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生态环境 > 冬至阳生 诗文/邓淦群

冬至阳生 诗文/邓淦群

来源:每日新闻网讯 | 时间:2024-12-22 11:21:44 | 点击:3657

每日新闻网讯: 诗文/邓淦群

0001.jpg

今日,冬至的清晨,

寒风中,我静静站立,

望向那遥远的天际,

等待着一缕阳光的升起。

0002.jpg 

冬日的阴霾,

仿佛是大地的沉思,

静谧而深沉,

却在心底孕育着新的生机。

0003.jpg 

冬至,阴极之至,

却也是阳气初生的时刻,

就像黑夜的尽头,

必然是黎明的开始。

00004.jpg 

我闭上眼,感受这份宁静,

心中涌动着莫名的力量,

那是生命的脉动,

是希望在心底悄然生长。

0005.jpg 

阳光,终于穿透了云层,

洒在我的脸上,

温暖而柔和,

像是久违的拥抱。

006.jpg 

冬至阳生,

是自然的轮回,

也是生命的启示,

告诉我们无论多么寒冷,

总有温暖在前方静静地等待。

007.jpg 

我睁开眼,望向远方,

心中充满了力量和希望,

我知道,无论前路多么艰难,

只要心中有光,就能照亮前行的方向。

008.jpg 

冬至阳生,

是时间的礼物,

是自然的馈赠,

让我们在寒冷萧瑟中看到希望,

在绝望与凄楚中找到力量。

09.jpg 

让我们珍惜这份礼物,

用心感受这份馈赠,

让生命在冬至的阳光下,

绽放出最温暖耀眼的光芒。

0010.jpg 

      题跋解析:冬至阳生,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正式拉开序幕。古人云:“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到一年中最短,黑夜最长。寒风凛冽,万物凋零,大自然仿佛进入了一种静默而深沉的休眠状态,等待着春天的唤醒。冬至,虽然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刻,但同时也是阳气回升的起点。正如古人所言:“冬至阳生春又来。”

一、主题与意境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抒情的自由体诗歌,其主题围绕冬至这一时节展开,通过描绘冬至时节的自然景象,传达了生命的坚韧与希望。诗歌意境深远,既有冬日的静谧与深沉,又有阳光的温暖与希望,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画卷。

二、结构与形式

诗歌采用自由体的形式,不受传统诗歌格律的限制,使得诗人的情感能够自由地流淌和表达。全诗共八节,每节行数不一,但整体节奏流畅,情感连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律感。

三、内容解析

1. 开头部分:诗歌以冬至清晨的寒风和等待阳光升起的场景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诗人通过描绘冬日的阴霾和心底孕育的生机,暗示了冬至时节虽然寒冷,但生命的力量正在悄然生长。

2. 中间部分:诗人通过闭上眼睛感受宁静、心中涌动力量、阳光穿透云层洒在脸上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冬至阳生的瞬间。这些描写不仅富有画面感,而且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力和希望的感悟。

3. 结尾部分:诗歌在结尾部分升华了主题,将冬至阳生看作是自然的轮回和生命的启示。诗人鼓励人们珍惜这份礼物和馈赠,用心感受生命的力量和希望的光芒。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和鼓舞人心的力量。

四、艺术特色

1. 情感真挚:诗歌情感真挚、自然流露,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将内心的感受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2. 意象丰富: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冬日的阴霾、心底的生机、穿透云层的阳光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和意境,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3. 哲理深刻:诗歌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冬至阳生的瞬间,传达了生命的坚韧与希望、自然的轮回与生命的启示等深刻的主题思想。

4. 语言优美:诗歌语言优美、流畅自然,既有抒情的柔美,又有哲理的深邃。诗人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综述。这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抒情的自由体诗歌,通过描绘冬至时节的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传达了生命的坚韧与希望、自然的轮回与生命的启示等深刻的主题思想。诗歌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哲理深刻、语言优美,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若水作于上海鸿巢

