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讯 任亚军
我从2004年接触教育至今将近二十年啦,见证了一代孩子对学习习惯,学习目的和三观的认知的变化,总觉得有一股怪怪的味道越来越浓啦,攀比、自私、推责、不知尊长更无敬畏没有信仰。而作父母角色却也在俏俏的变化由尊贵的引领者,变成了监护者服务员,再变成打工者资金资源供应商,现在又成了背负儿女债务的还款人!而唯有母爱无私且伟大没有丝毫的改变,对我们这些从六十年代走来的人而言,这份体悟尤为深切;可如今的孩子,似乎渐渐淡忘了这份感知。他们将母亲的付出视作理所当然,认为“你既将我带到这世界,便该养我育我”是父母的本分。从幼儿园起,便开始攀比衣着的品牌、餐食的精致,甚至会挑剔老师与班级的好坏。母亲不仅要按时接送,身边还得有辆“够档次”的车,才不被孩子视作“落后”。
到了初中、高中,母亲更像一只停不下来的蜜蜂,默默采蜜、辛勤酿蜜,毫无怨言地为子女的成长供给一切。哪怕日子再苦、处境再难,她也只是淡然一笑,把所有委屈藏在心里,依旧为孩子的未来奔波前行。
终于盼到儿女大学毕业,此时的母亲,早已像一盏熬干了油的灯,只剩微弱的光,却仍拼尽全力,想为孩子的前途多照亮一段路。
任妞从一所211大学毕业后,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主动应聘到海南一所民办学校任教。远在黑龙江的母亲,得知消息后像心头肉被生生割去一般难受,日夜牵挂着女儿:南方炎热的气候她能否适应?陌生的环境会不会让她孤单?微薄的薪水够不够生活?每一件事,都牵动着母亲的心。
思来想去,这位母亲做了个决定:从东北动身,前往河南务工。不为别的,只为离女儿近一点——哪怕能缩短一公里的距离、省下一分钟的路程,她也觉得值,心甘情愿为这份“近”付出所有。
后来任妞回到商丘,可她在当地人生地不熟,找工作屡屡碰壁。母亲见状,又毫不犹豫地踏上为女儿谋职的征程。她四处托关系、找朋友,常常整夜睡不着觉,今天去求相熟的伯伯,明天又去拜访认识的叔叔,只要有一丝希望,就绝不放弃。
一天,我突然接到刘老兄的电话,他说自己朋友的女儿(也就是任妞)刚大学毕业,想去当地一所不错的小学应聘,问我能不能、帮帮忙。我知道那所小学人才济济,作风又严谨,入职门槛极高,想进去绝非易事。
从那以后,我竟有些怕看到刘兄的微信,更怕听到他的电话铃声。因为我知道,那不再是一份简单的求职请托,而是一位母亲藏在心底的呼唤,是一份像白粥般纯粹、又满含恳切的真心。我悄悄把这件事当成了自己的责任,生怕因为一时疏忽,错过学校的招聘信息,耽误了任妞的前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过去了,朋友传来消息:那所小学因为生源扩大,计划招聘十名新教师。我瞬间激动起来——任妞终于有了希望,那位默默奉献的母亲,也总算盼来了一线曙光。可喜悦之余,我又忍不住担心:若是这次应聘失败,对这对已经付出太多的母女来说,会是多大的打击?
2025年8月25日上午11点整,主考官落下定音的锤声——任妞应聘成功!我心里悬了许久的巨石终于落了地,那份喜悦,一点也不亚于当年自己金榜题名时的激动。
第二天,刘兄发来微信:“弟,谢谢你!”短短五个字,却像清风拂过心尖,字里行间都透着温馨的暖意。上午九点,我见到了那位从未谋面的任妞母亲。
她个子不高,身形瘦小,可身上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坚韧劲儿。她用带着东北味儿的标准普通话反复向我道谢,说起女儿的能力与学识时,眼里满是藏不住的自豪。临别时,她拿起我的车钥匙走到车边,执意要往车上放一箱牛奶和一瓶香油。我再三推辞,她却态度坚决:“不要不行!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我忽然明白,这哪里只是一箱牛奶?这分明是一位母亲用毕生大爱凝成的“乳汁”;又何止是一瓶香油?这是母亲以自己的血脉为薪,为儿女的梦想助燃的“灯油”。
最终我收下了这份礼物,心里反倒格外平静。近来遇到的许多事,都顺利得像有天意眷顾,或许真应了老祖宗的那句话:助人即助己,有舍才有得。福报,从来都是从一点一滴的善念里慢慢积累起来的。
巧的是,我们都姓任。愿我们都能不负这个“任”字,做一个有道德、有理想,还能为别人搭把手的好人,不辜负这份同宗的缘分,也不辜负心底的善意。(2025年8月26日)
编辑:唐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