访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及中关村烟台协同创新中心,与在京科研院所、科技企业、投资机构等深入...

服务零距离 温暖入民心——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天社区开展幸福集市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于函琳)为全面深化“幸福家园”建设,着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近日,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天社区联合联民物业航天小区服务中心、共建单位、行业商户、社会组织及志愿者...

烟台高新区启动2025年“两癌”筛查工作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孙晓杰):为切实保障妇女健康权益,推动宫颈癌、乳腺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6月27日,烟台高新区卫生健康局正式启动2025年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工作。启动会上,区卫健局工作人员对“两癌”...

职场新人如何应对“奶茶社交”

 同事间的“奶茶社交”到底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作为职场新人,该如何应对这种社交方式?  “奶茶社交”的相关问题,不少职场“前辈”也遇到过,他们和智能软件的回答,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考和帮助。欢迎到中国青年报知乎账号或...

盘点毕业季最难忘消费受访毕业生首推校方毕业周边产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园春  7月已至,毕业季是大学生的重要人生转折点。聚餐旅行、纪念消费等行为既承载着青春记忆,也折射出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与消费观念。什么是他们心中“最难忘”的一笔毕业季消费?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

2024
06/09
14:58
浏览量: 324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践行工匠精神  添翼吴都腾飞

践行工匠精神 添翼吴都腾飞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