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当“China Travel”遇到“好客山东”

当“China Travel”遇到“好客山东”

来源:济南报道 | 时间:2025-01-10 15:27:00 | 点击:278

张宇宁 济南报道

“China Travel”

成为国际旅行“顶流”

“city不city”来自美国旅行博主保保熊在中国旅行期间的一句话,形容时髦不时髦、洋气不洋气。这个梗迅速在网络走红,并成为了2024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

保保熊对中国的评价是“很city”。实际上,在国外的各大视频平台上,以保保熊为代表的中国旅行视频成为了许多外国博主的“流量密码”,许多“老外”燃起了开启一场“China Travel”的兴趣。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入境需求,去年以来,一系列入境政策不断落地。11月30日,中国再次宣布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对保加利亚、日本等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单方面免签国家达到38个,吸引各国游客纷纷踏上中国的土地。

外国游客在中国的大街小巷中穿行,品尝着各式各样的美食,体验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China Travel”成为旅行“顶流”。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入境旅游人次大幅增长,外籍人员来华观光达到572.2万人次,会议商务活动380.3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403%、81.5%,越来越多外国游客选择来华旅游。

“老外”为何青睐山东?

山东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省份,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还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在“China Travel”的热潮中,山东省凭借其独特的文旅资源和优质的服务,成功脱颖而出,成为了越来越多外国游客的选择。

山东省的文旅资源可谓“家底深厚”。从青岛的碧海蓝天到泰山的雄伟壮丽,从曲阜的儒家文化到潍坊的风筝节,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淄博的烧烤、济南的超然楼、威海的火炬八街……无数美食美景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除了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山东省还注重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提升服务水平。东营市推出的智慧旅游平台,让游客可以在手机上轻松获取信息,进行线上预订,同时也能够体验到本地特色推荐;泰山景区建成全国首个“无证明智慧景区”,实现“一部手机在手、畅游泰山无忧”。此外,“好客山东”展现着齐鲁大地“崇礼尚宾、淳朴厚道”的“人情味儿”,“老外”来到山东,可收获“宾至如归”的旅行体验。

“好客山东”政策升级

诚邀天下客

11月9日至11日,一场别开生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宣推活动举行。通过动画、直播、虚拟现实等丰富形式,立体化地展现了山东的文化与现代发展的奇妙结合,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山东旅游信息。

而在入境政策上,山东更是不断发力,以迎接远方来客。4月,山东印发《关于加快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聚焦打通制约入境旅游的主要堵点,从6个方面出台16条政策举措,促进入境旅游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11月8日起,山东对韩国等9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青岛已执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山东还将支持济南、烟台、威海等有条件的市申报144小时过境免签……一条条新政策不断简化入境手续,进一步促进入境旅游的便利化。

山东各市也立足自身特点,加码政策,诚意满满。10月10日,济南发布《济南市加快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精准聚焦入境旅游堵点、痛点,从优化签证和通关政策、推进航旅深度融合、丰富入境旅游产品供给、提升入境旅游服务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等6个方面出台13条政策举措。

利好政策之下,外国游客与山东实现了“双向奔赴”。今年前三季度,山东边检总站共验放入境外籍旅客38.8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44.8%,其中以观光旅游为事由的入境人数占比54.1%。国庆假期,我省空港口岸出入境总人数超10.4万人次,同比增长31.5%;外籍人员入境旅游超5.3万人次,同比增长33.2%。在今年“China Travel”的热潮之中,“好客山东”已然成为来华旅行的一张亮丽名片。

12月2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4年度十大流行语,“city不city”位列其中。这句网络流行语火爆的背后,是今年外国游客来华观光旅行的火热。随着旅游业的复苏和出入境政策的利好,中国旅游业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引发“China Travel”热潮。在这一背景下,山东凭借其丰富的文旅资源和优质的服务,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好客山东”成为了“China Travel”的一张亮丽名片。

泰山景区。

责任编辑:张晰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全环境立德树人】全国中小学生美育教育联盟烟台工作委员会在烟台高新区成立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刘丽宁)五月的烟台,海风送爽,美育之花绚烂绽放。5月16日上午,“全国中小学生美育教育联盟烟台工作委员会”成立仪式在烟台高新区益文小学隆重举行。教育主管部门代表、联盟机构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及...

茶席雅聚 共品清欢——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滨河社区开展银龄大学茶艺课程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孙莹)茶,是中华文化的千年瑰宝,承载着礼仪、养生与哲思。近日,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滨河社区银龄大学开展了“茶席雅聚,共品清欢”茶艺课程,吸引了众多老年朋友参与。大家在袅袅茶香中,以茶会友,品味...

一个人的缺考 一座城的温度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刘丹)5月18日上午,姜昭鹏走进只有他一个人的高考考场,顺利完成补考。出考场后,他说自己考得还可以,“这次考试最重要的意义不是分数,而是我带着更多人的期待进入了考场。我会将这份爱护继续传承下...

与风沙赛跑,抢救千年土遗址

2025年3月,崔凯团队成员在陕西定边砖井堡调查风雪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受访者供图风有形状。在西北荒原上,土遗址受狂风、沙尘暴无数次撞击,风沙合谋把它们悄然蚕食出底部空腔,最后失去支撑,便轰然倾塌成历史的残章;在东部海隅,...

AI赋能传统节日文化,"中华节令精灵"亮相文博会_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在线记者 赵晓阳)5月22日,第21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在充满科技感的13号馆深圳主展馆与9号馆福田数字创意馆内,由深圳市华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上海绒...

在山东大汶口探寻文明曙光

    这是5月20日在大汶口遗址博物馆拍摄的刻花陶罐。  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南路大汶河两岸,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  近年来,当地对遗址周边350万平方米区域开展勘探,新发现6.9万和3.2万平方米遗址各一...

古都洛阳引八方游客

4月10日,游客在龙门石窟游玩。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打造文旅新业态与消费新场景,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感受古都洛阳的独特魅力。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4月25日,游客在应天门遗址博物...

提升讲解素养 让文物故事“声”入人心

【专家学思】博物馆讲解是一种在博物馆环境下发生的教育性活动,是博物馆展陈信息拥有者向信息匮乏并渴望获得信息的观众的传达信息的过程。原则上讲,只要拥有博物馆展陈信息,并且具备语言传播能力,就可以进行这样的活动。讲解制度不仅...

北京:古籍修复“绽放”在青春指尖_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实习生 杨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近日,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5所高校的50名大学生走进中国书店,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修复技艺,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与手工技艺的魅力...

国宝回家 完璧有时(感知文化里的中国)

上图:《攻守占》残片。国家文物局供图下图:5月18日,装有子弹库帛书的文物包装箱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开启。本报记者 朱笑熺摄核心阅读当地时间5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接收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

2025
01/10
15:27
浏览量: 27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剑阁县鼓楼幼儿园举行2023年秋季 开学典礼

剑阁县鼓楼幼儿园举行2023年秋季 开学典礼

风雨兼程    春华秋实 湖南省衡南四中举行校友助教助学暨建校60周年庆典

风雨兼程 春华秋实 湖南省衡南四中举行校友助教助学暨建校60周年庆典

中国孔子鸟化石震惊世界

中国孔子鸟化石震惊世界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