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国宝沉浮录》手稿本之沉浮

《国宝沉浮录》手稿本之沉浮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3-01 13:13:30 | 点击:159

◎胡洪侠

三年前的一天,2022年1月25日,我和一部当世非同寻常的著作手稿共处了八小时。

那是杨仁凯先生《国宝沉浮录:故宫散佚书画见闻考略》一书的手稿。此书1989年编成,1991年初版印行,之后多次再版或新编,内容越来越详备,插图越来越清晰,印制越来越精美。可是,此书的手稿,却极少有人见过。1989年送交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排印的书稿,是“清稿”,不是手稿。

前后历时三十余载

“这部书的撰写,”杨仁凯先生在初版“自序”中开头就说,“前后历时三十余载,终于在1989年春季全部清稿完毕,如释重负。”这里的“三十余载”,是手稿的成长履历:1950年代初期开始撰写,1960年代中期基本成形,1970年代接近定稿,连“前言”都于1973年增修完毕。但彼时此书不可能列入出版议程。1970年代末乃至整个1980年代,杨仁凯先生的著述条件、环境与信息资源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原来的手稿忽然面对一个全新开放的世界,需要删改、修订、增补之处甚多,作者不同时期、不同笔触、不同颜色的墨痕因此遍布全稿,有些页面大字小字,层层叠叠,几至难以辨识。这样的手稿显然无法送到印刷厂排印。

这样的手稿在《国宝沉浮录》出版后就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像一位隐入山林、不再参与世事的觉者。据清稿排印的《国宝沉浮录》则另有其命运。作为一部新书或者说不断“新生”的畅销书,它的生命轨迹似乎和当初的手稿渐行渐远,山高水长,难得一见。

直到2019年10月的一天,事情开始有变化。

那时我在深圳《晶报》任总编辑,有个晚上忽然接到美编杨洋微信传来的多张图片,说那都是他爷爷的藏书,让我看看如何处理好些。我一看,连连惊呼:都是签名本啊!启功的、李敖的、冯其庸的,都有。我赶紧回复说:“别动,别卖,别散,你们家自己存着。”

至于他爷爷是谁,其中另有故事。有一次和主编聊起《晶报·深港书评》每期的封面大图,我盛赞那位署名“勾特”的美编画名家头像画得真传神。主编问:“知道责编的真名字吗?”

“不是叫杨洋吗?”我回答。

“知道他爷爷是谁吗?”主编又问。我说不知道。

“真不知道?杨仁恺老先生啊!”主编瞪大眼睛,一脸嘲笑我无知的神情。

“什么?”我也瞪大了眼睛,“那孩子是《国宝沉浮录》作者的孙子?”

上海人美初版《国宝沉浮录》1993年我就买了。我可没有收藏、鉴定国宝的野心,当时我只是对溥仪、溥杰小哥俩联手从故宫往外偷运历代书画、善本一事感兴趣,很想知道那批宝贝的下落。这都是读了《我的前半生》一类的书种下的“草”。后来杨仁恺先生多次来深圳开讲如何鉴别书画真赝,我虽然一次也没去听,但“国眼”“人民鉴赏家”等等称誉和他一生为国宝团聚满世界奔走的事迹,我在自己供职的报纸上都不止一次读到过。实在没想到,他的嫡孙竟然和我同事。

那天微信谈完签名本后不久,杨洋又来我办公室,继续聊他爷爷的藏书。忽然他貌似漫不经心地说,他们家还珍藏着《国宝沉浮录》的手稿,“您有没有兴趣看看?我爷爷的字写得很好的。”

我大惊。“手稿!你爷爷的手稿?杨仁恺先生亲笔写的?”

“是,毛笔写的,很漂亮。”杨洋说。

“在哪里?”我问。

“在沈阳。”他说。

我心里忽然一动,忙问:“从来没有影印出版过吗?”

“没有。”

我对他的回答将信将疑。杨仁恺先生,一代古书画鉴定大师,在文博界有着星辰般的地位,其《国宝沉浮录》已经畅销、常销近三十年,南北几个出版社轮番抢着出,难道就没有人想到要出手稿本吗?《国宝沉浮录》手稿本!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出版选题!

我对杨洋说:“你去给你爸你妈商量,就说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要出《国宝沉浮录》手稿本。”

杨洋说:“这不用商量吧,我们家肯定同意啊!况且又是咱们自己的出版社出。只是……”他很真诚地笑了一下说,“咱出版社不怕赔钱吗?”

