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期待更多乡村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期待更多乡村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来源:光明日报 | 时间:2024-12-26 14:59:50 | 点击:480

【专家点评】

作者:毕耕(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联合国旅游组织自2021年起发起“最佳旅游乡村”评选,旨在充分发挥旅游在保护乡村景观、生态、知识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最佳旅游乡村”总数达15个,居世界第一。这15个“最佳旅游乡村”,是中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缩影。成为“最佳旅游乡村”有何“秘诀”?分析这些乡村的发展之路,可以发现有五个关键点。这些“秘诀”也能为其他乡村的旅游发展和全面振兴提供借鉴。

一是擦亮自然风光。我国地大物博,疆域辽阔,高山大川纵横,江河湖海相依,地形地貌丰富,气候环境多样,物种资源众多,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如,重庆荆竹村位于武隆仙女山,拥有森林、草甸、天坑、峡谷、山峦、峭壁等多种地貌和植被,珍藏着原始奇特的自然风光;云南阿者科村以森林、水系、梯田与村寨“四素同构”,尤以蘑菇房民居最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色。这些丰富奇特的自然景观,都可转化为供游客观赏体验的旅游产品。

二是挖掘人文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老的人文遗产、独特的民风习俗、灿烂的民间艺术等,既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充分体现,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藏。如,安徽西递村是徽文化的重要载体与代表,拥有徽州三雕、徽派建筑营造技艺、徽州祠祭等非遗;陕西朱家湾村利用秦岭老屋、古道遗迹、柞水渔鼓、民间社火、古法酿酒等文化遗产来发展旅游。如何保护好挖掘好独特的文化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

三是彰显民族特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和谐相处的大家庭,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敦厚淳朴的民族风情,为乡村旅游铺垫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如,甘肃扎尕那村藏语意为“石匣子”,因村民在山下耕种、半山放牧、林间采摘而形成独特的农林牧复合体;广西大寨村依托龙脊梯田和特色民居,通过晒红衣、红瑶长发、织布技艺等民俗,把传播红瑶文化转变为旅游新业态。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民俗风情,正是乡村旅游的魅力所在。

四是创新发展模式。融合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农业种养等各类优势,发展现代观光产业、生态旅游、休闲民宿等各种项目,正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模式与新路径。如,浙江余村关闭“一厂三矿”,大力修复生态,实现了保护生态和改善民生的共赢;陕西朱家湾村将过去上山伐木砍竹、捕兽打猎、挖中药材转变为端“生态碗”、吃“旅游饭”,重新诠释“靠山吃山”的新内涵。这种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实现绿色转型的做法,尤其具有推广价值。

五是完善产业体系。我国乡村旅游已经从原先的农家乐、采摘园、餐饮住宿等单一业态转变为多业态全产业链经营,包括资源开发、民俗非遗、手工技艺、文创产品、交通物流、电子商务与网络社交等方面。如,浙江下姜村原为贫困村,通过旅游开发有效带动茶叶、蚕桑与中药材的生产销售;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小岗村通过活化利用凤阳花鼓和凤画等非遗资源,以及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等,因地制宜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由此可见,构建丰富的产业体系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当然,“秘诀”不止这些。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统筹规划与政策扶持,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以及社会各界对乡村发展的关注和支持等,也是促进我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这些成功的做法,为我国乃至世界乡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虽然入选“最佳旅游乡村”的数量最多,但我国还有不少乡村存在发展观念滞后、基础设施较差、产业融合欠佳、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亟须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要不断更新发展观念,坚定不移地走绿色生态、低碳环保、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网络通信、停车场、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等,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强文化建设和乡村旅游的高度融合。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做好金融服务,使乡村旅游开发进入良性循环轨道。要做好品牌形象传播,在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方面狠下功夫。

此外,还要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发展乡村旅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规范引导下,依法依规做好资源普查与开发建设,创新投资模式与服务体系,打造优质旅游线路和景观,做好产品开发与活动策划,同时还要加强日常管理和危机管控,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与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陈海波、陆健、李晓东、宋喜群、马跃华、周洪双、李志臣 光明日报通讯员 蒋加丽、李钟芸、于淼、李小琴、李雨霏)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25日 07版)

责任编辑:王目雨


【作者:毕耕】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鹭鸟纹彩色蜡染褶裙:穿在身上的史诗

【晒晒咱的镇馆之宝 】  光明日报记者 陈冠合 吕慎  “太美喽,古朴中透着时尚!”贵州省博物馆展厅中,观众在蜡染褶裙前低声赞叹。裙裾间翻飞的鹭鸟纹,展示着苗族的“最炫民族风”。  蜡染,古称“蜡缬”,即采用蜂蜡为防染材...

跟随影视作品,到成都的街道走一走

  说到成都,相信很多人会想到大熊猫。在2023年,成都还迎来一只“金熊猫”,这就是第一届金熊猫奖。今年9月12日至13日,第二届金熊猫奖将在成都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影视人和嘉宾,因影视来到四川,齐聚成都。  成都,是一...

心脏病发作时,用力咳嗽能自救?这些误区要避开

“心脏病发作时用力咳嗽能自救”?  网上经常有人说:如果心脏病发作时没人帮忙,就要立刻大口呼吸、用力咳嗽,坚持几分钟,就能撑到救援到来。这种说法对吗?  流言分析  这种说法没有依据。  咳嗽动作只能在病人清醒、持续心电...

北京计划到2026年底发展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成员规模至1000家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记者阳娜)在9月10日举行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人工智能生态伙伴大会”上,《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计划2.0》(以下简称“伙伴计划2.0”)正式发布。伙伴计划2.0明确,...

俄外交部重申俄方愿就无人机事件与波兰磋商

△俄外交部大楼(资料图)  俄罗斯外交部10日发表声明说,就波兰所谓无人机越界事件,俄外交部愿意加入两国国防部之间可能举行的磋商。  声明说,俄国防部已确认波兰境内并无俄方打击目标。俄军当天对乌打击中使用的、波方所谓进入...

特朗普政治盟友遭枪击身亡全美降半旗 嫌疑人已获释

当地时间9月10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卡什·帕特尔表示,因枪杀知名保守派活动人士查理·柯克而被拘留的嫌疑人在接受执法部门审讯后已被释放。他表示,调查仍在继续,将继续发布信息以维护透明度。  美国知名保守派活动人士、总统特...

烟台高新区开展“少年爱国防”国防教育主题活动

.烟台高新区开展“少年爱国防”国防教育主题活动 视频 编辑:王明  审核:同期声

一等奖第一名!烟职教师闪耀山东省精品实训课程比赛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潘静宇  近日,2025年度山东省精品实训课程比赛在日照举行。烟台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李卫东、周冰两位老师,凭借对实训课程的精准定位与创新设计,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分别获一等奖,其中,李卫东获...

湖南祁阳警方:在砖厂找到6名疑似智障人员

央视网消息:据祁阳市公安局9月9日通报:9月8日21时许,群众报警称,祁阳市三口塘镇鸿鑫砖厂涉嫌存在利用智障人员非法务工情况,祁阳市公安局迅速出警处置,现场找到6名疑似智障人员,依法对工厂相关人员进行了控制。目前案件正在...

习近平会见葡萄牙总理蒙特内格罗

  9月9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葡萄牙总理蒙特内格罗。  9月9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葡萄牙总理蒙特内格罗。  习近平指出,中国和葡萄牙都是历史底蕴深厚的国家,两国人民都拥有开放包...

2024
12/26
14:59
毕耕
浏览量: 48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