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探访中国首家楼兰博物馆:“楼兰美女”谜几何?

探访中国首家楼兰博物馆:“楼兰美女”谜几何?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3-11-02 10:38:50 | 点击:14199

原标题:探访中国首家楼兰博物馆:“楼兰美女”谜几何?

“‘楼兰美女’干尸出土时可谓惊艳众人,她面目清秀,鼻梁高挺,睫毛卷翘,历经千年仍然清晰可见。”新疆若羌县文博馆馆长冯京说,她是中国首家楼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楼兰,曾商贾不绝,驼铃声声响彻大漠,也曾金戈铁马,引得边塞诗人写下无数名篇。然而,公元5世纪左右,它却突然从中国史册上神秘消失,留下无数未解谜团,“楼兰”究竟是什么样?近日,记者来到新疆若羌县探访神秘又极具特色的中国首家楼兰博物馆。


听“楼兰美女”讲故事


楼兰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一个以楼兰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2011年5月3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该馆建筑面积4688平方米,分为史前时期展厅、楼兰历史厅、秘境若羌厅、沧桑记忆厅及历史有声厅。


冯京向记者介绍,目前楼兰博物馆馆藏各类文物5717件,其中一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17件、三级文物64件。在这些“横跨千年的藏品”中,有以“楼兰美女”为代表的干尸标本,有陶器群,还有以“长葆子孙锦”为代表的织锦……楼兰文物从各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无限精彩的楼兰社会。


楼兰博物馆。潘琦 摄


博物馆内参观者众多,每一件精美文物面前都围满游客。然而整个馆内井然有序,只有轻微的讲解声。人们拍照打卡,用默默地注视表达着内心的震撼。


“今年,截至目前,楼兰博物馆旅游人数已突破22万人次,日均客流量达1700人次。”冯京说。


镇馆之宝“楼兰美女”干尸静静的沉睡在展厅的中央,记者怀着敬畏的心情听到一个关于她的故事。“楼兰美女”身高165厘米,死时年龄在25岁左右。下葬时腹中还怀着孩子,很有可能是难产而死。若羌县楼兰博物馆讲解员热米拉·麦麦提说,在物质条件尚不发达的那个时代,她的尖顶毡帽上插了2束羽毛,皮靴上没有一处补丁,由此可以判断“美女”出身于富贵人家。


“楼兰美女”的发现,始于一场美丽的邂逅。“2004年8月,一名文物保护工作者巡逻途中,在路边的高台上休息,手不小心触摸到了什么东西,用手将黄土拨开‘楼兰美女’就这样出现在世人眼前。”热米拉·麦麦提说。


“博物馆里藏着楼兰人的时尚”


博物馆展厅光线明暗交替,记者在展柜中看见一个织锦,上面汉字纹样依稀可辨。


据热米拉·麦麦提介绍,馆藏织锦图案风格可分为吉祥瑞兽云气纹样,几何纹样和祥瑞花草纹样,该馆含有文字的丝织品数量达20余件。


正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一样,楼兰遗址出土的织锦上也写有很多吉祥话,如“延年益寿长葆子孙”“长乐明光”“望四海贵富寿为国庆”等。


楼兰博物馆织锦展示。孙亚亚 摄


可以猜到,丝绸之路的贸易畅通让当时的楼兰也紧跟中原时尚的脚步。


楼兰地区出土的文字锦,纹饰细腻流畅,图案艳丽夺目。“经研究分析发现,均来自陕西、四川、河南、河北等地,这些织锦不仅彰显新疆地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见证了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交融。”若羌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李建峰说。


除了织锦,热米拉·麦麦提提到另一件文物,“楼兰美女”干尸身上穿的毛织裹衣,该服饰使用羊毛缂织工艺,经线为白色,纬线则采用灰白、浅棕、深棕三色,不同于普通制造工艺,以通经断纬的方法制成的纺织品,立体感很强,呈现出的图案往往如雕琢镂刻一般,十分精美。


记者在博物馆还看见,如现代水桶包一般的“草编篓”“两边垂有毛球的帽子”,厚重的鞋子像极了现在的雪地靴。


博物馆藏品狐狸皮帽。潘琦 摄


“楼兰文创,有点意思”


