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生态环境 > 川青铁路与绿色同行(美丽中国·重大工程中的生态细节⑧)

川青铁路与绿色同行(美丽中国·重大工程中的生态细节⑧)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时间:2024-08-08 13:18:39 | 点击:3797

  川青铁路线路示意图。
  成兰铁路公司供图

  中铁二十五局承建的若尔盖县达扎寺镇多玛村拉不者1号特大桥。
  李红波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从成都平原的绿意盎然,到青藏高原的辽阔壮美,川青铁路如同流动的诗行,穿越层峦叠嶂,蜿蜒而上,连通川、青两地。它不仅是一条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线,还是一条生态之路,在选线、建设和运营中最大限度保护沿途生态环境。行驶在这条绿色生态的高原“天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正在发生。

  

  从高空俯瞰西南大地,一条铁路从成都平原引出,沿青藏高原东塬一路攀升,穿越岷山山系,途经黄龙、九寨,从若尔盖湿地边缘绕过,最终到达青藏高原。

  这就是川青铁路——东起四川成都,西至青海西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中兰州、西宁至广州通道的组成部分。

  川青铁路一路穿越多个自然保护区,与珍稀动植物相伴同行,在选线、建设和运营中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筑起一条绿色生态的高原“天路”。

  选线采用“近而不进”原则

  最大限度绕避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和大熊猫走廊带,并避免对九寨沟、黄龙水源补给造成影响

  黄龙、九寨要通高铁啦!

  眼下,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正在联调联试。线路开通运营后,从成都东坐高铁,2小时左右就可直达黄龙九寨站。

  这样的消息,让不少想一睹黄龙、九寨风采的旅游爱好者激动不已。但对设计师和建设者而言,修这条路有点难。

  “高铁直达黄龙九寨站,意味着川青铁路需穿越环境敏感区域——岷山山系。”设计方中铁二院川青铁路项目总体设计负责人穆亚林说,岷山山系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大熊猫等珍稀濒危物种的主要集中栖息地,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优先保护区域之一。

  在这样的区域修建铁路,如何选线?

  穆亚林介绍,团队从项目研究初始,就确定了沿线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不受影响、景观资源不受破坏、江河水源不受污染、生态环境得以恢复的原则。

  “今后,乘客们可能会发现,铁路线路基本与213国道并行。”穆亚林解释,这是因为选线时就让铁路沿既有交通廊道布线,不在环境保护区内设置任何工程,尽量避免对环境产生更多影响。

  在此基础上,设计团队还最大限度绕避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和大熊猫走廊带。比如,为给大熊猫“繁育走廊”土地岭廊道让路,设计线路绕了个弯,增加了20%的建设量。

  而在九寨沟、黄龙附近修铁路,重点之一就是避免对水源补给造成影响。

  “大山内打隧道,不可避免会对山体的水流走势造成影响。”成兰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付国成说,选线时,设计建设团队采用“近而不进”的原则,通过详细地质勘探,摸清九寨沟、黄龙、神仙池和岷江源、涪江、嘉陵江源头及水源补给区基本状况,绕开相关区域,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施工采用长隧道等方式

  “旅客在隧道体验‘超长电梯’时,头顶千米之上的地表,或许就有大熊猫正在经过”

  严格约束的选线条件下,实在无法绕避,就采用长隧道、连续隧道群方式,无害化通过栖息地。

  川青铁路在穿越千佛山和宝顶沟自然保护区时,采用28.4公里超长隧道穿越方式,减少地表露出对环境的影响。不止于此,为减少施工钻爆、列车运行产生振动对野生动物带来的影响,土地岭之下的榴桐寨隧道埋深甚至达到1000多米。

  “从成都东站至镇江关站,铁路进山后是约130公里隧道群,海拔每秒向上爬升1米,像坐‘超长电梯’。”C6008次列车列车长用青初说,“旅客在隧道体验‘超长电梯’时,头顶千米之上的地表,或许就有大熊猫正在经过。”

  长隧道、连续隧道群建设,殊为不易。

  “从地质上看,川青铁路是我国穿越地形梯度差最大的铁路,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活跃,建设难度极大。”付国成说,川青铁路成都东至黄胜关段山区隧道比达95%以上,埋深1000米以上隧道段落达18千米,埋深500米至1000米段落达55千米。其中,德胜隧道全长22943米,动车通过只需7分钟,耗时近10年才建设贯通。

  在这样的背景下,川青铁路坚持绿色施工。“我们坚持不在环境敏感区域设置辅助坑道,弃渣场全部远离保护区,实行弃渣远运。”成兰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成兰指挥部指挥长李群介绍,在山区弃土本就困难的情况下,将渣场数量从100多个优化到42个,尽力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一条铁路线路,除了施工期,运营期的生态保护也必不可少。川青铁路设置了封闭式声视屏障,多方案比选、验算,最终确定声视屏障总高度5.6米,有效减轻列车运行时产生的轮轨噪声,减小列车运行和灯光散射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绕避若尔盖大部分湿地

  “宁愿在线路上绕行,也不能对保护区造成影响”

  一路向北,川青铁路黄胜关站以北路段正紧锣密鼓施工,与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期而遇。

