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记者手记|鲜活中国传统文化助燃美国春节热

记者手记|鲜活中国传统文化助燃美国春节热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02-18 16:16:00 | 点击:28568

2月11日,参观者在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举行的龙年迎新春活动上观看刺绣作品。新华社发(周焕新摄)

2月11日,参观者在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举行的龙年迎新春活动上观看刺绣作品。新华社发(周焕新摄)

新华社纽约2月14日电 记者手记|鲜活中国传统文化助燃美国春节热

新华社记者杨士龙

捏米塑,写春联,观宋代点茶,赏苏州评弹……因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家们的到来,美国纽约、费城、洛杉矶和旧金山等地龙年春节庆祝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近距离体验“中国人的绝活”,也成为美国民众近来的热门家庭亲子休闲活动。

2月11日,书法家在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举行的龙年迎新春活动上为参观者书写对联。新华社发(周焕新摄)

2月11日,书法家在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举行的龙年迎新春活动上为参观者书写对联。新华社发(周焕新摄)

“艺术家们从中国远道而来,(给大家)带来平时不容易看到的表演,非常吸引人。”费城艺术博物馆策展人木下弘美11日在该馆首次龙年迎新春活动结束后对新华社记者说。当天活动吸引了近千名家长和孩子参与。

活动当天上午10时开始,到了下午3时原定结束时间,温州米塑、糖画糖人、中国书法、木板年画、台州刺绣、宋代点茶、青瓷(南宋官窑)和泰顺木偶戏等展台前依然人头攒动。

2月11日,参观者在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举行的龙年迎新春活动上观看瓷器制作。新华社发(周焕新摄)

2月11日,参观者在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举行的龙年迎新春活动上观看瓷器制作。新华社发(周焕新摄)

“我想不出比让艺术家们亲自展示其技艺更好的方式了。这种人与人的互动非常重要。”在费城艺术博物馆工作了12年的木下弘美认为,这个活动有助于促进美中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更好理解。

“我们应该经常举办这样的活动,我们需要了解其他文化。”属虎的伊达尼边说边向记者展示中国艺术家为她做的生肖虎的米塑。“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极其丰富。我们应该向这样历经多年的文化学习。”

在信息科技公司工作的保罗和来自郑州的夫人特地带着他们两岁的女儿参加活动。“这个活动太棒了。我们喜欢分享中国文化……我一直认为,通过艺术和文化交流,我们可以架起沟通的桥梁。”

2月11日,参观者在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举行的龙年迎新春活动上观看中国传统服饰。新华社发(周焕新摄)

2月11日,参观者在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举行的龙年迎新春活动上观看中国传统服饰。新华社发(周焕新摄)

费城是“欢乐春节”浙江省文化展演团10天美国之行的第七站,也是最后一站。此前,他们已参加了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和华美协进社以及新泽西表演艺术中心等庆春节活动。

“当地观众的热情完全出乎我们的预料。每一个项目都受到特别欢迎。原定2小时的活动,往往都延长到3小时到4小时,”展演团团长、浙江省文化馆馆长阮静说,“不过,我们的表演艺术团队也忘记了疲惫。让更多的世界人民知晓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2月11日,孩子们在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举行的龙年迎新春活动上体验木偶戏。新华社发(周焕新摄)

2月11日,孩子们在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举行的龙年迎新春活动上体验木偶戏。新华社发(周焕新摄)

阮静介绍说,展演团9名成员不仅技艺精湛,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也很深刻,其中“80后”占多半,英文好,与美国民众交流非常通畅,互动性特别好。

“这次美国之行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一方面中国文化需要走出去,我们优秀的文化要让更多的人知晓;一方面我们的文化需要创新,需要转化,更好地与时代紧密结合。”阮静说。

同样于春节期间率团在美国演出的上海评弹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高博文也有同感:“每次演出,我们都准备了唱词的中英文字幕,帮助当地观众更好地理解表演曲目。”

访美10天内,高博文率该团8名国家级演员在纽约、洛杉矶、拉斯维加斯和旧金山展开巡演,曲目既有传统经典选段《杨八姐·比武》《长生殿·絮阁》等,也有现代时尚的金曲集萃《声声慢》《花好月圆》,尤其是以吴侬软语演绎的国产剧《繁花》片段更是再次放大了该剧在美国的外溢效应。

