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国际锐评丨中哈这份“永久”的伙伴关系焕发新活力

国际锐评丨中哈这份“永久”的伙伴关系焕发新活力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时间:2024-07-06 11:00:47 | 点击:3150

在中国的对外关系定位中,与哈萨克斯坦是“永久全面战略伙伴”。这个独一无二的定位树立了邻国和衷共济、互利共赢的关系典范。绵延千年的丝路情谊,又历经建交32年的合作积淀,双方达成了构建世代友好、高度互信、休戚与共的中哈命运共同体愿景。

站在中哈各自发展振兴的关键阶段,如何进一步提升这份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日至4日对哈萨克斯坦的国事访问给出了答案。访问期间,两国元首举行了富有成果的会谈,共同签署联合声明,表示将继续以元首外交为引领,推动构建世代友好、高度互信、休戚与共、共享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双方还签署数十项双边合作文件,为中哈关系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对《国际锐评》表示,中哈关系“永久全面战略伙伴”的定位,既体现了双边关系的高水平,也说明这种关系会始终保持好的发展势头,“永久”的含义也在于此。值得注意的是,双方联合声明中提及的“命运共同体”增加了“共享繁荣”的表述。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丁晓星认为,这充实了中哈关系发展的内涵,表明双方希望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共同发展、造福人民。

当前,中国正在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哈萨克斯坦也在建设快速发展的“新哈萨克斯坦”。中方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哈方“公正哈萨克斯坦”经济政策正深度对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两国进一步提升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携手构建更加富有内涵和活力的中哈命运共同体,可谓正逢其时。

中哈合作,政治互信是基础。中国是最早承认哈萨克斯坦独立的国家之一。习近平主席这次在与托卡耶夫总统的会谈中重申了四个“坚定不移”,其中包括“在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的决心坚定不移”。托卡耶夫总统感谢中方坚定支持哈萨克斯坦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表示将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这种坚不可摧的信任和支持,成为中哈合作最大的政治保障。

经贸合作,是中哈关系的动力。中国是哈萨克斯坦最大贸易伙伴国,哈萨克斯坦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双方已建成全方位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新能源、大数据、跨境电商等合作新领域亮点纷呈。以满足哈方数十万家庭日常用电需求的札纳塔斯风电项目为例,当地人这样评价——“居民有了新工作,财政有了新税收,城市有了新活力”。

这一次,中哈合作有了新动向和新目标。两国元首以视频方式共同出席了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开通仪式。中方车辆首次以公路直达运输方式抵达里海沿岸港口,标志着多元立体互联互通格局正式建成。而“尽早实现双边贸易额翻番”这个亮眼目标,将让双方干劲更足。从访问成果看,中哈不仅商定了不断深化经贸、投资、产能、互联互通、能源等传统领域合作,还将共同培育关键矿产、新能源、科技创新、航空航天、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新增长点。这些规划既聚焦当下,也顺应时代潮流、着眼长远发展,助力两国务实合作不断提质升级,当好“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路人”。

合作更多了,心也更近了。从友好城市增至26对,到两国人员往来大增,再到中国高校在哈萨克斯坦分校、鲁班工坊等合作项目渐入佳境,这些年中哈人文交流不断深化。习主席此次访哈期间,两国元首共同出席了两国文化中心和北京语言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揭牌仪式。中方还决定在哈萨克斯坦开设第二家鲁班工坊,明年在哈萨克斯坦举办“中国旅游年”。这将进一步促进两国民众相知相亲,让中哈世代友好更加深入人心。

从更广层面看,中哈双方一起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一直以来,两国在联合国、上合组织、中国—中亚机制等框架内密切协作,努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次两国元首强调将在多边组织框架内密切协作,这将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捍卫真正的多边主义。值得一提的是,中方表示支持哈萨克斯坦加入金砖合作机制。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得以落实,将有利于哈方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发挥“中等强国”作用,为全球治理作出自己应有贡献,也会让金砖合作更有代表性。

