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世卫组织:猴痘疫情存在扩散风险 各国防控措施有待加强

世卫组织:猴痘疫情存在扩散风险 各国防控措施有待加强

来源:央视新闻 | 时间:2024-08-25 14:17:53 | 点击:3390

世界卫生组织本月把猴痘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猴痘疫情存在扩散风险。世卫组织认为,猴痘病毒不是“新的新冠病毒”,普通大众面临的风险较低,同时也建议各国完善并加强医疗监测体系防范猴痘病毒输入。

从非洲外溢风险加大

世卫组织上一次就猴痘疫情发出最高级别警报是在2022年7月,2023年5月解除这一警报,时隔一年多警报再次拉响。

世卫组织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报告的猴痘病例数超过1.56万例。非洲疾控中心8月8日的数据显示,非洲至少有16个国家受到猴痘影响,与2023年同期相比非洲今年以来报告的猴痘病例增加了160%。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资料图)

非洲以外的一些国家已发现猴痘输入病例。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现在人们面对的不是一个病毒支系的疫情,而是不同支系在不同国家的数次疫情,其传播方式和风险程度各不相同。

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入境部门已升级检疫措施防范输入病例。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6日将欧盟总体猴痘感染风险从“非常低”上调至“低”。欧洲疾控中心还建议欧洲国家对往返于受猴痘疫情影响地区的人发布旅行警告。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人感染猴痘的初期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等,之后可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多数感染者会在几周内康复,但也有感染者病情严重甚至死亡。

新毒株更易传播

据媒体报道,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病例感染的是猴痘“分支I”毒株的变异株“分支Ib”。它比2022年流行的“分支II”毒株致死率更高且更易传播。去年在刚果(金)出现以后,“分支Ib”已扩散至布隆迪、肯尼亚、卢旺达和乌干达等先前从未报告过猴痘病例的邻国,这也是世卫组织宣布猴痘疫情再次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人员已经对猴痘病毒“分支II”毒株了解颇多,但对“分支I”毒株还有更多需要研究的地方。英国《自然》杂志报道说,“分支Ib”变异株似乎能够通过包括性接触在内的多种途径在人群中有效传播,病毒已传播至人口密集地区,推测是由性工作者等流动性较强的人群传播到邻国。

△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汉斯·克卢格(资料图)

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汉斯·克卢格20日在联合国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猴痘病毒不是“新的新冠病毒”,普通大众面临的风险较低。

世卫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紧急行动项目官员凯瑟琳·斯莫尔伍德表示,欧洲仅报告一例来自瑞典的猴痘“分支Ib”毒株感染病例,该病例仅表现出临床上的轻微症状。事实上,自2022年以来,欧洲报告的2.7万例猴痘病例中,大多数仅有临床上的轻微症状。

目前欧洲最常见的猴痘病毒仍然是“分支II”毒株。克卢格说欧洲地区每月新增约100例猴痘“分支II”毒株感染病例。过去两年在欧洲地区的公共卫生建议仍然有效。

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最新的风险评估中指出,与疑似或确诊感染猴痘新毒株的输入病例密切接触后,感染风险为“中等”。只要迅速诊断出输入病例并采取控制措施,猴痘在欧洲持续传播的可能性非常低。

防控措施有待加强

《自然》杂志的一篇报道说,要遏制猴痘病毒的传播,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包括实行力度更大、覆盖面更广的流行病学监控,以及病例追踪和案例管理,并通过为高风险人群接种疫苗来控制相关毒株的传播,避免引发新的流行病疫情。

△当地时间8月17日,刚果(金)北基伍省卫生工作者从疑似猴痘例中取样。

世卫组织发言人塔里克·亚沙雷维奇近日在记者会上说,世卫组织需要评估有感染猴痘风险的群体,并制定应对措施。该病毒通过密切的皮肤接触或与动物接触传播,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卫生系统来掌握病毒的分布情况,各国需要建立监测系统并具备临床检测能力。