纽约华美艺术团团长张慧珠说,评弹团4日在纽约市政厅演出结束时,在场观众齐声喊好,不少人眼里含着泪水,还有观众主动上台献花。

“美国记者”网站对中国艺术家美国之行予以深刻评价:他们所做的不仅仅是对中国古代艺术的简单呈现,还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动态演绎。“这不是传统的被动呈现,而是试图创造一个沉浸式环境,让过去和现在交汇融合,启发对文化的深刻理解,激发年青一代去创新和创造。”

(责编:于洋、崔译戈)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用哲思之光照亮少年成长之路——评陈曦《少年逍遥游》

  在灿若星河的中国古代哲学家中,庄子是十分特别的一位。鲁迅评价庄子之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玄奥奇警的思想寄寓于汪洋恣肆的文辞,庄子留给后世的既是思想高峰,又是文学富矿。但是,庄子并不容易接近...

文化学者薛仁明深圳分享新版《其人如天》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芳)7月3日,知名作家、文化学者薛仁明来到深圳,为其新版的代表作《其人如天》举办签售讲座。活动现场座无虚席,薛仁明以幽默而生动的语言解读《史记》人物的精神风骨与中国历史。图为...

朱宇清《物换星移》:以奇幻想象探索科技伦理

  本报电(徐妍迪)近日,由作家出版社主办的“科幻文学与现实世界跨越时空的对话——朱宇清《物换星移》作品分享会”在京举办。  《物换星移》是一部长篇科幻小说。作品以星际文明跃升为背景,构建起星球文明突破“物质陷阱”后多方...

长篇小说《弃犬历险记》——互为镜像的成长故事

  作为最早被人类驯服的家畜之一,狗在漫长历史中与人类相依为命,犹如家庭成员。然而,我们对它的了解又有多深?丘克军的长篇小说《弃犬历险记》(花城出版社出版)讲述的正是“我”与小狗阿花共奔赴、同命运的成长故事,在跌宕起伏的...

“昆仑石刻”引发学术争鸣 真理就该越辩越明

 最近,一则文史领域的学术资讯火出了圈。《光明日报》刊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仝涛的文章《重大发现!秦始皇派人去昆仑山采长生不老药的石刻找到了》后,诸多专家学者围绕着石刻真伪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光明日报》也在“...

巴金《火》:全民抗战 浴火新生

  巴金《火》的多个版本,中国现代文学馆巴金藏书文库藏。作者供图  1938年深冬,桂林城在日寇的狂轰滥炸下化作一片火海。巴金站在月牙山上,这位以笔为剑的战士目光穿透“半个天空的黑烟”,凝视着这座正在被烈焰吞噬的城市。火...

用古诗词“命名”当下,让生活精致一公分

《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云上”千人团  诗意地吃,诗意地穿,诗意地栖居,诗词的日常性和生命力正在被激活。  ——————————  看到广州人李耀鹏传承四代的美食“煎堆”,你想起了哪句诗?是“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

最"炫"中国风,跟着古诗词里的远方去旅行

  【文艺星青年按】暑假进入倒计时了,不少孩子在假期里参加夏令营或是随父母出游。出去玩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但写游记,可就不一定了。如何优雅又不失水平用文字描述出游见闻和感想?不妨先来学学古人的旅行日记吧~  泰山  《望...

古诗词里话劳动

廉彩红劳动不只与汗水和辛苦相关,也与美相连。劳动者是美的,劳动的场景是动人的,劳动的果实是甘甜的。劳动中绽放的美丽与诗意,被历代诗人精准捕捉。他们用笔墨记录下劳动的详细过程,抒发着对劳动的歌颂和赞美。通过这些古诗词,我们...

仁言任语 : 缘深意长

       每日新闻网北京讯  任亚军  二0二五年六月三十一日,应袁志华、刘万春弟之邀,前往中国行为法学会新址参观,与诸位领导共商发展大计。意外邂逅惠主任,竟是十几年前的老友。

2024
02/18
16:16
浏览量: 2856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仁言任语 : 缘深意长

仁言任语 : 缘深意长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