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巴金《火》:全民抗战 浴火新生

巴金《火》:全民抗战 浴火新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时间:2025-07-04 11:49:59 | 点击:99

  巴金《火》的多个版本,中国现代文学馆巴金藏书文库藏。作者供图

  1938年深冬,桂林城在日寇的狂轰滥炸下化作一片火海。巴金站在月牙山上,这位以笔为剑的战士目光穿透“半个天空的黑烟”,凝视着这座正在被烈焰吞噬的城市。火光映照着他坚毅的面庞,也照亮了他手中那叠辗转万里、沾满硝烟气息的稿纸。他深吸一口气,再次俯身,继续书写那部在战火中孕育、在流离中成长的长篇小说《火》。

  跨越五年辗转万里,在炮火与流离中诞生

  巴金创作《火》的过程,堪称一部在铁与血中写就的抗战文学创作史。1938年5月,广州城上空敌机盘旋,爆炸声此起彼伏。巴金就在这“几乎每天都有空袭”的恐怖氛围中,于轰炸的间隙,在临时栖身的陋室里,写下了小说的前三章。

  每一次凄厉的警报响起,他不得不中断思绪,匆匆收拾稿纸,躲进阴暗潮湿的防空洞。洞外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和房屋倒塌的声音,洞内是摇曳的烛光和作家紧锁的眉头。这种在死亡威胁下抢写篇章的坚韧,正是中国知识分子以文化抗战、以笔为枪的生动缩影。

  4个月后,当巴金从战火纷飞的汉口冒险返回广州,准备续写第四章时,战局已急转直下。日军从大亚湾登陆,兵锋直指广州。城市危在旦夕,巴金被迫再次踏上流亡之路。他怀揣着未完成的手稿,如同保护着珍贵的火种,在混乱中撤离。

  同年12月,他抵达桂林。然而,安宁只是短暂的假象。12月24日,桂林遭遇了惨烈的第四次大轰炸。那晚,巴金站在高处,目睹了全城陷入火海的炼狱景象,“黑烟中闪动着红光,红的风,红的巨舌”,吞噬着房屋、街道和无数无辜的生命。空气中弥漫着焦糊的气味,哭喊声、爆炸声交织。就是在这样令人窒息的环境中,在摇曳不定的烛光下,巴金强抑着悲愤与恐惧,再次提笔,让笔下的人物在虚构的世界里继续战斗。这种直面惨淡、于绝望中坚守希望的精神,正是《火》这部作品最深沉的力量源泉之一。

  1940年7月,巴金辗转至已成为“孤岛”的上海。租界的相对宁静并未带来真正的创作自由。日伪势力的渗透、无处不在的监视和搜查,像无形的枷锁。他只能在租界的夹缝中,在高度警惕的状态下,艰难地继续《火》的创作。环境的压抑和内心的焦灼,使得写作时断时续。

  最终,为了寻求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环境完成这部心血之作,他再次启程,远赴昆明。直到1943年,《火》的第三部才在西南联大所在的昆明最终定稿。这部跨越5个年头、辗转万里、在炮火与流离中诞生的作品,其创作本身就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角力的生命接力。

  一幅波澜壮阔的全民抗战文学画卷

  “让它烧吧,中国人是烧不尽的,中国人的心是烧不死的!”《火》第一部中,青年知识分子面对上海闸北漫天大火时发出的这句怒吼,如同一声惊雷,贯穿了整个三部曲。巴金通过3条相互交织又各具特色的叙事线索,构建起一幅波澜壮阔的全民抗战文学画卷。

  第一部《火》,聚焦淞沪会战至上海沦陷这段血与火的岁月。故事的主角是一群原本生活在安逸环境中的知识青年,如冯文淑、朱素贞、刘波等。战争瞬间摧毁了他们原有的生活轨迹,将他们抛入残酷的现实。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投身于伤兵医院的救治工作,在血肉模糊的战场上学习包扎与安慰;他们深入难民收容所,面对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同胞,竭尽全力提供帮助。

  正是在这些具体的、充满血泪的救亡实践中,他们完成了从懵懂青年到抗战战士的觉醒与蜕变。冯文淑毅然放弃相对安稳的生活,决心投身更前线的战地服务,她激昂地宣告:“我知道在这个大时代中,我们不应该看重个人的情感,我们要参加民族解放的神圣战争!”这代表了整整一代青年在国难当头时的共同选择。

  第二部《冯文淑》,将镜头拉向广袤的内地战场。冯文淑等人加入战地工作团,深入大别山区。这里的抗战图景与都市截然不同。他们面对的不仅是日寇的威胁,还有闭塞的环境、落后的观念以及动员民众的艰巨任务。小说生动描绘了他们如何克服困难,通过演讲、演出、识字班等形式,点燃普通农民心中的爱国热情。这一部分展现了抗战的群众基础,强调了人民战争的伟力。

  第三部《田惠世》,则将视野转向相对稳定却又暗流涌动的昆明大后方。故事围绕基督徒知识分子田惠世展开。他秉持着博爱与和平的信念,在战火纷飞中独力创办并苦苦支撑着《北辰》杂志,试图在混乱中发出理性的声音,守护文化的火种。与此同时,第一部中的主要人物如刘波、朱素贞等也汇聚于此,继续着他们的抗争与思考。这一部着重探讨了在持久战中,不同信仰在民族救亡大背景下的碰撞、融合,以及知识分子在文化战线上的坚守与困境。它揭示了抗战不仅是军事的较量,更是精神与文化的持久战。