哈萨克斯坦谚语说,“友谊是永不枯竭的财富”;中国人讲,“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中哈关系已经进入新的“黄金30年”,未来怎么走?目标已经确定,路径非常明晰。在各自实现现代化道路上,中哈这对“永久全面战略伙伴”携手前行,双方合作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作出更多“中哈贡献”。

(国际锐评评论员)

(责编:艾雯、刘洁妍)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看殷商大展前这篇干货满满的指南请收下

甲骨(《甲骨文合集》35406)陶鬲形猪首盖盉有领玉璧牛尊玉鹦鹉铜象尊  2025年5月19日,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启了“看·见殷商”大展。这次大展汇聚了全国28家文博单位的338件(套)文物,妇好墓出土的两件鸮尊、“亚丑...

14部影片亮相端午和六一儿童节 奇幻冒险和亲情动画唱主角

 当端午档遇上六一儿童节,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据统计,共有包括《私家侦探》《碟中谍8:最终清算》《时间之子》等在内的14部影片将亮相该档期,其中包括13部新片和一部重映片。这些影片涵盖了动作冒险、惊悚悬疑、冒险奇幻和动...

《晨》

每日新闻网辽宁讯  文/孙仲兴      四十七年前的那个清晨,像一枚带着体温的老照片,永远嵌进了我的记忆里。二十六岁那年,我们迎来了第一个孩子。可孩子妈妈奶水不足,加上物资凭票供应的年代,订牛奶、打

这本书告诉你,没有诸葛亮的蜀国为什么还能撑30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从诸葛亮去世的公元234年至蜀汉灭亡的263年,蜀汉作为三国之中最弱小的国家,依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没有诸葛亮的蜀国为什么还能撑30年?近日出版的《汉之季——诸葛亮身...

传承书院文化 书香浸润乡村

学生在文宇阁书院阅读。邓龙华摄文宇阁书院鸟瞰。徐 铮摄“江右书院甲天下”,江西的书院文化底蕴深厚、绵延至今,白鹿洞书院、濂溪书院、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等声名远扬。如今,在江西宜春市万载县鹅峰乡,有一座藏书300余万册、年...

读取历史和现实,重建现代家风

《中国人的家风》书封。海南出版社供图现代人的家风家教跟传统家风家教有了很大的不同,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无论是社会经济的运行模式,还是家庭结构模式,现代都大大不同于古代。传统的大家庭,多有三世、四世同堂的现象;现代家庭,多...

理想之光永恒

《上铺的兄弟》:黄蓓佳著;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1999年,也可以说是2000年,零点,漫天礼花拉开了新千年的帷幕,覆盖了我们每一个人朴素又华丽的梦境,我的儿童小说《上铺的兄弟》中的大小人物便是从这一时刻次第登场。...

京报读书·人文|追踪《诗经》文本的痕迹

  追踪《诗经》文本的痕迹  全书以传世《诗经》文本为主,参证清人学术成果,兼取出土安大简、阜阳简、上博简、海昏侯简和熹平石经《鲁诗》残石所作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面向:从古史追踪诗旨的脉络和演变,从异文探索《诗经》文本...

作家手稿是解密文学发生的钥匙

茅盾《子夜》手稿 资料图片朱自清《诗言志辨》手稿 资料图片郭沫若《水调歌头·赞焦裕禄同志》手稿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建馆40周年之际,作家毕飞宇、孙甘露分别将珍藏多年的长篇小说《玉米》和短篇小说《信使之函》手稿捐赠出来,成为丰...

“书香伴成长 巧手传温情” ——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博 社区开展“乐享童年”亲子系列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 曲颖)为丰富社区儿童课余生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动手能力,近日,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博社区联合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开展“书香伴成长,巧手传温情”亲子系列活动,通过绘本阅读、手工创作等形式,为...

2024
07/06
11:00
浏览量: 315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普京到达北京,中方高规格接待,现场铺设红毯,接机人很不同寻常

普京到达北京,中方高规格接待,现场铺设红毯,接机人很不同寻常

传播中华民族传统酒文化    提升中国品牌酒企国际影响力

传播中华民族传统酒文化 提升中国品牌酒企国际影响力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