当天,参观完楼兰博物馆,来自重庆的游客胡睿还意犹未尽,走进了楼兰文创展示区,希望一些礼物回家。


“长葆子孙”丝巾、“延年益寿”钥匙扣……胡睿挑花了眼。


文创基地负责人孙虎讲解文创产品。潘琦 摄


楼兰礼物文创基地负责人孙虎介绍,目前基地推出“楼兰”系列文创产品近80款,文创产品上的图案、文字等文化元素均来源于楼兰故城遗址出土的织锦残片。“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楼兰人的生活风貌,我们采用现代审美视角和楼兰织锦上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把从楼兰出土的织锦上发现的图案拓下来做成小丝带、丝巾,并进行大胆配色。”孙虎说。


近年来,若羌县深入挖掘楼兰文化内涵,积极鼓励相关文创产品研发,“‘楼兰’系列文创产品的推出,让厚重的历史文物‘活’了起来。”李建峰说。


楼兰故城遗址位于若羌县境内。楼兰人的过往,楼兰美女的神秘,给后人留下无尽的猜测与遐想。(潘琦)


(责编:杨虞波罗、李楠桦)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这本书告诉你,没有诸葛亮的蜀国为什么还能撑30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从诸葛亮去世的公元234年至蜀汉灭亡的263年,蜀汉作为三国之中最弱小的国家,依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没有诸葛亮的蜀国为什么还能撑30年?近日出版的《汉之季——诸葛亮身...

传承书院文化 书香浸润乡村

学生在文宇阁书院阅读。邓龙华摄文宇阁书院鸟瞰。徐 铮摄“江右书院甲天下”,江西的书院文化底蕴深厚、绵延至今,白鹿洞书院、濂溪书院、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等声名远扬。如今,在江西宜春市万载县鹅峰乡,有一座藏书300余万册、年...

读取历史和现实,重建现代家风

《中国人的家风》书封。海南出版社供图现代人的家风家教跟传统家风家教有了很大的不同,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无论是社会经济的运行模式,还是家庭结构模式,现代都大大不同于古代。传统的大家庭,多有三世、四世同堂的现象;现代家庭,多...

理想之光永恒

《上铺的兄弟》:黄蓓佳著;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1999年,也可以说是2000年,零点,漫天礼花拉开了新千年的帷幕,覆盖了我们每一个人朴素又华丽的梦境,我的儿童小说《上铺的兄弟》中的大小人物便是从这一时刻次第登场。...

京报读书·人文|追踪《诗经》文本的痕迹

  追踪《诗经》文本的痕迹  全书以传世《诗经》文本为主,参证清人学术成果,兼取出土安大简、阜阳简、上博简、海昏侯简和熹平石经《鲁诗》残石所作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面向:从古史追踪诗旨的脉络和演变,从异文探索《诗经》文本...

作家手稿是解密文学发生的钥匙

茅盾《子夜》手稿 资料图片朱自清《诗言志辨》手稿 资料图片郭沫若《水调歌头·赞焦裕禄同志》手稿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建馆40周年之际,作家毕飞宇、孙甘露分别将珍藏多年的长篇小说《玉米》和短篇小说《信使之函》手稿捐赠出来,成为丰...

“书香伴成长 巧手传温情” ——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博 社区开展“乐享童年”亲子系列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 曲颖)为丰富社区儿童课余生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动手能力,近日,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博社区联合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开展“书香伴成长,巧手传温情”亲子系列活动,通过绘本阅读、手工创作等形式,为...

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闭幕 累计交易额约2.34亿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培莲)5月19日,为期5天的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北书博会”)在长春闭幕,累计交易额约2.34亿元。  此次东北书博会由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四省出版发...

聆听城市书页翻动的声音

宁波少年儿童图书馆内亲子共读。宁波市委宣传部提供在宁波奉化新华书店阅读的一家人。宁波市委宣传部提供宁波市民参与慈溪少年儿童图书馆读书月组织的专场“换书大会”。宁波市委宣传部提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

文学数据管理标准填补行业空白

本报电(徐昳清)日前,由中国作协指导,中国现代文学馆、浙江省作协及中国标准化协会共同主办的《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总体要求》团体标准(以下简称“文学数据团体标准”)发布仪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这是中国首个界定文学数据管理领...

2023
11/02
10:38
浏览量: 1419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普京到达北京,中方高规格接待,现场铺设红毯,接机人很不同寻常

普京到达北京,中方高规格接待,现场铺设红毯,接机人很不同寻常

传播中华民族传统酒文化    提升中国品牌酒企国际影响力

传播中华民族传统酒文化 提升中国品牌酒企国际影响力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