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北靠山村历史纪念馆(黑龙江省首家村级纪念馆——记者注),有一幅家喻户晓的线描画《抬车送粮》,描绘了北靠山村百姓在日军重重包围下,为东北抗联战士送粮食的故事。
日本侵略者为了巩固其对东北地区的统治,切断我军给养,实施“归屯并户”政策,把北靠山村附近的村民赶到一起,四周布满铁丝网,出入凭“良民证”。但“归屯并户”政策并没有阻挡住北靠山村百姓支援抗联的脚步。一天深夜,他们把一辆大车拆得“七零八碎”,然后将零部件抬到距村一里多的地方,再把车组装好,将事先准备好的粮食装车运到抗联战士的密营。
“抬车送粮”成为北靠山村团结抗争精神的生动象征。汤原县委原史志研究室主任邹志光表示,党史研究确认,北靠山村作为东北抗联第六军重要后勤补给地和兵源地之一,为东北抗联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抗战时期,中共汤原中心县委还在这里全面践行群众路线,积极开展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这里已经成为我国东北具有典型意义的革命老区村。”
邹志光介绍,九一八事变前,北靠山村便成立了“反帝同盟会”,后发展为“抗日救国会”,至1933年会员超千人,被敌人称为“匪区”,人民则誉之“红地盘”。攻打伪县公署、夜袭汤原等战斗事迹彪炳史册。“我们希望将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下去,化作前行动力。”
在东北,叫“靠山”的村子不少,大山附近的村庄常用这个名字,表达“靠山吃山”的指望,也代表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北靠山村距汤原县城9公里,背靠小兴安岭余脉。村子三面环山,一面环水,通往国家4A级景区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的必经之路——汤亮公路贯穿而过。
曾经,村民看着进山游玩的车辆来来往往,却没人下车。靠山,“吃”不上山。2017年,汤原县将旅游产业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四大产业之一,点亮了北靠山村。
这一年,汤原县为北靠山村融资3500万元“美颜”,打造以抗联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重点村。为方便车辆停靠,村内道路重新硬化,排水沟全部整修,路边换了新式路灯,还建了文化广场,村口立起了抗联雕塑群像。
光有“颜值”还不够,想将游客留下来,配套设施还跟得上。北靠山村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旅游公司在此投资生态园、精品民宿等产业。
北靠山村村民王丽说:“我现在在村里的民宿和饭店工作,自从村里发展旅游,来这儿参观研学和采摘的人多了,一传十、十传百,现在大家都羡慕我们村。”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靠山村人,郭莉亲身经历了这几年的变化。“我在村里开了一个食杂店,刚起步的时候是真难啊。那时候村里大部分村民都靠一亩三分地生活,食杂店也只卖柴米油盐之类的生活必需品,每年纯收入也就一万来块钱。”郭莉说,后来村里建了纪念馆、红色文化民俗餐饮区、果蔬采摘园、滑子菇采摘基地等,“方方面面的变化特别大,我的小店也越来越好”。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北靠山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2万元,村集体资产突破500万元;2024年上半年,接待游客2.3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50万元,带动30余户村民增收。
张文静 潘蕾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雷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11日 01版
责任编辑:高秀木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