“当然怕赔钱。可是……”望着办公室窗外林立的楼群和远方香港新界的隐隐青山,我自言自语道:“会赔钱吗?”

书名大受市场欢迎

“我觉得不会赔吧。”杨仁恺先生的弟子、久居深圳的收藏家王鹏边用手机拍手稿图片边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那是2020年11月12日,杨洋把《国宝沉浮录》手稿本从沈阳背到了深圳,王鹏和我结伴去杨洋家里观摩。第一次与杨仁恺先生的手稿晤对,除了惊叹,我不知说什么好。王鹏照样心情激动,小心翼翼地一本本翻阅。“多珍贵的手稿。印出来懂行的人都会珍藏。”

我问王鹏:“原来见过杨先生的手稿没有?”

王鹏说:“跟杨先生学习时,在他家里翻过一次,之后就很少能见到了。”

我知道王鹏深度参与过《国宝沉浮录》第四个版本(上海古籍版)的图文编辑。“当时他们这个版本是否有和手稿对照?”我问。

“没有。”王鹏说,“1991年初版问世后,新版本大都是参考的初版本。这也是我们这个手稿本的价值所在。见过手稿的人太少了。”王鹏说这话时,身份已从默认模式悄然变成了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手稿彩图典藏版《国宝沉浮录》”的序言作者、出版顾问与图片编辑。

我第二次见到杨仁恺先生的手稿,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那天了。当时手稿彩图典藏本的制作已到了对版调色阶段,需要和手稿对照,杨洋就把他爷爷的手稿背到了新媒体大厦。他打电话说:“手稿得在您办公室放几个小时,我觉得在我这层办公楼放哪儿都不合适。”

于是,那天我有幸和《国宝沉浮录》手稿相处了八个小时。这一次,我有机会从头到尾,细细翻阅。厚厚三大本,每本都是自行装订,封面是用当时画报的铜版纸页做的,翻得已有些破烂。杨老先生的毛笔小字真漂亮。繁体竖写,墨色或浓或淡,书写时工时草。最引人注目者,是稿纸天头密密麻麻的增订笔迹:墨色有红,有黑,有蓝,明显来自毛笔、钢笔、圆珠笔。那是不同年代的事实订正,是深思熟虑的信息增减,是谨严鉴别的百虑一得。

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想当初,杨先生交给出版社的清稿,书名为《故宫散佚书画见闻考略》 ,出版社的责编提出改为《国宝沉浮录》。杨仁恺先生觉得此名新鲜明快,读者容易接受,但他同时希望保留原书名,重要原因之一是茅盾先生已经题写了书名。

《国宝沉浮录》这个书名果然大受市场欢迎,初版之后的所有版本尽管内容多有增补,但书名一直没变。

一部大书的“生命密码”

手稿版有“前言”一篇,1991年版弃之未用,杨仁恺先生新写了“自序”一篇以代之。新序中那种感慨万端的沉郁笔调和痛定思痛的反思精神,1973年的老“前言”中当然没有。但老“前言”对书名的解释,新序里也没怎么提。仅此一端,就可看出手稿本的价值所在:那不仅是一笔可供“知识考古”的资源,还是一宗可以和《国宝沉浮录》相互观照、鉴往知今的文献,也是后来流布天下的新书生命的一部分。

关于“书名”,1973年的前言说:“《故宫散佚书画见闻考略》,是专以溥仪盗出的书画为对象,宋元善本,不在此限。所谓‘见闻’,以亲眼见到的为主……所谓‘考略’,不免涉及到作品发现的经过,从而藉以窥知党的文物政策的正确性,或者对某件作品发现的文物价值作一番估计,由此对它进行一点考索,予以初步的评价。”