2024年12月21日星期六早上

011.jpg 

注:图片来自网络。

012.jpg

作者照片 

作者简介

      邓淦群博士,系特级国际职业经理人,浙商研究会研究员。自诩命运多舛,曾是正科干部、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国企上市公司总助,多家民企高管,企业管理顾问/导师、大学客座教授和研究会研究员等。笔耕不辍,撰文写诗几百篇,在权威期刊、报纸和网站发表,多家网络媒体转载,著名文库收录;撰文参编多种书刊,并接受网络媒体、报刊、杂志和电视专访。荣获首届全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个人,中国首届职业经理人CEO魅力奖,中国首届杰出经营管理大师,温州首届十大职业经理人,温州首届十大魅力男人,平安建设集团最佳导师等。喜欢写作及诗歌创作、国画书法、小提琴、歌唱、太极拳、旅游、乒乓和羽毛球运动。

 

编辑:唐玲


【作者:​ 诗文/邓淦群】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最美中轴线”搬进文博会

本报特派记者 袁云儿昨天,北京展区以“科技赋能 创意引领”为主题亮相深圳文博会,充分展示北京的深厚底蕴和文化之美。实习记者 金瑶摄昨天,随着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开幕,北京展区精彩亮相,兼具醇厚文...

江苏泰州溱湖湿地绿意盎然 成群麋鹿栖息觅食

  2025年5月21日-22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湖国家湿地公园,麋鹿群在湿地休息。  溱湖湿地地处全国三大洼地之一的里下河地区,分为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等3类,划分为湿地保育区、湿地恢复区和合理利用区三大功...

“互联网+”让旅游更有趣 旅游攻略轻松掌握

在线预约门票,扫码即可进入景区;用上景区智能导览,游玩路线大大优化;沉浸式酷炫玩法,刷新你的旅游体验……近年来,5G、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高科技在旅游行业深入应用。中国旅游研究院等发布的《全国“互联网+旅游”发展...

阿尔山初夏风光

5月19日拍摄的内蒙古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杜鹃湖(无人机照片)。初夏时节,内蒙古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草木萌发,景色宜人。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5月19日拍摄的内蒙古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初夏景色(无人机照片)。初夏时节,内蒙古阿尔...

山水游的“无压力”打开方式:轻松姿态邂逅美

5月19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主题为“锦绣山河,美好旅程”。有别于传统旅游的跋山涉水,近年文旅市场兴起“无压力”式的山岳游和水上项目,让更多人以轻松姿态邂逅山河之美。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大瑶山盘王界景区,不爬坡、...

汾河处处是新景

汾河源头。山西省宁武县委宣传部供图稷山汾河国家湿地公园,飞鸟成群。原武奎摄汾河太原城区段。王 帆摄山西省太原市市民高秋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这两年,他常去汾河景区拍摄。“这里环境好,黑鹳、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鸟类已经是常客。”...

拉萨文化旅游节文艺演出精彩纷呈

  2025年5月17日晚,2025年“雪域古城·圣地拉萨”文化旅游节“心约拉萨”专场文艺演出在西藏大剧院举行。 中新社记者 贡嘎来松 摄责任编辑:张秋红

滹沱河“光影水秀”来了

5月16日,游客在观看“光影水秀”演出。2025年滹沱河生态区“光影水秀”首秀当晚正式开启为了给观众更好的视觉体验石家庄市园林局滹沱河生态区管护中心对系统软件进行更新完善对灯光、喷头的水形变化进行调整据悉这场视觉盛宴将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何以成为旅游“打卡”第一站

5月16日,“凝固的时光: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庞贝文物特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简称“广西博物馆”)开展,来自意大利的雕像、湿壁画、金银器等103件(套)珍贵文物集中亮相,其中超2/3展品是首次来华。今年“...

四川:旅游服务与文化服务互为表里

旅游公共服务既是游客舒适出行的“守护者”,也是现代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动力源”。近年来,四川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工作中积极探索,从雅安的美食文化盛宴到阆中的书香古韵,从朱德故里南充的非遗舞台到成都的多元...

2024
12/22
11:21
​ 诗文/邓淦群
浏览量: 365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