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美国热炒“中国经济胁迫”意欲何为?

美国热炒“中国经济胁迫”意欲何为?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7-31 09:49:20 | 点击:3330

孙立鹏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助理

7月27日,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以“美国经济安全:应对经济胁迫和日益增长的竞争”为主题召开听证会。负责国际事务的美国副财长杰伊·香博和负责经济增长、能源与环境的副国务卿约瑟·费尔南德斯作证词时均表示,中国“经济胁迫损害了美国国家安全和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成为美国和盟友当前最主要的经济挑战。

事实上,美国炮制的“中国经济胁迫论”酝酿已久。2021年10月,美国众议院推出“反中国经济胁迫法案”;2023年,美国参议院推出“反经济胁迫法案”。美国参众两院都把矛头指向中国,将中国“意图以经济施压损害他国,实现战略和政治目的”定性为所谓的“经济胁迫”。当前,美国再次大肆炒作这个议题,具有以下四点原因:

第一,中国的经济反击让美国倍感压力。拜登政府自执政以来,将经济问题政治化、安全化和意识形态化,采取系列措施对华无底线经济施压。面临美国的经济霸凌,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反击措施,让美国压力大增。美国急于给中国扣上“经济胁迫”帽子,以受害者姿态团结经济伙伴,共同对中国施压。

第二,以“经济胁迫论”替代“疫情中断论”。过去几年,美国下决心对华采取了产业“脱钩”和所谓“去风险”,拉开架势与中国进行产业竞争。疫情时期,美国把疫情导致的全球产业链中断归咎于中国,以产业安全为由加紧构筑排华产业链。疫情之后,美急需新的叙事逻辑,找到产业排华的新借口。而“经济胁迫”几乎与所有安全、主权、人权、意识形态和利益观的问题联系在一起。美国急需以它为新理由,推动各方减少对华经济依赖。

第三,团结盟友的战略之举。自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把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后,美国引领盟友在各个领域构筑排华“小圈子”。而炒作“中国经济胁迫论”,抬升来自中国的风险,可以巩固美国和盟友之间的关系,为其战略利益服务。费尔南德斯作证词时表示,应对“中国经济胁迫”可以促进G7框架下的合作。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五眼联盟”国家财长召开会议,加强应对“中国经济胁迫”的情报产品共享,将经济问题与情报和安全问题混为一谈,意在夯实反华具体合作,进一步坐实反华盟友圈。

第四,恶化中国营商环境。疫情之后,中国经济表现出了强劲的韧性和复原力。这是美国和西方盟友不愿意看到的。他们抛出所谓“经济胁迫论”,歪曲抹黑中国对在华外企施压。其意在扰乱恶化中国营商环境,希望看到更多的在华企业减少投资、转移产业链至国外,配合美国“在岸”“友岸”和“近岸”政策,彻底掏空中国产业链的“家底”,重塑美国主导下排除中国的全球产业生态系统。

更需要关注的是,当美国一味以“经济胁迫”抹黑中国的时候,它自己却是全球的最大经济胁迫施暴者。截至2023年7月,美国财政部将全球12631个经济实体纳入“特别指定国民制裁清单”,13家企业纳入“非特别指定国民制裁清单”。美国利用金融霸权优势,对他国政府、企业和个人肆意制裁,扰乱营商环境和经济秩序。

同时,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出口管制作为经济施压的最有力武器。截至2023年7月,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分别将567家、2520家、223家、71家全球各国企业和机构列入“个人拒止清单”“实体清单”“未经证实清单”“军民两用清单”。其中,中国成为美国经济霸凌的最大目标。

不论国际风云如何突变,美国如何抹黑中国。中国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全面实施平等待遇,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在2022年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排名升至第31位。这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对中国营商环境投下的信任票。

近期,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切实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切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这意味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了机遇和希望。美国炒作“中国经济胁迫”的小伎俩,阻挡不了中国经济崛起的历史脚步。

编审:高霈宁 郭素萍 张艳玲


【责任编辑:高霈宁】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这本书告诉你,没有诸葛亮的蜀国为什么还能撑30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从诸葛亮去世的公元234年至蜀汉灭亡的263年,蜀汉作为三国之中最弱小的国家,依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没有诸葛亮的蜀国为什么还能撑30年?近日出版的《汉之季——诸葛亮身...

传承书院文化 书香浸润乡村

学生在文宇阁书院阅读。邓龙华摄文宇阁书院鸟瞰。徐 铮摄“江右书院甲天下”,江西的书院文化底蕴深厚、绵延至今,白鹿洞书院、濂溪书院、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等声名远扬。如今,在江西宜春市万载县鹅峰乡,有一座藏书300余万册、年...

读取历史和现实,重建现代家风

《中国人的家风》书封。海南出版社供图现代人的家风家教跟传统家风家教有了很大的不同,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无论是社会经济的运行模式,还是家庭结构模式,现代都大大不同于古代。传统的大家庭,多有三世、四世同堂的现象;现代家庭,多...

理想之光永恒

《上铺的兄弟》:黄蓓佳著;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1999年,也可以说是2000年,零点,漫天礼花拉开了新千年的帷幕,覆盖了我们每一个人朴素又华丽的梦境,我的儿童小说《上铺的兄弟》中的大小人物便是从这一时刻次第登场。...

京报读书·人文|追踪《诗经》文本的痕迹

  追踪《诗经》文本的痕迹  全书以传世《诗经》文本为主,参证清人学术成果,兼取出土安大简、阜阳简、上博简、海昏侯简和熹平石经《鲁诗》残石所作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面向:从古史追踪诗旨的脉络和演变,从异文探索《诗经》文本...

作家手稿是解密文学发生的钥匙

茅盾《子夜》手稿 资料图片朱自清《诗言志辨》手稿 资料图片郭沫若《水调歌头·赞焦裕禄同志》手稿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建馆40周年之际,作家毕飞宇、孙甘露分别将珍藏多年的长篇小说《玉米》和短篇小说《信使之函》手稿捐赠出来,成为丰...

“书香伴成长 巧手传温情” ——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博 社区开展“乐享童年”亲子系列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 曲颖)为丰富社区儿童课余生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动手能力,近日,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博社区联合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开展“书香伴成长,巧手传温情”亲子系列活动,通过绘本阅读、手工创作等形式,为...

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闭幕 累计交易额约2.34亿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培莲)5月19日,为期5天的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北书博会”)在长春闭幕,累计交易额约2.34亿元。  此次东北书博会由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四省出版发...

聆听城市书页翻动的声音

宁波少年儿童图书馆内亲子共读。宁波市委宣传部提供在宁波奉化新华书店阅读的一家人。宁波市委宣传部提供宁波市民参与慈溪少年儿童图书馆读书月组织的专场“换书大会”。宁波市委宣传部提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

文学数据管理标准填补行业空白

本报电(徐昳清)日前,由中国作协指导,中国现代文学馆、浙江省作协及中国标准化协会共同主办的《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总体要求》团体标准(以下简称“文学数据团体标准”)发布仪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这是中国首个界定文学数据管理领...

2023
07/31
09:49
浏览量: 333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普京到达北京,中方高规格接待,现场铺设红毯,接机人很不同寻常

普京到达北京,中方高规格接待,现场铺设红毯,接机人很不同寻常

传播中华民族传统酒文化    提升中国品牌酒企国际影响力

传播中华民族传统酒文化 提升中国品牌酒企国际影响力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