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万荣薛瑄故里:真儒贤哲的文化原乡

万荣薛瑄故里:真儒贤哲的文化原乡

来源:每日新闻网 | 时间:2025-01-14 16:00:06 | 点击:13340

案1111111111.png

▲薛瑄纪念馆

每日新闻网讯(南 俊)山西历史上有三位大儒从祀孔庙,而万荣就有两人,即王通和薛瑄。万荣,堪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脉绵延,代代相传。走进薛瑄故里——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伫立聚秀山上,抬头眺望,孤山巍巍,韶光淑气,良田万顷,春华秋实,令人心游万仞,思接千古。

清代学者范彪西作联赞薛瑄曰:“开绝学于胡叔心、陈公甫、王阳明之前,享祀乃堪从孔孟;集大成于西河氏、太史公、文中子之后,毓灵应不愧唐虞。”意思是薛瑄在明代建立河东学派,远在胡叔心、陈公甫、王阳明之前,具有开创之功;薛瑄的学说创立于卜子夏、司马迁、王通之后,可谓集大成者,无愧于尧舜。由此可见,薛瑄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案222222222.png

▲薛夫子家庙

一代廉吏 千秋真儒

那天,和朋友一行六人,怀着崇敬的心情,驱车来到平原村。刚进村口,一座高高耸立的石碑特别引人注目,碑面上刻写“真儒里”三字。后来查资料得知,“真儒里”系明代嘉靖三十五年(1556)山西提督学校按察副使陈棐所题,河津知县所立。1987年,平原村将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董其武题字“薛文清公故里”置于碑额,建成此碑楼。

走进村里,巷道里的墙头小诗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们,墙头诗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内容大都涉及清廉、节俭、重教、育人等,时时处处警示教育着平原村的村民和子孙后代。让人不由感叹,平原村真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人文传承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在薛瑄广场,我们遇到了薛瑄第十九代孙、万荣薛氏研究会副会长薛吉生,他带领我们首先参观了薛瑄纪念馆。

薛吉生老先生虽80岁高龄,但声音洪亮,口齿清楚,思维敏捷。他根据纪念馆中图片展示的内容、大量的资料信息,向我们详细描述了薛瑄执法公正、铁面无私、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感人事迹;阐述了薛瑄的廉政思想、理学思想、教育思想、家风家教;介绍了薛瑄故里的人文古迹、风景名胜、民俗风情;树立了薛瑄忠国爱民、廉洁奉公、光明俊伟、泽被后世的千秋风范。

薛瑄,字德温,号敬轩,生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八月初十,卒于天顺八年(1464)六月十五日,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亦是一位秉公执法、光明俊伟的名臣清官。他一生为官清廉,施政精简,操存廉慎,履行端方,忠国爱民,刚正不阿,蔑视权贵,为民请命,时称“铁汉公”,有“南京好官”“河东大布衣”“真儒”“薛河东”等美誉。

薛瑄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他继承修正“程朱理学”,提出“理在气中,决不可分先后”的观点,是唯心主义到客观唯物主义的重大发展,因而成为明清以来世所公认的鸿哲巨儒、理学大师。

薛瑄一生有20多年从事教育事业,反对空谈,注重躬行实践,提出了“学贵践履”“知行统一”“以行验知”等观点,坚持“致知而力行、居敬以穷理、由经以求道”的教育方针。他开创和缔造了“河东学派”,由于其致力于开课授业,桃李遍天下,此后河东文脉鼎盛,科第连甲。

薛瑄一生广识博览,治学醇正,著述宏富,思致高妙,诗风高古。清代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中评说:“明代醇儒,瑄为第一。而其文章雅正,具有典型,绝不以俚语破格……”其思想品德和治学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清廉律己 名垂青史

宣德三年(1428),薛瑄奉旨入朝,被任命为广东道监察御史,监沅州银场。那里是朝廷生产银子铸造货币的地方,官员们都视其为“肥差”。薛瑄自知肩上担子的分量,故而一上任便在州府门前挂出了警示牌:有雪松还劲,无鱼水自清,‍‍沅州银似海,岂敢忘清贫!表明防腐拒贪,立言践行。在沅州三年间,他走访民情,整治贪官污吏,废除了许多弊政,为民减赋,深受沅州人民的拥戴!

