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甘肃永靖:赴一场“科学+艺术”沉浸之旅

甘肃永靖:赴一场“科学+艺术”沉浸之旅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1-27 11:30:41 | 点击:334

游客在刘家峡恐龙博物馆拍照留念。

“快来看!这是咱们这里出土的恐龙化石!”王兴龙指着一块恐龙骨骼化石,轻声招呼一旁的伙伴。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的刘家峡恐龙博物馆内,一群游客正兴致勃勃地观看恐龙模型、化石。

王兴龙是永靖县本地人,从小就听过恐龙的故事。2024年3月,临夏世界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通过,刘家峡恐龙博物馆和恐龙足迹1号点化石保护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蛇年春节期间,临夏州、永靖县推出专题旅游线路,囊括“科学+艺术”特色产品。其中,“科学”部分,首推临夏世界地质公园。王兴龙常年在外工作,趁着返乡过年,前来了解曾经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远古邻居”。

从外看去,刘家峡恐龙博物馆与周围山体的颜色浑然一体。馆内,刘家峡黄河巨龙、炳灵大夏巨龙等一一“亮相”。一些恐龙模型的下方装有红外感应设备,当有观众靠近,恐龙便“摇头摆尾”。不仅如此,在博物馆里,观众还能跟恐龙“赛跑”,与翼龙“遨游天际”……这些互动设备操作简便,为游客带来了更好的体验。

博物馆外,一个长约60米、高约20米的刘家峡黄河巨龙模型静静矗立,与恐龙足迹1号点保护馆遥遥相望。博物馆馆长尤文泽介绍,恐龙足迹1号点揭露面积约1400平方米,产出4类23组共300多枚足迹,最大的足迹能容纳一个成年人躺进去,最小的还没有人的手掌大。“刘家峡的恐龙足迹化石群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保存最好、种类最多的恐龙足迹化石群之一。通过恐龙足迹,我们可以了解恐龙的体型、生活习性、行进速度等。”

亿万年前的生命让人感动,千百年前留下的艺术宝库依然熠熠生辉。

离开刘家峡恐龙博物馆,王兴龙和朋友驱车1个多小时,前往炳灵寺石窟。沿途风光无限:丹霞地貌色彩斑斓、炳灵石林千峰壁立,黄河和洮河交汇处“一半碧水一半浑浊”,泾渭分明。

炳灵寺石窟建于西秦,距今已有1600多年,经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等各代,展现了中国石窟早、中、晚期壁画和塑像的发展演变过程,现存窟龛200多个、造像800多尊,壁画约1000平方米。1961年,它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炳灵寺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的一处遗产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炳灵寺石窟与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甘肃三大石窟。与后两者不同,炳灵寺石窟分布在大寺沟两侧的红砂岩上,临近大夏河、洮河、黄河等重要水系的交汇处。这里没有大漠孤烟,而是与山水相伴。此外,相较于传统的泥胎塑像,炳灵寺石窟的石雕石刻数量众多、样式丰富,有的秀骨清奇,有的圆润饱满,眉毛、嘴唇精致细腻,神态生动,保存也更完整,反映了古代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艺。

“蓝色闪闪发光的是什么?”第8窟壁画上的一个小细节引起王兴龙的好奇。“这是中亚波斯风格连珠纹,蓝色颜料源于进口。”讲解员介绍,炳灵寺石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交融沟通,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艺术特征。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个艺术宝库,当地文保部门加固山体和河道,防止地震、泥石流、黄河水倒灌等自然灾害对石窟造成损害,2024年对石窟前的河道进行了清淤。

上午“穿越”到白垩纪,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下午回溯千年前,触摸艺术交融的历史温度。回程路上,王兴龙意犹未尽。

春节假期将至,永靖县围绕炳灵寺石窟、刘家峡恐龙博物馆等,推出不同线路类型,不仅囊括滑雪场、国家工业遗产刘家峡水电站、黄河文化博物馆和滑翔营地等点位,还包括新春灯展、黄河三峡冰雪节、西北社火展演、诗会展演、永靖花儿演唱会等“迎新年·贺新春”系列活动,邀省内外游客在旅途中领略大美风光,沉浸式体验西北民俗文化。

责任编辑:张晰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全环境立德树人】全国中小学生美育教育联盟烟台工作委员会在烟台高新区成立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刘丽宁)五月的烟台,海风送爽,美育之花绚烂绽放。5月16日上午,“全国中小学生美育教育联盟烟台工作委员会”成立仪式在烟台高新区益文小学隆重举行。教育主管部门代表、联盟机构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及...

茶席雅聚 共品清欢——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滨河社区开展银龄大学茶艺课程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孙莹)茶,是中华文化的千年瑰宝,承载着礼仪、养生与哲思。近日,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滨河社区银龄大学开展了“茶席雅聚,共品清欢”茶艺课程,吸引了众多老年朋友参与。大家在袅袅茶香中,以茶会友,品味...

一个人的缺考 一座城的温度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刘丹)5月18日上午,姜昭鹏走进只有他一个人的高考考场,顺利完成补考。出考场后,他说自己考得还可以,“这次考试最重要的意义不是分数,而是我带着更多人的期待进入了考场。我会将这份爱护继续传承下...

与风沙赛跑,抢救千年土遗址

2025年3月,崔凯团队成员在陕西定边砖井堡调查风雪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受访者供图风有形状。在西北荒原上,土遗址受狂风、沙尘暴无数次撞击,风沙合谋把它们悄然蚕食出底部空腔,最后失去支撑,便轰然倾塌成历史的残章;在东部海隅,...

AI赋能传统节日文化,"中华节令精灵"亮相文博会_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在线记者 赵晓阳)5月22日,第21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在充满科技感的13号馆深圳主展馆与9号馆福田数字创意馆内,由深圳市华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上海绒...

在山东大汶口探寻文明曙光

    这是5月20日在大汶口遗址博物馆拍摄的刻花陶罐。  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南路大汶河两岸,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  近年来,当地对遗址周边350万平方米区域开展勘探,新发现6.9万和3.2万平方米遗址各一...

古都洛阳引八方游客

4月10日,游客在龙门石窟游玩。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打造文旅新业态与消费新场景,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感受古都洛阳的独特魅力。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4月25日,游客在应天门遗址博物...

提升讲解素养 让文物故事“声”入人心

【专家学思】博物馆讲解是一种在博物馆环境下发生的教育性活动,是博物馆展陈信息拥有者向信息匮乏并渴望获得信息的观众的传达信息的过程。原则上讲,只要拥有博物馆展陈信息,并且具备语言传播能力,就可以进行这样的活动。讲解制度不仅...

北京:古籍修复“绽放”在青春指尖_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实习生 杨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近日,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5所高校的50名大学生走进中国书店,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修复技艺,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与手工技艺的魅力...

国宝回家 完璧有时(感知文化里的中国)

上图:《攻守占》残片。国家文物局供图下图:5月18日,装有子弹库帛书的文物包装箱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开启。本报记者 朱笑熺摄核心阅读当地时间5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接收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

2025
01/27
11:30
浏览量: 33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剑阁县鼓楼幼儿园举行2023年秋季 开学典礼

剑阁县鼓楼幼儿园举行2023年秋季 开学典礼

风雨兼程    春华秋实 湖南省衡南四中举行校友助教助学暨建校60周年庆典

风雨兼程 春华秋实 湖南省衡南四中举行校友助教助学暨建校60周年庆典

中国孔子鸟化石震惊世界

中国孔子鸟化石震惊世界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