  若尔盖湿地每年对黄河流域补水量占黄河全流域水量的8%,在这里建设铁路,从设计到施工,都得小心翼翼。

  “绕行,是我们的第一选择,宁愿在线路上绕行,也不能对保护区造成影响。”成兰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成西指挥部指挥长印建文说,通过详尽的地勘调查和环评优化,线路绕避沿线大部分湿地,全线桥隧比超过80%。

  即使绕开了保护区,施工团队也很谨慎。“开工前,我们先花费大量时间,开展野生动植物分布调查,掌握标段内野生动植物分布情况。”中铁二十五局项目负责人万炳宏说,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标段范围内无野生动物种群栖息地,但有少量黑颈鹤、赤麻鸭、秃鹫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活动,为此,施工过程需设置隔离保护等措施。

  不仅如此,对脚下的每一块土地,施工团队都很爱护。

  在若尔盖湿地边缘,施工区域地质与湿地一致,均为泥炭。泥炭是经过数千万年堆积,在低温厌氧条件下无法分解而形成的特殊有机物,是若尔盖湿地蓄水的“法宝”。“泥炭的形成,不仅要有适宜的水热条件,还需要漫长的时间,非常珍贵。”万炳宏说。

  铁路施工需要修建施工便道及作业平台。为减少对湿地的影响,施工团队将湿地当成水域对待,采用钢栈桥代替施工便道,所有施工均在钢栈桥上完成。“这样可减少临时用地面积约4.1万平方米,施工结束钢栈桥一撤,做到施工不留痕,有效保护湿地。”万炳宏说。

  同时,在隧道口,施工团队还专门修建污水处理站,对隧道涌水进行清污分流。中铁二局西成铁路1标项目现场负责人邓彪介绍,项目团队先将洞内污水抽排至沉淀池,沉淀后排入污水处理站,使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后,流入清水池储存。这些处理后的水,项目团队还会重复使用,用于便道、驻地等区域洒水降尘,减少对湿地的影响。

  在高原草原区域,设计多个生物走廊,便于野生动物通行,尽量保留水源通道……在川青铁路黄胜关至西宁段,这样的生态细节还有很多。

  高原“天路”建设正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仍在续写。

  (吴宇、孙平对本文亦有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08日 13 版)

(责编:卫嘉、白宇)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河南三门峡:黄河两岸生态美 蓝天白云宛如画卷

  2025年5月23日,河南黄河三门峡段水清岸绿,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宛如画卷。孙猛摄(人民图片网)责任编辑:王目雨

贵州六盘水:乌蒙大草原绿意盎然

  2025年5月23日,贵州省六盘水市乌蒙大草原展现出一幅如诗如画的生态美景,成为游客亲近自然、感受生态之美的理想之地。樊瑞林摄(人民图片网)责任编辑:王目雨

“最美中轴线”搬进文博会

本报特派记者 袁云儿昨天,北京展区以“科技赋能 创意引领”为主题亮相深圳文博会,充分展示北京的深厚底蕴和文化之美。实习记者 金瑶摄昨天,随着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开幕,北京展区精彩亮相,兼具醇厚文...

江苏泰州溱湖湿地绿意盎然 成群麋鹿栖息觅食

  2025年5月21日-22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湖国家湿地公园,麋鹿群在湿地休息。  溱湖湿地地处全国三大洼地之一的里下河地区,分为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等3类,划分为湿地保育区、湿地恢复区和合理利用区三大功...

“互联网+”让旅游更有趣 旅游攻略轻松掌握

在线预约门票,扫码即可进入景区;用上景区智能导览,游玩路线大大优化;沉浸式酷炫玩法,刷新你的旅游体验……近年来,5G、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高科技在旅游行业深入应用。中国旅游研究院等发布的《全国“互联网+旅游”发展...

阿尔山初夏风光

5月19日拍摄的内蒙古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杜鹃湖(无人机照片)。初夏时节,内蒙古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草木萌发,景色宜人。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5月19日拍摄的内蒙古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初夏景色(无人机照片)。初夏时节,内蒙古阿尔...

山水游的“无压力”打开方式:轻松姿态邂逅美

5月19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主题为“锦绣山河,美好旅程”。有别于传统旅游的跋山涉水,近年文旅市场兴起“无压力”式的山岳游和水上项目,让更多人以轻松姿态邂逅山河之美。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大瑶山盘王界景区,不爬坡、...

汾河处处是新景

汾河源头。山西省宁武县委宣传部供图稷山汾河国家湿地公园,飞鸟成群。原武奎摄汾河太原城区段。王 帆摄山西省太原市市民高秋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这两年,他常去汾河景区拍摄。“这里环境好,黑鹳、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鸟类已经是常客。”...

拉萨文化旅游节文艺演出精彩纷呈

  2025年5月17日晚,2025年“雪域古城·圣地拉萨”文化旅游节“心约拉萨”专场文艺演出在西藏大剧院举行。 中新社记者 贡嘎来松 摄责任编辑:张秋红

滹沱河“光影水秀”来了

5月16日,游客在观看“光影水秀”演出。2025年滹沱河生态区“光影水秀”首秀当晚正式开启为了给观众更好的视觉体验石家庄市园林局滹沱河生态区管护中心对系统软件进行更新完善对灯光、喷头的水形变化进行调整据悉这场视觉盛宴将于...

2024
08/08
13:18
浏览量: 379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