  巴金笔下的人物,绝非简单的符号,而是承载着丰富民族精神的鲜活载体。在这些角色身上,跃动着巴金对“火中凤凰”这一意象最深刻的诠释,中华民族的个体生命,在战火的残酷淬炼中,经历着毁灭与痛苦,但他们的精神却在牺牲与抗争中升华,如同浴火重生的凤凰,展现出一种不可摧毁、愈挫愈勇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正是民族得以延续、最终胜利的根本保证。

  “中国人的心是烧不死的”

  巴金对《火》的定位非常明确,他直言这是一本“宣传的书”。在1940年为《烽火》杂志撰写的卷头语中,他的声音无比坚定,如同战鼓:“我们的文化是任何暴力所不能摧毁的。”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通过《火》中无数人物命运和抗争故事所传递的核心信念。这些薄薄的纸页,承载着千钧的重量,穿越封锁线,传递到前线将士、后方民众、流亡学生的手中,将一个个孤立的个体生命与整个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在精神层面构筑起一道炸不垮、摧不毁的钢铁长城。

  穿越80余载的岁月烽烟,《火》这部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的作品,其生命力并未因战争的结束而消逝。它如同那只在烈火中涅槃重生的凤凰,其精神价值在历史的淬炼中愈发璀璨夺目。

  今天,当我们重读《火》,苏州河畔那句“中国人的心是烧不死的”呐喊,依然铮铮作响,穿越时空,激荡人心。巴金以生命熔铸的这部抗战史诗,早已超越了他自谦的“宣传之作”的范畴。它升华为一个民族在存亡绝续关头的精神图腾,一部以血与火写就的民族心灵史。

  《火》所燃烧的,不仅是一个时代的抗争激情,更是穿越时空、烛照后世的不灭精神火焰。它永远提醒着我们,民族之魂,历劫不灭;信仰之光,生生不息。

  (作者系中国现代文学馆副研究馆员)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昆仑石刻”引发学术争鸣 真理就该越辩越明

 最近,一则文史领域的学术资讯火出了圈。《光明日报》刊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仝涛的文章《重大发现!秦始皇派人去昆仑山采长生不老药的石刻找到了》后,诸多专家学者围绕着石刻真伪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光明日报》也在“...

巴金《火》:全民抗战 浴火新生

  巴金《火》的多个版本,中国现代文学馆巴金藏书文库藏。作者供图  1938年深冬,桂林城在日寇的狂轰滥炸下化作一片火海。巴金站在月牙山上,这位以笔为剑的战士目光穿透“半个天空的黑烟”,凝视着这座正在被烈焰吞噬的城市。火...

用古诗词“命名”当下,让生活精致一公分

《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云上”千人团  诗意地吃,诗意地穿,诗意地栖居,诗词的日常性和生命力正在被激活。  ——————————  看到广州人李耀鹏传承四代的美食“煎堆”,你想起了哪句诗?是“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

最"炫"中国风,跟着古诗词里的远方去旅行

  【文艺星青年按】暑假进入倒计时了,不少孩子在假期里参加夏令营或是随父母出游。出去玩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但写游记,可就不一定了。如何优雅又不失水平用文字描述出游见闻和感想?不妨先来学学古人的旅行日记吧~  泰山  《望...

古诗词里话劳动

廉彩红劳动不只与汗水和辛苦相关,也与美相连。劳动者是美的,劳动的场景是动人的,劳动的果实是甘甜的。劳动中绽放的美丽与诗意,被历代诗人精准捕捉。他们用笔墨记录下劳动的详细过程,抒发着对劳动的歌颂和赞美。通过这些古诗词,我们...

仁言任语 : 缘深意长

       每日新闻网北京讯  任亚军  二0二五年六月三十一日,应袁志华、刘万春弟之邀,前往中国行为法学会新址参观,与诸位领导共商发展大计。意外邂逅惠主任,竟是十几年前的老友。

诗乐精华在美育

【光明书话】  什么是文学经典?叶嘉莹先生说:“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诗经》《楚辞》和李白、杜甫的诗歌就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经典,其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精神。  流淌在中国人血脉中的《诗》魂  《诗...

中国千年家风诗话

陶渊明家训“愿尔斯才”。元好问家学深厚。□马琳壹家风“宜其家室”“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

仁言任语: 钱与友

       每日新闻网北京讯  任亚军  吾挚爱敛财,亦钟情于消费,愿将所敛之财,用诸心爱之人。于今时今日,敛财之途,形形色色。首要者,务必合法;次则求效益最大化,正所谓“君子爱

弄清楚游客喜欢什么 文旅“宠粉”才有方向

视觉中国供图  和不少年轻人一样,每到月底算账的时候,我都会感慨:自己又“抠抠搜搜”地花了不少钱。要是再仔细盘算一下钱到底花在了什么地方,旅游绝对算是其中的一个大头。  类似这样的消费偏好,在年轻人中并不罕见。中国青年报...

2025
07/04
11:49
浏览量: 9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仁言任语 : 缘深意长

仁言任语 : 缘深意长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