还有一个故事,小中见大,令人感动。薛瑄任满,将要返京。州府内的一些官员和银场职员,为表达敬重和感恩,悄悄地把薛瑄坐骑上的铁马镫换成了银马镫。薛瑄发现后,便让随从把银马镫用布包起来,执意换回。随从到府上见那对铁马镫被装在贵重的盒子里,摆置在府衙廊下留作纪念,教育警示地方官员。可按照薛瑄吩咐,一定要换回来马镫,于是当面打开布包一看,银马镫中夹着一张纸条,上写:为官清如湘江淡,报国心似烈日浓,‍莫言白笔南征久,赢得归囊一物空。大家顿时醒悟,薛瑄留下的这首诗,就是在沅州最好的纪念。

正统六年(1441),薛瑄就任大理寺少卿,参与刑狱案件审理。其中一案,涉及王振的侄儿王山,当时宦官专权,满朝文武讨好王振,唯独薛瑄不肯趋炎附势,因此触怒王振,被下大狱,判以死刑。薛瑄在狱中神情自若,手捧《周易》专心致志地诵读,通政使李锡见他临危不惧,由衷地赞叹:“真铁汉也!”

临刑前,王振身边的一个老仆人偷偷哭泣,王振问他何故,老仆说:“闻薛夫子将刑,故泣耳。”王振由此得知,薛瑄是位大得人心的正人君子,担心处死他引起民愤。刚好朝中老臣上书,要求对薛瑄减刑,王振便顺水推舟,将薛瑄免罪释放,革职归里。正是:不惧权奸险,力平百姓冤。铮铮傲铁汉,死生何憾然!

薛瑄纪念馆不仅采用剪纸、香烫画、木版画、皮影戏等传统方式宣传薛瑄的廉政思想,还增加180度纱幕投影、360度全息投影等现代元素,动态化还原薛瑄的生平事迹,让整个纪念馆充满了新活力。

拜谒家庙 洗礼性灵

走出薛瑄纪念馆,右拐步行50米左右,便是薛夫子家庙,每一砖每一瓦都透露出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家庙始建于公元1600年,红墙青瓦,木质顶梁,历经400余年略显沧桑。正殿上方正中是明代天启年间薛瑄的石刻像,线条精细,眉目逼真。殿中薛瑄塑像拱持笏板,炯目有神,仪容庄严。

在正殿神龛两旁,有两副楹联弥足珍贵。一副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傅山所题:“果知复性一言,虽四民二氏,俱许入祠谒夫子;不辩读书二录,即两榜三元,亦虚在世称士人。”另一副是清代后学范部鼎所题:“开绝学于胡叔心,陈公甫,王阳明之前,享祀乃堪从孔孟;集大成于西河氏,太史公,文中子之后,毓灵应不愧唐虞。”

薛老先生释义:“如果明白复性的重要性,全天下的人,无论士农工商还是释道之徒,都应当拜谒薛瑄;如果没有读过薛瑄的理学著作《读书录》《读书续录》,即使连中三元,也不能算是读书人。”可见薛瑄复性学说的重要性。

这两副联,一方面对薛瑄理学贡献及思想地位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另一方面,着重阐明了薛瑄的复性学说,就是教人们要修身律己,笃实践履,持之以恒。

薛瑄家庙已成为世人心神向往之地,十多年间,拜谒者不断。薛老先生介绍,在他接待的人员中,有百十里外骑自行车或徒步拜访的乡民,有专程慕名而来的崇拜者,有资深的研究专家学者,还有专习古代思想史的大学生。其中有一位在中国留学的比利时研究生,其背上刺青着“性天通”三个字,表示对薛瑄理学的至高崇拜,令人感慨。特别是近年来,各地机关团体及新闻媒体纷纷前来调研报道,接受廉政教育,盛况空前。

家庙东西厢房陈列着薛瑄史迹功德、从政名言、经典作品,以及社会各界对他的评价等图文,展示了薛瑄的高风亮节和卓越贡献。其中的“治国三要、廉政三境、为政三规、执法四要、修身六条、为官七要”,让人对“真儒里”肃然起敬。

故居终老 直性通天

走出薛夫子家庙,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我们来到坐落在村东头的薛瑄故居,是薛瑄的世居之所。几百年来,在全体村民和薛氏后裔的保护下,故居基本保持原貌,在门边一棵大槐树的映衬下,红墙青瓦,古朴典雅,给人以肃然起敬之感。

院落不大,和普通旧式民宅一样,古朴简约。迈上三级石阶,窄小的门楼上悬挂一块木匾,刻有“文清公故居”五个大字,院内新植的四株松柏,挺拔向上,枝繁叶茂。迎面三间西房,进深也只近丈,墙上挂着薛瑄的手书对联:“有脚春从心境展,无根花向胆瓶开”。桌上供奉着薛氏始祖奚仲的牌位。南墙上镶有《示儿》诗,墙角有一书柜,柜前塑有薛瑄教子像,北面窗前有一土炕,无其他陈设,甚是古朴简陋,给人以寒素之感。

当年,薛瑄就在这个家里为父母守孝,丁忧期满,朝廷宣旨催其赴京授职,已近不惑之年的他,从此迈出家门,踏入仕途。在20多年的宦海生涯中,他始终秉持如故居门庭那样的俭朴真实,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终成一代廉吏,千秋真儒。

