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心脏病发作时,用力咳嗽能自救?这些误区要避开

心脏病发作时,用力咳嗽能自救?这些误区要避开

来源:央视新闻 | 时间:2025-09-12 11:20:51 | 点击:78

“心脏病发作时用力咳嗽能自救”?

  网上经常有人说:如果心脏病发作时没人帮忙,就要立刻大口呼吸、用力咳嗽,坚持几分钟,就能撑到救援到来。这种说法对吗?

  流言分析

  这种说法没有依据。

  咳嗽动作只能在病人清醒、持续心电监护且心律刚刚发生变化时,作为几秒钟的过渡措施存在。一旦进入真正的心脏骤停,患者很快失去意识,根本无法执行咳嗽动作。因此,咳嗽自救并不是急救方法,盲目尝试反而可能耽误真正的抢救时机,最终加重危险。  

  在社交媒体上,时常能看到这样的说法:“如果心脏病发作时没人帮忙,就要立刻大口呼吸、用力咳嗽,坚持几分钟,就能撑到救援到来。”这种所谓的“咳嗽心肺复苏术”,甚至常被冠以“美国心脏协会推荐”的名头,广泛传播。

  听起来似乎有几分道理——咳嗽确实会增加胸腔压力,好像能把血液“挤”出来,维持大脑供血。但问题在于,这个说法把“心脏病发作”和“心脏骤停”混为一谈,把特殊条件下的医学现象包装成“人人可用的自救秘籍”。

  事实上,这种做法早在1999年被写进一篇文章后迅速流行,但很快遭到英国心脏基金会、英国复苏理事会和美国心脏协会的澄清:咳嗽自救并不是急救方法,盲目尝试反而可能耽误真正的抢救时机。

  心脏病发作时咳嗽,真能自救吗?

  从生理学角度看,咳嗽确实会在胸腔和腹腔之间形成剧烈的压力波动,短时间内推动血液前行。这种所谓“咳嗽泵效应”,在实验室中被量化过:健康志愿者一次用力咳嗽时,血液向外周的位移量可以达到400–700毫升,足以在几秒钟内维持脑部灌注。这也是为什么在医院导管室里,医生会要求清醒的患者在心律失常刚发生时用力咳嗽,以争取短暂的循环支持。

  △参考资料:实验装置

  然而,把这种特殊场景下的机制推广到普通人群,就成了伪科学。2021年一项系统综述纳入了23项研究,其中涉及咳嗽心肺复苏的只有4项,且全部为小样本的观察性研究,没有任何一项与标准心肺复苏进行对照。结果显示:没有证据表明咳嗽心肺复苏能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或出院存活率,证据等级被评定为“极低”。换句话说,哪怕个别病例中出现了暂时维持意识的情况,也无法证明这是可靠、可推广的自救方法。

  更重要的是,医学指南也明确提醒:咳嗽动作只能在病人清醒、持续心电监护且心律刚刚发生变化时,作为几秒钟的过渡措施存在。而一旦进入真正的心脏骤停,患者很快失去意识,根本无法执行咳嗽动作。因此,公众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心脏病发作时拼命咳嗽就能保命”,实际上是将专业术语误读为“人人适用的急救法”,完全脱离了医学语境。

  心脏病发作时咳嗽,会发生什么?

  看似简单的拼命咳嗽动作,之所以危险,原因并不在于它完全没有生理学基础,而在于它在现实情境中几乎不可能发挥作用,反而会带来严重后果。

  首先,它容易耽误最佳抢救时机。在美国一项关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流行病学研究中,那些在症状初发就拨打急救电话的患者,存活率是未拨打者的5倍(32.1%vs.6.0%)。

  这类流言恰恰会让患者在心梗或心脏骤停时第一时间选择咳嗽,而不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和呼叫旁人帮忙,未能获得有效的心肺复苏,导致大脑出现不可逆损伤,增加死亡风险。

  其次,它适用人群极其有限。咳嗽维持循环的案例几乎全部发生在心导管室或心电监护下的病房,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并且有医护人员随时指导,需要在心律转为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几秒钟内主动给予用力咳嗽,从而暂时维持血压和意识,属于短暂过渡措施。