针对重点人群防控同样重要。世卫组织认为,重要的是继续向高风险人群提供信息,避免污名化和歧视。世卫组织曾通过与受影响最严重的男男性行为群体密切合作,成功控制了2022年的欧洲猴痘疫情。

猴痘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密切接触包括性接触等皮肤接触、口对口或口对皮肤接触,还可能包括与感染者近距离交谈等面对面接触,猴痘病毒也可能在猴痘患者接触过的物品表面上持续存留一段时间。在2022年猴痘疫情中,该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世卫组织建议,避免与任何猴痘感染病例密切接触,尤其是性接触,经常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清洁手部。此外食用未充分煮熟的受污染肉类也可能导致感染。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医疗组长、主任医师陈恩强说,如果怀疑自己得了猴痘,应尽快前往设有感染科、传染科或皮肤科的正规医院就诊,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症状、旅行史、接触史等信息。

责任编辑:杨佳】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浦江奔涌,潮起东方 《城市风华录》走进上海

9月13日20:00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将推出大型季播节目《城市风华录》上海篇。本期节目由总台主持人撒贝宁、王嘉宁,与同济大学教授诸大建、演员郑恺一同组成“风华团”,带你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

巴西总统卢拉:美施压不会改变巴西司法系统独立性

巴西总统卢拉12日表示,一国总统不能干涉另一个主权国家的决定,美国政府的外部施压不会改变巴西立场及巴西司法系统的独立性。  巴西联邦最高法院11日宣布,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策划政变罪名成立,获刑27年零3个月。当天,美国总...

【8点见】我国有望诞生一世界级金矿!

央视网消息:每天8点,央视网为您梳理24小时内发生在咱们身边的大小事儿。  ·今天(9月12日)上午,第十二批30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75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为身后的祖国和人民,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铁血长城...

AI编造虚假险情、摆拍传谣等 3起网络谣言典型案例公布

央视网消息:据公安部网安局公众号消息,个别网民为了赚取流量博眼球,通过虚构事实、旧闻新炒、造假摆拍等方式扰乱网络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深入推进 “净网-2025”专项工作,重拳出击,从快从严打击各类网络...

黑龙江一煤矿发生矿震 6名被困人员全部安全获救

记者从黑龙江鹤岗矿业公司富力煤矿矿震现场救援指挥部获悉,经过近30小时全力救援,9月11日7时17分,6名被困人员安全获救。救援工作结束。  (总台记者 张艺馨 任秋宇)

中秋国庆“双节同庆”热潮涌动 国内游出境游双双攀升

央视网消息:再过半个多月,长达8天的“国庆+中秋”假期就要来了。记者从旅游平台了解到,目前,假期出游预订量节节攀升,国内、出境游市场迎来全面升温。在北京朝阳区一家旅行社门店,记者看到不少市民正在咨询“双节”行程。“想咨询...

免疫力是最好的“抗癌药”!坚持4个习惯避开“免疫杀手”

研究表明  保持良好免疫力  可使癌症风险降低30%~50%  增强免疫力  专家总结“两做两不做”  多吃优质蛋白、多关注肠道健康  少吃红肉、戒烟戒酒  主动增强免疫力  多吃优质蛋白  蛋白质是免疫细胞的“原材料”...

时政微视频丨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

2025年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勉励特岗教师继续坚守教育初心,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用心用情呵护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

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线上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9月8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线上峰会,并发表题为《团结合作 砥砺前行》的重要讲话。  9月8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线上峰会,并发表题为《团结合作 砥砺前行》的重要讲话。  巴西总统卢拉主持...

北纬27度抹茶的“72变” 一杯抹茶带动11万茶农增收

 央视网消息: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抹茶生产国,而四分之一的抹茶都产自贵州铜仁。贵州铜仁,地处北纬27°,拥有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的自然条件,为茶树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2024年,这里的抹茶销量突破1200吨,产值突破3...

2024
08/25
14:17
浏览量: 339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仁言任语: 母亲

仁言任语: 母亲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