薛瑄先后在这里生活了近20年。公元1464年,76岁的薛瑄自知大限已到,勉力正襟端坐,提笔写下“土床羊褥纸屏风,睡觉东窗日影红。七十六年无一事,此心惟觉性天通”的诗句,“通”字最后一笔未写完,就溘然长逝。

明代真儒里,河东布衣堂。几百年来,历经岁月的沧桑,风雨的洗礼,更显得那么矫健和荣光。这就是铸就薛瑄品德和灵魂最有说服力的见证。正是:文清故居一小院,安守清贫出圣贤。身居陋室怀天下,明心见性颂清廉。

薛瑄毕生精勤俭朴,乐守清贫,不为世俗缠身,常以修身明志为要,特别是对居住条件不求奢华,认为“治居室当有序而知足,不可以欲速尽美累其心”。他不论在何地都保持着清廉作风,过着清贫的生活,尽管遇到很多困难,出现过“屋漏更遭连夜雨”的困境,但都动摇不了他恬淡寡欲、安贫乐道、精进学养、天地为心的人生志节和精神追求,令人敬佩。

鸿哲巨儒如星光灿烂,此次平原村所见所闻,让笔者深受感动和鼓舞,薛瑄的自廉、自省、自警、自励,将不断激励着后人传承德孝廉,弘扬真善美,将美好永存,将忠诚铭刻。 

编辑:王铭  审核:同期声


【作者:南 俊】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奋进的中国 我们的“十四五” | “蓝绿”交织 喜看昔日沙海蜕变成今日绿洲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始终把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攻坚战放在重要位置。近五年时间,内蒙古累计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超一亿亩,防沙治沙超过6500万亩。作为新时代“三北”工程攻坚战的三大标志性战役之一,黄河“...

奋进的中国 我们的“十四五” | 风从草原来、电送全中国 跨越山海的绿电输送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内蒙古风光资源富集,肩负着“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国家使命。如何将这得天独厚的“草原风光”,跨越千山万水,高效、安全地输送到千里之外?这背后,离不开稳定...

鹭鸟纹彩色蜡染褶裙:穿在身上的史诗

【晒晒咱的镇馆之宝 】  光明日报记者 陈冠合 吕慎  “太美喽,古朴中透着时尚!”贵州省博物馆展厅中,观众在蜡染褶裙前低声赞叹。裙裾间翻飞的鹭鸟纹,展示着苗族的“最炫民族风”。  蜡染,古称“蜡缬”,即采用蜂蜡为防染材...

跟随影视作品,到成都的街道走一走

  说到成都,相信很多人会想到大熊猫。在2023年,成都还迎来一只“金熊猫”,这就是第一届金熊猫奖。今年9月12日至13日,第二届金熊猫奖将在成都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影视人和嘉宾,因影视来到四川,齐聚成都。  成都,是一...

心脏病发作时,用力咳嗽能自救?这些误区要避开

“心脏病发作时用力咳嗽能自救”?  网上经常有人说:如果心脏病发作时没人帮忙,就要立刻大口呼吸、用力咳嗽,坚持几分钟,就能撑到救援到来。这种说法对吗?  流言分析  这种说法没有依据。  咳嗽动作只能在病人清醒、持续心电...

北京计划到2026年底发展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成员规模至1000家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记者阳娜)在9月10日举行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人工智能生态伙伴大会”上,《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计划2.0》(以下简称“伙伴计划2.0”)正式发布。伙伴计划2.0明确,...

俄外交部重申俄方愿就无人机事件与波兰磋商

△俄外交部大楼(资料图)  俄罗斯外交部10日发表声明说,就波兰所谓无人机越界事件,俄外交部愿意加入两国国防部之间可能举行的磋商。  声明说,俄国防部已确认波兰境内并无俄方打击目标。俄军当天对乌打击中使用的、波方所谓进入...

特朗普政治盟友遭枪击身亡全美降半旗 嫌疑人已获释

当地时间9月10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卡什·帕特尔表示,因枪杀知名保守派活动人士查理·柯克而被拘留的嫌疑人在接受执法部门审讯后已被释放。他表示,调查仍在继续,将继续发布信息以维护透明度。  美国知名保守派活动人士、总统特...

烟台高新区开展“少年爱国防”国防教育主题活动

.烟台高新区开展“少年爱国防”国防教育主题活动 视频 编辑:王明  审核:同期声

一等奖第一名!烟职教师闪耀山东省精品实训课程比赛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潘静宇  近日,2025年度山东省精品实训课程比赛在日照举行。烟台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李卫东、周冰两位老师,凭借对实训课程的精准定位与创新设计,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分别获一等奖,其中,李卫东获...

2025
01/14
16:00
南 俊
浏览量: 1334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