  第三,在大众场景几乎无效。心脏骤停时,患者往往会迅速失去意识,根本无法执行有节奏的深呼吸和咳嗽动作。

  但如果你仍然清醒(你必须清醒才能进行“咳嗽心肺复苏”),那么你并没有心脏骤停,因此不需要心肺复苏,但紧急医疗救助至关重要,盲目进行咳嗽依然会延误治疗。

  因此,所谓“心脏病发作时拼命咳嗽能救命”的说法,不仅没有科学证据支持,还可能让人误判形势、错过急救,最终加重危险。真正能提高生存率的,是立刻呼救、立即心肺复苏和尽早除颤,而不是寄希望于“咳嗽几下”。

  心脏病高危人群还应规范服药、定期复查,必要时植入ICD(植入式除颤器)等手段才能真正降低猝死风险。

  (央视新闻综合科学辟谣)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心脏病发作时,用力咳嗽能自救?这些误区要避开

“心脏病发作时用力咳嗽能自救”?  网上经常有人说:如果心脏病发作时没人帮忙,就要立刻大口呼吸、用力咳嗽,坚持几分钟,就能撑到救援到来。这种说法对吗?  流言分析  这种说法没有依据。  咳嗽动作只能在病人清醒、持续心电...

北京计划到2026年底发展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成员规模至1000家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记者阳娜)在9月10日举行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人工智能生态伙伴大会”上,《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计划2.0》(以下简称“伙伴计划2.0”)正式发布。伙伴计划2.0明确,...

俄外交部重申俄方愿就无人机事件与波兰磋商

△俄外交部大楼(资料图)  俄罗斯外交部10日发表声明说,就波兰所谓无人机越界事件,俄外交部愿意加入两国国防部之间可能举行的磋商。  声明说,俄国防部已确认波兰境内并无俄方打击目标。俄军当天对乌打击中使用的、波方所谓进入...

特朗普政治盟友遭枪击身亡全美降半旗 嫌疑人已获释

当地时间9月10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卡什·帕特尔表示,因枪杀知名保守派活动人士查理·柯克而被拘留的嫌疑人在接受执法部门审讯后已被释放。他表示,调查仍在继续,将继续发布信息以维护透明度。  美国知名保守派活动人士、总统特...

烟台高新区开展“少年爱国防”国防教育主题活动

.烟台高新区开展“少年爱国防”国防教育主题活动 视频 编辑:王明  审核:同期声

一等奖第一名!烟职教师闪耀山东省精品实训课程比赛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潘静宇  近日,2025年度山东省精品实训课程比赛在日照举行。烟台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李卫东、周冰两位老师,凭借对实训课程的精准定位与创新设计,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分别获一等奖,其中,李卫东获...

湖南祁阳警方:在砖厂找到6名疑似智障人员

央视网消息:据祁阳市公安局9月9日通报:9月8日21时许,群众报警称,祁阳市三口塘镇鸿鑫砖厂涉嫌存在利用智障人员非法务工情况,祁阳市公安局迅速出警处置,现场找到6名疑似智障人员,依法对工厂相关人员进行了控制。目前案件正在...

习近平会见葡萄牙总理蒙特内格罗

  9月9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葡萄牙总理蒙特内格罗。  9月9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葡萄牙总理蒙特内格罗。  习近平指出,中国和葡萄牙都是历史底蕴深厚的国家,两国人民都拥有开放包...

一盏警灯,一片安心——烟台高新新学期护学再启航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暑假结束,“神兽”归笼。为保障校园安全有序,高新公安周密部署,提前“报到”,全力开启护学模式,给师生们带来满满的安全感。站好开学“第一岗”开学首日,烟台高新公安优化警力部署,强化安保措施,扎实...

【夏季行动】开学季,安全至上!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新学期在即,连日来,烟台高新公安扎实开展校园安保工作,全方位织密安全防护网,为师生平安保驾护航。隐患排查“零盲区”开学前,各派出所扎实推进校园内部隐患排查,围绕安全管理制度、一键报...

2025
09/12
11:20
浏览量: 7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