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生态环境 > 重庆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群鹭归来 逐江“起舞”

重庆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群鹭归来 逐江“起舞”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2-16 10:57:39 | 点击:511

苍鹭 杨敏摄/光明图片

初冬时节的阿蓬江 杨敏摄/光明图片

【多样的生物 多彩的世界】

“咕咕咕……”初冬时节,重庆市黔江区阿蓬江镇大坪村村民张远谷每天早晨打开大门,都能看到几十只白鹭在江中小岛的树林间飞翔、嬉戏,间或飞到江边的柑橘林里。

张远谷在阿蓬江边一个名叫犁弯的地方长大。“早晨到河边走一走,呼吸新鲜空气,是一种享受。”在阿蓬江两岸,乌桕、银杏、枫树组成的彩叶带,层林尽染、五彩斑斓,美不胜收。

“老张,今年的白鹭是不是比往年多一些?”黔江区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李元合带着几位同事,来到犁弯。

“是多了一些白鹭,还多了其他的鸟儿呢。”张远谷笑着说。

自从阿蓬江流域被纳入国家湿地公园,犁弯有了白鹭后,李元合就时常来查勘白鹭的生长活动,并对公园内的野生鸟类情况进行监测。时间一长,李元合和张远谷成了老熟人。

“我们实地查勘是重点了解野生鸟类的季节性迁飞,种群种类的数量,栖息地环境的保护情况,并向群众宣传野生动物的保护政策。”李元合说。

“过去由于人们对阿蓬江生态环境的破坏,白鹭在阿蓬江上消失了多年。”李元合说,阿蓬江全长249公里,是乌江第一大支流。近年来,黔江区加大对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通过对阿蓬江湿地生态的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推进乌江生态廊道、自然保护地能力建设,阿蓬江上又飞来了白鹭、苍鹭、赤麻鸭等鸟类。

60多岁的张远谷在阿蓬江上撒网、打鱼40多年,挣钱养家。黔江区在阿蓬江实施禁渔后,张远谷响应政府号召,收了船、烧了网,改行在阿蓬江沿岸栽植柑橘。

野生动物种类不断丰富,阿蓬江成了“秀美武陵·乌江画廊”的生态范例。现在的犁弯成了摄影爱好者的拍摄创作地。

“一个、两个、三个……”李元合一行循江而上约两公里,到达黔江区阿蓬江镇曹家河时,大坪村村民周兴春正在数乌杨树上的白鹭窝巢。“两棵乌杨树上的白鹭窝有10多个,白鹭也多了不少。”周兴春对李元合说。

周兴春所在的院落左右各生长着一棵300多年的乌杨树,两棵乌杨树上都有白鹭的窝巢。每年春暖花开,白鹭就飞到乌杨树来筑巢、繁衍。

曹家河的村民有种油菜的习俗,每年油菜花开时,曹家河成为油菜花的海洋,吸引了不少游客来赏花、游玩。那段时间,曹家河的村民都会告诫游客不要惊吓白鹭,更不能打白鹭。

“好美哟。”在江面上,游客们坐在村民开的渡船上,看到几只白鹭伴船飞行,便拿出手机连连拍摄。

据了解,目前,重庆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共有湿地维管束植物64科240种,有白鹭、苍鹭、红腹锦鸡、林雕鸮等鸟类15科33种,鱼类15科79种,生态系统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

“快看,那是红头山雀!”走进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冯家街道寨子社区官村坝湿地生态鸟岛,李元合发现了几只红头山雀,连忙用相机拍摄下来。

官村坝湿地生态鸟岛是黔江区打造的首个生态鸟岛。生态鸟岛原是一片光秃秃的浅滩。2021年,黔江区实施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官村坝湿地保护恢复与营造工程,新栽种风景林,建设原生巴茅迷宫、环湖生态廊道等相关配套设施。

初冬时节,生态鸟岛上各类人工种植的草木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白鹭、苍鹭等鸟类,或成群嬉戏枝头,或结伴划过江面,或独自悠然。鸟鸣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这里俨然成了鸟类的天堂。

“在鸟岛上,我们科学选择绿化树种,合理布置水生植物。比如落羽杉、芦竹等10余个品种,有效修复和美化了湿地植被,同时又为鸟类提供原生态的栖息和繁殖环境。”黔江区林业局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负责人孙文超说。

“近年来,黔江区依托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与建设,将小微湿地建设与乡村振兴、旅游发展相结合,探索‘湿地+’模式,建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小微湿地,打造出阿蓬江沿线‘一江两岸’美丽乡村旅游带。”孙文超说,生态鸟岛是黔江区小微湿地建设的一个剪影,随着阿蓬江湿地生态的修复,阿蓬江流域的生物会越来越多,生态环境会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张国圣 李宏 本报通讯员 杨敏)

责任编辑:王目雨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损害器官、提高患病风险 这种“厨房神器”别再用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将矿泉水瓶、饮料瓶洗干净用以储物,比如装酱油、醋等调料,大饮料瓶装米、面、粮、油等,一些人还把塑料瓶称作“厨房神器”。  然而,看起来环保节约的废物利用,却隐藏着不小的健康隐患。  不推荐重复使用饮...

黑龙江通报6起惩治诬告陷害典型案例

为推动常态化惩治诬告陷害工作走深走实,持续释放向诬告者“亮剑”、为干事者“撑腰”的强烈信号,黑龙江省纪委监委机关、黑龙江省公安厅现将6起惩治诬告陷害典型案例通报如下:  1.王某某诬告陷害他人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问题案。...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凝心聚力筑同心 团结奋进谱新篇

金秋时节,天山南北瓜果飘香,各族儿女笑脸绽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把团结稳疆作为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

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侵权!合理使用企业数据,鼓励!

近年来,全国法院审理的涉数据类案件数量增长明显。日前,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数据权益司法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积极回应数据权属认定、数据产品利用、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平台账号交付等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

懒人生活新主张:省时体验

“用更少时间,享更优生活”——当家庭整理收纳师上门规划空间、扫地机器人自主完成清洁、预制菜十分钟搞定一餐,这些曾被贴上“懒人”标签的生活方式,如今已演变为都市人群追求高效便捷的新潮流。“懒人经济”的背后并非真“懒”,而是...

学习卡丨“强教必先强师”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将于9月15日至21日举办

光明网北京9月8日电(记者 张晨昊 李政葳 赵鹏超)在8日举行的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新闻发布会上,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局长高林介绍了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总体情况。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将于9月...

焦点访谈|从训练场到阅兵场 他们发出中国维护和平的时代强音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继续聚焦“光荣时刻”。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阅兵盛典上,受阅部队以威武雄壮的强大阵容、整齐划一的铿锵步伐和一往无前的坚毅表情,告慰80年前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革命先辈,彰显中国人民对“正义必...

“十四五”时期民营经济促进法等一批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9月8日)上午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司法部部长贺荣在会上介...

石破茂辞任 日本自民党最快明天公布总裁选举日程

  当地时间8日早间,日本自民党陆续召开临时高层会议和选举管理委员会会议,正式对实施总裁选举进行讨论。选举的具体日程及形式或最快于明天公布。  当地时间7日18时左右,日本首相、自民党总裁石破茂在首相官邸举行紧急记者会,...

2024
12/16
10:57
浏览量: 51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