当时我曾想,也许我们的“手稿彩图典藏本”应该恢复《故宫散佚书画见闻考略》;又想,《国宝沉浮录》已经太有名了,“倒行逆施”可能累及新书传播,只好作罢。

手稿彩图典藏版《国宝沉浮录》出版后,我和杨仁恺先生的长子杨健通过一个电话,问他什么时候读过这部手稿。杨健说,直到1991年父亲杨仁恺先生的《国宝沉浮录》出版,他们做儿女的才知道这部著作的价值是如此之大。他们原来都知道父亲有一部手稿,看得比什么都重。“好像他身边永远都只有这部书稿。1969年父母亲下放到辽宁岫岩县,逢年过节,我从盘锦知青点去看望他们,晚上总看见油灯下父亲在那部手稿上写写画画。我们也不关心他在写什么,他也不和我们谈论。你知道,父亲不让我们学他的专业。”杨健说他知道那部手稿曾经在抄家时被抄走。“我父亲和他们‘杠’上了,说他的手稿没有任何政治问题,说不发还手稿他就不下乡。那些人可能觉得手稿没什么用处,就还了回来。”

国宝几度沉浮,一部揭示国宝遭遇与真赝的手稿也沉浮如此,让人感叹。我忽然想,那部发往出版社的清稿,也应该影印出来。这样,一部大书的“生命密码”,才全部铭刻在了青史之中。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读取历史和现实,重建现代家风

《中国人的家风》书封。海南出版社供图现代人的家风家教跟传统家风家教有了很大的不同,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无论是社会经济的运行模式,还是家庭结构模式,现代都大大不同于古代。传统的大家庭,多有三世、四世同堂的现象;现代家庭,多...

理想之光永恒

《上铺的兄弟》:黄蓓佳著;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1999年,也可以说是2000年,零点,漫天礼花拉开了新千年的帷幕,覆盖了我们每一个人朴素又华丽的梦境,我的儿童小说《上铺的兄弟》中的大小人物便是从这一时刻次第登场。...

京报读书·人文|追踪《诗经》文本的痕迹

  追踪《诗经》文本的痕迹  全书以传世《诗经》文本为主,参证清人学术成果,兼取出土安大简、阜阳简、上博简、海昏侯简和熹平石经《鲁诗》残石所作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面向:从古史追踪诗旨的脉络和演变,从异文探索《诗经》文本...

作家手稿是解密文学发生的钥匙

茅盾《子夜》手稿 资料图片朱自清《诗言志辨》手稿 资料图片郭沫若《水调歌头·赞焦裕禄同志》手稿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建馆40周年之际,作家毕飞宇、孙甘露分别将珍藏多年的长篇小说《玉米》和短篇小说《信使之函》手稿捐赠出来,成为丰...

“书香伴成长 巧手传温情” ——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博 社区开展“乐享童年”亲子系列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 曲颖)为丰富社区儿童课余生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动手能力,近日,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博社区联合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开展“书香伴成长,巧手传温情”亲子系列活动,通过绘本阅读、手工创作等形式,为...

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闭幕 累计交易额约2.34亿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培莲)5月19日,为期5天的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北书博会”)在长春闭幕,累计交易额约2.34亿元。  此次东北书博会由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四省出版发...

聆听城市书页翻动的声音

宁波少年儿童图书馆内亲子共读。宁波市委宣传部提供在宁波奉化新华书店阅读的一家人。宁波市委宣传部提供宁波市民参与慈溪少年儿童图书馆读书月组织的专场“换书大会”。宁波市委宣传部提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

文学数据管理标准填补行业空白

本报电(徐昳清)日前,由中国作协指导,中国现代文学馆、浙江省作协及中国标准化协会共同主办的《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总体要求》团体标准(以下简称“文学数据团体标准”)发布仪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这是中国首个界定文学数据管理领...

《国士丘濬》新书发布会在丘濬的“办公室”举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5月17日,北京国子监彝伦堂,《国士丘濬》新书发布会暨丘濬思想文化研讨会在此举办。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丘濬,在明代官至尚书、内阁大学士,获“中兴贤辅”之称。其《大学衍义补》构建...

重塑对语言的感知

【精读短评】西渡编选的《戈麦全集》终于出版了。自诗人戈麦1991年辞世后,西渡就开始致力于戈麦作品的整理出版,先后编选了《彗星——戈麦诗集》(漓江出版社1993)、《戈麦诗全编》(上海三联书店1999)、《戈麦的诗》(人...

2025
03/01
13:13
浏览量: 15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普京到达北京,中方高规格接待,现场铺设红毯,接机人很不同寻常

普京到达北京,中方高规格接待,现场铺设红毯,接机人很不同寻常

传播中华民族传统酒文化    提升中国品牌酒企国际影响力

传播中华民族传统酒文化 提升中国品牌酒企国际影响力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